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GB 50014-202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pdf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597596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PDF 页数:281 大小:148.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014-202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1页
GB 50014-202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1页
GB 50014-202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1页
GB 50014-202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1页
GB 50014-202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1页
GB 50014-202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81页
亲,该文档总共2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UDC中 华 人 民 共 不口 国 国 家 标,督日GB 5 0 0 1 4一 2 0 2 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S t a n d ar d fo r d e s i g n o f o u t d o o r w a s t e w a t 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2 0 2 1 一0 4 一0 9 发布2 0 2 1 一1 0 一 0 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S t a n d a r d f o r d e s i g n o f o u t

2、 d o o r w a s t e w a t 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GB 5 00 1 4一 2 02 1主编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 日期:2 0 2 1 年1 0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 0 2 1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 0 2 1 年第5 8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的公告 现批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 B 5 0 0 14-2 0 2 1,自 2 0 2 1年 1 0月 1 日起 实 施。其 中,第 3.3.3、4.1.6、5.6

3、.1、5.1 5.3、6.1.1 2、7.1.1 1、7.1.1 3、7.3.8、7.1 1.3、7.1 2.4、8.3.1 5、8.3.1 6、8.3.1 8、8.3.2 0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国家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 B 5 0 0 1 4 一 2 0 0 6同时废止。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 ohurd.gov.。n)公开,并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 中国计划 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 0 2 1 年 4月 9日月 IJ吕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 1 5续表 7.6.2 4项目污泥产率 Y参

4、数值k g V S S/k g B O D S0.3 0.6需氧量 02k g O Z/k g B O D S1.5 2.0)1 67 5 1 5 0 9 5h-%-%水力停留时间(H R T)污 泥回流 比 R总 处 理 效 率,。o D S7.6.2 5 当采用氧化沟进行脱氮除磷时,宜符合本标准第 7.6.16条一第 7.6.19条的有关规定。7.6.2 6 氧化沟的进水和 回流污泥 点宜设在 缺氧 区首 端,出水点 宜设 在充氧器后 的好 氧 区。当采用 转刷、转 碟 时,氧化 沟 的设备平 台高 出设计 水 面宜 为 0.s m;当采 用竖 轴 表 曝机 时,宜为 0.6 m一0.s

5、m,氧化沟 的设备 平 台宜高 出设 计水 面 0.s m1.Z m。7.6.2 7 氧化沟有效水深的确定应考虑曝气、混合、推流的设备性能,宜采用3.s m 一 4 s m。7.6.28根据氧化沟渠宽度,弯道处可设置一道或多道导流墙;导流墙宜高出设计水位0.Z m0.3 m。7.6.29曝气转刷、转碟宜安装在沟渠直线段的适当位置,曝气转碟也可安装在沟渠 的弯 道上,竖 轴表曝机应 安装在 沟渠 的端部。7.6.3 0 氧化沟的走道 和工作平 台,应安全、防溅和便于设 备维修。7.6.31氧化沟内的平均流速宜大于 0.25m/5。7.6.3 2 氧化沟系统宜采用自动控制。V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

6、B R)7.6.33 S B R反应池的数量不宜少于2 个。7.6.3 4 S B R反应池容积可按下式计算:61 2 4 QS。1 0 0 0 XL,t R(7.6.3 4)式 中:V 生物反应池容积;Q 每个周期进水量(m 3);5。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mg/L);X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 M U 粥/L);L s 生物反应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 k g B O D。/(k g ML S S d);t R 每个周期反应时间(h)。7.6.35污泥负荷的取值,以脱氮为主要目标时,宜按本标准表7.6.17 的规定取值;以除磷为主要 目标时,宜按本标准表 7.6

7、.18的规定取值;同时脱氮除磷时,宜按本标准表 7.6.19 的规定取值。7.6.36 S B R工艺各工序的时间宜按下列公式计算:1 进水时间可按下式计算:tt F 今 一(7.6.3 6 一 1)式 中:t F 每池每个周期所需要的进水时间(h);t 一个运行周期所需要的时间(h);n 每个系列反应池个数。2 反应时间可按下式计算:2 4 5 o m1 0 0 0 L s X(7.6.3 6 一 2)式中:5。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mg/L);m 充水 比,仅需除磷时宜为 0.25 一0.50,需脱 氮时宜为 0.1 5 0.3 0;L,生物反应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 k

8、g B O D。/(k g ML S S d);X 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 MU 粥/L)。3 沉淀时间 t:宜为 1.o h;62 4 排水时间t。宜为1.o h 一1.s h;5 一个周期所需时间可按下式计算:t=t R+t,+t o+t、(7.6.3 6 一 3)式中:t R 每个周期反应时间(h);t,沉淀时间(h);t D 排水时间(h);t b 闲置时间(h)。7.6.37每天的周期数宜为正整数。7.6.38连续进水时,反应池的进水处应设置导流装置。7.6.3 9 反应池宜采用矩形池,水深宜为 4.O m一6.o m;反应池长度 和宽度 之 比:间隙进水时宜 为 1

9、:1 2:1,连 续进水 时宜为2.5,1 一4:1。7.6.40反应池应设置固定式事故排水装置,可设在灌水结束时的水位处。7.6.41反应池应采用有防止浮渣流出设施的灌水器;同时,宜有清除浮渣的装置。Vl膜生物反应器(MB R)7.6.42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采用经验数据或按表 7.6.42 的规定取值。表 7.6.4 2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的主要设计参数名称单位典型值或范围膜池内污泥浓度(ML S S“)X9/L 6 1 5(中空纤维膜)1 0 2 0(平板膜)生物反应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 Ls k g B O D S/(k g ML S

