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知识变革背景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旨归、反思与进路_方绪军.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20371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知识变革背景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旨归、反思与进路_方绪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知识变革背景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旨归、反思与进路_方绪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知识变革背景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旨归、反思与进路_方绪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9期(总第1033 期)2023 年 5月上当前,世界范围内正掀起一场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等为核心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知识的范围扩大、速度加快、周期缩短、交叉并进,进而使知识的完善、淘汰与革新成为一种新常态。知识变革不仅仅催生技术知识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引发岗位能力结构和内容的不断调整与优化,客观上也滋生了技术知识生长的假象,对职业教育教材知识内容的选择造成困惑。于是,重拾与反思“什么知识进入教材”便具有时代境遇和现实诉求。同时,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依然“存在着良莠不齐,适应性不强,难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等问题”,集中体现在教材旧、难、偏、同质等症结,影响到我国职业教

2、育教材的整体质量。2022年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提出:“国家鼓励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职业学校教材,并可以通过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这为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一、应然样态: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理性旨归教材是职业教育课程落地的载体、工具以及中介,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必须坚守理性旨归,解读好教材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应然样态,为职业教育教材高质量建设提供理性保障。(一)政治性与思维性的统一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摘要 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需要以知识变革的深度反思作为实践起点

3、。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该坚持政治性与思维性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统一的理性旨归。同时,职业教育教材依然面临着“知识逻辑”遮蔽“能力逻辑”、“教材依赖”固化“知识边界”、“原子赋能”限制“比特传播”、“专家裁定”阻隔“读者在场”等问题。对此,应以遵循“能力逻辑”为导向,重塑教材的组织结构;以突破“知识边界”为旨向,构建教材的内容标准;数字化赋能“比特传播”的技术蓝图,助推教材的数字化转型;慎思“读者在场”反身对话机制,回归教材裁定的主体。关键词 知识变革;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数字化;新形态教材作者简介 方绪军(1982-),男,黑龙江大兴安岭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政策与法规

4、研究所,副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广西南宁530008)基金项目 本文系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技术时代知识变革与职业教育课程转型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YJC880014,项目负责人:方绪军)中图分类号 G7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985(2023)09-0097-09基于知识变革背景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旨归、反思与进路方绪军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97DOI:10.13615/ki.1004-3985.2023.09.005第9期(总第 1033 期)2023 年 5月上的基点问题。2017年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5、,教育部组建成立教材局和课程教材研究所,负责对各级各类教材的统筹管理,进一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材工作的重视程度。所谓政治性,就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必须扎根中国大地、服务社会大众,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具体来说,要始终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阵地,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国情,以社会经济发展与变革、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依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全过程中,切实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在强调教材“为国育人”的政治性基础上,也不能忽视教材“赋智提技”的思维性功能。要通过整体设计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内

6、容、岗位能力的布点与衔接、工匠精神的融入与内化等,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技术思维能力等,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总之,实现政治性与思维性相统一,就是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将育人与育魂相结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的同时播种家国情怀、民族情结、文化自信。(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为谁培养人,这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价值取向的问题。知识的客观有效性和普遍必然性是哲学家们普遍认同的观点,自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后,便衍生出韦伯关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讨论。工具理性作为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深深地影响到当今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和理解惯习;价值理性

7、则注重行为本身所代表的价值,强调社会价值要比行为结果更重要。工具理性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坚持“实用主义”原则,紧跟知识变革的发展趋势,准确地掌握知识数量增长、技术升级、技能革新的方向和属性,促使职业院校主动对接产业链发展、岗位能力要求以及新技术研发趋势,进而将技术标准、岗位标准、员工标准等融入教材之中,以便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在强化工具理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将价值理性的基因注入教材建设精神内核之中,使人文知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与技术知识实现融合,并且插入案例解析、创业故事、风土人情等内容,从而丰富教材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技术观、职业观等。

8、(三)历时性与共时性统一如何培养人,这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方法的取向问题。世界万物都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具体到职业教育教材上体现为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特点。就历时性角度而言,从最开始的渔猎和农耕技术发展到如今各行各业的岗位能力,职业教育教材体现出知识在不同时代所呈现出的样态,会根据知识变革与技术革新适时而变。这种变化并不是颠覆性的、批判性的,而是在原有教材体系的基础上,从整体思维视角来考量教材内容的增加和减少,以使教材可以体现出最新的知识与技术要求。但是,在实践中存在“小修小补”的思维误区,认为教材仅仅需要增加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减少过时的技术与工艺,忽视了教材内容结构体系以及技能链条

9、系统性的变化,呈现出碎片化的思维定式,其本质是局部性思维定式僭越整体性思维定式,客观上导致教材知识链、技术链和技能链无法有机链接,从而影响到教材内容的整体逻辑序列。同时,职业教育教材还需要在尊重教材原有结构和体系的基础上,注重教材内容和逻辑与岗位结构和能力相匹配,特别是既要满足当前工作岗位对人才培养“共时性”的需求,同时也要顺应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实时向数智化转型与升级,以便更好地适应知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98第9期(总第1033 期)2023 年 5月上识变革时代对于人才质量和规格的要求,实现“教材育人”的目的。二、现实审思: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理性反思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理性

