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643272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4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Vol.30 No.1March.2023第30卷第1期2023年3月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平先秉吴夕晖123(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摘要:要想充分发挥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潜能、助推乡村振兴愿景实现,应从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价值意蕴出发,探寻金融自身发展需求与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的内在一致性。要从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的思维、制度与机制层面分析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基于认知转变、制度跟进以及机制创新三维度的一体化推进策略。关键词:金融;乡村振兴;价值

2、意蕴;现实困境;推进策略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36(2023)01-0069-05现阶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推进,理论界与实践工作者对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研究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推进策略,不仅要从分析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中透视金融服务“三农”实体经济的历史定位,也要从困境中提升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契合度。现有研究与实践表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要有相应的金融支撑,要突出补贴政策特色,强化政策性银行机构主导地位,也应建立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提升农村资金供给高覆盖率,特别是贫困与低收入人群。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既要突出政策引领效应,也要实现

3、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因此,在农村地区资金需求呈现多样化与多元化特征背景下,如何引导进驻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如何增强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承载力和农村居民金融服务获得感,如何化解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现实困境、提升金融助推乡村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是当前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1价值意蕴价值是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灵魂要件、金融主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和理性后盾,它从深层次上决定了制定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取向主旨、目标、运行模式与实践路径,反映了各级政府拟定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当前金融与乡村振兴日益形成一种相互塑造、相互融合的状态,金融伦理责任和价值逐步融入到乡村振兴的价

4、值体系之中。1.1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有利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随着我国对“三农”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适应不了乡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单一、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农村金融网点数量少等诸多现实制约。因此,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对于金融转型与农村多元化金融体系的变革具有重大的价值。能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机构开放涉农领域业务,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全力破解金融服务网点下沉痛点;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农村金融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扭转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不适应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被动局面1。最终能进一步释放金融效能,为

5、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与农村家庭财富稳步增长。1.2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能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的可达性与可得性金融服务在我国仍然存在城乡二元性,农村居民收稿时间:2022-11-15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非正式制度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路径选择”(19C0102)。作者简介:平先秉(1976),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教授,硕士;吴夕晖(1975),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E-mail: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缺乏金融服务是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之一。究其缘由,金融机构在赋能乡村发展的过

6、程中,对于金融资源的可达性和可得性两者没有有效实现。现阶段,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核心的价值目标就是要破解上述制约要素,实现金融资源“普”与“惠”的有机融合。加大金融网点下移与多点布局,使得乡村广大的弱势群体均能获得所需的金融资源,加大金融资源的受众覆盖率,提升金融资源的可达性。进一步拓展服务边界,为金融资源需求提供融资便利,真正实现金融的“机会平等、惠及民生”,增强金融资源需求的可得性,共同实现乡村居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1.3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能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与乡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面对乡村金融体制不健全、乡村产业发展融资难的现实困境,金融机构在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将逐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

7、多样化金融产品、优化资金供给流程,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可达性。金融在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将进一步推动金融要素和资源向乡村产业集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业态转型升级,实现乡村产业兴旺2,能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弥补城乡治理“数字鸿沟”需要的大量资金供给,提升乡村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除此之外,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将积极引导资金流向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现民风淳朴、家风良好、乡风文明,从而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2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现实困境现阶段,金融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乡村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治理以及乡村基

8、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成效明显。但基于当前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而言,依然面临不容忽视的现实困境。2.1思维困境现阶段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实践所表现出的思维困境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非政策类金融机构的逐利属性所导致的发展思维困境;另一方面是农村金融资源需求主体对于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认知困境。一是非政策类金融机构发展思维困境。非政策类金融机构发展思维困境指的是非政策类金融机构基于成本、利润与风险考量,在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对于服务网点布局、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偏离“三农”思维困境。思维困境的形成导致金融机构在网点布局、业务对象选择以及金融人才流动上无法实现有效突破与创新。进一步而言,

9、在网点布局上往往止步于市县,业务对象局限于乡村“富裕阶层”与“优势产业”;在金融人才流动上存在金融行业高素质服务人员不愿意深入乡村工作的问题,最终造成农村金融服务可达性、可得性低,农村金融服务质量降低的现象。二是农村金融资源需求主体认知困境。农村金融资源需求主体对于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认知困境指的是乡村金融需求主体由于金融相关知识的缺乏所形成的投资意识、风险意识以及金融产品运用的认知缺陷。认知困境导致新型金融产品无法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乡村社会信用环境意识不强,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的积极性不高。除此之外,由于乡村资金需求主体在保险增信、农村产权抵押等方面存在认知局限,导致商业性质的农业保险难以有效展

