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2 4 1 5 42 0 1 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运动营养食品通则2 0 1 5-1 1-1 3发布2 0 1 6-1 1-1 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 布G B2 4 1 5 42 0 1 5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 B/T2 4 1 5 42 0 0 9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整合了Q B/T2 8 3 12 0 0 6 运动营养食品能量补充食品、Q B/T2 8 3 22 0 0 6 运动营养食品蛋白补充食品、Q B/T2 8 3 32 0 0 6 运动营养食品能量控制食品、Q B/T2 8 3 42 0 0 6 运动营养食品
2、食用肌酸、Q B/T2 8 9 52 0 0 7 运动营养食品运动人群营养素 及卫生部2 0 0 8年1 8号公告 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的相应内容。本标准与G B/T2 4 1 5 42 0 0 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明确了“术语和定义”;修改了“产品分类”的描述,将其按照特征营养素分类和运动项目分类。“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类”与“补充恢复运动性疲劳的营养物质类”归纳入“按运动项目分类”中,删除了“复合营养物质类”、“其他类”;增加了“感官要求”;删除了“补充能量类”中“冲调饮用能量补充食品”的技术指标;修改了“
3、控制能量类”的产品分类;合并了“补充能量类”、“控制能量类”、“补充蛋白质类”的技术指标;增加了按运动项目分类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了“污染物限量”的规定;增加了“真菌毒素限量”的规定;增加了“微生物限量”的要求;修改了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规定;修改了标签的要求;修改了附录A;删除了原附录B“不同来源蛋白质的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P D C AA S)”;增加了附录B“肌酸的质量要求及测定方法”。G B2 4 1 5 42 0 1 5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运动营养食品通则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运动营养食品。2 术语和定义2.1 运动营养食品为满足运动人群(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持续时间3
4、 0m i n及以上、每次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群)的生理代谢状态、运动能力及对某些营养成分的特殊需求而专门加工的食品。3 产品分类3.1 按特征营养素分类注:针对能量和蛋白质等的不同需求而设计的运动营养食品,分为三类。3.1.1 补充能量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成分,能够快速或持续提供能量的运动营养食品。3.1.2 控制能量类能够满足运动控制体重需求的运动营养食品,含促进能量消耗和能量替代两种。3.1.3 补充蛋白质类以蛋白质和/或蛋白质水解物为主要成分,能够满足机体组织生长和修复需求的运动营养食品。3.2 按运动项目分类注: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特殊需求而设计的运动营养食品,分为三类。3.2.
5、1 速度力量类以肌酸为特征成分,适用于短跑、跳高、球类、举重、摔跤、柔道、跆拳道、健美及力量器械练习等人群使用的运动营养食品。3.2.2 耐力类以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为特征成分,适用于中长跑、慢跑、快走、自行车、游泳、划船、有氧健身操、舞蹈、户外运动等人群使用的运动营养食品。3.2.3 运动后恢复类以肽类为特征成分,适用于中、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后恢复的人群使用的运动营养食品。G B2 4 1 5 42 0 1 52 4 技术要求4.1 基本要求运动营养食品中所使用的原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或相关规定,不得添加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禁用物质。4.2 感官要求运动营养食品的色泽、滋味、气味、组织状态、
6、冲调性应符合相应产品的特性,不应有正常视力可见的外来异物。4.3 技术指标4.3.1 按特征营养素分类的各类产品需满足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其中补充蛋白质类产品中优质蛋白质所占比例应不低于5 0%。表1 各类产品的特征营养素技术要求项目补充能量类固态半固态或液态控制能量类促进能量消耗能量替代固态半固态或液态部分代餐完全代餐补充蛋白质类固态半固态或液态粉状(需冲调后食用)能量15 0 0k J/1 0 0g1 5 0k J/1 0 0g3 0 0k J/1 0 0g8 0k J/1 0 0g8 3 5k J/餐16 7 0k J/餐33 5 0k J/d 50 2 0k J/d碳 水 化
7、合 物 提供 的 能 量 占 产品 总 能 量 的比例/%6 06 0蛋 白 质a/(g/1 0 0g)1 545 0蛋 白 质 提 供 的能 量 占 产 品 总能量的比例/%2 55 02 55 0脂肪/(g/1 0 0g)1 51.56脂肪提供的能量占产品总能量的比例/%2 52 52 52 5 a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应以氮(N)6.2 5。4.3.2 按运动项目分类的各类产品中必须添加成分和建议添加成分应符合表2的要求,其每日使用量应符合表3的要求。G B2 4 1 5 42 0 1 53 表2 产品必须添加成分和建议添加成分成分产品分类速度力量类耐力类运动后恢复类必须添加成分肌酸维生素B
8、1、维生素B2肽类建议添加成分谷 氨 酰 胺、-羟 基-甲 基 丁 酸钙、1,6-二磷酸果糖肽类、左 旋 肉 碱、咖 啡 因、维 生素B6谷氨酰胺、L-亮氨酸、L-异亮氨酸、L-缬氨酸表3 各类运动项目产品中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每日使用量成分每日使用量a参考检验方法咖啡因/m g2 01 0 0G B5 0 0 9.1 3 9肌酸/g13附录B谷氨酰胺/g3.51 5.0肽类/g16G B/T2 2 4 9 2-羟基-甲基丁酸钙/g131,6-二磷酸果糖/g0.3L-亮氨酸/g1.53L-异亮氨酸/g0.7 51.5L-缬氨酸/g0.7 51.5 a其他成分含量应符合附录A表A.1的要求。4.3.
