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政内核、价值与理路_张俊强.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2358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政内核、价值与理路_张俊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政内核、价值与理路_张俊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政内核、价值与理路_张俊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政工工作Political work第 42 页2023/1 (下)总第403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政内核、价值与理路文/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张俊强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构成,实践育人的新高地、新渠道及新举措,是青年学生锤炼能力、铸就本领、提升修养、增长才干、施展才华,传递温暖、服务社会,促社会文明的有效途径,于高校育人模式实践中兼具引领、凝聚、示范等功能。青年学生在参与生产实践、投身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深切感悟到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方位、新矛盾、新挑战。志愿服务活动是新时代青年学生最为生动的思政课,已成为青年学生获得实践感知、体验、教育、成长的机会。再加上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呈现

2、多样化,涉及助老扶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服务、文化宣传、科学普及、农技推广、政策下乡、社区治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既强化了青年学生的奉献精神、使命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凸显了青年学生的良好素质和责任担当意识,还拓宽了青年学生的视野,提升了青年学生的思想境界,也使青年学生在有效的志愿服务实践中接受了磨炼、展现了风采、体现了社会价值。一、价值引导是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政内核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政内核在于以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教育的价值引导,在广泛传递志愿者精神同时,带动全社会志愿服务氛围,并在有效的志愿服务实践中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为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一)志愿服务活动融入理想信念教育。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就是将理想信念教育同青年个人成长发展、学习、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对青年学生实现理想信念常态化、制度化提供强有力的实践保障。新时代,人们更加倾向追求高品质生活,因此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会更多地倾向关注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志愿服务向多方位开展,由点到面逐步扩大,从而扩大理想信念教育传播的覆盖面。志愿服务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服务的内容涉及留守儿童关爱、老年服务、乡村振兴、教育扶贫等方面,是将课堂搬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链接着基层社

4、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可助力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疏导青年在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化解青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将理想信念的养成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结合起来,让理想信念教育浸润到青年学生现实成长、发展、学习、工作、生活中。(二)志愿服务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志愿服务还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具有很强的耦合性和一致性,都是人们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和追求。如常德职院开展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家电维修志愿服务、助老防骗公益同行等活动,

5、不仅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书写着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可以说“接地气”“冒热气”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融入了群众日常生活中。同时,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参与将其外化于行。青年学生志愿者完全可以借助涉及领域广、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优势,弘扬、践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契机,引领志愿服务和社会价值观建设的潮流。(三)志愿服务活动融入家国情怀教育。青年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实践中奉献爱心、关怀他人、服务社会,进一步加深对国情民情、制度运行、民主法治、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学习和了解,并以自身实践形成对中国特

6、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和思索,进而强化青年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青年学生在“接地气”志愿服务【摘要】在推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志愿服务是思想引领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保障志愿服务贴近社会、贴近群众,需要营造浓厚氛围,内化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走实走深,促进青年学生志愿服务能力增长,思想品德素养提升。【关键词】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立德树人”第 43 页2023/1 (下)总第403期实践中立体生动全面感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从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青年学生

7、志愿服务在参与社区治理中,要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和居民,在居民社区开展系列性的志愿服务活动,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展示了当代青年学生的青春风采。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使青年学生在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立报国之志,践报国之行,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二、“立德树人”是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政价值“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实践育人的全过程。志愿服务与“立德树人”理念在精神实质和实践教育上相融相通、相辅相成,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和内在一致性,都是将“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李芳指出,志愿服务是高校聚焦“立德树人

8、”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政价值在于思想的引领、育人的渠道、成长成才的途径。(一)思想引领的重要方式。志愿服务活动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能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青年学生在参与学习生产实践、投身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全方位立体感知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在春风细雨中不知不觉地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准的优秀人才。张翼等认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以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为基本功能定位。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在思想引领的源头,更好地了解和

