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8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第37卷 第4期2023年7月Vol.37 No.4July 202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要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打破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藩篱,形成促进城乡融合的机制。2023 年 2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二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
2、融合发展放在重要地位,并指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3。这对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构建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必须健全、完善、落实城乡融合发展具体制度,必须通过打通制度梗阻实现城乡要素的顺畅流通。当前,一些研究者对共同富裕的内涵及要义、城乡融合的要求与途径等进行了研究,但在共同富裕视域下进行城乡融合发展具体制度构建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本文聚焦共同富裕视域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梳理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富裕【基金项目】2022 年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资助项目(gzlcx2022331
3、9)【收稿日期】2023-03-06【作者简介】雷焦焦(1998 ),女,四川阆中人,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 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雷焦焦(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摘 要】共同富裕与城乡融合发展有着广泛的实践联系与内在的逻辑联系。城乡产业的深度融合、城乡人才的有序流动、城乡文化的交融互鉴、城乡生态的协同优化与城乡基层组织的联合聚力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支撑与保障。现今,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融合在总体向好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城乡产业衔接紧密性、城乡人才要素流动性、城乡文化资源共享性
4、、城乡生态资源互补性、城乡基层组织联动性方面有待提高。应着重通过健全城乡产业衔接共建机制、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城乡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城乡生态资源互补机制与城乡基层组织协同共治机制等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路径指引。【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构建【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52(2023)04-0028-09DOI:10.19444/ki.1671-7252.2023.04.011 29 雷焦焦: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研究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机制及制度,以期从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制度体系方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共同富裕视域下推动
5、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一)城乡产业的深度融合,能够为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共同富裕的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总量的大幅提升。城乡产业融合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展生产力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是提升社会生产力、积聚城乡物质财富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城乡产业融合催生出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服务农业等乡村新业态,提高了农业投资回报率,促进了农业增收。同时,城乡产业的融合推动了新技术在城乡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应用,促进城乡产业发展,进而推动城乡产业价值提升和城乡财富积累。由此可见,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实现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6、。(二)城乡人才的有序流动,能够为共同富裕提供人才保障实现共同富裕,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双向流动格局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打破城乡壁垒,通过科技下乡、人才下沉等方式,打造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格局,持续驱动城乡创新发展。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当地政府利用科技特派员、“星创天地”等激励措施,鼓励城市科技人才流向贫困牧区,极大地激发了牧区的生产活力,推动了牧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看出,城乡人才融合发展不仅充实了农业农村发展人才,实现城乡人才的有序流动;也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生产力,夯实了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缩小了城乡贫富差距。(三)城乡文化的交融互鉴,
7、能够为共同富裕提供精神支撑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统一4。物质财富的极大丰裕、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乡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明的衔接,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对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丹棱县幸福古村积极开展“以地域文化赋能城乡高质量发展”活动,引导和鼓励城乡文艺工作者交流互鉴,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充满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这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振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共富目标的实现。(四)城乡生
8、态的协同优化,能够为共同富裕提供生态屏障生态文明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生态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助推城乡生态资源合理流动,进一步实现了城乡生态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生态资源的资本转化,促进生态价值与经济、文化效益的有效转化,使得生态环境发展与物质积累、文化交流产生互动效益,促进了“百姓富、生态美”目标的实现。(五)城乡基层组织的联合联动,能够为共同富裕增进治理效能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城乡有效治理是 30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3 年 第 4 期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问题。城乡基层组织主要指城乡社