9、3 如在4.3.1和4.3.2产品中选择添加或标签中标示含有表A.1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其含量应符合表A.1的规定。4.4 污染物限量污染物限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污染物限量项目限量固态、半固态或粉状液态检验方法铅/(m g/k g)0.50.0 5G B5 0 0 9.1 2总砷/(m g/k g)0.50.2G B5 0 0 9.1 14.5 真菌毒素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G B2 4 1 5 42 0 1 54 表5 真菌毒素限量项目限量检验方法黄曲霉毒素M1a/(g/k g)0.5G B5 4 1 3.3 7黄曲霉毒素B1b/(g/k g)0.5G B/T1 8 9 7
10、 9 a仅适用于以乳类及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品。b仅适用于以豆类及大豆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品。4.6 微生物限量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 微生物限量项目采样方案a及限量(若非指定,均以C F U/g表示)ncmM检验方法沙门氏菌500/2 5gG B4 7 8 9.4金黄色葡萄球菌521 01 0 0G B4 7 8 9.1 0平板计数法 a样品的分析及处理按G B4 7 8 9.1执行。4.7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4.7.1 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可参照G B2 7 6 0中相同或相近食品类别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和使用量。4.7.2 产品中如果添加表A.1中的一种或多种营养
11、素,其所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来源应符合G B1 4 8 8 0附录C的要求。4.7.3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质量规格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或有关规定。5 标签5.1 产品标签应符合G B1 3 4 3 2的规定。5.2 标签中应在主要展示面标示“运动营养食品”及产品所属分类。5.3 如有不适宜人群,应在标签中标识。5.4 对于添加了肌酸的产品应在标签中标示“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婴幼儿不适宜食用”。G B2 4 1 5 42 0 1 55 附 录 A可选择添加的营养素及含量要求 运动营养食品可以添加表A.1中的一种或多种营养素,其含量(以每日计)应符合表A.1的要求。表A.1 运动营养食
12、品可添加的营养素种类及含量种类含量(以每日计)参考检验方法维生素A/g1 2 03 7 5G B5 4 1 3.9或G B/T5 0 0 9.8 2维生素D/g1.51 0G B5 4 1 3.9维生素E/(m g-T E)2.12 0G B5 4 1 3.9或G B/T5 0 0 9.8 2维生素B1/m g0.24G B5 0 0 9.8 4维生素B2/m g0.22G B5 4 1 3.1 2维生素B6/m g0.22G B5 4 1 3.1 3或G B/T5 0 0 9.1 5 4维生素B1 2/g0.44G B5 4 1 3.1 4维生素C/m g1 51 0 0G B5 4 1 3
13、.1 8叶酸/g6 02 6 0G B5 0 0 9.2 1 1烟酸/m g2.12 0G B5 4 1 3.1 5或G B/T5 0 0 9.8 9生物素/g4.55 0G B5 0 0 9.2 5 9泛酸/m g0.87G B5 4 1 3.1 7或G B5 0 0 9.2 1 0钙/m g1 5 08 0 0G B5 4 1 3.2 1或G B/T5 0 0 9.9 2钠/m g7 0 016 0 0G B5 0 0 9.9 1钾/m g3 0 020 0 0G B5 0 0 9.9 1镁/m g5 33 0 0G B5 0 0 9.2 4 1铁/m g2.31 4G B5 4 1 3.
14、2 1或G B/T5 0 0 9.9 0锌/m g1.71 2G B5 0 0 9.1 4硒/g7.55 2G B5 0 0 9.9 3铜/m g0.31.5G B5 0 0 9.1 3碘/g2 2.57 5G B5 4 1 3.2 3锰/m g0.52.5G B5 0 0 9.2 4 2磷/m g1 0 510 0 0G B5 4 1 3.2 2或G B/T5 0 0 9.8 7钼/g8 01 2 5铬/g1 63 2G B5 0 0 9.1 2 3左旋肉碱/g12G B2 9 9 8 9牛磺酸/g00.6G B5 0 0 9.1 6 9G B2 4 1 5 42 0 1 56 附 录 B肌
15、酸的质量要求及测定方法B.1 肌酸的质量要求肌酸一水合物的质量分数应不低于9 9.9 7%。B.2 肌酸一水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B.2.1 方法提要样品中的肌酸一水合物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净化,用紫外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B.2.2 试剂和材料B.2.2.1 实验用水:应符合G B/T6 6 8 2一级水的规定。B.2.2.2 甲醇:色谱纯。B.2.2.3 流动相:甲醇水=4 06 0。B.2.2.4 肌酸一水合物(-甲基胍乙酸一水合物)标准品:纯度不低于9 9.0%。B.2.2.5 标准贮备溶液:准确称取肌酸一水合物(-甲基胍乙酸一水合物)标准品0.5 0 0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
16、 0 0m L。此标准贮备溶液的浓度为5.0m g/m L。4 保存。如溶液出现沉淀或浑浊,应重新配制。B.2.2.6 标准系列溶液:用水将标准贮备溶液分别稀释至0、1 0 0g/m L、2 0 0g/m L、4 0 0g/m L、6 0 0g/m L、8 0 0g/m L、10 0 0g/m L。临用时配制。B.2.3 仪器和设备B.2.3.1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可调紫外检测器。B.2.3.2 色谱柱:O D S C1 8柱,粒径5m,内径4.6mm,柱长2 5 0mm。B.2.4 分析步骤B.2.4.1 试样溶液的制备称取0.0 3 0g试样,精确至0.0 0 01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 0 0m L。B.2.4.2 测定B.2.4.2.1 色谱分离条件检测器波长:2 2 0n m。流动相:甲醇和水(B.2.2.3)。流速:0.5m L/m i n。进样量:5L。B.2.4.2.2 定量用进样器分别吸取5L标准系列溶液(B.2.2.6),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在上述色谱分离条件G B2 4 1 5 42 0 1 57 (B.2.4.2.1)下测定标准系列溶液的响应峰面积。以响应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