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脉沉缓,四诊合参,辨为阳气不足、固摄无力之证。方中桂枝、炙甘草、黄芪、黑顺片温补阳气,白芍、煅龙骨、煅牡蛎、麻黄根、五味子、浮小麦敛阴止汗,白术、生姜、大枣健脾益气,当归以补血活血,防风走表以祛风邪。诸药合用,标本兼治。二诊中大便偏稀为脾虚湿胜之象,故加炒薏苡仁利湿健脾,合入茯苓取苓桂术甘汤之意,健脾利水、渗湿化饮,兼以宁心止悸。忽师临证擅用桂枝类经方治疗心系疾病,不拘于心病之虚实,皆可加入桂枝,桂枝温通之用即是治疗心病之要法。参考文献:黄煌 张仲景 味药证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曾艳霞,朱霞石,陈丽,等 桂枝及其配伍药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陈淼,史筱笑,安冬青
2、 桂枝汤类方治疗心系疾病的 分析 河南中医,():魏娜敏,杜柏,褚瑜光,等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李凡娥 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的配伍及证治规律研究 昆明:云南中医学院,白爽,周晶,王颖 中医外治法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收稿日期:李金生辨治慢性肾衰经验易珍文,郭义然,李金生(吉水县中医院,江西吉水;李金生名中医工作室,江西吉水)基金项目: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江西省中医优势专病专科建设项目”(赣中医药综合字 号)。通信(讯)作者:郭义然,主任中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肾病、肝病的诊治。:。摘要 李金生主任认为慢性肾衰基本病
3、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责之于脾肾,由气虚及阳及阴,标实主要为湿浊瘀血,湿浊内蕴化毒蕴结三焦,瘀血贯穿始终。临床辨证可以结合三焦辨证,分清标本,有是证用是药,治本当补益脾肾,治标当解毒泄浊、化瘀通络。关键词 慢性肾衰;李金生;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李金生,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及教研工作 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随师学习,现就李师辨治慢性肾衰经验总结如下。病因病机 年中医药管理局拟定了“慢性肾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名。而在此之前各医家多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中医“虚劳”“腰痛”“水肿”等范畴。虽然病名不一,但对其病机的认
4、识比较统一即正虚邪实。正虚可由最初的气虚及阴及阳,程度较重,其中尤以脾肾两脏突出。邪实方面包括瘀血、痰饮、水湿、湿浊、湿热和溺毒。基于上述共识,形成了补虚泻实、标本同治的治疗原则。李师认为慢性肾衰成因复杂,病位在肾,与肺脾关系密切,是多种原因(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伤、嗜酒色、伤情志等)致使相关脏器(肺、脾、肾)功能失调、损耗形成。本病病程较长,虽然发病的各个阶段有其特性,但本虚标实为其基本病机,虚、浊、瘀、毒是疾病的病理因素,四者之间相互影响。在疾病早期,正气亏损程度较轻,以脾肾气虚为主,随着疾病发展,气虚及阳及阴;标实以湿浊(湿热)为主,兼有邪毒、瘀血。论本虚 该病本虚在肺脾肾。肺为气
5、之本,肺虚不能卫外,则易感邪而生病。脾主运化,脾虚失运生水湿,水液或在肺为痰,在胃为饮,在肌肤为水肿,水谷不化气血亏或见疲乏、贫血;脾虚不能上输精微见心悸头晕,阻滞于中见腹胀纳差,流注于下见便溏。肾主水藏精,肾气虚,影响水液的正常气化,水湿泛溢发为水肿,不能固摄精微而见蛋白尿。论标实该病标实为湿浊(湿热)、邪毒、瘀血。“肺为水之上源,脾为水之中源,肾为水之下源”,故水液代谢有赖于肺脾肾精气充沛,功能正常,或因虚或因实,脏腑气化功能失调,三焦水道不国医论坛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DOI:10.13913/ki.41-1110/r.2023.02.012通,水湿停滞,泛于肌表可见下肢甚至全身水
