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22-09-01作者简介:符桂华(1989-),男(汉族),广西玉林人,工程师,现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工作。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工程地质问题探讨符桂华*(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西总队,广西 桂林 541000)摘要:地质状况是影响工程建设成效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复杂地质环境下容易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这是威胁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性问题。积极做好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可以在了解灾害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规范工程方案,以降低项目推进风险。将对地质灾害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加以介绍,分析地质灾害评估的现状及各个环节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关键词:地质灾害;评
2、估方法;工程地质;改进建议中图分类号:P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23)07-0007-04我国各个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有所差异性,特别是地质条件的区别相对较大,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地质灾害,不仅导致工程进度受到限制,而且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做好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是实现灾害有效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与前提,需要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信息,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分析具体危险性,为实践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由于工程地质存在较大的复杂性特点,因此在评估工作中也会遇到较大的困难,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流程和技术标准,确保评估结果的精确性与可靠性,降低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指导工程建设的顺利实
3、施。1地质灾害评估概述1.1基本内容地质灾害评估主要是针对其危险性实施评估,在工作前应该确定具体的评估目标和任务内容,了解相关技术规范中的具体要求,保障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防止对评估结果造成较大的干扰。为了能够确定工程建设中采取的技术工艺和方法,需要明确地质灾害的具体类型和级别,不同灾害的影响范围也存在差异,需要准确体现在评估报告当中。实地勘察可以获得更多的地质信息,同时对区域内的水文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实施评估,做好岩土体的稳定性监测工作,了解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变化情况,以便在工作中采取可靠的措施。工程建设也是导致地质灾害危险性加剧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对工程建设活动实施科学评估,了解对
4、地质状况的影响特点。在了解上述要素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的地质状况是否能够满足建设要求实施科学评估,结合工程的具体建设要求编制方案,得到详细、全面、精确的评估报告。1.2主要方法地质灾害的评估方法是决定最终评估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试验模拟的方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评估工作人员需要针对该区域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数据实施分析,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实施试验模拟,得到具体的规律和趋势信息。相较于其他评估方法而言,试验模拟的方式能够降低外部因素的干扰,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发展特点等,而且能够更加清晰地划分具体类别,为未来地质灾害的变化特点进行预测,具有前瞻性的优势。资料分析的方
5、式也可以满足地质灾害评估的要求,需要工作人员获取自然界记载资料和文献,通过理论分析的方式掌握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数字模型的方式则可以借助于相关数据构建三维立体模型,满足可视化分析和评估的要求,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主要包括了动力学模型、神经网络、模糊数字模型等等。此外,还应该确定灾害损失及其相关指标体系,通过量化的方式确定具体“灾度”。2地质灾害评估的现状首先,对于地质灾害的认知程度不高。在当前工程建设中,没有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因此在评估工作中缺乏系统化的评估机制和规范化的评估模式,难以准确判断建设区域当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导致在7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后续建设中遇
6、到较多的阻碍。只关注眼前经济利益,以提高工程质量、进度和降低成本投入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对工程地质的全面监测和评估,尤其是在地质灾害评估中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导致很多单位都不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开展评估工作,评估报告中无法体现实际的地质信息,因此加大了工程建设的风险1。其次,当前地质灾害的评估方法缺乏先进性。在当前评估工作中采用的技术设备无法满足实际工作要求,容易造成数据的偏差增大,无法真正反映地质灾害的等级和影响程度,因此在制定防治措施时也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部分单位在地质灾害评估中仍旧处于理论阶段,实践操作水平不高,难以达到预期评估目标。3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工程地质问题3.1前期工作在地质灾害评估
7、的前期工作中,需要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从宏观角度对自然环境条件实施分析。工作人员不仅要了解项目的具体规模和用途,而且要对建成后的建筑物情况进行分析,包括了占地面积和落地面积等。获取建筑的平面布置图,了解高程信息和形体特征,这对于工程地质的分析十分关键,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业的关系。如果工程建设中存在特殊要求,也应该体现在评估报告当中,了解区域内已存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情况,从环境、工程和水文等方面详细分析地质信息2。在我国工程建设规模逐步扩大的趋势下,建设用地资源也更加紧缺,在工程地质评估时也会受到其他项目已建成设施的影响,尤其是地下管线的类型和数量较大,而且空间分布呈现出复杂性特
8、点,要针对评估区域内的采空区和深井、人防工程等进行全面核查,防止对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评估、防治造成负面影响。3.2现状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应该做好现状评估工作,了解在此期间的工程地质问题,对于预防重大地质灾害也十分关键。为此,评估工作人员需要获取项目相关的文件和资料,包括了立项文件等等,也要对建设范围内和周围区域内的地质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了解地质的变化历程和变化特点。除了要做好数据资料的全面分析外,还应该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各项数据进行检查,分析资料数据是否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区域现状进行深入研究,除了能够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信息外,还可以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变
