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42T 1109-2015 牛流行热诊断和防治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618015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9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 1109-2015 牛流行热诊断和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42T 1109-2015 牛流行热诊断和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42T 1109-2015 牛流行热诊断和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42T 1109-2015 牛流行热诊断和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42T 1109-2015 牛流行热诊断和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DB42T 1109-2015 牛流行热诊断和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11.22 B 41 备案号: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 42/T 11092015 牛流行热诊断和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que guideline on 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bovine ephemeral fever (报批稿)2015-10-30 发布 2015-12-20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2/T 11092015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诊断.1 3.1 诊断指标.1 3.2 结果判定.2 4 综合防治.2 4.1 免疫.2 4.2

2、治疗.3 4.3 疫情处置.3 4.4 生物安全措施.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牛流行热病毒 RT-PCR 检测方法.4 DB42/T 1109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华中农业大学提出。本标准由华中农业大学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本标准协作起草单位:随州市弘大畜牧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松滋市春珍肉牛养殖场。本标准起草人:郭爱珍、晁金、邓明亮、彭清洁、胡长敏、陈颖钰、曹永强、周春、陈焕春。DB42/T 11092015 III 引 言 牛流行热(

3、Bovine ephemeral fever,BEF),又称牛暂时热、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蚊媒传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突然,迅速波及全群,病牛高热,呼吸急促,流透明或带泡沫状涎水,流泪,运动障碍,妊娠牛可发生流产。该病在炎热、多雨、蚊蠓滋生季节流行,是危害湖北省养牛业的重要疫病。由于发病急、传播快,治疗难度大。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牛流行热,特制定本技术规范,供湖北省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参照使用。DB42/T 11092015 1 牛流行热诊断和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牛流行热疫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技术。本规范适用于湖北省牛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对牛流行热的诊断和防治。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3 诊断 3.1 诊断指标 3.1.1 流行病学调查 对发病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发病地区、发病对象、发病季节、传播方式、主要症状等,进行初步诊断。该病流行病学特点主要如下:a)主要侵害牛,黄牛、奶牛、水牛均可感染发病,奶牛、黄牛易感性最大,水牛易感性较低;b)以 3 岁5 岁壮年牛发病最多,犊牛和老龄牛发病少;c)传染源主要为临床发病牛,发热期病牛血液、呼

5、吸道分泌物及粪便中都带有病毒;d)蚊、蝇、蠓等吸血昆虫经叮咬传播该病;e)呈明显季节性,多发于雨量多和气候炎热的 6 月9 月;f)传播迅速。3.1.2 临床观察 对发病牛进行临床症状观察,获得进一步的诊断依据。该病的临床症状特点主要如下:a)潜伏期为 3 天7 天,发病突然,迅速传播至全群;b)体温升高到 40以上,稽留 2 天3 天,之后恢复正常;c)显著流涎,口角有泡沫;d)鼻镜干而热,流鼻液;e)流泪,有水样眼屎,眼睑肿胀,结膜充血;f)呼吸促迫,呼吸次数可达 80 次/分以上,甚至因窒息死亡;g)病牛呆立,步态僵硬(故名“僵直病”),跛行,严重者后肢麻痹、站立困难、瘫痪;h)食欲废绝

6、,反刍停止;i)妊娠母牛可发生流产、死胎;j)泌乳量下降或泌乳停止。DB42/T 11092015 2 3.1.3 病理剖检 对病死牛进行病理剖检,重点观察呼吸系统病变,对临床初步诊断进行验证。主要病理变化如下:a)肺气肿明显,有时伴有肺水肿和充血,气管积有多量泡沫状黏液;b)真胃、小肠和盲肠可见黏液增多、出血、黏膜脱落等变化;c)肝、脾、肾轻度肿胀,有局灶性坏死病变。3.1.4 病原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是确诊该病的关键依据,主要有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鉴定。3.1.4.1 临床样本的 RT-PCR 检测 a)模板提取:取病牛发热期肝素钠抗凝血,反复冻融3次,用病毒RNA提取试剂盒提取RNA。b)R

7、T-PCR:针对牛流行热病毒G基因计设引物,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送商业公司测序和分析。操作方法见附录A。3.1.4.2 病毒分离鉴定 a)细胞培养:取病牛发热期肝素钠抗凝血5 mL10 mL,反复冻融3次后,4离心(1000 g)5 min后取上清,接种于在DMEM培养基中(含10%胎牛血清)长成单层的乳仓鼠肾细胞或非细胞或绿猴肾细胞,让上清液铺满细胞单层,37吸附1h(其间轻轻振荡数次),加入含2%胎牛血清的DMEM细胞维持液中,置37培养2天3天,连续观察是否出现细胞病变。若出现病变,则待细胞出现80%细胞病变时终止培养,将培养物冻融3次后,经无菌检验合格后,小管分装(1 mL/

