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第22卷 第3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3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的 ESP 视听说课程教学研究 以口语部分为例何丽荣【内容摘要】近年来,二语教学研究向社会文化理论(SCT)转向,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语言学习是一种社会现实体验与认知体验相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学习过程是个人与环境或他人互动的过程。社会文化理论让二语教学研究者从新的角度理解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过程,为语言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带来重要启示,许多学者从写作、阅读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以 SCT 为框架,以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中的口语部分为例,尝试构建适用于应用型民办高校的E
2、SP 口语教学模式,旨在从理论上论证 ESP 口语教学的具体模式和实施过程。【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ESP 口语教学;教学模式【基金项目】本文为武昌工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 ESP 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编号:2021JY42)研究成果。【作者单位】何丽荣,武昌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内容围绕学科展开,教学目标之一为培养学生在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场合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那么针对这一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该如何改革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得到真正提高?近年来,二语教学研究向社会文化理论(SCT)转向,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语言学习是一种
3、社会现实体验与认知体验相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学习过程是个人与环境或他人互动的过程。社会文化理论让二语教学研究者从新的角度理解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过程,为语言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带来重要启示。一、社会文化理论阐释社会文化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先提出,它强调人类认知的发展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肯定认知的社会属性。二十世纪末,Lantolf 等国外学者开展了大量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指导的二语教学研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关联。他们认为,语言学习不能脱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过程是个人与环境或他人互动的过程。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基于其分支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尝试研究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二语教学,必须先了解其核心概念,
4、对两者之间的认知关联有深刻认识。(一)中介与内化。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认知的发展是个人主体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或称客体)不断交互的结果,且交互并不直接发生,连接二者并促成发展的是工具及其中介作用1,3。所谓“中介”,是指人“调节物质世界或个人世界与彼此的社会和心智活动”的过程2。调节工具有文化制品、概念和活动本身,其中文化制品包括物质工具(如笔、电脑)和心理工具/符号(如语言)。维果茨基认为,个体的高级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式,都经历了从“外部活动”到在头脑中进行的“内部活动”的转化,这就是内化的过程。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与周围环境互动的基础之上的,学习者通过中介工具来调节学习和认知过程
5、,使知识从外化转为内化。(二)活动理论。活动理论通常被认为是社会文化理论最重要的拓展,其核心观点是:“人类的创造性调节过程在活动中处于优先地位,所谓调节过程是指人类借用文化产物、概念和活动调节物质世界及彼此之间的社会与思维活动。”2 在调节过程中,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单一活动系统包括活动主体(如学生)、调节工具(如电脑、书籍等)、客体(整体目标)、规则(如课堂上的教学方法)、社区(指与学习者相关的社会成员,如教师、家长、同学和朋友等)、不同个体的分工(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分工)、意义建构(指学习者对活动的意义认可度)以及结果(指语言的熟练水平)。经 Enge
6、strm 研究发展,单一活动系统衍变为多元活动系统。(三)最近发展区与支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习者自己独立发展的语言水平与在能力比较高的合作者帮助下发展的语言水平之间的距离2。学习者在抵达潜在发展区过程中所依仗的来自父母、教师、同伴以及他人提供的中介辅助物就是“支架”。从国内外文献来看,对支架的研究分别从以下四方面展开:教师支架、同伴支架、自我支架和课堂环境支架。教师支架主要体现在教师话语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课堂环境支架指的是: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这两者是课堂互动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教材及其配套的音视频等相关材料及经过筛选后的丰富课外资源。7 从认知角度来说,社会文化理
7、论的核心概念能为二语课程的改革和实践提供重要依据。许多学者从写作、阅读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如张莲、孙有中就以社会文化理论为依据,进行了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他们将写作教学过程定义为一个活动系统,学生通过中介工具,实现语94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3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3言和思辨能力的发展。本研究将以 SCT 为框架,以 ESP 教学中的口语教学为例,尝试构建适用于应用型民办高校的 ESP口语教学模式,旨在从理论上论证 ESP 口语教学的具体模式和实施过程。二、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 ESP 口语课堂教学模式构想笔者所在高校
8、于 2017 年开始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前三学期进行基础英语教学,第四学期转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20 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调整到了第五学期,以便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进行两学期教学实践后,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半结构性访谈的方式对国贸专业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感受进行调查,学生普遍反馈在课堂上能听到比较真实的听力场景,并了解到专业相关知识,对听力很有帮助,但是口语能力并没有足够的长进,希望教师能增加口语训练,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在 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的“生态化”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 一文中,秦丽莉等提出了以 SCT 为理论框架的“