10、反思是教材类型化发展的自觉性。教材建设问题涉及教材内容、教材受众、教材媒介、教材编者等多个客体,呈现复杂性与关联性并存的特点,可以从知识、受众、媒介以及编者视角出发,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现实进行多维反思,从而在反思中审思现实。(一)知识视角:“知识逻辑”遮蔽“能力逻辑”,深陷“思维逻辑”所谓“知识逻辑”,是指按照人类认识自然所遵循的知识认知序列而形成的完整知识结构,呈现出由简入繁、由知识点到知识群的知识序列。在理性主义感召下,“知识逻辑”催生并形成了以知识逻辑为核心的学科知识体系,将清晰地认识自然的原貌作为知识使命,侧重于运用严谨的学科知识逻辑构建起知识大厦,呈现出严谨的逻辑性和结构性,衍生出

1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德国教育学家瓦根舍因(MartinWagenschein)的范例方式课程论等。但是,建立在“知识逻辑”基础上的学科知识体系诠释知识合理性、普适性和科学性的同时,对于具有独特性的“诀窍”“技巧”等经验知识或隐性知识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甚至对于职业教育教材而言出现了“知识至上”的思维误区,呈现出知识本位的教材观。特别是深受学科课程和结构主义教学观的影响,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结构设计、编写体例、内容逻辑和教学评价等基本上被禁锢在学科知识逻辑的架构中,不仅仅陷入了学科本位的“思维陷阱”,更限制了教材对学生能力养成与职

12、业能力发展的赋能。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我国职教界广泛传播,出现了基于职业行动逻辑的教材结构设计,价值取向由学科知识学习转向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但是,从学科知识逻辑向职业能力逻辑转型、从知识学习向技术学习转向、从显性知识养成向隐性知识内化、从专业通才向职业专才转变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职业教育教材依然在“知识本位”与“能力本位”中间游走而难以选择。诚然,“能力本位”主要是以“能力逻辑”为知识主线,以岗位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能力养成作为知识学习走向,以模块化技能点作为教材组织结构,侧重于工作胜任力,具体是指成功生活或谋生所必需的工作能力、专业技能、劳动态度、价值观以及鉴赏

13、力等,而不是传统能力观所指的对知识的掌握。但是,由于以“知识逻辑”为理念的教材编写方法发展时间长,且具有客观性、稳定性、逻辑性等特点,更加容易被学科知识体系下的教师所接受,已经固着为教师的心理图式,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扭转。虽然经历过多次课程教学改革,但“知识逻辑”遮蔽“能力逻辑”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教材建设中也依然将“知识逻辑”作为先验经验潜隐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由此,“许多本应该通过实践过程来获得的知识被错误地按照认识过程来让学生获得,从而使职业教育课程呈现出学问化倾向”。(二)受众视角:“教材依赖”固化“知识边界”,误入“思维躺平”教材以文字符码为主要语言,记载了学生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技术知

14、识。从教材发展的历史来看,教材不仅仅是职业教育课程知识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人类知识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对于教育公平化、平民化、规模化以及制度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承载着课程知识的印刷教材文本并不是完美无瑕的,许多教材的文字表述质量不够高,对课程原理与学习原理的体现不够,具体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脱节严重。为了扭转教材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脱节的问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职业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99第9期(总第 1033 期)2023 年 5月上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 等文件中均积极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以及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保

15、持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但是,多数职业院校还是将教材作为技术传授的金科玉律,将教材内容作为技术知识学习来源、将教材知识组织方式作为技术技能学习序化模块、将教材知识分布点作为技术技能学习的要点,无形之中强化了以教材为学习中心的“教材依赖”现象。所谓“教材依赖”,就是教师习惯性地将教材内容视为开展教学的唯一来源,在认知层面上对教材产生严重依赖的心理图式,表现为“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思维。长期以来,受学科化课程的影响,职业教育教材内容的组织理念、形式等与普通教育基本一致,主要是系统地阐述专业理论知识,并形成了“以教材为中心”的刻板印象,导致“知识边界”固化为以“教材为中心”所划定的范围,客观上窄化了知

16、识的来源,其本质就是“教材依赖”。可以说,“教材依赖”客观上导致教材知识预设了严格的边界和范围,不仅仅使教师的教学局限于有限性的知识来源,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范围,并逐步影响到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与再理解,导致学生的思想表达和技术思考也变得静默、僵化。同时,职业教育教材虽然具有动态性、发展性和跨界性,但如果想对教材中的技术知识进行修改、补充和更新,就必须额外承担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费等,而且即便实现动态更新也无法消除形式独立性与思维对抗性的基因。特别是在知识变革背景下,知识的边界呈现出无限扩张、学科交叉、迭代更新等发展趋势,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的冲击下,传统的形式僵硬的教材文本可能瞬间就被灵活性更强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以及数字化形态教材所瓦解,这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摆脱“教材依赖”而走向更为宽广的知识空间。(三)媒介视角:“原子赋能”限制“比特传播”,造成“数字鸿沟”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大的媒介革命,包括从口语媒介到文字媒介、从手写媒介到印刷媒介、从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从电子媒介到网络媒介。每一次媒介革命都引发大众传播工具的革新,在促进知识和技术在不同种族、阶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