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折口信夫(1887-1953)是一位日本杰出的人文学者1,其全集曾被两度出版2,也有诸多论及折口本人及其学术的评传问世。3即使在当代,他的作品依然被按照各种主题重新编纂为各类选集出版发行。4然而另一方面,海外学界对折口的学术成果知之甚少。就管见所及,目前仅有其名著 死者之书5的英文版和意大利文版,以及关于他的两篇英文评论。6但是在论及日本文化时,有关折口成就的讨论是不可或缺的。此外,折口的文化理论不仅适用于日本文化,也适用于在宽泛的视域下思考人类文化。因此,笔者希望今后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学界能对折口的学术成果重新进行考量。基于上述问题意识,本文以存在于折口学术根基中的“灵魂(tama)”理论为
2、出发点,探讨这一理论的特征及其反映出的折口思想的特点。1折口信夫的生平在进入主题之前,我们先概述一下折口信夫其人。1887年折口出生于日本大阪,当时距离拉开日本近代国家序幕的明治维新(1868年)已过去大约20年。少年时代,折口熟读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为了更深入地学习日本古典文学,他考取了东京的国学院大学。在校期间,他开始创作和歌。毕业后折口回到大阪,在一所旧制中学(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担任语文教师。自此以后,创作和歌时,他开始使用“释迢空”的笔名。26岁时,作为土生土长的大阪人,折口记录了当地街市的民俗,并向柳田国男等人创办的日本第一本民俗学杂志 乡土研究 投稿。1914年,27岁的他再
3、次前往东京,成为一名旧制中学的语文教师。在职期间,折口出版了 万叶集 全卷的现代折 口 信 夫 的 文 化 理 论关西学院大学岛村 恭则(原作)齐鲁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李常清(译)摘要折口信夫(1887-1953)的学术根基中存在一种“灵魂(tama)”理论,该理论具有鲜明的特征并能反映其思想的特点。首先,折口的灵魂理论与同时代的人类学研究中的玛纳(mana)理论类似,但也不乏其独特之处。例如,折口认为“常世”是灵魂的储藏所;“天皇灵”是具有强大灵力的灵魂;通过灵魂的赠予能够产生和加强“支配与服从”的关系等。其次,折口称其研究为“古代研究”,但这里的“古代”,并不是指可以通过文献资料实证的作为
4、历史时期的古代,而是指可以通过逻辑推导和复原的作为“理想类型”(马克斯 韦伯)的古代。再者,折口以理想类型意义上的古代为基础,构建了诸多民俗学理论,这些理论也同样具有理想类型的特征,且能够有效解读当下的各种文化现象。关键词折口信夫灵魂理想类型文化理论灵魂的赠予NIHONGO NOGAKUSHU TO KENKYU民 俗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6DOI:10.13508/ki.jsr.2023.01.006民 俗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日语译本口译万叶集,其作为 万叶集 的第一个译本在日本大受好评。大约在这一时期,折口开始在日本国文学和民俗学领域发表论文,此后他的努力
5、终结硕果,巨著 古代研究7得以问世。1921年,34岁的折口第一次到访冲绳,并在冲绳进行了民俗调查,这对他学术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年,他晋升为国学院大学教授。1925年,其第一本和歌集 海山之间 出版。1928年折口荣升为庆应义塾大学教授。自1929年至1930年,古代研究 全三卷陆续出版。1932年,折口通过 古代研究 日本文学篇之中有关 万叶集 的论文,获得庆应义塾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在民俗学、日本文学、艺能史、文艺批评以及和歌创作等方面笔耕不辍,并有大量著作问世,同时他在庆应义塾大学(专职)和国学院大学(兼职)培养了许多弟子。1948年,折口凭借诗集 古代感受集 荣获日
