收藏 分享(赏)

日常、情感与抒情传统的复归...2年中短篇小说叙事形态分析_王迅.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82696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4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常、情感与抒情传统的复归...2年中短篇小说叙事形态分析_王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日常、情感与抒情传统的复归...2年中短篇小说叙事形态分析_王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日常、情感与抒情传统的复归...2年中短篇小说叙事形态分析_王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3CHUANGZUOPINGTAN视点作为新时期以来长盛不衰的叙事文体,中短篇小说保持着强劲的创作态势。就篇幅而言,相较于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生存现状以及情感生活和精神状态有更自由也更及时的审美观照。2022 年中短篇小说创作依然关注现实,直击时代痛点,但审美视点发生了从外部现象观察到内心世界开掘的位移。对现实的呈现都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精神脉动,同时对个体生命遭际的情感穿透与命运追问成为中短篇创作中占主导地位的叙事追求。在小说美学上,创作主体承续五四文学传统中主观抒情的叙事诗学。小说情节淡化,叙事性减弱,诗性想象空间得以拓展,昭示出创作主体文体意识的普遍觉醒。世俗

2、日常书写的可能性2022 年中短篇创作长于对世俗日常的描写,贴近时代,直击世相,显出鲜活的生气与质地。如何穿透生活表象直抵本质,不仅考验着写作者的叙事能力,更是对创作主体认知能力的挑战。像 20 世纪 80 年代那样凭借现代派技术就能写出备受关注的作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文学实验的终极目标是改良叙事生态,使之适应每个时代的审美需求,而不只是讲求所谓的现代艺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在先锋文学衰落给我们的启日常、情感与抒情传统的复归2022 年中短篇小说叙事形态分析 王 迅示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回到现实日常,回归世俗生态本身。未来衡量文学的标准将越来越倚重于作品的精神重量和思想含量。而思想性当然

3、不能由作者指示出来,而应了无痕迹地融进日常世相的描写中。湖北作家晓苏专攻短篇几十年,写出了大量精品佳作,形成了独标一格的审美趣味和自成体系的小说美学。晓苏最新发表的短篇小说发廊门上的纸条(作家2022 年第 4 期)延续了其关注底层日常世相并直逼人性真相的叙事作风。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关于一张神秘纸条的揭秘过程。余花在油菜坡所经营的发廊门上出现一张神秘纸条:“苏正恩想吃小鱼儿。”余花的外号是“小鱼儿”,她因此成为小镇上备受关注的新闻人物。从结构来看,这篇小说由神秘纸条开启叙述,也终于纸条秘密的破解。那么,究竟是谁写的纸条,这个疑问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叙述上看,小说的叙

4、述系统由多声部构成,形成众声喧哗的美学效果。具体来讲,叙述者由与事件相关的五个人物充当。余花及其丈夫毛坯、卡车司机苏贞恩、小学教师马新楔、沙发厂老板冯梦喜,他们从各自的立场出发阐述自己对纸条事件的观点。其中,三个男人经常向余花献殷勤,都对她心存不轨,他们与余花关系暧昧。随着叙述视角的频频转换,我们对有关纸条事件的线索并不是越来越清晰,而是642023/3越来越扑朔迷离,好像闯入了一座迷宫。为了提升阅读效果,晓苏在叙事中引入了悬疑和推理等通俗小说惯用的审美元素,在疑窦丛生的叙述中引发读者一探究竟的冲动。当叙述接力棒传到余花这里,那张神秘的纸条究竟是谁写的,这个问题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为何如

5、此关注纸条事件本身。因为“发廊”在中国社会已然被符号化。人们对发廊似乎一向抱有偏见,认为发廊就是黄色场所,发廊女十有八九不正经。纸条出现以后,关于余花的议论几乎铺天盖地,便是这种庸众意识的体现。为了揭示这种精神病灶,晓苏启用鲁迅“看/被看”的结构模式,强化了社会批判的力度。作家姚鄂梅短篇小说去海南吧(芙蓉2022 年第 4 期)聚焦一对闺蜜的日常生活,戏剧化地呈现了闺蜜情谊的流变与波折。文颖和陈艺是多年的闺蜜,家长里短无所不谈。为此,作者采用了对话的方式来推动叙事。首先是陈艺吐槽丈夫老李在工作调换后急转直下的人生状态。悲悯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当陈艺邀请文颖陪他们一家到三亚散心,文颖便欣然应允。