6、肿。水湿内停,日久化热,则成湿热邪气。肾主水,参与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慢性肾衰患者肾开阖失司,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肌酐、尿素氮等)不能从小便排出蓄积于内为邪毒。瘀血,一为因虚所致,脾虚运化无权,气血化生无源,气虚血行无力成瘀,阴虚津亏血液黏稠成瘀,阳虚血凝不行成瘀;二为因实所致,湿热邪气阻滞气机,血行不利,热毒灼津耗液,血黏滞不行;三者肾病日久不愈,肾络瘀阻,湿浊邪毒加剧瘀血形成。所以,脾肾亏虚是慢性肾衰的病理基础,湿浊、邪毒、瘀血作为疾病的病理产物往往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使虚者愈虚,实者愈实,成为新的病理因素促使疾病的进一步恶化。临床辨治慢性肾衰病程较长,病机多变,症状多
7、样。疾病早期,病情轻浅时,正气亏损较轻,以气虚多见,后亏损加重,及阳、及阴,终致阴阳俱虚,邪滞三焦,邪深病重。脾为湿土之脏,喜燥恶湿,易生湿浊。肾为水脏,肾脏亏虚,或影响水液正常代谢而致水湿泛溢,或不能温煦脾土加重水湿形成。湿浊的形成是脾肾亏虚的结果,也是慢性肾衰的主要病理产物,湿邪内蕴,久而化毒,弥漫三焦。湿浊邪毒侵犯上焦土不生金,脾虚累及肺卫,卫外不固,若感受风寒邪气,痰浊壅肺,湿浊邪毒上犯上焦,症见发热无汗、恶寒、咳痰白稀等,舌淡苔薄白,脉浮,予以解表化湿,方选小青龙汤加减。若湿浊内生,上犯心包,痰阻神明,症见神昏嗜睡、胸闷喘促、恶心呕吐等,舌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濡,予以温阳降浊,化痰开
8、窍,方选温脾汤合涤痰汤加减。若湿浊日久化热,侵及心包,症见神昏谵语、身热、大便闭结等,舌红苔黄腻,脉滑,予以清心开窍,解毒降浊,方用牛黄承气汤加减。湿浊邪毒困阻中下焦脾虚失运,湿从内生,或复感湿邪,症见腹胀纳呆、肢体困重、水肿、口中黏腻、便溏等,舌淡胖、苔白腻,脉濡,予以健脾燥湿,和胃降浊,李师自拟健脾降浊方加减。药用生黄芪、土茯苓、豆蔻仁、砂仁、蝉蜕、地龙、莪术、丹参、泽兰、全蝎、生大黄、煅牡蛎等。生大黄解毒化瘀,通大便以泄浊毒;生黄芪甘温健脾;豆蔻仁、砂仁性味芳香化湿,土茯苓除湿祛毒,泽兰、地龙利尿通经,蝉蜕、莪术、丹参、全蝎化瘀通络,煅牡蛎收敛肠道,吸附毒素,使邪毒从肠道出。若湿邪化热阻
9、于中焦,症见脘腹痞闷不适、身重、水肿、纳呆、口黏、渴不欲饮、便溏等,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予以清热化湿、解毒降浊,李师自拟清化降浊方加减。方用生大黄、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炒黄柏、黄连、积雪草、六月雪、蒲公英、玉米须、地龙、莪术、蝉蜕、全蝎、煅牡蛎等。生大黄解毒化瘀,炒黄柏、黄连、玉米须清热化湿,蒲公英清热解毒,土茯苓、积雪草、白花蛇舌草、六月雪解毒除湿,地龙利尿通络,莪术、蝉蜕、全蝎化瘀通络,煅牡蛎收敛吸附。肾衰日久,浊毒累及下焦,症见头晕耳鸣、神昏头痛、肢体水肿、筋惕肉瞤,无尿,舌红少苔,脉弦。予以补肝肾、息肝风,方选镇肝息风汤加减。标本兼治肾者,先天之本,滋五脏阴,发五脏阳。脾者,后天之本
10、,化五谷以养先天,行水液以濡五脏。若脾肾亏虚损耗,先后天不能互相充养,则五脏六腑均受影响,故慢性肾衰的辨证应紧扣脾肾之虚损,补益脾肾,治病求本;解毒泄浊,化瘀通络,祛邪治标。“补益脾肾”为治本法则。健脾益气常用生黄芪、山药、茯苓等药物,其中黄芪生用避免温热伤络。生地黄、墨旱莲、女贞子等滋肾阴。淫羊藿、肉苁蓉、益智仁等平补肾阳。脾虚不运,肾失开阖,湿浊内生,清浊不分,精微从小便流失而见蛋白尿,秽浊不能从大便排出,邪毒内聚,变证丛生。健脾治其本缓消湿浊,通利二便可治其标除湿解毒。通利小便,常用土茯苓、茯苓、薏苡仁、玉米须、泽泻等。随着病程进展,慢性肾衰患者从小便排除的毒素越来越少,保持大便通畅,使
11、浊邪从大便而去是重要途径。最常用的药物是大黄,具有荡涤胃肠、解毒泄浊功效,研究表明,大黄可以保护残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同时可以与活血化瘀药物配合使用,入肾络,逐瘀血。“久病必瘀”,湿浊、邪毒蕴结于内,经脉不通,瘀血内生。慢性肾衰患者多可见瘀血表现,瘀血程度可有轻重不同,但贯穿疾病始终。活血化瘀是治疗慢性肾衰重要治则。丹参、莪术、鸡血藤、泽兰、蝉蜕、地龙、全蝎等均是常用药物。典型案例刘某,男,岁,年 月 日初诊。反复腰酸乏力 年余。患者 年余前因腰酸乏力就诊发现血肌酐升高,尿蛋白阳性,予以百令胶囊及中草药治疗后,血肌酐逐渐升高,尿蛋白持续存在。血肌酐 ,尿素氮 ,血红蛋白 ,尿蛋 白()
12、,血 压 ()。刻下:腰酸乏力,头晕不适,胃脘痞闷不舒,口中黏腻,纳食欠佳,二便平,舌质淡暗、苔白厚腻,脉濡。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中医诊断为虚劳,辨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证。治宜补脾益肾、燥湿祛浊。处方:生黄芪 ,土茯苓,苍术 ,炒白术 ,生薏苡仁 ,砂仁(后下),陈皮,芡实,地龙,泽兰,生大黄(后下),煅牡蛎(先煎)。剂,日 剂,水煎取汁 ,早晚分服。年 月 日二诊,双李金生辨治慢性肾衰经验 易珍文 郭义然 李金生下肢轻度水肿,腰酸疲乏、头晕有所好转,胃脘痞闷、口黏腻、纳差改善,大便日 次,成形。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濡。尿蛋白(),改生大黄用量为,加益智仁,玉米须,茯苓皮。继服
