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 教 融 合产业创新研究 2023.7 第14 期178基金项目:福建江夏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产业需求的地方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产教融合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2021B019)。作者简介:吴芳芳,女,福建宁德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科技金融。基于产业需求的福建省地方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产教融合研究吴芳芳(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摘要:“十四五”期间福建省要着力发展特色金融,建成区域金融中心。产业发展,人才先行。现有的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金融科技专业设置不足、人才创新性不够和实操性不强等问题。福建省地方本科院校应抓住机遇,与产业联动,实现产教融合的协
2、同作用,培养出满足金融产业发展需求的金融人才。各地方院校应明确自身优势和定位,结合本省金融产业的发展需求,从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师培养和学院建设方面探索产教融合模式。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金融专业;产教融合“十三五”期间,福建省金融业发展良好,有力支撑和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全面完成。金融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十四五”是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关键五年,根据福建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十四五”期间要着力发展特色金融,建成区域金融中心。福建省加快金融业发展更好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若干措施(闽政办20218 号)针对科技创
3、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民生领域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了 20 条措施。发展金融产业,推进金融改革,都离不开金融人才这一基础。与此同时,传统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金融产业的发展需求。金融科技、数字金融、金融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关键词,这也构成未来金融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对于福建省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如何将教学与产业需求有机结合,探索出满足产业需求的产教融合道路是亟须解决的一大问题。一、产教融合的背景产教融合这一概念源于产教结合,在我国被提出始于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阶段。但直到2013 年,产教融合才作为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被正式提出。2
4、015 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产教融合的举措,以人才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促进高等教育和产业体系有机结合、互动演进。2017 年12 月,国务院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中进一步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各级政府积极响应,2018 年 12 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十五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1894 号)提出要加强产教融合规划引领,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产教融合专业体系,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要求。2019 年 10 月,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
5、案出台,福建成为第一批试点省份。2021 年 7 月,泉州市入选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在此背景下,推进产教融合依然是福建省地方本科院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二、福建省金融产业概况近年来,福建省金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逐年壮大,金融机构逐步健全。2022 年,全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889.78 亿元,同比增长 6.7%,增速同比提高 1.5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 1.1 个百分点,金融综合实力持续提升1。截至2021 年年末,福建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12.3 万亿元,同比增长 9.0%;营业网点 6543 个,从业人员 12.3 万人,法人机构 145 个。证券机构
6、方面,全省证券期货机构共计 701家,其中,法人证券公司 4 家、法人期货公司 5 家、法人基产 教 融 合INDUSTRIAL INNOVATION 产业创新研究179金管理公司 4 家、区域性股权市场 2 家。保险机构方面,全省保险公司 2021 年末总资产达到 3936.1 亿元,同比增长12.7%2。融资租赁方面,截至 2022 年 12 月月末,全省注册登记的融资租赁企业共 1365 家(其中分公司 85 家),融资租赁投放额合计 212.45 亿元。虽然总体发展较好,但从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来看,福建省具有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头部金融机构数量少,金融高端人才、创业创新投资基金和高水平
7、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优质金融资源集聚效应还需进一步提升。保险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保险深度排名靠后3。三、满足产业需求的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一)培养金融科技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作出战略部署。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金融产业的数字转型变革。而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以金融科技为依托,更离不开金融科技人才的引入。所谓的金融科技人才主要指能够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支付、保险等金融活动中,进而对产品、业务、流程、系统进行有效创新和升级的人才4。一名金融科技人才必须在掌握金融知识的同时,也拥有计算机技能,这两项能力构成金融科技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
8、,金融科技人才比之传统金融人才的培养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金融专业人才金融产业飞速发展,银行、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等各个领域的理念和业务都在不断创新。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都曾经以新兴事物的姿态冲击过传统金融产业。面对创新的产物,需要也唯有以创新来接纳和回应。金融服务的时代性、创新性和普惠性要求金融从业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长期以来金融服务存在产品同质化、业务流程繁琐、业务场景受限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创新是突破口。尤其是在数字化金融领域利用金融科技实现的创新更使得实践创新走在理论创新的前面。无论是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还是利用数据整合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都需要金融
