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明代《刘及妻杨氏合葬墓志铭》疏证_李进.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18673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刘及妻杨氏合葬墓志铭》疏证_李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明代《刘及妻杨氏合葬墓志铭》疏证_李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明代《刘及妻杨氏合葬墓志铭》疏证_李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保定学院学报2023 年第 2 期DOI:10.13747/ki.bdxyxb.2023.02.019摘要:刘瑀及妻杨氏合葬墓志铭 是明代督察院副都御史刘瑀及其夫人杨氏的墓志铭。志文记载了刘瑀的世系、姻亲交游、仕宦经历、子嗣情况等内容。志文记载刘瑀的仕宦经历弥补了史籍的缺失,是研究明代官场生活的重要新资料。志文中对其夫人杨氏的相关记载,对于明代女性日常生活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该墓志记录的“赐祭葬”礼俗,也为进一步研究明代丧葬文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关键词:明代;刘瑀;墓志铭中图分类号:K8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2494(2023)02013205明代 刘及妻杨氏合葬墓志铭

2、疏证李进1,陶丛2,赵蕊3(1.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2;2.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3.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北京 100032)收稿日期:20221125作者简介:李进(1993),男,湖南张家界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出土文献研究。河北保定蠡县新出土的明代 刘瑀及妻杨氏合葬墓志铭,全名 明故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公暨配杨恭人合葬墓志铭,由冯兰撰,王凯篆,冉继志书。墓志呈方形,无志盖,保存完好,字迹清晰,镌刻精细。志文为楷书,阴刻,共 37 行,满行 3335 字,共 1 087 字。本文将对该墓志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初步考证,如有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该墓志属首次披露,

3、此前尚未被著录。现据墓志拓片将其录文如下:明故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公暨配杨恭人合葬墓志铭赐进士出身、奉训大夫、吏部稽勋郎中、邑人冯兰撰赐进士第、文林郎、四川道监察御史、邑人王凯篆赐进士第、文林郎、知余杭县事、邑人冉继志书公讳瑀,姓刘氏,字汝器,号静庵。曾祖福觉,从先世为元万户者居昌平;祖士美,至国初始移家保定之蠡县,皆有丈夫志,隐德弗耀,后先相继并称于乡。父亨节,任清平、会宁县典史,以公贵赠监察御史、知府。母李氏,封孺人,赠恭人。公甫能言失怙,李恭人教育周尽,以家未丰裕,年十六始就外傅,书费悉恭人朝夕绩纺以供。公感此益勤,凡三年而业成。初入邑庠,避老生意忌,改入府庠,遂定所业。正统己巳之

4、变,公与二兄璣、琮相失,遇虏,虏挟刃逐公甚急,乃避身逾垣。寻获二兄聚,且惧且喜,免难变中。变止,仍趋学进修不辍。景泰丙子举顺天乡荐,成化丙戌登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出巡陕西,监临场屋,其科举之士程式之文,出自品裁。官吏贪廉才钝,加之劝惩,兴革利弊,不事文具。及掌三法司事,尤多建白。升苏州府知府,方正廉干,声闻播传。时有持左道挟中官势,奉使江南,采方物大肆湏索,众莫敢逆。公独力拒,无所从与,会三原容庵王公巡抚,为之领护,左道党翼威焰减沮,公自是受知三原。三原进吏部尚书,荐公山西左参政,分守泽、潞、辽、沁、汾。值岁饥盗起,公招流亡,赈饥饿,严捕兵,运筹策,盗息民安,他处皆赖。偶属县有败事者累公,坐降

5、守四川保宁府。未几,复升秩山西如【保定研究】2023 年 3 月保 定 学 院 学 报Mar.,2023第 36 卷第 2 期JOURNAL OF BAODING UNIVERSITYVol36 No2132故,仍擢福建右布政,迁山西左布政。不逾年,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敕总督南京粮储。凡巨猾积弊,一切禁除,为辨正体统。同事者不悦,兢(竸)为挤排。公貌伟,性刚,严毅自持,威重逼人,若不可亲,间有合者,且处如耽。人有过,面规不避,人多德之。自初仕至三品,意气之胜,未尝少屈,遇事敢为,任性不计利害。所至吏畏民服,虽不与时俯仰,不为时容,犹居之自如,不复疑悔,公亦奇男子哉!论者谓公梗概气象似容庵,使