10、开,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产业的发展。2.2制度困境近年来,我国政府层面基于乡村振兴的实际发展需要,制定了诸多相应的制度或政策,但在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依然缺乏相对应的配套制度、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产权制度以及监管制度等诸多制度困境。一是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配套制度困境。2014年至今所实施的相关制度对于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均做出了顶层设计与明确的方向指引,但由于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比如财政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具体实施与运行细则,这就导致了金融机构在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面临类似“政策性资金供给的来源在哪里?资金供给何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资金供给?”的迫切需要突破的瓶颈。二是金融

11、赋能乡村振兴的产权制度困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的产权制度尚未建立,与产权相关的各项配套制度仍然处于不完备状态,因而形成现阶段农村资产存在规模难以确定、产权所属权证不明、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阻碍农村资产清算与核准、融资量化的有效推进。与此同时,农村产权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农村经济主体参与度不高、交易的产权类别单一、私下交易“繁荣”等问题也进一步使得农村产权抵押、70平先秉吴夕晖: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第1期交易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三是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监管制度困境。现阶段,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监管制度

12、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个层面均存在现实困境。在正式监管制度层面,缺少专门针对农村金融特性而制定的农村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没有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在非正式监管制度层面,没有充分发挥农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社会中介以及社会舆论的协同监管作用。传统的农村金融监管依靠政府行政监管的制度与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乡村振兴阶段农村金融监管需要,抑制了农村政策性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限制了农村经济主体获得政策性金融支持。2.3机制困境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除了要着手解决制度层面存在的不足,也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梳理现阶段我国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手段与方法,不难发现金融赋能乡

13、村振兴的进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制约。一是农村产权融资机制不健全。农村产权融资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首先,缺乏系统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现有的少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缺乏系统性,并且功能略显单一。其次,农村产权融资抵押物处置机制不畅通。当前,由于涉及的权益主体较多,抵押物处置机制不畅通,金融机构在处理相应抵押物时涉及的权益转让就显得复杂得多。第三,农村产权融资抵押物价值评估机制不顺畅。现阶段,农村产权抵押物的价值评估一般通过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囿于社会评估机构的专业技能、人员素养的影响,在缺乏自律的前提下,整个农村产权融资抵押物价值评估机制不顺畅。二是涉农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现阶段,

14、涉农金融风险主要来源于农业自然属性所引致的农业经营风险,包括农业自然灾害所形成的不可抗性以及农业经济本身的脆弱性风险。对于风险的处置通常采用风险转移与风险稀释两种手段或方法加以处理。由于缺乏精准的涉农金融信息系统、信用评价与信用共享不规范而形成涉农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处理结果恰恰背道而驰,即涉农信用风险不是降低,而是被逐渐放大。三是缺失长效政策支持机制。现阶段,在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金融赋能乡村振兴顶层立法设计不完善、政府信贷与财税支持广度与深度不够以及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所形成的长效政策支持机制缺失,不仅导致了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囿于程序复杂、手续繁多、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现实原因,选

15、择资金外溢,“逃避”农村区域,而且农村信用违约现象层出不穷,“逃债”“赖债”行为有恃无恐,这极大地损害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涉农金融机构恶性竞争频发,原本弱势又囿于创新性、差异化的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不足的涉农金融机构在价格竞争之中自然慢慢退出农村金融服务领域。3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推进策略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除了要着眼于金融自身发展出发,做大做强,还要立足于为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潜能的充分发挥营造应有的金融生态条件。因此,破解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寻求相应推进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1转变认识,提升对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理性认知要想彻底转变农村资

16、金需求者与资金供给者对于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进程的理性认知,要基于资金需求者与资金供给者两个不同主体加以考量。一是切实加强涉农金融知识宣传与普及。目前金融机构涉农金融产品推广进展迟缓、涉农金融风险频发,究其根源,与农村居民对于金融风险缺乏足够认知、对于涉农金融产品的运用能力缺乏密切相关。因此,要转变的是对于金融风险的认知、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的理解以及对创新型金融产品的接受度。笔者认为要纠正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意识误区,培养农村经济主体的整体金融素养,提升农村金融主体金融产品运用能力。现阶段,一定要在广大农村经济主体间切实加强涉农金融知识的宣传与普及。通过涉农金融知识的宣传与普及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要继续夯实金融知识下乡长效机制,使得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真正做到制度化、常态化3。对于金融知识下乡的主体内容要做到动态调整与优化,要突出涉农金融知识的实时性与针对性。更重要的是要有步骤、有重点以及分阶段地整体推进,要保证涉农金融知识宣传与普及过程延续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在提升农村经济金融素养与认知转变过程中,充分发挥整体把控与引领作用。二是重塑涉农非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现阶7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