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2312023March.社会工作研究“承认”与“被承认”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的困境与对策蒲子璇1,梁谨恋2(1.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 250199;2.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重庆 400031)摘 要 单纯依靠居委会的社区治理模式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社会工作者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面临情感支持稀缺,专业化承认薄弱;缺乏平等尊重,职业化承认不足;缺少社区重视,本土化承认欠缺的困境。要从专业化、本土化、职业化三方面促进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的承认与被承认。关键词 承认理论;社区治理;社会工作者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YNZ214-(2023)01-0008-06收稿日期:2022-12-13基金项目:四川外国语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扩展临床视角下社会工作嵌入小学教育的本土化实践研究”(SISU2018064)作者简介:蒲子璇(2000),女,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梁谨恋(1990),女,重庆人,在读博士研究生,四川外国语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教育等。一、引言一直以来,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倡导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民政部办公厅 2021 年印发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要求加快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的建设。重庆
3、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渝民202194 号),一系列文件表明了国家、政府和社会对社区治理的重视,对社会工作者的肯定,为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作为重要参与者推动社区治理新框架和专业服务框架的构建,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整合与链接资源、社区服务、人才培养、专业促进等作用,为社区治理创造了不可否认的成绩。然而,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社会工作者在角色与功能的发挥上却遭遇诸多“窘境”与“尴尬”,这些困境严重阻碍着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的发挥和社区治理进
4、程的推进。鉴于此,本文以重庆市 T 社区社区治理项目中的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观察法和半结构访谈法,通过判断抽样确定访谈对象,访谈对象涵盖机构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本土社会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如表 1)。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背景、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社区居委会与社会工作者的合作情况、居民与社会工作者的接触情况以及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看法等。采用主题分析法对所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提炼、组织和整理,形成一组整体性的逻辑关系,从而了解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面临的承认困境,对其原因进行剖析,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二、文献综述(一)
5、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纵览已有文献,研究者们主要探讨社会工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社区治理。在社区,话语权主要由居委会和居民掌握,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协助20230323 1 899或与其他各主体联动的方式参与社区治理1,“三社联动”就是关键的一种。我国“三社联动”的实践模式主要可分为四种,分别是社会组织委托型、社会工作机构服务型、项目指导型和社区内部发展型,社会工作者则通过“社区自主联动”的方式参与社区治理2。近年来,以“三社联动”为基础,“五社联动”成为社区治理的热点话题,“五社”就是指在党建引领下,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以及社区公益慈善资源间的联动3。在“五社联动”
6、机制中,社会工作者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向居民家庭或个人提供一定项目化运作的日常劳务帮助以及照顾服务支持,处理社区公共事务,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与水平4。(二)社区治理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关于社区治理各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们主要集中探讨政府与社区治理其他主体间的关系,强调需要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来实现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李慧凤强调,在社区治理中需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公民社会成长,以政府和社会的合作共治为中心,形成政府、居民、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5。长远看来,社区治理模式应向复合治理模式逐步过渡,政府与社区居民合作共治,满足居民的自治愿望,回应其权益诉求,也使
7、国家和社会在关系和结构上形成一种相对平衡6。可见,在社区治理实践中,不仅要注重社会工作者与政府之间的位置和关系,而且要实现政府、社会、居民、社会工作者的合作。(三)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治理中面临的困境由于社会工作专业本身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同时社区治理主体多元、过程复杂,导致社会工作者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困境。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工作者自身面临的困难,二是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沟通与分工问题,三是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面临阻碍。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面临的困境主要来自外部7,即与各主体尤其是与街道和社区之间的互动出了问题。有研究指出,社区治理的
8、多元联动治理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就是“联动”,然而,不同主体在理念目标、自身定位、职责划分、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困境,其本质就是“政府中心”或者“工具任务型”逻辑范式的呈现8。街道社区的权力关系比较复杂,限制了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的深度嵌入,出现外部服务的行政化、治理内部的官僚化以及专业的建制化等问题,使社会工作者在街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降低9。(四)承认理论与社会工作承认理论被视作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人物霍耐特(Axel Honneth,1949)在进一步发展黑格尔的承认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霍耐特的承认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承认模式,第二个方面是蔑视模式10。霍耐特运用黑格
