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对女童形...以亮乐月译作《小公主》为例_李雪敏.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82791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对女童形...以亮乐月译作《小公主》为例_李雪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对女童形...以亮乐月译作《小公主》为例_李雪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对女童形...以亮乐月译作《小公主》为例_李雪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SSN 1672-2841CN 44-1587/Z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年 第 21 卷 第 2 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2023,Vol.21,No.2收稿日期:2022-03-24基金项目: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翻译史研究”(KCSZ2021014);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翻译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以解放周刊和解放日报为例”(2021S0063)作者简介:李雪敏,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82-8

2、5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对女童形象的翻译重塑以亮乐月译作小公主为例李雪敏(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00)摘 要:随着清末民初教育变革的深入,西方传教士为有效传播基督教思想,试图将宣教与世俗教育相结合。以亮乐月为代表的传教士,通过译介儿童小说,将基督教的思想和伦理道德以故事的形式传递给中国读者。亮乐月译作小公主通过对原文的大量改写,重塑了一个富有封建色彩的女童形象。说明亮乐月译介儿童小说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育,而是在社会现实下转变策略以传播基督教思想。关键词:亮乐月;小公主;翻译改写;女童形象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841(2023)02-00

3、82-041 亮乐月译作小公主的产生及1 亮乐月译作小公主的产生及其研究现状其研究现状随着中国新式教育的兴起,西方传教士普遍认识到,国立中小学和高等学校的发展是 20 世纪以来中国生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成功的关键在于人,而儿童小说无疑是塑造具有基督教信仰的新人的最适宜工具之一。如果基督教会要和现代中国生活最强大的影响源泉保持接触,它最好是和新式的国立学校工作建立联系1。而儿童小说是创造新发展以及建构新意识形态、知识空间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正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英国女作家伯内特(Frances Hodgson Burnett)的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颇受西方传教士的青睐。如小英雄

4、、小公主、秘园等传达了现代教育理念,刻画了身心健康的新儿童形象,并被译介到中国。其中,亮乐月(Laura M.White)译介的小公主(Sara Crewe)(以下简称“亮译小公主”)影响深远,该书将主人公撒拉的成长置于乐观主义、理想主义的叙事情景中,并塑造出一种在逆境中乐观、勇敢的女童形象。亮译 小公主 于西历 1913 年连载在 女铎报(The Womans Messenger)上,并于 1914 年由广学会出版单行本。亮乐月于 1887 年来华,是美以美会(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一名女性传教士,其常规传教活动带有显著的性别取向,首要目的是“引领中国

5、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之各阶级女子,归向基督,与基督之嘉言懿行潜移默化,俾各知奋勉,造就人格”2。同时,她还在南京创办了汇文女校并培养了一批中国女性作者和译者,担任女性月刊女铎报第一任主笔。亮乐月是来华传教士中一位高产译者,学界统计其译作有 18 部。其译作主题主要集中在妇女、儿童、宗教方面,但宗教思想掺杂于译作中。目前,有关亮译小公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童形象分析及女性主义发展、翻译策略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参考价值等方面234,但未涉及翻译策略使用下女童形象重塑研究。然而,翻译策略的使用是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所以结合具体历史语境分析译者赋予主人公的新的性格特征有利于窥探其翻译动机。83李

6、雪敏: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对女童形象的翻译重塑2 清末民初教育改革与西方传教的2 清末民初教育改革与西方传教的矛盾 矛盾 清末民初,面对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爱国志士纷纷寻求救国良方,并主张实行儿童教育改革和女性教育,此时教育改革也得到了不断推广和深入。1912 年 2 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儿童教育现代化实现实质性突破奠定了基础;同年 9 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学校系统令,即“壬子学制”;1913 年 8 月,又陆续公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等,统称壬子 癸丑学制,形成了一个新的学制系统。这些改革不仅让中国儿童的现代化教育得到逐步规范化和系统化,而且也使传教士传教与教育改革之间

7、的张力愈发明显、矛盾逐步凸显。一方面,在这些不可调控因素的影响下,传教士调整了传教的策略和方式,通过译介儿童小说塑造符合当时中国教育理念的女童形象,将宣教与世俗教育结合起来,以迎合中国的社会环境和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传教士提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信仰基督教的信徒,将中国打造成基督教的王国,但这并不能为近代以来救国图强的国人提供真正的指导。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教育改革都明令禁止在学校宣传宗教。明确外国教员不得讲宗教,且聘请西师为无奈之举。这一规定体现了宗教传播与教育现代化之间无法兼容的矛盾。尽管传教士强调教育,但他们无法缓解福音传教与教育改革之间的张力,在到底是“现代化”还是“基督化”之间

8、,他们选择的是后者5。由此可见,传教士始终奉行的是“传教至上”宗旨。3 基于基督教思想传播的翻译改写3 基于基督教思想传播的翻译改写西方传教士在译介儿童小说时大多采用译述或述作的方式。主要原因是他们为了传教利益的最大化,需要通过本土化来迎合中国读者的阅读和审美习惯,使从未接触过西方文学的读者易于接受。因此,这一时期的译作往往与原文不能一一对应。译者在翻译时对原文进行了大量的改动以及有选择性的译介,功用性和目的性较强。主要体现在增添了原文没有的评论性质内容,有意识地增强了故事的说教性。亮译小公主的显著特点是增添了评论性目录(采用传统的章回体格式,将原文分成十三回并用小标题总结主要内容,见表 1)