6、应当说,这种倾诉/安慰的话语模式显示了一种肝胆相照的坦诚,在当下小说闺蜜叙事中十分常见。如果按照这种话语模式来结构全篇,对女性读者会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但恐怕不免沉闷。熟悉姚鄂梅的读者也许都知道,她总是乐意在种种意外的制造中征服读者。于是,姚鄂梅接下来以两个反转的情节打破了闺蜜叙事的常规,让小说的叙述在话锋的位移中重获生机。陈艺唠唠叨叨的诉苦,让文颖产生陪闺蜜去海南纯属救场的感觉。然而,陈艺不经意间发布八十万年度基金收益,又使文颖觉察到邀约海南并非通话所预设的重点,自己去不去海南对陈艺来说本就无所谓,陈艺其实并不是那么迫切地想要见到她。于是,文颖以生病为由推脱了本已准备就绪的南海之行。而陈艺一家

7、海南旅行渐入佳境之时,老李的突然失踪又让陈艺陷入绝境,此时,文颖义无反顾地奔赴海南予以救援。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为作者奇峰陡转而又洞幽烛微的心理描写拍案叫绝。海南作家杜光辉中篇小说观天象的人(北京文学2022 年第 8 期)关注日常生活中“奇人”,写痴迷于气象学的主人公成功预测天气,为农事生产赢得了先机。作者肆意渲染观天象的神秘性及其实用价值,张扬一种受到民众膜拜的生命价值。江苏作家范小青短篇小说看见(芙蓉2022 年第 2 期)关注人性在日常中的种种表现,映射出世相背后的人生哲学。主人公从看不见到看见再到“看不见”的过程,可视作世道人心复杂情状的隐喻。韩东短篇小说诗会(花城2022 年第 3

8、 期)以主人公晓华照顾临终母亲展开叙事,而同时,一场“诗年华”的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这次诗会与晓华母亲追悼会就像两条河流汇入大海。作者非常自然又巧妙地把追悼会置换成了诗会。生活与艺术互为表里,世俗与风雅辉映成篇。朱朝敏中篇小说渡鸦栖息时(芙蓉2022 年第 2 期)在日常书写中探讨家庭伦理问题。女主人公不能生育,而与养女关系也不和谐,几番挣扎后走向和解。畀愚短篇小说万家灯火(广州文艺2022 年第 8期)中少女卓娅连连遭受蹂躏,与母亲相依为命,但因为有了孩子而活在一种信仰里,熬过慢慢冬夜,最终迎来了生活的曙光。上述分析可见,2022 年中短篇日常叙事在多向度中展开。创作主体从世俗琐碎中寻找

9、灵感,努力开拓浸透时代气息的伦理空间与人性维度,实现小说烛照人心、洞穿本质的叙事目标。情感生活的多维透视情感生活是 2022 年中短篇小说关注的焦点。但这里没有诗情画意的浪漫爱情,也没有都市佳丽的情感游戏,而更多是边缘地带的言说。小说65CHUANGZUOPINGTAN视点在普通人的情感生活中探视“暗疾”,追踪其发生机制,直击我们这个时代的痛点。江苏作家朱辉短篇小说玉兰花瓣(钟山2022 年第 6 期)以身患绝症的年迈女性为主人公,讲述生命边缘地带那孤绝无望的生存现实。老伴马老师先她而去,给她留下了无尽的念想。作者没有像西方心理小说那样去对人物心理展开繁复的展示和演绎,也没有借助睹物思人的叙事

10、套路把这种思恋无限放大。因为他深知,如果把思恋寄托在主人公对“旧物”抚今追昔的抚摸上,很容易陷入刻意煽情的泥潭。当然,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不会有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虽然老人有个女儿,但又不太孝顺,作者赋予她养女的身份,也是为这种疏离的亲情提供一种身份逻辑的佐证。在生命垂危之际,莲香也不愿让女儿知晓真情,而是自己制作寿衣,打理即将来临的后事,因为她参透了母女之间的隔膜。小说的动情之处,也正是叙事艺术的创新点,作者通过两个意象与老人的精神互动展开生者对逝者的怀念。莲香把自己对老伴的浓烈思念寄托于玉兰花,反复训练收养的土狗毛豆衔着玉兰花送到老伴墓地。毛豆的灵性和忠诚与人类亲情的疏离构成了强烈的反讽;同

11、时,作者在对老人孤苦命运的追问中展开逻辑梳理,通过描写小镇上人际情感淡薄来建立叙事的合法性。随着都市大龄单身青年数量递增,“脱单”成为当下非常时髦的用语。湖北作家骆忠安中篇小说来日方长是多长(山东文学2022 年第 9 期)就是以单身群体为考察对象,呈现他们在“脱单”追求中的遭遇及情感困境。小说围绕四个单身女性展开,她们创建微信群,为中老年单身群体寻觅伴侣搭建交际平台。其中,除了可可与虔实终成眷属,其他三位由于种种原因终告失败。中老年单身群体数量庞大,与年轻人相比,他们少了一份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浪漫,而多了一份家庭的牵绊以及经济上的权衡与考量。这些因素无疑影响着他们的婚姻选择。尤其是小兰,由于背

