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随 笔 杂 谈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年少时我们是学生和儿女,年长时我们是老师和父母,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社会身份和家庭身份,不同的身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抒写着我们每个人的不同命运。作为一名演员我塑造过很多不同的人物形象和不同性格的角色,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 2017 年榆林戏曲研究院创排的眉户剧陕北人 中我饰演的王顺顺。在该剧的初期排练时,我对这个角色的感觉并不是那么的好,因为我觉得这个剧本并不新奇,只是个碰瓷的简单故事,后来经过导演的不断提示和自己的反复琢磨,我对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渐渐地喜欢上了他。一、熟读剧本、揣摩角色,塑造独特的“这一个
2、”人物性格是人格存在的基础,不同的人物性格塑造出了其独特的人格。剧中王顺顺是一个朴实的农民工包工头,从阶级属性上来说,他属于我国的底层社会人员,尽管作为一个包工头,在经济上相较于其他的普通农民工有着一定的优势,但作为施工单位和农民工中间的承包商,他时刻面临着因为工程款开不出来,无法给农民工发工资的困境,因此他承担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被一位有心脏疾病的老太太孟秀云碰瓷。面对双重压力,本着陕北人的善良之心,决定先救人,最后感动了老奶奶认了他为干亲。当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他时,他仍然抱着内心的信念选择善良,从头开始打工还债,最后妻子与孩子终于理解了他。这正反映了陕北人所信奉的善良,厚德能
3、载物,真诚没有错。我很庆幸自己饰演了这个角色,并且喜欢上了他,理解了他的向往和憧憬。作为一个演员,就是要去塑造独特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形象。我要把自己想象成他,站在他的立场上理解他说过的每一句话和他的潜台词,同时去用心感受王顺顺的内心世界,我不断分析他说过的话,去想象和感受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用我的二度创作传达给观众,进而去感染观众,由此来获得观众认可。眉户剧 陕北人角色塑造心得文/李 勇DOI:10.13369/ki.ddxj.2023.04.01878 责任编辑:刘 纯二、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三个方面,深入刻画角色1.角色的动作与形态一般而言,人物的外观形象可以从形状、外观、表
4、情、姿势、情感等方面反映人物的个性。该剧主角王顺顺面部表情的掌握十分重要,因为观众可以通过演员表情的变化来分析此时的人物角色内心的活动。我在出场之初,面部表情是凝重的,眉头紧皱,但是却也无可奈何,面部表情快速变化,动作急促,这说明了我此时因为给农民工发不出来工资的焦虑。在我开车碰倒老太太后,我的形态突然变化,急忙下车去查看老太太的伤势,此时的我暂时将经济问题放到一边。当我发现老太太是碰瓷时,内心闪过一丝愤怒,对老太太的行为感到十分生气,此时我身体呈现出的一些动作和神态展示出我愤怒的心理活动。在愤怒过后,我看到老太太实在可怜,便原谅了她的碰瓷行为,准备给予她帮助,希望她好好生活。此时我的神态动作
5、祥和,在舞台上我通过放低肩膀、手势放缓、变慢等动作来表现。2.角色的语言语言是人物内心直接向观众表达的情感。在剧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冲突中,观众可以看到人物的心理、情感和思想。剧中王顺顺是一个中年人,他的语言表述是充满活力和热情的,精气神很足。但是因为其债务缠身,在其说话时,语速是较快的,展示出人物性格急促的特点,从而显示出自身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在遇到老太太后,对老太太讲话声调温柔和善,急于查看老太太的伤势时语速变慢。在得知老太太是碰瓷之后,我的语速又加快,通过声调变高来展示自己愤怒的情绪,夹杂着因为农民工的工资问题所产生的不安和焦虑。可是在看到老太太实在可怜之后,我的语气又渐渐转向了平缓。3.
6、角色的心理在王顺顺这个角色的塑造过程中,心理变化可以分为好几个阶段。起先是因为工资问题的焦虑,然后是意外遇到老奶奶的紧张,再后来是得知老奶奶是碰瓷的事实之后内心的不解与困惑,在困惑之后是对于老奶奶行为的愤怒,此时心理上的愤怒情绪和因为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焦虑情绪交织在了一起。然而,当王顺顺意识到了老太太是个可怜人之后,内心的善良开始涌动,尽管自身面临着严峻的困难,他还是准备对老太太施以援手。这种心理的变化,充分展示了王顺顺的善良、朴实的人物形象特征。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要想演活、演好一个人物,作为演员必须要真正进入这个人物的内心,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才能创作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该剧的出演不仅带给我丰富的舞台经验,也让我们团队及个人收获颇丰。2017 年我们以此剧参加了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在团队的努力下该剧获得了文华优秀剧目奖。我因塑造这个人物获得了文华表演奖。如此殊荣不仅是我个人努力的成果,更是和参与此剧的所有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密切相关。然而让我得到更大的收获是通过扮演王顺顺这个角色让我变得更加成熟起来,明白了做人的责任与担当。因此,我对该剧的演出过程以及人物塑造感想进行总结,以此来鞭策自己继续前进,促进自身表演知识的丰富与发展进步。作者单位:榆林市民间艺术和戏曲研究院随 笔 杂 谈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