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7课程建构课程建设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探究基于教育信息化 2.0 的思考福建省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蔡伟明【摘要】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 中明确指出:“因应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 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中职学校工程施工专业核心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属于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建筑行业从业者职业素养,帮助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因此,运用切实可行的手段将信息化教学技术融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探讨教育信息化 2.0 背景下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分析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存
2、在的问题,就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开展研究,为提高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奠定良好基础。【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探究【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3)05-0097-04【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3.05.030如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城镇化的热潮,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对住宅品质等方面的要求日趋提升,建筑业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升级,并在很多地方壮大成为支柱性产业。相应地,建筑行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数量和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中职学校
3、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也因此成为众多家长与学生追捧的热门专业。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对学生的专业成长意义非常重大。但是,因生源质量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众多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加上教材内容的滞后和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常常导致中职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成效低下,有时学生所学内容未能及时跟上时代技术的变化与更新,这对于中职学校学生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师应站在分析教学现状的角度上,了解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将以生为本作为核心教学理念,对教学策略进行不断革新与优化,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目的,推动学生向岗位素质要求全面发展迈进。
4、一、教育信息化 2.0 背景下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及重要性(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信息化 2.0 背景下,教师融合多种信息技术、贯彻新理念、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如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智能导学等,充分彰显出教育个性化,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中职建筑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 2.0 的提出,强调的是为学生带去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体验,同时,这也是信息技术在098课程建设课程建构教学中融合的核心价值所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带去更好
5、的学习体验,使其积极参与到多样化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氛围,还能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3.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教育信息化 2.0 的提出,可将多种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与课堂中,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如教师可利用网络慕课所具备的在线测试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在网络分享平台的应用中,能将一些优质学习资源与学生共享。在教育信息化 2.0 背景下,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合理运用网络中的精品课程、微课、教育 App等信息资源展开高效、高质量的自主学习,使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与课堂时间内,高效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此外,互联网还具备
6、海量资源的特点,学生可结合自身学习需求,利用网络寻找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大大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便捷性和高效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才培养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二)教育信息化 2.0 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内容纷繁复杂,除了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外,还需要学习土木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装饰设计、建筑 CAD、建筑测量等专业课程知识,学生学习困难程度相对较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欠佳的中职学生来说,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习具有较高的困难程度。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化多媒体、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教学活动
7、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将各类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还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教学资源,创造更为便利的学习条件,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和能力发展。二、中职学校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联程度相对较低建筑施工技术与工程实际案例施工息息相关,实践操作性较强,对学生综合技能掌握水平方面有着更高要求。从实践课程实际情况分析,教师如果未能站在科学、合理的角度上,做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效结合,容易导致学生在这两方面内容的学习上出现脱轨现象,甚至是两极分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协同进步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在中职学校不断改革的进程中,如果不对建筑施工
8、技术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仍将重点放在知识灌输上,最终就会对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带来消极影响,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二)未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随着技术革新和行业的发展,一些工艺也逐渐被淘汰,如钢筋的冷加工原先有冷拉、冷拔、冷轧,但目前,冷拉钢筋和冷拔低碳钢丝已被列为限制使用技术而淘汰。因此建筑施工技术教学内容具备较强的时效性,需要教师能做到与时俱进,力争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更新与优化,以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夯实自身基础。从中职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单单是教材内容存在陈旧问题,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也较为传统,并且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传授传统建筑施工技术上,未能积极、恰当地引入