6、容庵久居吏部,则公之位当益远大,事或然也!弘治癸丑,公引疾乞归,上命给驿还乡,与同郡致仕大理卿田公时中、都宪吴公大用、韩公贯道、王公世用为五老。荣寿会,会每有诗,诗今存者若干篇。癸亥二月二十六日疾卒正寝,寿七十有三。配杨氏,封孺人,赠恭人,干静慈惠,克尽内相,先公卒九年,年六十有三。继配蒲氏,尚无恙。公既卒,其子封丘县丞走京师疏情以闻。诏许赐谕祭,遣官营葬。呜呼!生荣死哀,公足以瞑目自慰矣。子男三,长旻,后公卒,次即县丞景也,次昮;女四,长适吴敵,次适驿丞张睿,次适监生杨崇文,次适王俨,皆杨出。孙男四,曰道学,曰束带,曰永安,曰道科。景等择以公卒之明年六月二十六日,启杨恭人穴,于忠委乡西祖原东

7、南而合葬焉。景为予从姑之夫,顾予有内亲宜,宜知公也。乃奉鸿胪少卿刘承华状,徵予铭。铭曰:内肃风霜,凛若严秋。外守剧郡,驰声南州。两藩旬宣,敷政承流。都台持平,建业名留。远害喻利,维公不计。锄强扶柔,维公所忧。方也不可,为国之运。刚也不可,为懦之羞。适我则是,抑欲谁求?古谓负俗,犹务自修。公独杰然,众莫可俦。奈孚合之未竟,岂巧愚之所由。生有显仕,殁有恤休!亦终始无遗憾,曾何意于恩仇。元配幽宅,公此同游。万世藏之,以永安斯丘。一、撰者、篆者、书者考墓志的撰者为冯兰,直隶保定府蠡县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验封司员外郎、稽勋郎中、文选郎中、南京右通政、北京右通政、光禄寺卿、工

8、部右侍郎等职,正德十一年(1516)以易州山厂工部右侍郎致仕1342。冯兰在任期间守法奉公,受特恩,获赐蟒衣三袭,嘉靖改元赠通议大夫2115。赐服蟒衣制度,是明朝特有的一种服饰制度,赐服蟒衣是官员被朝廷认可的重要外在形式3,可见冯兰在朝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受到朝廷认可。篆者为王凯,直隶蠡县人,弘治庚戌(1490)进士4631,历任南陵知县、监察御史、山西按察副使、山东左参政等官职,赴任山东左参政途中亡2116。其在任期间“兴士风,励民俗”,任监察御史时巡察紫荆关,号令严明,官惧民怀。书者冉继志,字孝隆,直隶蠡县人,弘治六年进士,历任余杭知县、都察院都事、吉州知州、顺天府治中、陕西行苑马寺少卿等官

9、职,期间曾兴学校、正风俗、禁师巫553。撰者冯兰、篆者王凯、书者冉继志都为直隶蠡县人,有着较高职务和名望,均是与刘瑀关系颇深的士大夫。正因如此,刘瑀与夫人杨氏的合葬墓志由丧家交予三人共同完成。二、志主仕宦履历刘瑀,字汝器,号静庵,明直隶蠡县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历任监察御史、苏州知府、山西左参政、四川保宁府知府、福建右布政使、山西左布政使、督察院右副督御史等职。弘治癸亥(1503)二月,刘瑀因疾而卒,享年七十三岁,可推知刘瑀生于 1431 年。刘瑀初仕监察御史,奉命去陕西监督科考,打击徇私舞弊之风,重用廉才,掌“三法司事”,“会泽潞沁汾岁饥盗起,瑀招徕赈贷”,颇得民心,政绩突出,被擢升

10、为苏州府知府。在苏州期间刚正廉洁,吏畏民服,转任“山西右参政”68。山西通志 卷 85 名宦三 言:“以御史擢苏州知府,升山西右参政。”7明宪宗实录 卷 249 则载:“直隶苏州府知府刘瑀、江西临江府知府周源,俱为布政司左参政。”84212志文亦载:“三原进吏部尚书,荐公山西左参政,分守泽、潞、辽、沁、汾。”此处吏部尚书是指王恕,字忠贯,号介庵,陕西三原人,三原学派创立者,官至吏部尚书。结合志文与传世典籍,刘瑀更可能是在王恕的举荐之下,直接由苏州知府升任山西左参政,分管泽、潞、辽、沁、汾 5 州政事。刘瑀任山西左参政期间,出现饥荒、盗贼四起,刘瑀运筹帷幄,一方面派兵缉拿盗李进,陶丛,赵蕊:明代

