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摘要:青年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争取抗战胜利,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全民族团结共同抗战,党在抗日根据地、抗战大后方和沦陷区开展了不同形式与内容的青年工作。相较于沦陷区,党在抗战大后方与根据地的青年工作成效显著,既有诸多共性,也有不少区别,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青年工作的对象、青年工作的方式、青年工作的内容等方面。文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与根据地开展青年工作的比较,有助于理解中共战时政策的灵活与成熟,进而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走向胜利的内在机理,同时也为当前党的青年工作提供历史经验与借鉴。关键词:抗战大后方;抗日根据地;青
2、年工作中图分类号:D231;D4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14(2023)03-0077-08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政治力量的不同,中国政治版图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国民党控制的大后方和日伪政权统治的沦陷区。为了取得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沦陷区、抗日根据地和抗战大后方分别展开了不同形式与内容的青年工作。由于沦陷区的特殊性,党在沦陷区的青年工作只能秘密、小范围地进行。相比沦陷区,党在根据地和大后方青年工作开展的成效更加显著。学界围绕两地青年工作的背景、内容、特点、历史经验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由于大后方和根据地分属不同政
3、治力量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两地开展的青年工作也存在诸多区别,而这正是目前学界研究相对薄弱之处。基于此,本文拟从青年工作对象、青年工作方式、青年工作内容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与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工作作一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有助于理解战时党的政策的灵活与成熟,进而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对当前党的青年工作提供历史借收稿日期:2023-03-07基金项目:2021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在国共论争中的政治话语建构及历史经验研究(19371945)”(21BDJ084)作者简介:杨清毓(2001),女,陕西紫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抗日战争
4、史研究。相关研究主要有韩小娅: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青年运动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14 年:高欢欢:晋绥抗日根据地青年运动研究,山西:山西大学,2022 年;郝春凯:抗战时期晋绥革命根据地青年工作研究(19371945),山西:太原科技大学,2019 年;罗华:抗日根据地青年运动研究以陕甘宁、华北抗日根据地为例,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闫林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青年运动研究以山东根据地为例,山东:山东大学,2017年。唐正芒:论抗战时期大后方青年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湘潭论坛,2012年第25期;周艺:抗战时期大后方青年宣传工作研究以新华日报“青年生活”专栏为例,广西社会科学,2
5、015 年第9 期;张瑜: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青年运动发主要内容,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 年第 2 期。全面抗战时期大后方与抗日根据地青年工作之比较(重庆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7)杨清毓2023 年 06 月第 40 卷第 3 期Jun.2023Vol.40.No.3长 治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Changzhi University78鉴和经验。一、青年工作对象的区别大后方与抗日根据地由于地处不同的政治环境,青年工作的对象存在较大差别。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工作主要为青年农民。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主要以农村为主,兼及小部分城镇,这就决定了中共在
6、根据地青年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农民。1941 年,冯文彬针对党的青年工作指出:“在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区,这些地区的青年工作,主要特点是乡村,对象是青年农民”。1552同年,冯文彬针对当时各抗日根据地青年运动的基本方向再次强调:“必须具体的了解今日根据地的环境,这种环境在华北来说是战争与乡村的环境,不是都市与和平的环境;在陕甘宁边区来说,是地广人稀、文化经济比较落后的乡村环境,是分散的不是集中的环境。工作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农民,其次是少年儿童,再则是中小学的知识青年。大学生与青工是较少的。”2根据地的青年农民作为青年工作的主要对象,这一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参加劳动多,与家庭关系密切。由于
7、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大多长期生活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村,因此根据地的人民在经济上受到封建剥削比较严重,政治方面被封建势力所统治,群众在封建剥削与压迫下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根据地的农村青年“无法脱离生产和社会劳动,无法脱离日常家庭生活,因此一般农村青年和其家庭利害是密切相联的”3109,由于根据地农村青年的这一特点,在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工作就必须很好处理青年特殊问题和家庭一般利益,及青年运动和农民运动的正确关系,否则展开青年工作和开展青年运动是根本不可能的。二是文化水平低,思想比较落后。抗日根据地以农村为主,而农村大都位置偏远、人口分散、经济落后、教育水平不高。身处其间的青年很少甚至无法从事学习或
8、接受教育,他们较为普遍受到封建道德传统思想的束缚,“没有严密组织习惯,文化和思想都是比较落后,具有一般农民保守性习惯与实利主义的特点。”3112根据地青年农民的上述特点,要求党在开展青年工作时必须予以充分考虑。比如青年农民与家庭关系紧密,就要考虑到如果要求青年农民离开自己家乡参军可能遇到的困难;青年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思想比较落后,就要考虑到如何开展有效的教育,提升青年文化水平,充分发挥青年的可塑性,使其慢慢超越一般农民的保守性和实利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青年工作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学生。“大后方”从地域范围理解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4“大后方”的地域范围是与“前线”和“