8、管),-70冻存备用,进行RT-PCR检测确诊;若未发生细胞病变,盲传3代,至出现细胞病变;若盲传3代后仍未出现细胞病变,且用3.1.4.1方法(RT-PCR)鉴定为阴性者,视为阴性;若盲传3代后仍未出现细胞病变但RT-PCR鉴定为阳性者视为阳性,继续传代,直至出现细胞病变。b)动物接种试验:取病牛发热初期肝素钠抗凝血液5 mL10 mL,分离白细胞,取30 L对出生1日龄内乳鼠或乳仓鼠脑内接种(接种1代),每日观察2次,一般5天6天发病,不久死亡。取死鼠脑制备乳剂(用生理盐水冲洗3-4次脑组织,然后研磨,用4层纱布对研磨液进行过滤,滤液即为乳剂),按以上方法接种乳鼠(接种2代),连续3次传代

9、后,可100%致死接种乳鼠,然后取脑组织乳剂进行3.1.4.1描述的RT-PCR检测,进行确诊。3.2 结果判定 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如下判断:a)疑似牛流行热病例:符合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参见3.1.1)和临床观察(参见3.1.2)或病理剖检(参见3.1.3)之一,即可定为疑似牛流行热病例。b)确诊牛流行热病例:疑似牛流行热病例,病原学诊断(参见3.1.4.1和3.1.4.2)任何一项阳性,均可确诊为牛流行热。4 综合防治 4.1 免疫 每年在蚊蝇蠓滋生季节到来前1.5月2月,给牛接种牛流行热疫苗,间隔3周再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接种途径和剂量参照产品说明书。免疫保护期6个月。DB42/T

10、11092015 3 4.2 治疗 主要进行对症治疗,包括退热、缓解呼吸困难、强心、消炎镇痛、抗菌措施。4.3 疫情处置 任何人如发现疑似疫情,应及时向企业主管领导和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并采取隔离、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同时,采样送相关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测确诊。4.4 生物安全措施 4.4.1 消毒 a)杀灭传播媒介:取2.5%溴氰菊酯(敌王)乳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稀释,喷洒牛舍、运动场和排粪沟等环境设施,每周两次,杀灭蚊、蝇、蠓等节肢动物。b)环境设施消毒:用商业化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甲醛等),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浓度,对牛舍地面、食槽、车辆、对发病或病死动物的排泄物和污染物

11、进行消毒,以杀灭病毒,减少传染源。c)人员出入消毒:对于进、出场的人员,进行消毒。d)车辆、工具出入消毒:用商业化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甲醛等),对出入车辆、工具进行消毒。4.4.2 无害化处理 病死牛、污染的垫料和饲草等,按GB 1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4.4.3 产品处理 a)发病动物禁止急宰销售。b)治疗期间的牛奶和牛肉等牛产品,禁止上市销售。c)对于治疗痊愈牛生产的牛奶和牛肉等牛产品,其上市须符合国家对有关药物的休药期规定。DB42/T 11092015 4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牛流行热病毒 RT-PCR 检测方法 A.1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牛流行热病毒(Bovi

12、ne ephemeral fever,BEFV)主要免疫保护性糖蛋白 G(BEFV-G)的保守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AF058321)设计引物,序列为:BEFV F(5ATTTACAATGTTCCGGTGAA3)(nt 1938)BEFV R(5GGTATCCATGTTCCGGTTAT3)(nt 523542)引物由商业公司合成。扩增片段大小为523bp。A.2 方法 A.2.1 RNA的提取与反转录合成cDNA 采集高热期病牛全血5 mL10 mL,肝素钠抗凝。采用病毒RNA提取试剂盒(TIANGEN)提取血液的总RNA。用反转录试剂盒(Takara,Japan)进行反转录(rev

13、erse transcription,RT)成cDNA。体系为:5gDNA Eraser buffer 2 L,gDNA Eraser 2 L,RNA 7 L;室温放置5min;然后加primeScript RT Enzyme mix 1 L,RT primer mix 1 L,5primeScript buffer 21 L,Rnase free H2O 4 L,总体积20 L,混合均匀。反应条件:37 15 min,85 5 s,4 5 min。A.2.2 PCR PCR反应体系为:cDNA 2 L,LA taq 聚合酶0.25L,10LA buffer 2.5 L,dNTP mixture 2 L,上下游引物(F、R)各0.5 l,加至H2O 25 L。PCR 反应条件为:95 预变性4min;95 变性1 min,50 退火45 s,72延伸53 s,35个循环;72 延伸10 min,16 20 min。PCR产物4保存。A.3 结果判断 将RT-PCR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检测,预期产物大小为523bp,在凝集染色后出现特异性目的条带。序列测定后,将获得的产物序列与GenBank(GenBank登录号AF058321)发表序列比对,相似性在99%以上时,确定为牛流行热病毒。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