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专题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理念与世界价值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罗 蓉 毛科俊 于 畅 陈 迪【内容提要】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具有世界意义,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和解决各国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客观要求。中国开放创新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开放创新夯实制度基础;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动力;畅通创新要素循环为全球科技创新释放活力;推进创新成果“走出去”为全球发展做出积极
2、贡献;共享科技成果为全球民生福祉提供有力保障。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的价值导向一是要坚持全球视野,搭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二是要坚持合作共赢,开辟创新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新境界;三是要坚持包容普惠,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四是要坚持科技向善,确保科技成为增进人类福祉的利器。应持之以恒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打造全球开放创新平台;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贡献中国智慧。【关键词】开放创新生态;全球竞争力;科技创新;全球科技治理深入发展。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在新的动荡变革期共抓机遇、应对挑战,促进共同繁荣发展,是普遍共识、大
3、势所趋,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一)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和解决各国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当前,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面对全球性问题和人类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齐心协力开展全球生态化、开放性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促创新之势,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
4、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具有世界意义当前,百年变局深刻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17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理念与世界价值 专题性协作,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致呼声和现实选择。加快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通过科学技术探寻解决问题挑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
5、题,是以开放创新谋共享之福的现实选择。(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经验告诉我们,体制机制变革释放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当前,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增长动力不足,经济治理滞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苗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剧。一些国家为遏制别国发展,实施人才、技术的“脱钩断链”,构筑经贸、科技的“小院高墙”,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繁荣发展的严重阻碍。加快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依托制度创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依靠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培
6、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是疫情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共创开放繁荣美好未来的根本路径。(三)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客观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深度显著加深、速度显著加快,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便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单个国家或地区力量越来越难把握现有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和需求
7、,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需要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加快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建立适应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态势的科研协作机制,促进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协同联动,在优势互补中促进技术创新成果顺畅转化流通,是在变革中抓住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二、新时代中国开放创新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带领中国人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积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科技创新迈向更加开放、更加高效的发展之路,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提升,日益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重要一极。(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开
8、放创新夯实制度基础体制机制在创新生态中犹如“空气”,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因素。中国全面部署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开放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外籍人才准入政策不断完善,从工作许可、居留、签证、永久居留到入籍的有机衔接和身份转化机制逐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环境正在形成。外资在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政策日益完善,不仅出台了外资从事科技创新的支持政18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专题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理念与世界价值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策,鼓励外资企业承担和参与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设立研发中心和博士后
9、科研工作站,而且还进一步优化了技术进出口机制,保障外资更好参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享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区域试点加快推进,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知识产权监管制度、金融开放制度中的瓶颈、堵点,增强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吸引力。(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动力国际合作是检验创新生态的“试金石”。中国积极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开放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惠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一是政府间研究合作不断加强,中国与 161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 115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参加 200 余个国际
10、组织和多边机制,牵头发起或积极参与国际子午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泛第三极环境、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等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与世界各国开展创新对话、科技伙伴计划。二是全球科技治理参与度持续提高,在 G20 科技创新部长会议、上合组织科技部长会晤、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等多边机制中,中国主动发起创新议题和合作倡议,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发出中国声音。三是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持续推进,面向东盟、南亚等区域和国际组织,建设了 8 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在联合国南南框架下建立“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持续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方案。四是建
11、设“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实施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科技园区合作等行动。与此同时,科技领军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建设稳步推进。依托进博会、广交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际知名展会平台,前沿科技成果、科技产品的交流互鉴不断深化,知识、服务和产品供需对接渠道日益宽广。(三)畅通创新要素循环为全球科技创新释放活力资金、人才等要素是创新生态“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中国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成为全球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引力场”,为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拓展广阔空间。从资金要素看,外资对创新的投入显著加大,中国规模以上外商投
12、资工业企业研发人员、研发投入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多年来持续快速增长,2022 年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 49.6%,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外资研发中心加快布局,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呈加速集聚态势。从人才要素看,中国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加快。目前长期在华创新创业的国际人才达 36.6 万,2021 年回国创新创业留学人员首次超过 100 万。中国累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近 6000名,在国际组织的任职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四)推进创新成果“走出去”为全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良好的创新生态一定是开放的。
13、中国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基础研究、原创性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19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理念与世界价值 专题民。基础设施、高端装备等创新成果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吸引世界目光,中老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入使用,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东盟第一条高铁铁路雅万高速铁路试验运行,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落地阿根廷,中国研发制造的超大直径盾构机为孟加拉国打通历史
14、上第一条水下隧道等。高端产业合作取得新突破,新能源汽车工厂海外布局加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支线客机出口海外,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海外试点跨向全球。中国与 17 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非洲国家共同制定实施“中非数字创新伙伴计划”,在全球数字经济合作中促进更多国家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五)共享科技成果为全球民生福祉提供有力保障良好的创新生态一定是共享的。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围绕公共卫生安全、人类贫困等共同挑战开展联合研究,共享科技创新成果,促进人类民生福祉提升。在科技抗疫一线,中国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率先支持疫苗研发知识产权豁免;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
15、苗生产合作,向 12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 22 亿剂新冠疫苗。中国已累计向非洲、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 76 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 3 万人次,诊治患者2.9 亿人次。中国援助非盟建成非洲大陆第一所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疾控中心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一期)。中国菌草技术传播推广到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草”“幸福草”。中国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广销海外,让清洁能源技术成为全球共享的公共产品。三、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的价值导向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指引下,中国始终坚持全球视野、合作共赢、包容普惠和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促进国际科技交
16、流合作创造条件、贡献力量。(一)坚持全球视野,搭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习近平主席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党的二十大强调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同时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体现了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开放创新不是对自主创新的替代,自主创新是开放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要立足自主创新,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基础上推进开放创新;另一方面,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坚持全球视野,推动建设开放创新生态,就是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进创新发展,在更大力度、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使中国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二)坚持合作共赢,开辟创新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新境界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世界是一个紧密相连的“地球村”,各国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开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