6、本艺术院奖。1953年,在庆应义塾大学任职期间,折口信夫因胃癌去世。2人、神明、精灵2.1灵魂与人在笔者看来,解读折口信夫渊博的学术体系的关键之一,是其对灵魂(tama)论的理解。以下,我们简要总结一下折口对灵魂的探讨。8一言以蔽之,所谓灵魂是指“生命的原动力”。9灵魂不是身体固有的,原本身体不过是一个不具有生命力的空壳。灵魂位于身体的外部,当它附着于作为容器的身体并被内化后,生命才会寓于身体之内,作为容器的身体才会成为作为生命体的人。例如,灵魂附着于胎儿身上后,胎儿会成为一个拥有生命力的人。而且即使在出生之后,由于其他崭新的灵魂会不断累积式地附着于身体之上,生命才得以稳定下来。灵魂会随着时间
7、的流逝而逐渐衰老,从而使人的活力衰退。因此,有必要对灵魂进行更新,其中的一种方法是祓禊。在当代,人们通常认为祓禊就是用水清洗掉罪孽和污秽。但最初的观念则是,从大海彼岸的他界“常世(tokoyo)”漂流过来的海水,会聚集新鲜的灵魂,人类在海水中沐浴,可以将新鲜的灵魂附着于身体之上。不仅是海水,从陆地涌出的神圣泉水,也能更新灵魂。这是因为人们相信泉水通过地下回路能够通向“常世”。人类身上附着的灵魂之中,有一些灵魂可以让狩猎、捕捞等生计活动变得更为顺遂。这样的灵魂被称为“幸(sachi)”。在日本古代神话中,“海幸彦”和“山幸彦”表示有“幸”附着于其身的人物。人们还相信,“幸”附着在弓、箭等维持生计
8、的工具之上,会为他们带来财富。灵魂具有“易从身体之中分离”和“可以分割”的特征。一个人身上会有多个灵魂附着,当其中一些灵魂处于脱离的状态时,就意味着人的生命力处于衰退的状态。如果旅途中发生意外,有一部分灵魂脱离身体,人就会面临危险。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旅行之前,人们会将自己的灵魂分割开来、置于自己家中。留在家中的枕头等物品则成为灵魂寄居的场所,留守家中的人负责对其进行保护。此外,如果出行的是丈夫,留守家中的是妻子,这种情况下,妻子会分割自己的灵魂,并将其放在丈夫内衣的系带里,用只有妻子才能解开的打结方式系在系带上。通常认为带上妻子的灵魂,丈夫的人身安全性会倍增。另一方面,丈夫也会将自己的灵魂
9、分开,放在妻子内衣的系带里,用只有丈夫才能解开的打结方式将系带系上。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确保丈夫在旅途中的人身安全。当灵魂与身体完全分离时,身体就会变成一个单纯的空壳。换言之,这是一种死亡的状态。离开身体的灵魂会回归到可以称之为“灵魂储藏室”的地方。所谓灵魂储藏室,是指大海彼岸的“常世”,或者是延伸到村落外部的空间,即“村落边界”。从一个已经成人并尽其天年的人身上脱离出来的灵魂,被认为是一个完结的灵魂,即“完结灵”,当它脱离身体时,会再回归到“常世”。另一方面,那些早逝者、未婚而亡者,灵魂在没有完结的状态下就脱离身体,他们被称为“未完结灵”,会聚集在“村落边界”。然后,这些灵魂再次从灵7民 俗
10、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魂贮藏所回到人类世界,附着在人的身体上。换言之,这便是灵魂的再生。之所以聚集地有所区别,是因为如果是未完结灵,人们希望其尽快重新附着于人类并回归到现世,这一愿望容易让人想象在村子附近的边界聚集了很多灵魂。如上所述,有一些离开人类前往他界的灵魂会再次回到这个世界并实现再生,而另一些则以“祖灵”的身份定期到访人类的世界。后者到来的时间是“盆”(盂兰盆会),在此期间,这些灵魂会试图与子孙进行精神交流。此外,在未完结灵中,对现世之人怀有特别强烈怨恨的灵魂,会附体于人身上,或者给人们带来灾难,它们被称为“怨魂”或“怨灵”。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方面试图通过巫术来制伏“怨魂
11、”,或者将凶狠的怨灵作为“御灵神(goryo-shin)”来供奉,以使其平息下来。2.2神明与精灵在这些灵魂之中,具有优质特性的灵魂会成为神明。据说也有通过外在灵魂的附着而成为神明的,但基本上灵魂会按原样生长,拥有出色特性的灵魂才会成为神明。神明虽然平时生活在灵魂贮藏所大海彼岸的“常世国”,但会定期造访人类世界。在这种情况下,神明有时被认为是人类肉眼所看不见的观念性存在,但在某些情况下,村里的年轻人也会戴上面具、乔装扮演成神。无论是肉眼不可见的神明还是戴着面具、乔装扮成的神明,他们都会从“常世”带来新鲜的灵魂,并将其分发给人们。正如上一节所述,人们相信人类可以通过海水获得“常世”的灵魂,也可以