9、认知真实的自己,接受思想浸润,实现浸润式的引导和教育。(二)实践育人的重要渠道。志愿服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深入践行劳动教育的要求,是助力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条例明确要求,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实践学分管理。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新模式,行走的“实践思政”,连接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青年学生志愿者在参与社区治理实践中能够产生正向效应,让青年学生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见证者”,从而实现社区和青年学生的双向互惠。谢跃生(2022)指出:志愿服务以实践为主,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志愿服务与社会急需紧密贴合,契合时代精神,学生在参与

10、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树立国家社会大局意识和公民责任意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以学生为主的主动学习形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在社会实践中接受社会教育。董前程指出,志愿服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深入践行劳动教育的育人要求,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效落实高校思政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志愿服务融入高校教书育人、传道受业解惑过程是新时代青年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实践基础,助力唤起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帮助塑造青年学生人格,开阔视野,积累人生阅历。(三)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立德树人”就是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育人实践中,培养

11、“五育”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青年学生而言,培养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即为增强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开展实践教育,实现其社会化发展。李昱静认为,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在于塑造奉献的个人品质,丰富社会经历和体验,提升个人专业知识,助力职业经验获取和成长成才;彭海指出,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主体性意识的提升、主体性能力的培养。青年学生投身于社会志愿实践可以获得自我认同感和实现自我价值,了解更多未知、创造更多可能和迎接更多挑战,更好地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塑造敬业爱岗的品格,锤炼吃苦耐劳的意志,锻造精益求精的专业技能,并在志愿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进而

12、受教育、增本领、长才干;李华龙等认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可以说,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会让学生收获满满,培育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将实践育人优势转化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优势。三、能力培养是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政理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志愿服务活动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以青年学生能力培养为着力点。这就需内化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确保志愿服务持续,把志愿服务活动落实落细,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走实走深,落地生根。(一)营造浓厚氛围,内化志愿服务精神。结合青政工工作Politic

13、al work第 44 页2023/1 (下)总第403期年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知识,选树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方式来营造“立德树人”的文化氛围。因此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善用“互联网+”,充分发挥微信、微博、抖音、快手、QQ等新媒体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将志愿活动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相融合。刘跃宁指出,通过激发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自豪感,将志愿服务纳入思政教学主渠道,加强志愿服务宣传,从完善培训机制等方面着手,帮助青年学生端正参与态度,营造志愿文化氛围。通过营造浓厚的氛围,内化

14、志愿服务精神,推动青年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的增长和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齐头并进。(二)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需要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从而提升志愿服务水平。伍俊锋认为,健全和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应成为高校志愿服务建设的重点,保障志愿服务育人的长效性。因此,高校团委、学生管理部门、系部团总支等要联合制订志愿服务管理规定,促进志愿服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同时,奖励和保障机制必不可少。如常德职院每年开展“十佳优秀志愿者”表彰活动,设立奖励和激励机制,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参考指标,并从人财物等方面保障志愿服务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推动学校志愿

15、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可以说完善保障机制,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升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水平,挖掘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过程的育人功能。(三)深化优质服务,确保志愿服务的持续。立足于新时代的社会现实背景,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接地气、冒热气”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题材多样、种类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在志愿活动中尽己所学、所知、所能,为社会、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形成良好的个人思想道德品质。进而推动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就业方向、社会所需相结合,提高服务能力,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为有效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政教

16、育功能,常德职院以“众创平安青春同行”常德青年志愿者助力平安建设行动为契机,结合学校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实现融合发展,满足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诉求,选取开展“助老防骗公益同行”“社区安全我守护”“共建共享党员志愿服务”“送温暖爱老人”等系列优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广大群众开展精细、优质服务护航,形成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队伍和服务品牌。优质的志愿服务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群众、更接地气、更加具有吸引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魅力,才能确保志愿服务长远持续发展。四、结语青年志愿服务因其独有的精神高度和极具特色的时代内涵,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代青年在实践中成长进步的大舞台,逐渐在各高校广泛推广。因此高校要找准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把握好志愿服务地方特色、志愿服务开展的针对性和时代内涵,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挖掘志愿服务的文化价值意蕴,不断创新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以便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的思政内核和价值,切实增强育人实效和成效。【课题项目:2022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嵌入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SP22YBC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