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epartmentDepartment ofof PathologyPathology 内内 容容 胃肠疾病胃肠疾病 胃炎胃炎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 消化管癌消化管癌 重重 点点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 病变特点病变特点 消化性溃疡的消化性溃疡的 病变特点病变特点 一、慢性胃炎一、慢性胃炎 Chronic GastritisChronic Gastritis 发病率发病率 5050岁以上者高达岁以上者高达5050+病病 因因 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 临临 床床 上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上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 1 1、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分类分类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自学)自学)
2、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慢性肥厚性胃炎肥厚性胃炎 其它慢性胃炎其它慢性胃炎 2 2、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特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特点*肉眼(胃镜):肉眼(胃镜):粘膜橘红色变为粘膜橘红色变为 灰色或灰绿色灰色或灰绿色 粘膜下小血管可见粘膜下小血管可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粘膜变薄,皱襞变浅,粘膜变薄,皱襞变浅,血管清晰可见血管清晰可见 镜下镜下(胃粘膜活检)(胃粘膜活检):病变区腺体萎缩变小,数目减少,病变区腺体萎缩变小,数目减少,可见囊性扩张。可见囊性扩张。常出现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常出现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 固有层有多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固有层有多量的淋巴细胞和浆
3、细胞浸润浸润 1.1.腺体变小,数目减少,可见囊性扩张;腺体变小,数目减少,可见囊性扩张;2.2.黏膜固有层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黏膜固有层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腺上皮化生腺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 化生化生 杯状细胞杯状细胞 吸收上皮细胞吸收上皮细胞 潘氏细胞潘氏细胞 杯状细胞、吸收上皮细胞和潘氏细胞取代杯状细胞、吸收上皮细胞和潘氏细胞取代 幽门窦幽门窦的壁细胞和主细胞的过程的壁细胞和主细胞的过程 主细胞主细胞 壁细胞壁细胞 腺上皮化生腺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假幽门腺化生 假幽假幽 门腺门腺 粘液粘液 分泌分泌 细胞细胞 化生化生 由类似幽门腺粘液分泌细胞取代由
4、类似幽门腺粘液分泌细胞取代胃底、体部胃底、体部的壁的壁细胞和主细胞的过程细胞和主细胞的过程 壁细胞壁细胞 主细胞主细胞 问题: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问题: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A.胃粘膜萎缩变薄胃粘膜萎缩变薄 B.B.腺体变小,并可有囊性扩张腺体变小,并可有囊性扩张 C.C.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 D.D.胃粘膜充血水肿,有点状出血或糜烂胃粘膜充血水肿,有点状出血或糜烂 E.E.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 二、慢性消化性溃疡二、慢性消化性溃疡 Chronic Peptic UlcerChronic Peptic Ulcer 与胃液的
5、自我消化有关与胃液的自我消化有关 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多形成慢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多形成慢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病病 概述概述 发病率发病率 约约10101212的人一生患过此病的人一生患过此病 年年 龄龄 2020-5050岁岁 部部 位位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70%70%胃溃疡胃溃疡 25%25%复合性溃疡复合性溃疡 5%5%临临 床床 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 1 1.病因与发病机理病因与发病机理 吸烟吸烟 药物药物 感染感染 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 性别与遗传性别与遗传 男性高于女性男性高于女性 型血型血 精神神经因素精神神经因素 其它其它 病
6、因病因 粘膜防御屏障破坏粘膜防御屏障破坏: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碳酸氢盐屏障 胃液消化作用胃液消化作用:无酸无溃疡无酸无溃疡 幽门螺旋菌幽门螺旋菌(Hp)(Hp):破坏粘膜防御屏障破坏粘膜防御屏障 1.1.病因与发病机理病因与发病机理 发病机理发病机理 2 2.病变病变*-大体大体 胃溃疡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部位部位 窦部,小弯侧窦部,小弯侧 球部球部 数目数目 一个一个 一个一个 形态形态 圆、椭圆圆、椭圆 圆、椭圆圆、椭圆 直径直径 2 2cm 1cmcm 1cm 边缘边缘 整齐整齐 整齐整齐 深度深度 深深 表浅表浅 底部底部 平坦平坦 平坦平坦 周围粘膜周围粘膜 向溃疡集