12、从来自“常世”的神灵那里获取新的灵魂。此外,来访的神明会说神圣的语言,即咒语,人们认为这些语言之中存在“言灵”这一灵魂。日本列岛的居民最初居住在沿海地区,但当他们将居住地扩展到内陆和山区时,神明生活的世界被从大洋彼岸重新设定到了山中。在此阶段,人们开始认为神明会从山中带着新鲜的灵魂到访村庄。灵魂中不附着于人类、也不能成为神明的,会作为“精灵”而存在。“精灵”是基于汉字而成的概念,在日本本土语言中,“mono”一词相当于“精灵”。灵魂既存在于原野和深山之中,也生活在人类居住的村落里。它在浮游的同时,通常会附着于草木和动物之上。其中,寄寓于稻米之中的精灵被称为“稻魂(inadama)”。精灵会经常
13、采取一些与人类相对立的行为,例如妨碍农作物收获、引起瘟疫流行等等。这是因为对于精灵来说,人类是闯入他们世界的入侵者。人类占领某片土地,在此创设生存空间,就意味着人类正在入侵生活于那片土地的精灵世界。因此,精灵会对人类作出反抗。从“常世”来访的神明,不仅会赋予人类以新鲜的灵魂,还会压制那些抵抗人类的精灵。神明,尤其是戴着面具、乔装扮演的神明,会通过言语或者用力踩踏地面的行为(该行为被称为“反闭henbai”)来压制精灵。虽然精灵会进行激烈的反抗(有时在仪式中由精灵表演者进行类似的表演),但最终会归顺于神明,变得更加顺从。此时,也会有一种精灵,作为神明的手下,转化为神明的一种。3被赠予的灵魂3.1
14、天皇灵作为日本之王的天皇,其最初不是神而是人。此处的“人”,指的是作为“生命原动力”的灵魂寄寓于人体内的状态,而当被称为“天皇灵”的灵魂附着于此人之身时,天皇便会诞生。天皇灵区别于普通人的灵魂,被称为“稜威(Itsu)”10,意为伟大的灵魂。天皇灵附着于人身的日子是大尝祭。大尝祭是天皇即位后的第一个新尝祭(天皇以感谢收获新谷荐献神祇仪式,于每年秋季举行),此时会施展巫术,使天皇灵能够附着到天皇的身体上。即在祭祀神明的空间铺上被子,将天皇裹在其中并保持不动,天皇灵(假设其附体于前代天皇的身体之内)由此得以附着于新天皇之身。11此外,举行大尝祭时,天皇食用的是预先通过8民 俗 研 究2023年 第
15、1期 总224号占卜而指定的地方(日本国内东西各一处)所产的大米。因为大米生产地的灵魂会作为“稻魂”附着于大米之上,食用之后,天皇就在精神上掌控了国家。天皇灵与稻魂兼而有之的天皇,之后会作为拥有强大灵力的存在而君临天下。完成大尝祭的天皇将从次年开始举行新尝祭。在新尝祭上,天皇食用从全国各地收获而来的第一穗稻米。天皇因而获得了附着有各地稻米灵魂的“稻魂”,最终在精神上统治国家。此外,在新尝祭的前一天,举行名为“镇魂祭”的仪式。“镇魂”是指让灵魂附着于人身(tamafuri),或者让灵魂活跃起来(tamashizume)。在镇魂祭上,由专门从事镇魂巫术的专业人士实施巫术(例如通过摇晃天皇穿的衣服来
16、激活灵魂或将系带绑紧来将灵魂固定在其中),同时跳神乐舞,以此让天皇灵活跃起来。新年到来之际,皇宫要举行“朝贺之仪”。这是臣子向天皇敬奉祝词(yogoto,祝贺天皇长寿之词)、呈献贡品的仪式。此时,臣子的灵魂会附着于祝词和贡品之上传给天皇。天皇吸收了臣子的灵魂后,会成为具有更高灵力的存在。另一方面,天皇也要将灵魂分送给臣子。见于平安时代的岁末“送衣”12仪式被认为是皇宫中天皇赐予臣子衣服的习俗的残存。换言之,我们可以推测,在最初的“送衣”仪式中,天皇将天皇灵的一部分进行分割并使其附着在衣服上,然后将衣服分配给臣子。3.2民间的灵魂赠予这种天皇与臣子之间的灵魂交换,在民间也可见一斑。其中一个个案是被称为“生御魂”的习俗。从七夕到盂兰盆节前一天的这段时间,孩子会拜访父母,问候活着的灵魂。该习俗的目的是为了庆祝和祈祷父母的长寿,此时孩子也会向父母赠送年糕、鱼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上附着了孩子的灵魂,父母食用之后,能够将孩子的灵魂吸收到体内,强化自身的灵魂。“生御魂”中的“生”意为“活着”,之所以使用“生御魂”一词,是因为这是向健在的父母赠予灵魂的仪式,而非像盂兰盆节那样供奉逝去的灵魂。中元节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