11、 刘瑀及妻杨氏合葬墓志铭 疏证133保定学院学报2023 年第 2 期贼,另一方面全力赈灾,最终盗息民安。后因受牵连,降任四川保宁府知府,但不久便“擢福建右布政,迁山西左布政”。更是不到一年,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命总督南京粮食物资储备工作,对南京地区恶意屯粮、低收高出等扰乱市场行为严厉打击。刘瑀因劳成疾,弘治六年请辞获允,以督察院副都御史致仕。墓志撰写过程中,一些撰者出于私情,可能放弃据实以录,对志主生平部分事迹以曲笔叙述,或是省略不书,隐恶扬善且多虚美之辞,使得我们透过墓志只能看到部分真相9。撰者在撰写刘瑀生平事迹之时,亦是有意规避其生平一些不光彩事迹,如刘瑀任苏州知府期间“始廉而终贪

12、”,不仅“私钞关缗钱”103626,而且成化年间吴中大水,“郡守刘瑀酷虐子民,督征粮税,乡民苦楚,血肉狼籍,破产荡业,不胜栲栲,时人目为白面虎”11255。刘瑀瞒报苏州灾情,同年进士刘魁向朝廷陈言灾情,反而遭贬12605,显然刘瑀并不一定如志文所描述的“方正廉干”。志文中还提到刘瑀与同郡致仕的田时中、吴大用、韩贯道、王世用并称为五老,结成耆老会,经常一起相聚作诗为乐,表明刘瑀不仅谙熟政事,而且颇具文学修养。三、志主所历职官考(一)监察御史明代初期,沿用元代旧制,设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都察院设都御史、监察御史。宣德十年(1435),定为十三道,分别为浙江道、河南道、

13、山东道、山西道、陕西道、湖广道、福建道、江西道、广东道、广西道、四川道、贵州道、云南道。“十三道监察御史,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内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在外巡按、清军,提督学校,巡盐,茶马,巡酒,巡关,攒运、印马、屯田”131767-1772。虽然监察御史这一官职品级不高,但管辖事务较多,政治、经济、科举、教育、军事边防等事均有涉及。明代进士进入官场后,一般都是从正七品起步,刘瑀进士中第以后初授的官职即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区掌管监察,刘瑀“出巡陕西”,担任的正是十三道监察御史之一的陕西道监察御史

14、。(二)知府明史 职官志 载:“府。知府一人,正四品。”知府作为明代府级政权的主事官员,“总领各州县之政治,以听于两司及督抚,实为方面要职”14220,掌管一府的政事、统民、财政、司法等事务。明代知府铨选一个重要的任职原则就是籍贯回避,“定南北更调之制,南人官北,北人官南”131716,苏州知府地域来源较为广泛,刘瑀为直隶人,南下出任苏州知府。明初的苏州知府,以授官方式来看,俱无降授,皆系升擢,即以别府知府转调,实亦寄众望治之义,景泰以至弘治间,以御史为主体的科道官是苏州知府的重要选拔对象,科道官选拔成为新科进士、低品级官员升迁的快捷通道,刘瑀以三甲进士直接选为监察御史,九年后便擢升苏州知府,

15、自况钟卒官以来,刘瑀晋升为苏州知府这一官职所花费的时间比此前十任苏州知府所花费的时间都要短15,可见刘瑀仕途迁转速度相对较快。(三)参政刘瑀卸任苏州知府以后,出任山西左参政,品秩比知府高半级。左、右参政为明代布政使的下属官员,分领各道,并分管军务、屯田、水利、粮储等事。虽然左右布政使在职事配置和整体人数以及选授迁转上有所不同,但按明朝的铨选惯例,作为布政使的助手,均可由参政升任布政使。除此之外,从明朝职官升任来看,还可直接由左参政升任大理寺右少卿。刘瑀后来由左参政升任布政使,符合地方官员流动的一般规范。(四)布政使刘瑀曾任福建右布政、山西左布政。明代官制中的这种“左”“右”使铨政更加规范合理,

16、官员选任更加规范有序;明宣德以后,全国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与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代官制尚左,所以在正统、景泰年间的政治实践之中,布政使司之掌印官即已多由左布政使担134任。“布政使掌一省之政,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131839,刘瑀的布政使之职归属于承宣布政使司。(五)副都御史明初设立的御史台,定为从一品衙门,内设左、右御史大夫及御史中丞、侍御史等官,担监察之任,然而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以后,御史台被降格为都察院,革除御史大夫等官,止设监察都御史等官,秩止正七品。洪武十七年(1384),将都察院定为正二品衙门,设左、右都御史各一人,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各一人166-11,正三品。明史 职官志 云:“其在外加都御史或副、金都御史衔者,有总督,有提督,有巡抚,有总督兼巡抚,提督兼巡抚,及经略、总理、赞理、巡视、抚治等员。”131767都御史一职专门负责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志文称刘瑀“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敕总督南京粮储”,明代仿汉唐“以京秩而往外台之制”,创设了督抚制度,大多数的督抚都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