9、生态化”学术专题口语小组 TBLT 的构想,构建课内/外之间、任务之间,“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和“学生任务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生态系统,并指出该模式可以应用于 ESP 教学,但是只适用于中高级英语语言水平的学生。基于以上事实,笔者尝试以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深挖 ESP教材的口语教学内容,构建适用于应用型民办高校的 ESP 课堂口语教学模式,以点及面,带动整个课程教学设计的更新和改善。(一)教学目标。整个学期课程主要包括与本专业相关的六个主题,教材内容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教师将选取第五单元为例,对口语部分教学组织实施情况进行说明,本单元主题为招聘,视听部分侧重对招聘基础知识的学习,口语部分侧
10、重学生求职面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表 1焦点单元口语教学目标 能够复述面试常用的句型;知晓基本的面试礼仪;写出英文简历框架。能够用英语回答面试中诸如自我介绍、工作经历、优缺点等相关问题;介绍英文简历。梳理简历、评价简历质量以及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能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如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等。能够主动对大学期间的个人学习成果和工作经历进行梳理,为未来求职做准备,对专业发展和个人成就具有促进作用。在教学设计中,对所有任务的设定,无论课内课外,还是线上线下,都应围绕以上目标展开,实现学科内容和语言能力的共同发展。(二)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是课堂管理者、引导者和教学活动设计者;学生在教学
11、中承担学习主体的角色,参与课堂活动及教学评价;设计课堂活动,注重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并尽可能保证班级每位成员都能参与。(三)教学模式。口语教学模式希望能实现线上(主要依托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超星学习通)与线下教学,学科内容与语言内容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表 2焦点单元口语教学过程及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活动中介工具学习方式课前学习求职相关表达慕课学习面试礼仪及熟悉面试常见问答提交简历线上+线下课中重点点拨:教师回顾讲解活动要点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筛选简历课堂展示:汇报小组最佳简历情景模拟:面试线下课后提交修改后简历口头回答常见面试问题线上+线下面谈师生间一对一或小组面谈(1 小时/单元)线下基于学生
12、的实际语言水平,以上教学设计重点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没有涉及职业规划等其它内容,面试礼仪、简历撰写、面试常见问答等任务都围绕面试这一主线任务展开,聚焦重难点。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在课前,教师作为活动主导者和设计者,确定最近发展区,发挥教师支架作用,提供学习材料(课本、慕课资源等),布置学习任务(简历等);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进行学习并完成任务。课中,主要通过开展分组讨论、课堂展示和情景模拟等活动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参与者、评价者和问题解决者;同时,教师支架、同伴支架和课堂支架等都起到辅助作用。课后,要求学生提交修改后的简历和口头回答常见面试问题,这
13、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也是对语言输出能力和知识内化的检验,学生可以通过语言和言语活动等中介工具继续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最终抵达潜在发展区。最后师生间面谈主要是作为教学评估的一种辅助手段,了解教学和学习效果,作为教学设计优化的依据。在此模式下,语言技能和专业相关知识教学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实现双重目标进行,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中介工具如教材、视频材料、同伴、教师和语言等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内化的结果就是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三、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 ESP 口语课堂教学困境与反思能动性是指主体在追求自身目标时选择、控制及自我调节的能力。在能动性作用下的学习活
14、动是学习者有意识进行选择与行动的过程。能动性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中如何形成新的理解以及参与活动的方式中起着重要作用。ESP 课程口语学时分配有限,要对课堂知识进行内化,学生需注意课内课外学习的延续性,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非常关键,学生要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制订学习计划,选取学习材料,实施学习活动以及进行学习反思。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各种中介因素的影响。教师如何合理地利用语言、电脑、课本、任务或他人等中介资源,对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非常重要。如何增进应用型民办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能动性,后续需要进行更多探索。“内化是二语学习者在个体与社会互动的协商过程中学习的最终
15、目的”,5 学生对知识内化的程度是评价教学模式成效的指标,也是教学持续调整和改善的依据,因此,提升知0512023年第22卷 第3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3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课程思政融入生物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教学的研究王来友于海彦李慧星刘冰冰程爽【内容摘要】认知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该实践课程能够使学生通过观摩学习,了解生物工程产品的生产工艺、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生产过程技术管理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等。将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奉献精神等高尚品质。这对
16、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生物工程;认知实习;课程思政;思政元素;立德树人【基金项目】本文为南阳理工学院校级课程思政专项教改项目(编号:NIT2020KCSZ 026)、南阳理工学院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专项研究项目(编号:NIT2020XGKJY 04)、南阳理工学院校级一流课程“微生物学”、南阳理工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NIT2020JY 067)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来友(1989),男,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于海彦(1982),男,河南鄢陵人,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发酵工程李慧星(1980),男,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啤酒酿造刘冰冰(1987),女,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微生物系统发育分析【通讯作者】程爽(1982),女,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微生物学一、引言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 年首次提出。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