9、化规律、地层结构和岩土体分布特点等实施评估,了解工程地质受到自身条件状况和水文条件的影响特点,以便在实践工作中加以预防,避免人类活动造成严重危害。项目建设的适宜性与否,是现状评估阶段需要思考的关键性问题,应该以上述资料信息和数据成果为依托进行确定,为实践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降低对工程地质的负面影响3。宏观定性分析和微观定量分析,是在现状评估中应用的主要方法。从宏观角度来看,不仅要明确工程项目建设区域中的地质灾害状况,更要严格遵循相关规程和标准要求,确定外跨区域中的工程地质状况,比如自然工程地质条件的现状和地层条件现状等等。在工程建设中可能对工程地质造成的影响特点以及其他特殊因素可能引起
10、的工程地质变化情况,也属于宏观分析的范畴。从微观角度来看,需要工作人员对地层的结构特点进行准确评估,而且要确定具体的承载力特征值,明确最大值和最小值,了解第四系土体分布特征状况。在评估范围内存在建筑物时,需要了解其地下基础的深度值,分析建筑对地层的影响情况,确定具体的影响范围、深度及岩土体的具体颗粒特征和力学性质等等。在区域内存在较多的特殊岩土体时,也应该对其具体分布特征进行记录,从物理力学性质方面实施评估,确定具体参数4。此外,裸露岩土体和地下水、地表水状况也是实践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这也是影响地质结构稳定性的关键要素。3.3预测评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应该通过预测评估的方式分析可能出
11、现的地质灾害状况,了解实际危险性程度。评估人员不仅要了解当前工程的具体情况,而且要通过野外调查的方式获取详细而真实的数据,进一步开展资料分析工作,以建设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和地理状况为依托,得到更加准确的预测结果。通过预测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潜在威胁,以便结合建设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避免造成严重危害。如果工程项目和周围的水域相距较近且处于下游地区,则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水害的威胁,随着地表水和地下水状况的改变,工程地质也会发生很大程度的变化,导致地质灾害出现的几率升高。因此,需要对可能出现的水流冲击和淹没等情况进行预测,而且要对后期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变化规律加以科学评估,在工程建设中
12、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工程建设区域内的边坡通常较多,由于延迟切割等问题的存在,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失稳情况,在预测工作中也应该加以重点8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关注,了解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危害程度5。建设场地中的不稳定土体也是预测评估中需要关注的内容,要做好实时化监测工作,分析稳定性变化特点,分析该类土体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际参数计算影响规模。在建设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状况,也会由于工程建设和人类活动而发生改变,在预测评估工作中需要分析上述工作是否会导致地质灾害出现的几率增大,同时划定具体的危害等级。建筑体也是建设区域内的关键要素,不仅要在建设过程中预测影响情况,在竣工后也应该做好长期
13、预测,防止对其造成严重破坏6。对于工程地质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所引发,而是综合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因此在预测评估中需要采取综合分析的方式,避免预测结果中存在较大的偏差。3.4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是地质灾害评估的最终环节,同时要分析具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减少工程建设中的地质问题。评估工作人员要全面获取预测结果的内容,在了解工程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分析各个区域内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同时以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的方式,明确工程地质问题的具体类型、等级和危害性特征等,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确保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在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同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实施科
14、学划分,了解各个地质灾害类型应采取的防治措施和方案及其可行性,在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还要了解可能取得成效及造成的负面影响。工作人员还要了解建设区域的适宜性情况,如果不适宜工程项目的建设,则应该确定工程地质的具体问题,明确地质灾害会引发的严重后果,评估各项防治措施的实际应用成效7。如果该建设区域属于基本适宜等级,则应该明确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改善的地质问题,而对于适宜等级的建设区域,则要确定工程地质处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区域地质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了改造状况、经纬度、地质地貌和自然高差等等,在了解上述要素的基础上,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类,包括了边坡失稳、水土融陷、可
15、溶岩、湿陷性黄土、采空区等等,也要了解工程建设中地基受到地下水的影响特点,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同时,要对当前治理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确保各项治理措施的可行性8。不仅要评估建设区域内的工程地质问题,还要对周边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重大地质灾害的间接危害和直接危害,包括了泥石流、滑坡、地裂缝和崩塌等等,在确定具体等级的基础上实施科学防治措施。4地质灾害评估的改进建议4.1提高重视程度地质灾害是危害工程建设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做好地质灾害的科学化评估工作,了解不同灾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以便对预防和控制方案进行调整,为工程项目的有序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16、使各部门工作人员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及其与自身生命安全的关系,积极参与到地质灾害评估中,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实施全面监管,确保在发现工程地质问题后能够及时上报9。通过案例讲解的方式,分析不同地质灾害可能引发的事故问题,建立标准化的地质灾害评估制度,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防止在评估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4.2引入先进技术先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得到更加可靠的评估结果,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评估工作的可靠性造成影响。为此,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入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辅助工作,提高信息数据的质量。其中,GPS-RTK技术在实践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借助于流动站和基准站能够快速获取相关数据信息,不仅能够加快数据传输和共享的速度,而且自动化程度更高10。该技术能够实现地质灾害问题的精确化定位,帮助工作人员确定具体的评估范围,详细了解建设区域内的地质信息和地形地貌等状况。图1GPS-RTK技术4.3提高人员素养9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因此在工作中应该确保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这也是决定评估结果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