9、从业者摆脱固有思路,发挥创新精神。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金融专业人才时,除去专业性的培养外,还需要重视锻炼学生的主动创新思维。(三)培养具有实操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金融专业学生在经过四年本科学习进入相关岗位后往往面临实操能力不够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在校期间过于重视理论学习,实践机会较少。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行业实际发展情况并没有及时接轨也导致了金融专业毕业生工作后不能平滑过渡。金融产业的快节奏使得从业人员必须能迅速投入角色,尽可能缩短学徒阶段的时间。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行业学习平台,确保教学内容和行业发展及时接轨。四、从产业需求角度的金融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
10、建议(一)开设金融科技专业,补足人才缺口金融学科的人才培养应该与实践端和市场端的人才需求变动相挂钩,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性调整。根据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目前在人才市场上,有专业的金融知识储备,同时能结合业务场景的“金融技术”复合型经验型人才炙手可热。从 2023 年第一季度福建省人才需求来看,金融业人才需求占比达到 4.92%,环比增长90.3%、同比增长 108.23%。其中有九成的金融机构存在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同时有过半数的金融机构表示新员工缺乏足够的金融科技技能。再比照近两年各大银行招聘信息,金融科技岗位的人才需求紧俏。仅福建省农信联社一家,2022 年就入职超过 10
11、0 名金融科技人员。金融科技人才的短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设立金融科技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福建省内目前开设金融科技专业的高校仅有福建江夏学院、福州大学至城学院、阳光学院三所。相比市场需求,应届生数量完全不匹配。并且根据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22 年度并没有院校申报设立金融科技专业,可见专业设置过少这一问题还将持续。为弥补金融科技人才缺口,福建省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财经类院校应加快开设金融科技专业,同时开展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学科建设。(二)引企入校,联合培养金融人才2021 年 12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银发2021335 号)
12、,明确指出要“打造校企联合培养、产学研用协同攻关等合作育人新模式”。传统的校企共建模式更多集中在实训、实习阶段。并不能从源头上对人才培养产生影响。要发挥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效用,需要深化校企共建,加强产业对教学的影响,在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开发等多个阶段吸收企业的专业建议。地方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力和优势选择与金融机构共建学院或者进行战略合作。1.高校和企业共建学院高校和金融企业合作办学,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各方向的金融类专业。这一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产教融合,发挥产业在引导高校教学上的主观能动性。以共建学院为平台,一方面可以为金融产业发展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能利用
13、平台开展教师基础研发实践及企业技术项目开发。目前国内已经有了成功范例,2019 年深圳大学和微众银行共同创建了深圳大学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学院,面向金融科技专业,同时规划布局不同金融科技专业方向,如金融大数据技术应用、区块链金融、保险科技、监管科技等,满足金融科技产业各细分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福建省内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借鉴这一经验,与省内企业合作共建学院,双方资源互补,协同培养金融人才。产 教 融 合产业创新研究 2023.7 第14 期1802.高校和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高校和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专业学科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拓展、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合作。这种模
14、式相比高校和金融机构共建学院要容易实现,更具有推广意义。福建省部分高校已就这一模式开展探索。2019 年 11 月福州大学与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园 e 银行”。2022 年 7 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行签署数字金融“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合作。省内其他高校可以参考这一模式,并根据自身资源调整合作内容,以达到双方效益最大化。(三)优化师资,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金融行业的数字化变革除了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方向产生影响外,也对高校教师的能力和经验提出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应对这一挑
15、战的有效方式。然而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往往仅侧重于为学生创造平台,将学生引入企业,而忽略了教师与行业的接轨和融合。因此,借助于开展产教融合的契机,高校可以从金融机构、金融企业中聘请从业人员加入教师队伍,分享和传递行业的最新信息。此外,高校应该鼓励并为高校教师走入行业创造条件。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为教师去企业锻炼牵线搭桥,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的最新动向和前沿技术,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导。更重要的是,高校应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该建立各项考核和激励制度,提高教师向“双师型”转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为教师向“双师型”突破提供土壤,以提升教师的
16、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四)强化实训,重视实践实训课程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上岗的有效过渡,是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金融类专业一方面要加大实训课的比重,对理论课程进行复合化,在讲授课时的基础上加入实训课时。另一方面要注重新课程的开发,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实训、国际结算模拟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等实训课程外,要结合行业发展开发各类新型实训课程,例如基金、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科技应用等。硬件方面,高校也要引入与行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实训系统,模拟企业的运营环境和业务流程。最后,充分利用综合实训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各类金融大赛为平台,让学生突破单一课程的局限,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金融工程建模大赛、金融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帮助学生通过比赛把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各项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深入了解数字金融最新发展前沿,以此达到锻炼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最终提高未来对金融行业的适应性5。五、结语产教融合是教育系统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持续性的一大变革。促进产教融合,将为福建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有力的金融人才支撑。福建省地方本科院校应明确自身优势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