9、现代化先进技术。此外,所选用的教材在内容上略显空洞,缺乏实际工程案例作为教学支撑,致使学生在了解知识后,不能对核心内容产生更深为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三、基于教育信息化 2.0 的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策略(一)课前资源的推送与自学教育信息化 2.0 背景下,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的开展不仅对学生提出能依照教师的设定完成自学的要求,还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更高标准。099课程建构课程建设1.教学内容的分解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有效分解,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有利资源。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单一的知识点进行讲解,除了能满足教师备课提出的要求外,还能将复杂的知识内容碎片
10、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混凝土工程施工”教学为例,教师可将 5个知识点(混凝土制备、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划分为 15 个节点资源点(搅拌时间、投料顺序、混凝土搅拌站简介、运输要求、方法简介、混凝土垂直运输、四项准备、铺料、平仓、振捣、振捣器、振捣操作方法、混凝土养护、浇筑质量检查、混凝土工程验收),将这些资源以图文、视频、链接实例、实训操作点推送给学生。这些资源点就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和记忆的重难点。2.知识点的资源化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都是根据教师推送的资源展开相关学习。被划分为碎片化的知识点,应在对知识点进行资源化的基础上,制定能为学
11、生所学所用的学习资源,其中包括图文界面、图片、视频、微课等内容。在资源建立过程中,还要将学生的接受情况、资源难易程度纳入考虑范围内,将资源以易掌握、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能降低学生学习的困难程度,使学生轻松掌握,还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建筑施工技术的自信心。另外,教师所推送的内容要做到简短化,并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如在“混凝土流动性”章节学习中,以混凝土坍落度实验标准为依托,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理解吸收混凝土流动性知识点。3.资源的推送学习教师要做好各类资源的整合,然后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将这些资源推送给学生,如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建筑云课等。针对所整理的学习资源,教师可在课堂正式讲授
12、前进行推送,这样能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开展预习。另外,教师还可在资源推送的同时,合理布置一些简单的测试、讨论等活动,以对学生学习资源情况进行检验。对于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的知识内容,可在课堂教学中一带而过;对于学生未能很好掌握的知识内容,则需要重点讲解,从而高效处理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二)课中积极参与1.翻转课堂的合理应用在教育信息化 2.0 的逐渐推进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专业教学中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其中,翻转课堂就是有效教学模式之一。“翻转”简单来说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活动对换。也就是将教师的“教”放到课前,让学生根据视频、学习任务单、网络新
13、媒体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将学生的“学”放在课堂教学上,而教师则是在结合学生课前自学情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攻克重难点,为其消化和吸收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则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让学生更为深入地融入建筑施工技术课堂中,另一方面能使课堂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比如,在“认识模板工程”这一章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上网搜索模板种类及相关图片,如组合式模板、钢木定型模板、覆塑竹胶合模板、模壳、永久性模板、飞模(台模、桌模)等。课堂教学中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各类模板的性质要点、优缺点和适
14、用工程环境等,以此来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当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各类建筑混凝土工程模板的机会,以此来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良好基础。2.主动参与课堂实践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来讲,主要是围绕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技术应用展开讲解,因此具备较强实践性,那么怎样将实践环节引入教学中就成为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教育信息化 2.0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单纯地运用 PPT、教学100课程建设课程建构视频等资源展开教学,而且这些并不能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也无法将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彰显出来。要想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借助于建筑信息化软件,通过模拟方式将建筑工程的施工过
15、程展现出来,为课堂教学增加虚拟化实践环节。建筑仿真软件的应用不仅能支持模型演示、人机交互方式操作、实施测验,还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软件操作对施工现场展开模拟,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摒弃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身份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答疑者、引导者,进而在模拟实践中展开良好的互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 BIM 建筑信息化软件引入课堂教学,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施工过程,既能让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形象化、简单化,还能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三)课后多元化评价在教育信息化
16、 2.0 背景下,教学评价也面临新的要求,主张构建一套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使其具备科学化、全面化以及多元化,以此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监控整个教学活动,再利用大数据中的学习分析系统对学生学习状况展开全面分析、诊断和干预,从而构建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评测模式。从评价主体分析,除了传统教师评价外,还可在原有基础上加设系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团队评价、自我评价等,促使评价数据搜集更为便捷、准确、及时、全面。另外,还可以让教师、学生、团队甚至是施工企业和校友都参与其中,突破传统教学中任课教师“一把抓”的评价局面,使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得到有效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学生的评价指标,不应局限在学生的课堂表现、考勤表现、作业成绩、考试成绩上,还可将团队合作、获奖奖励等内容纳入评价体系,这样就能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专业比赛中,并利用自己的课后空余时间到企业或工地项目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不应只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还可在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