12、负沉重的精神负担住进医院,她不仅没有另一半的陪护,也未能得到儿子的贴心照料。小说对中老年单身群体孤独、彷徨与苦闷的生存现实有着细腻的描绘,并把他们可悲而荒诞的生存现状呈现在读者面前,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敏锐把握和犀利洞察。上海作家薛舒两部中篇小说暗疾(长城2022 年第 2 期)、最后的渔村(清明2022年第3期)讲述知识女性逃离婚姻围城的故事。逃离对女主人公来说无异于一种自我寻找,同时,她们的出走与回归照亮了中产阶级情感生活的“暗疾”。她们显然需要一个精神出口,并为此苦苦寻觅,实现艰难的突围。对此,广西作家杨映川对女性创伤修复问题的探讨值得关注。中篇小说一千零二夜(十月2022 年第 5 期)

13、聚焦一对丧偶中年男女,呈现了两个灵魂从伤痛旋涡到精神重生的历程。他们都有着不堪回首的经历,生活在精神的创痛中。这种痛感是刻骨铭心的,在彼此情感融合之前,两个人都很难走出自己的世界。这种状态需要一种拯救的力量去打破。两个伤痛深重的主人公,就是两个孤独的灵魂,他们在“故事”的讲述中完成精神的救赎,最终抵达光明的彼岸。与其说这是一个关于疗伤的故事,不如说是一个关于“讲述”的故事。杨映川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找寻灵感,以“讲述”的方式结构小说,以直抵灵魂的冲击力为当下小说提供了精神叙事的审美向度。男主人公徐生甘的妻子和女儿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女主人公曾白青是包办婚姻的不幸者,平日遭遇丈夫家暴,苦不

14、堪言。然而,作者没有把批判的锋芒全然指向父亲,这是对封建婚姻悲剧书写的突破。父亲把曾白青与丈夫凑合在一起,并非基于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而是一种人性之善的显现。事实上,这种撮合出于父亲对朋友的愧疚之心,是一种感662023/3恩的变相表达。只是,这种“善”带来的却不是幸福,而终究以悲剧收场。作为女人,丈夫病故后的曾白青依然处于抑郁状态,沉睡的情感有待唤醒。这是曾白青面对突然降临的爱情表现出犹豫不决的背景因素。然而,徐生甘的不幸并没有让她产生多少同病相怜的情愫。在情感的步步推进中,我们看到,这种不幸在一种至深至切的对妻女的怀恋中升华,终于捕获了女人的芳心。必须承认,两个人的结合是艰难的,但他们毕竟

15、走出了重重的精神雾霾,渐渐弥合无间。这是小说的基本情感线索。杨映川进入中年后,小说叙述变得更加宽厚而深远。这种变化给读者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和深层思索。“拯救男子汉”是杨映川十八年前的叙事主题。我困了,我醒了(人民文学2004 年第 6 期)写女主人卢兰唤醒以沉睡的方式逃避责任的张丁。“拯救”范式为小说的叙述提供了深广的精神视野。相较而言,一千零二夜在拯救模式及其所抵达的精神深度上还是有所差异的。这部小说的“拯救”是双重的,既是对他者的拯救,也是自救,因为曾白青自己亦是需要被拯救的对象。而在艺术上作者征用了一千零一夜的讲述方式,主人公通过自身家世的回溯性讲述,化解了徐生甘心中的死结,使其走向自省

16、,而讲述者曾白青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生。这种“拯救”之所以得以实施并发挥效力,固然在于曾白青所讲述“故事”本身的道德感召和精神力量;同时又追溯其婚姻悲剧的源头,让我们看到包办婚姻中男性中心话语的权威,而父亲的权威及其在道义认知上的盲区是导致悲剧的根本原因。如果对小说中曾白青讲述的几个故事稍加考察,不难提炼出以下主题:传承、创业、道义、感恩。这些命题几乎贯穿了杨映川近期小说创作。以传统的理想主义话语烛照人性的暗区,探寻人类实现精神救赎的可能,这是女性写作从“身体”话语向外拓展的审美尝试。同时,作为精神性叙事的范本,这部小说也为当下陷入平面化的女性写作提供了一种参照。主观抒情传统的当代回响主观抒情传统自“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中长盛不衰,从鲁迅、郁达夫开始,到废名、沈从文、艾芜、萧红、孙犁、汪曾祺等,主观抒情的诗学在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清晰的脉络。2022 年中短篇小说创作接续了这一美学传统,在现实主义美学之外开辟叙事道路,形成了抒情与写实等量齐观的创作格局。迟子建中篇小说白釉黑花罐与碑桥(钟山2022 年第 3 期)将笔触探入历史烟云,以现代人视角穿越历史迷雾,在庙堂与民间、正史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