13、 剂。煎服法同上。年 月 日三诊,水肿消退,口微渴,饮水不多,腰酸乏力、胃脘不适明显好转,纳食一般,二便正常。舌淡暗、苔微黄腻,脉濡。血肌酐 ,尿素氮 ,血红蛋白 ,尿蛋白(),去陈皮、苍术、茯苓皮,加黄连,淡竹叶,白花蛇舌草。继服 剂,煎服法同上。后在此方基础上加减,病情稳定。按语:虚、浊、瘀、毒是慢性肾衰的病机特点,脾肾亏虚,湿浊内生,蕴而化毒,侵害中焦,故患者可见腰酸乏力、头晕症状,湿浊化毒,可见口黏腻,纳差,苔厚腻。瘀血贯穿疾病始终。重用生大黄解毒化瘀,生黄芪甘温健脾,苍术、白术、薏苡仁健脾除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砂仁性味芳香化湿,土茯苓除湿祛毒,芡实益肾固精,泽兰化瘀通络,地龙利尿通
14、络,煅牡蛎吸附毒素,使邪毒从肠道出。有是证用是药,标本兼顾而收佳效。参考文献:何剑川,陈明,邹小康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络药理学研 究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肾 病 杂 志,():李林,孙晓静,孙治中,等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络药理学机制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收稿日期:医案医话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验案 则崔正九,邢建军,刁娟娟,潘月丽(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山东聊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在读硕士研究生。通信(讯)作者:潘月丽,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儿童肾、肺系疾病
15、研究。:。摘要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率低、症状复杂,在诊治时常遇到“无法可循”的困境,本文以“选取主症,视症为病,探求病因,辨证选方”为思路,选取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印证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有效性,也为罕见病、疑难病的中医治疗拓宽了思路和方法。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犀角地黄汤;衄血;辨证论治;医案医话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一种,发病率仅为 万,以骨髓中的红系异常增生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粒细胞、血红蛋白升高,伴肝脾肿大、血栓、出血、头晕、皮肤瘙痒等症状。基因在 中突变率约为 ,是诊断 的重要依据。西医治疗以抗凝、预
16、防血栓和降低血细胞比容为主,高危患者常给予羟基脲、干扰素、抑制剂、细胞单采等降细胞疗法。中医药治疗 有独特优势,目前关于 的中医治疗报道较少,本文记载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 验案 则,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典型案例张某,女,岁,年 月 日初诊。主诉:牙龈、鼻腔出血,伴乏力皮肤瘙痒 月余。患者 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上肢皮肤瘙痒,牙龈、鼻腔频繁出血,凝血时间延长,乏力。就诊于当地某三甲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红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 。考虑,收住院治疗,予羟基脲、干扰素及对症支持治疗,经治疗好转出院,并建议赴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患者遂就诊于北京某三甲医院,行髓系肿瘤基因突变基础筛查示:基因突变,为热点突变,突变位置,突变频率 。结合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经西医治疗 月国医论坛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