9、区和农村村级组织,核心是基层党组织与居民(村民)自治组织5。城乡基层组织具有引领、动员、号召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生活需要的组织功能,致力于治理现代化建设、带领人民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新时代,城乡基层组织的联合将有助于以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以统一的思想和价值引领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明晰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同步富裕,增强社会各阶层对城乡联合联动、协同治理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城乡力量的最优联合,最大程度地共享发展成果。二、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一)城乡产业衔接紧密度有待提高1.城乡产业空间协调性有待提升我国城乡产业布局存在较为分散的现象。大部分重点工业、服务业集中在中心城市,县
10、域缺乏支柱性产业,能形成规模化产业、特色旅游业的乡镇不多,难以形成中心城市、县域、乡镇三地一体的完整产业链6。加之长期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城乡产业之间的互动性不强,产业融合往往因为在乡村缺乏紧密度,造成城乡产业融合效果甚微。2.城乡产业利益联结尚需增强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产业利益联结的形成及紧密程度直接关系到全民富裕的实现程度。随着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部分经营主体同农民探索出土地租赁、务工工资等城乡产业利益分配形式。例如,湖北省金秋农业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每年1.2 万元/hm2价格流转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7,促进产业价值链的分配向贫困农户倾斜。然而,从利益联结机制来看,以普通农
11、户为代表的传统经营主体与新型经营主体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8,城乡产业融合附加值难以留在农村、留给农民,不利于推进共同富裕。3.城乡产业市场秩序亟待改善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来看,共同富裕的理想状态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与股权分配的社会化。然而,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片面追求城乡特色产业数量和规模,不顾资源承载量、市场需求、原料供应等客观因素,一味兴办产业园区和城乡产业合作项目,甚至不惜定指标、密考核,导致同类企业同质竞争,加剧了产业规模小、层级低、竞争力弱等问题9。这些问题造成不少市场主体的前期投入形成沉没成本,阻碍了全民富裕的步伐。(二)城乡人才要素流动性尚待加强1.城乡人才单
12、向流动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既是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也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判断标准。20182021 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分别为44 292万人、45 249万人、46 271万人、46 773万人,呈稳步递增趋势;而乡村就业人员分别为 31 490 万人、30 198 万人、28 793 万人、27 879 万人,呈逐步下降趋势10。究其原因,“农民社会地位低”“跳出农门”等观念使得一些有知识、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更偏向于向城市流动,造成农村产业发展缺乏人才支撑。2.城乡劳动力转移壁垒为破解城乡二元体制,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这对加快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3、。但城乡劳动力在转移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流 31 雷焦焦: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动。以农村土地承包权为例,我国政策规定农村户口居民转为城市户口,虽可继续使用之前划分的 30 年土地承包权,但取消新一轮30 年土地承包权资格。对部分农民工来说,农村土地是其生存发展的生产资料,一旦失去土地承包权将大幅降低其抗风险能力。3.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一种再分配方式,也是城乡人才自由流动的前提条件。然而,以共同富裕为标准,城乡公共服务存在空间分配、服务质量等差异。一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分布失衡。受二元经济体系影响,城乡在投资环境、收
14、益率、产业配套、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资源分配差距,致使城乡人才流动失衡。二是城市内部基本公共服务布局不均衡。而基本公共服务不均极易造成相对贫困,形成城乡局部“人才贫困”现象。(三)城乡文化资源共享性还需加强1.城乡文化交流受不良思潮侵蚀精神富裕与个体精神生活需求及社会风气密不可分。从这种意义上说,城乡精神富裕与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在“金钱至上”“物质至上”观念的影响下,人的价值观出现“异化”11。部分先富起来的个体,易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影响,以致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等主流价值观引领力不足,难以形成扎实推进精神富裕的文化氛围。2.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平衡共同富裕程度不仅体现在个体生活质
15、量上,也体现在全社会资源供给程度与全体人民的享有程度上。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乡镇影剧院、体育场馆、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分别占全国总数的 11.9%、16.6%、41.3%12。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不足,文化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短缺。这直接造成城乡居民在精神生活中的机会不平等,制约了共同富裕的扎实推进。3.城乡文化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供需不均、管理不到位、数字技术滞后等原因,一些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存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高、文化场地利用率低等问题,不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与文化获得感,不利于拓展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空间。(四)城乡生态资源互补性尚需提升1.城
16、乡生态资源空间布局失衡以城乡生态融合促进共同富裕,就必须探索出城乡生态资源共富的良方,其中最重要的是确保城乡生态资源的合理分配。然而,当前我国城乡生态资源存在空间布局失衡、居民生态权益配给不足等现状。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为 835 659 hm2,农村公园绿地面积仅为 3 622.63 hm2;城市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达 327 512 辆,而农村环卫专用车辆仅有 27 739 辆13。城市生态资源配置偏向、城乡居民生态意识差距及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差异,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改善而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14。2.城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度大“两山”理念认为生态优势能够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资源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素,应将生态资源作为公共财富并实现合理配置。从市场现状来看,城乡市场存在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与资本市场脱节,生态产品设计、市场交易环节难以开展等问题。城乡生态产品产供销机制、城乡生态产权与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城乡生态资源分配体系 32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3 年 第 4 期等不健全,导致市场资本难以进入生态产品市场。3.城乡生态治理监管失衡伴随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