9、尔的承认思想以及米德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将不同主体之间的承认形式划分成三种,分别是法权、团结和爱,将承认的基本模式按照主体间的位置差异划分为三种,分别是存在于家庭中的爱的承认模式(情感关怀)、存在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法律的承认模式(法律承认)以及存在于不同主体间团结的承认模式(社会尊重),通过实现三种不同的承认模式,主体能够获得自信、自尊和自重三种心理品质11。承认理论对解决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治理中的困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黑格尔认为,主体只有获得承认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103。我国学者王思斌指出,社会工作者的承认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承认关系,是一种相互关系,即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承认12。Mclaughl
10、in将承认理论与社会工作职业化相联系,提出推进职业化需要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者专业性和地位的承认13。表 1 访谈对象一览表编号性别基本情况A1女街道社会工作站社会工作者A2女社区社会工作室社会工作者A3女社区社会工作室社会工作者A4女社区社会工作室社会工作者B1男社区本土社会工作者B2女社区本土社会工作者C1女社区书记C2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D1男社区居民D2男社区居民D3女社区居民D4女社区居民10892312023March.在关于承认理论与社会工作的相关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选择将承认理论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遭遇的诸多挑战相关联。诸多研究发现,“承认”与社会工作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就社会
11、工作的职业化而言,承认不足是当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的根本性原因14,从身份、能力和贡献三个维度形成治理承认,将成为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核心路径;就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而言,社会承认与离职倾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二者之间能够起到显著调节作用15。承认理论对政府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具有指导作用,实现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的“互构性承认”对推进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16,有研究指出社会工作面临承认困境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工作的“主体性”以及社会工作与政府、社会的“主体间性”无法达成协调统一造成的,需要实现专业“自我承认”,进而走向国家“实质承认”与社会“普遍承认”18。三、承
12、认理论视角下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困境的分析框架在社区中,社会工作机构通常是通过与基层政府和居民自治组织在社会服务上的合作来参与社区治理9,社会工作在嵌入当地治理机制的过程中与社区治理各主体进行互动与合作,各主体间地位不对等,定位不明确,社会工作者难以适应与融合,面临承认困境。“承认”具有深刻的主体间性内涵,是对主体间生存结构的确认18,指主体间的肯定性态度对彼此的构成性,对主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工作者要真正融入社区治理机制,构建平等合作关系,就要实现承认,实现在基层社区真正的扎根。本文将承认的三个基本模式与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三个维度一一对应,试图拓展承认理论的解释边界,搭建
13、起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困境的分析框架(图 1)。(一)“爱”与社会工作专业化在霍耐特看来,“爱”是一种本源的关系,体现在少数主体之间依靠强烈情感所构建的关系形式之中10112。黑格尔认为这种本源关系依赖于主体独立性与依存性之间的平衡,爱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借助于承认所折射出的共生状态,爱能够使承认主体收获自信102。格林伍德在专业的属性中提出了构成专业性的五项要素,分别是系统理论、专业权威、社会认可、伦理守则和专业文化。要实现“爱”的承认,就是要求社会工作者掌握系统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在利他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提供专业服务,社会工作者之间通过专业价值与理念连结,实现专业之“爱”,达成独立性与
14、依存性之间的平衡。(二)“法律”与社会工作职业化相对于爱,“法律”更倾向于是一种相互承认的关系。霍耐特认为,权利具有公共性,法律体系体现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在遵守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原则上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可以自由、平等地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获得法律承认,收获自尊。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是指社会工作成为被社会所承认的一种职业并形成独特知识体系的过程。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又可以分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支持型与实际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转换型两种19。政府部门出台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为社会工作职业化提供了制度保障。社会工作专业团体吸纳社会工作者并开展培训、考试等工作,推动社会工作获得社会认可,为社
15、会工作者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创造可能性,从而获得“法律”承认,实现社会工作的合法化、职业化。具体到个人,就体现为社会工作者作为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过程。(三)“团结”与社会工作本土化霍耐特提出了“团结”的承认形式10127,他指出除了情感与法律承认,个体还需要一种与其能力跟贡献相符合的社会承认形式,即通过自己取得的成就获得自豪感。主体之间拥有共同价值取向,为了同一目标付出努力,承认主体做出特殊贡献,满足社会期待,获得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视与承认,从而获得集体荣誉感与自豪感,实现团结,收获自重。本土化指的是一种变化和过程,是指外来的事物进入另一社会文化区域(即“本土”),适应其要求并生存和发挥作用的过程
16、21。在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即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并与其发图 1 承认理论视角下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困境的分析框架20230323 1 8911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强调社会工作的主体性。在社区中,社会工作者与社区治理其他主体向社区就业、社区社会保障、社区文化、教育、体育等共同目标22努力,社会工作者发挥作用,做出特殊贡献,达成“团结”,实现本土化。三、“承认”与“被承认”:承认理论视角下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困境的成因分析社会工作的承认是围绕着社会工作发展行动而产生的,包括承认的主体性和承认的相互性12,具体到社区治理中,就包括社会工作者的自我承认、社区治理其他主体对社会工作者的承认(也就是“被承认”),以及这两种承认之间的互动及效果。本文以重庆市 T 社区的社区治理项目中的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访谈,发现社会工作者在社区中面临承认困境,结合承认理论对困境的成因进行以下分析。(一)情感支持稀缺,专业化承认薄弱“爱”的承认为情感支持,具体表现为社区治理各主体对社会工作专业性的了解、尊重和重视。通过实现爱的承认,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各主体之间、社会工作者彼此之间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