9、,这一做法既迎合了国人的阅读习惯,又体现了译者对小说情节的操控。同时,亮乐月同样选择了“基督化”,大幅删减了与基督教思想无关的内容,以及原文的背景、对话、环境等细节。这使得译文不能完整呈现原文的人物形象,并带有译者的主观色彩。另外,原文和译文在篇幅上相差甚远。原文(英文版)有 50 页(A4 纸张),译文(中文版)转录为同样大小的纸张和字号却只有 10 页。虽然故事情节梗概无大异,但部分内容被改写,这势必引起撒拉形象的改变。表 1 亮译小公主回目回 目小标题第一回译西事注重女界 演大意警告学童第二回叙先世本非微贱 作学生未免豪奢第三回密堂长露谄媚态 顾女士生骄傲心第四回财去人亡传噩耗 重利轻义

10、县真情第五回作女仆又遇揶揄 解牢骚别作希望第六回讲书义为爱同学 戒欺心可对严言第七回无事且作极乐想 受辱还出有礼言第八回存好心穷途施赈 获善报陋室曾光第九回得暗助自守机缄 異常情人难窥测第十回赠美物忽来驿使 谢宏恩空献鱼书第十一回触景生情思故土 含心忍泪道先人第十二回柯先生巧得义女 密院长愧对律师第十三回敢云已乐亡人苦 愿溯前因续后缘一是弱化了撒拉善良、顽强的品质。原文中的撒拉是一位善良、聪慧、有教养的富家女,即使在父亲去世后,面对堂长辱骂、同学嘲笑,也依然心存善念,最后被父亲生前的朋友领养,又过上了安逸的生活。而亮乐月在译文第一回增添了撒拉性情转变的情节:“她就自以为我是富家女子,自尊自大、

11、目中无人了。哪晓得没有隔几年的工夫,她家突然财去人亡、一败涂地,富豪大家就变为穷苦的光景。她从前自尊自大的脾气也只好渐渐地改变。”6。亮乐月刻意将撒拉刻画成一个骄傲自大的富家女形象,并将撒拉从“自尊自大”转为“吃苦耐劳”都归结是社会地位和财富落差造成的,而不是撒拉与生俱来的品格。不2023,21(2)84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仅重塑了撒拉的形象,增强了故事的说教性,而且使其原本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善心、顽强生活的形象被大大弱化。二是加重了撒拉形象中的封建色彩。原文和译文的相同之处在于撒拉身处逆境即使有言语上的反驳却没有行为上的反抗;不同之处在于译文刻意强调撒拉逆来顺受的性格,弱化其在原文中的

12、反抗精神。译文第一回就对撒拉的形象作了总结:“人待她太薄,她就忍气受着。人叫她吃苦,她也耐心吃着”6。原文中并没有这些文字,而是通过撒拉对待密明清的神态、语言来表现其不满与气愤。当密明清恶言相向时,“Sara kept the big odd eyes fixed on her teacher and said nothing”.“The little pale olive face twitched nervously,but the green-gray eyes did not move from Miss Minchins,and still Sara said nothing”.“S

13、ara went two or three steps nearer to her.Her thin little chest was heaving up and down,and she spoke in a strange,unchildish voice”7撒拉敢一再直视密明清恶狠狠的眼神,说明她不惧怕且有反抗倾向。但译文删减了这部分内容,使撒拉的性格张力被大大弱化,并故意呈现“逆来顺受”的形象,这是封建传统思想下典型的女性性格特征。三是弱化了撒拉对知识的渴望。原文中撒拉对知识如饥似渴:“had a hungry craving for everything readable”,“Th

14、e sight of books always gave Sara a hungry feeling,and she could not help drawing near to them if only to read their titles”7。但在译文中仅被浅译为“我在世上欢喜的是看书”6。同时,原文赞扬了撒拉超强的阅读能力:“Sara,who snatched her lessons at all sorts of untimely hours from tattered and discarded books”7,但译文删减了这部分内容。可见,亮乐月并不想突出女子读书自由的权利和出

15、色的学习能力,而重点强调女子的立身之本是优良品德,阅读是为了辅助思想道德的发展。四是突出了基督教倡导的牺牲之爱与互爱。原文中,撒拉即使处境窘迫,也会将自己仅有的大部分面包分给饥饿难耐的小乞丐。译文几乎还原了原文,说明这是译者要强调的,该情节向读者明确传达了女子即便在困境中也要懂得自我牺牲和帮助他人,这正是基督教所倡导的牺牲之爱和互爱,同时也呼应了译文第一回赞扬撒拉立下的“大大的志向”。这一“大大的志向”便是基督教所倡导的,也帮助撒拉被富人柯先生收为义女,苦尽甘来。这一结局美化了基督教强调的牺牲之爱与互爱。4 结语4 结语随着清末民初教育改革的深入,西方传教士为了基督教思想的传播,其传教活动从最

16、初的宗教信仰的改造转变为普及教育和文化传递工作,这是为传教所做的策略转变。在此背景下,亮译 小公主重塑了一个富有封建色彩的女童形象。这一翻译改写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对女子是温顺、道德高尚的认同。为了俘获更多读者,亮乐月将故事背景与中国社会现实有机融合在一起,因此封建思想充斥着译文。这说明亮乐月的真实意图并不是推动国民思想的进步,而是为了在新社会环境下维持基督教的存在空间并传播其思想。同时,将妇女儿童视为传教对象,试图将这两大社会群体变为基督教的信徒。综上所述,亮乐月译介儿童小说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育,而是社会现实下转变策略,其终极目的仍是传播基督教思想。值得一提的是,小公主自译介后,深受中国小读者的喜爱,但亮译本的流传度并不高。通过对比发现,后续译本几乎每年不间断出版,正是由于较大程度还原了原文撒拉的形象。参考文献:1 宋莉华.近代基督教教育小说的译介及其意义 J.国际汉学,2015(01):142-149+205.2 宋莉华.美以美会传教士亮乐月的小说创作与翻译 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03):94-101.3 李欣,裴斐.从小公主到秘密花园:英国儿童小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