7、中向溃疡集中 向溃疡集中向溃疡集中 2 病变病变*-镜下镜下 溃疡底溃疡底 由内至外可由内至外可分为四层分为四层 渗出层渗出层 白细胞白细胞 纤维素纤维素 坏死层坏死层 红染的无结构坏死组织红染的无结构坏死组织 肉芽组织层肉芽组织层 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 瘢痕组织层瘢痕组织层 陈旧肉芽组织陈旧肉芽组织 渗渗 出出 层层 坏坏 死死 层层 肉芽组织层肉芽组织层 瘢痕组织层瘢痕组织层 溃疡底溃疡底-由内至外可分为四层由内至外可分为四层 原因原因 炎性刺激造成炎性刺激造成 表现表现 A A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栓形成血栓形成 对机体影响对机体影响 利利
8、 防止血管出血防止血管出血 弊弊 局循障碍局循障碍-溃疡不愈溃疡不愈 增殖性动脉内膜炎:见于瘢痕层内增殖性动脉内膜炎:见于瘢痕层内 增殖性动脉内膜炎:增殖性动脉内膜炎: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2 2)其它其它 溃疡底部神经节细胞溃疡底部神经节细胞 神经纤维变性和断裂神经纤维变性和断裂 小球状增生小球状增生 3 3、结局与合并症、结局与合并症 (1 1)愈合)愈合 肉芽组织填充,周围粘膜上皮增生覆盖肉芽组织填充,周围粘膜上皮增生覆盖 (2)(2)出血出血 最常见最常见 0%0%-5%5%原因原因 破坏溃疡底毛细血管破坏溃疡底毛细血管/大血管大血管 表现表现 少量出血少量出血-大便
9、潜血大便潜血 大量出血大量出血-呕咖啡色液体呕咖啡色液体 和解柏油样便和解柏油样便 (3)(3)穿孔穿孔 5%5%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前壁前壁常见常见 (4 4)幽门狭窄及胃变形幽门狭窄及胃变形 3%3%患者幽门狭窄患者幽门狭窄 主要由瘢痕收缩引起主要由瘢痕收缩引起;少由急性炎症少由急性炎症 (5 5)癌变癌变 1%1%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癌变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癌变 多发生于多发生于长期胃溃疡者,长期胃溃疡者,由溃疡边缘上皮腺体发生由溃疡边缘上皮腺体发生 问题:问题:胃溃疡病的病理特点有胃溃疡病的病理特点有 A.A.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 B.B.溃疡底部由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溃
10、疡底部由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等组成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等组成 C.C.有增殖性动脉内膜炎有增殖性动脉内膜炎 D.D.直径多在直径多在1cm1cm以内以内 三、消化管癌三、消化管癌 食管癌食管癌 胃癌胃癌 大肠癌大肠癌 发病率发病率 第第6 6位位 第第1 1位位 第第3 3位位 好发部位好发部位 中段中段 胃窦部胃窦部 直肠直肠 组织来源组织来源 鳞状上皮鳞状上皮 腺上皮腺上皮 腺上皮腺上皮 组织学类型组织学类型 鳞癌鳞癌 腺癌腺癌 腺癌腺癌 1 1 肉眼类型肉眼类型 外生型外生型 溃疡型溃疡型 浸润型浸润型 胶样型胶样型 外生型:息肉型或蕈伞型外生型:息肉型或蕈伞型 食管癌
11、食管癌 大肠癌大肠癌 胃癌胃癌 溃疡型溃疡型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部分癌组织坏死部分癌组织坏死 脱落形成脱落形成 形态特点形态特点 溃疡呈皿状溃疡呈皿状 边缘隆起边缘隆起 呈火山口状呈火山口状 胃溃疡病与溃疡型胃癌的肉眼形态鉴别胃溃疡病与溃疡型胃癌的肉眼形态鉴别 胃胃溃疡病溃疡病 溃疡性胃癌溃疡性胃癌 外形外形 圆或椭圆圆或椭圆 火山口状火山口状 大小大小 直径直径2cm 2cm 直径直径2cm2cm 边缘边缘 整齐,不隆起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不整齐,隆起 底部底部 较平坦较平坦 凹凸不平凹凸不平 深度深度 较深较深 较浅较浅 周围粘膜周围粘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皱襞向溃疡集中 皱襞中断皱襞中
12、断 鉴别点鉴别点 形态形态 大小大小 边缘边缘 底部底部 周围粘膜周围粘膜 浸润、缩窄浸润、缩窄型型 癌细胞向深层组织浸润,可伴有周围纤维组织癌细胞向深层组织浸润,可伴有周围纤维组织 增生收缩增生收缩 胃胃 癌癌 食食 管管 癌癌 胶样型胶样型 外观外观 半透明胶冻状半透明胶冻状 镜下镜下 粘液腺癌或粘液腺癌或 印戒细胞癌印戒细胞癌 印印 戒戒 细细 胞胞 粘液腺癌中,若癌细胞内出现大量粘液,粘液腺癌中,若癌细胞内出现大量粘液,将细胞核挤压于一侧,如戒指将细胞核挤压于一侧,如戒指 2 2 组织学类型组织学类型 腺癌腺癌 癌细胞呈高柱状,排列成腺腔癌细胞呈高柱状,排列成腺腔 未分化癌未分化癌 癌
13、巢不明显,排列成条索状癌巢不明显,排列成条索状 鳞癌鳞癌 食管癌多见食管癌多见 粘液癌粘液癌 印戒细胞癌印戒细胞癌 腺鳞癌腺鳞癌 腺癌腺癌+鳞癌鳞癌 3 3 扩散途径扩散途径(胃癌为例)(胃癌为例)1.1.局部扩散局部扩散 2.2.淋巴道转移淋巴道转移 3.3.血道转移血道转移 4.4.种植性转移种植性转移 4 4 自学内容自学内容 (1 1)临床病理联系)临床病理联系 (2 2)病因)病因 问题:问题:胃癌的好发部位是胃癌的好发部位是 A A 胃体胃体 B B 胃窦胃窦 C C 贲门贲门 D D 大弯侧大弯侧 问题:问题:1.1.胃癌的好发部位是胃癌的好发部位是 A A 胃体胃体 B B 胃窦胃窦 C C 贲门贲门 D D 大弯侧大弯侧 2.2.胃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胃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 A.A.直接蔓延直接蔓延 B.B.淋巴道转移淋巴道转移 C.C.血道转移血道转移 D.D.腹腔内种植腹腔内种植 E.E.消化道播散消化道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