9、前方”相对应的,大后方是在战争中专指远离战线的地区,5具有从经济、文化、教育等不同领域的建设和发展,以达到对前线战争的支持和支援的作用。4大后方也有大量的农村青年,但因大后方属于国民党控制地区,国民党只允许中共在部分城市或交通要道设立办事处,中共在大后方广大农村缺少组织依托,只能在部分城市开展青年工作,尤其是重庆、成都、昆明、桂林等中心城市。在这些中心城市,青年学生尤为众多。这是因为日军大规模入侵,且在轰炸北平、上海等大城市的时候“亦以高等教育机关为主要之目标”。6为保存高等教育的精华,为国家发展保留人才基地,东部多所高校决定伴随着国民政府迁都而西迁。据当时四川省教育厅的不完全统计,“1938
10、 年上学期,迁川的 16 所高等学校,共有学生4647人(包括在川招收的一部分学生),以后逐年有所增加。到 1942 年,迁川高等学校增至 30 所,共有学生 13510 人。”7此外,迁入重庆地区的高校先后多达 39 所,大量学生便成为大后方中共领导的青年工作的主体,学生工作成为青年工作的中心。81937 年日军全面入侵以来,为帮助大后方党组织更好地开展青年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内文件或报告多次强调并分析大后方青年工作的对象。1938 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在第一次青年工作会议上关于形势和南方青运的报告中,对大后方学生集中情况进行了分类汇总:“西南是学生集中地方,川西有八个大学学生 4000 人,中
11、学 50 余所学生 45000 人;云南,大学生有学生 6700 多人,中学生有学生 15000 人左右;川东大学生有 3500多人,中学生有 35000 人左右;湖南大学生有1000 人左右,中学生有 35000 人左右;鄂西有中学生 10000 余人;贵州有 3 大学 47 公私中学,学生共 14000 人左右。”9550学生是大后方非常重要的群体,学生工作就成为大后方党的青年工79作的主要内容之一。1939 年,蒋南翔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第一次青年工作会议上关于学校工作的报告提纲中就明确表明:“我所报告的题目是大后方的学校工作,在文彬同志的总报告中已经指出:大后方青年运动的中心工作是学生工作
12、,而学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埋头把学校的工作做好。”95711937 年中央青委在给少共国际的信中提及:“在西南:(包括:粤、桂、云、贵、川等省)这个区域中,组织范围大都在进步的同情共党及马列主义的学生青年及职员青年之中(银行职员,店员等)。”104811940 年,中共在对国统区青年工作总结道:“青年工作的中心应该放在校内的学生工作上”“群众组织形式以校内的为主,校外的为辅”。1156-157张佛翔在1945 年参加南方局青年组十个月的叙述及检讨中指出:“今后的方针是,主要对象是学生及教授、教员,学校是青年工作最主要的据点。”111107在大后方,中共青年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工作,但并不是说放弃
13、大后方的工人与农民,由于大后方学生数量较多,且知识水平较高,国共两党在争夺知识青年的斗争中异常激烈,因此党在大后方的青年工作是以学生工作为中心环节。“在南方工作的主要方向在学运,学运主要在学校。这并不是说,完全放弃青年工人与农村青年的工作,而是经过知识青年去团结与组织我们的基本队伍工农青年,因为学生是开展青运与一切工作的桥梁,我们只有抓住一环中心重心,才能使工作开展,决不能平均发展,必须认识主要与次要,分别先后。”9554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对象青年农民不同,抗战大后方青年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包括大后方的中学生及大学生。大后方的学生需要完成其在学校中的学业,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一定的自
14、我思考能力,且不为家中的土地以及传统封建思想所束缚,思想较为先进,政治素养水平较高,大后方的青年大多追求政治的民主和自由,这是大后方的学生青年与根据地农村青年的区别。二、青年工作方式的区别大后方与抗日根据地由于分属不同的政治力量,青年工作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党在抗日根据地采取公开合法的方式开展青年工作。1941 年中共中央给少共国际的信中表明各抗日根据地是在我党领导下的地区,10564由于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的控制领域,因此党在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工作是可以以公开合法的方式进行。在公开合法的环境下,共青团的根本改造使得“民先”“青救会”“青抗先”等抗日救国组织应运而生。抗战初期,为更广泛地团结全体青年
15、,中共中央作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正式对共青团进行改造,强调以民族解放先锋团或民族解放青年团的名义公开活动。1937 年 4 月,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国代表大会成功召开,共青团改造完成,标志着青救会代替共青团成为新的青年组织总形式。共青团的改造使其由先进青年组成的共产主义组织转变成为非党的各阶级阶层的青年统一战线的组织,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组织由秘密、“非法”组织向公开合法组织转变。随后各抗日根据地便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抗日救国组织,如青年救国联合会、抗日青年队、青年抗日先锋队、青年游击小组、青年纵队、青年营等。12在抗日救国组织的带领下,根据地青年公开合法的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运动。大后方青年工作
16、则采取公开与秘密、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方式。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可以公开、合法开展青年工作的基本前提。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华北并吞中国告全国民众书,倡导建立抗日统一战线,13中国共产党共同抗日的主张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同拥护。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加速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肆意进攻,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大势。1937 年 7 月 15 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向南京国民政府递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表示愿意“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4等。9 月 22 日,国民党公布宣言内容,9 月 23 日,蒋介石围绕宣言发表谈话,这就标志两党十年对峙结束,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实行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民党虽然没有在法律上给予中共合法地位,但是事实上一定程度认可了中国共产党的存在。为了凝聚抗战力量,国民党放松了对民众抗日活动的控制,大后方形成了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共高层人士能够公开活动,青年工作由此也有公开、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