10、 S d)0.0 30.1 0总污泥龄 ocd1 5 3 0 缺氧区(池)至厌氧区(池)混合液回流比 R:%1 0 0 2 0 0续表 7.6.4 2名称单位典型值或范围 好氧区(池)至缺氧区(池)混合液 回流 比RZ%3 0 0 5 0 0膜池至好氧区(池)混合液回流比凡%4 0 0 6 0 0 注:,其他反应区(池)的设计 ML S S可根据回流比计算得到。7.6.43膜生物反应器工程 中膜 系统运行通量 的取值应小 于临界通量。临界通量 的选 取应考虑膜材料 类型、膜组件 和膜组 器型式、污泥混 合液性 质、水 温等 因素,可实 测或 采用 经验 数据。同时,应根据生物反应池设计 流量校

11、核膜 的峰值通量 和强制 通量。7.6.44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平均通量的取值范围宜为15 L/(mZ h)一2 5 L/(m,h),外 置式 膜 生物 反 应 器平 均 通量 的取 值范 围宜为 3 o L/(m Z h)一4 5 L/(mZ h)。7.6.45布设膜组器时,应留10%一20%的富余膜组器空位作为备用。7.6.46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应设置化学清洗设施。7.6.47膜离线清洗的废液宜采用中和等措施处理,处理后的废液应返 回污水处理构筑物进行处理。7.7 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7.7.1 回流污泥设施宜采用离心泵、混流泵、潜水泵、螺旋泵或空气提升器。当生物处理系统中带有厌氧区(池)、缺氧

12、区(池)时,应选用不易复氧的回流污泥设施。7.7.2 回流污泥设施宜分别按生物处理 系统 中的最大污泥 回流比和最大混合液回流比计算确定。回流污泥设备台数不应少于2台,并应有备用设备,空气提升器可不设备用。回流污泥设备,宜有调节流量的措施。7.7.3 剩余污泥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6 41 按污泥龄计算:V X凸 入=-:丁-U c(7.7.3 一 1)式中:X 剩余污泥量(k g S S/d);V 生物反应池的容积(m 3);X 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 ML S S/L);oc污泥龄(d)。2 按污泥产率系数、衰减系数及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悬浮物计算:X=飞 钧(5。一5。)一K

13、 d V Xv+了 Q(5 5。一5 5。)(7.7.3 一 2)式中:Y 污泥产率系数(k g v S S/k g B O D S),20时宜为0.3 一 0.8;Q 设计平均 日污水量(m 3/d);5。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k g/m 3);5。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k g/m 3);Kd 衰减系数(d 一 );Xv 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 M-L V S S/L);了 5 5的污泥转换率,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 时可取(0.5 一0.7)(g ML S S/9 5 5);5 5。生物反应池进水悬浮物浓度(k g/m 3);5 5。生物反应池

14、出水悬浮物浓度(k g/m 3)。7.8 生 物 膜 法 工 一 般 规 定7.8.1 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可单独应用,也可和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组合应用。6 57.8.2 污水进行生物膜法处理前,宜进行预处理。当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大时,应设置调节池。7.8.3 生物膜法的处理构筑物应根据当地气温和环境等条件,采取防冻、防臭和灭蝇等措施。n生物接触氧化池7.8.4 生物接触氧化池 应根据进 水水质 和处理程 度确定 采用一段式 或二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池 平面形状 宜为矩形,有 效水深宜为 3 m一6 m。生物接触氧化池不宜少 于 2 个,每池可分为两室。7.8.5 生物接触氧化池 中的填料可采用全池布

15、置(底部进水、进气)、两侧布置(中心进气、底部进水)或单侧布置(侧部进气、上部进水),填料应分层安装。7.8.6 生物接触氧化池应采用对微生物无毒害、易挂膜、质轻、高强度、抗老化、比表面积大和空隙率高的填料。7.8.7 曝气装置应根据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 的布置形式 布置。采用池底均布曝气方式时,气水比宜为6,1 9,1。7.8.8 生物接触氧化池进水应防止短流,出水宜采用堰式出水。7.8。9 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应设置排泥和放空设施。7.8.10生物接触氧化池 的五 日 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碳氧化宜为 2.o k g B O D。/(耐 d)一5.o k g B

16、 O D S/(m 3 d),碳氧化/硝化宜为0.Z k g B O D。/(m3 d)一2.o k g B O D:/(m 3 d)。m曝气生物滤池7.8.n曝气生物滤池的池型可采用上向流或下向流进水方式。7.8.12曝气生物滤池前应设沉砂池、初次沉淀池或混凝沉淀池、除油池、超细格栅等预处理设施,也可设水解调节池,进水悬浮固体浓度不宜大于60m g/L。7.8.13曝气生物滤池根据处理程度不同可分为碳氧化、硝化、后置反硝化或前置反硝化等。碳氧化、硝化和反硝化可在单 级曝气 6 6生物滤池内完成,也可在多级曝气生物滤池内完成。7.8.1 4 曝气生物滤池的池体高度宜为s m一g m。7.8.1 5 曝气生物滤池宜采用滤头布水布气系统。7.8.16曝气生物滤池宜分别设置曝气充氧和反冲洗供气系统。曝气装置可采用单孔膜空气扩散器和穿孔管等曝气器。曝气器可设在承托层或滤料层中。7.8.17曝气生物滤池宜选用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好的卵石作承托层,并按一定级配布置。7.8.1 5 曝气生物滤池的滤料应具有强度大、不易磨损、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化学物理稳定性好、易挂膜、生物附着性强、比重小、耐 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生产制造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