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长三角城市群最优人口规模及其空间格局优化_童玉芬.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23843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8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三角城市群最优人口规模及其空间格局优化_童玉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长三角城市群最优人口规模及其空间格局优化_童玉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长三角城市群最优人口规模及其空间格局优化_童玉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月第 卷(总 期)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长三角城市群最优人口规模及其空间格局优化童玉芬韩佳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 )摘要: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发展及空间格局关系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国家整体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通过构建城市最优人口规模理论模型,利用 年数据,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计算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 上海市的最优人口规模,并结合城市体系位序规模法则中的齐普夫标准分布指数,测算了基于城市群人口空间格局优化目标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其余城市人口规模。通过计算发现,长三角城市群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过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2、不足,大城市人口分布相对合理,中小城市人口规模过小。最后,本文依据上述发现得出了针对不同城市发展与人口调控的政策启示。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最优人口规模;空间格局;优化 :引言城市群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可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带动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区域发展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明确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群,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为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群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长三角

3、城市群的重视。年月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提出,要将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为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空间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可以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提供探索经验。根据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 个城市,其中个直辖市、个地级市和 个县级市(见表),面积为 作者简介:童玉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韩佳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主要城市群人口集聚与空间格局优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

4、创新项目“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空间格局优化研究”()。万平方千米。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年长三角城市群 达到 万亿元,占全国 总量的,远高于我国其他城市群的经济水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年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内常住人口为 亿人,占全国城市群常住人口的 ,人口密度达到 人 平方千米。其中城区常住人口为 万人,占整个长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的 。从内部空间结构看,人口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宁波、合肥、南京等超大、特大城市中,常住人口占比接近,内部人口空间分布表现为向首位和核心城市集聚的典型特征,其中首位度城市指数、城市指数和 城市指数分别为、。但是相比于标准的城市群位序规模规律,以

5、及城市群内部的最大经济产出效率而言,当前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空间分布是否合理,以及城市人口规模是否符合各自的产出最优目标,在学术界还没有专门的研究。分析了解城市群的人口发展及空间格局,测算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最优人口规模,优化城市群人口空间格局,可以引导人口合理流动,进一步释放城市化的巨大潜力,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这直接关系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国家整体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现,有助于为不同城市发展与人口调控找到适合的路径,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表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及所属城市所属省份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城市名称上海市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 锡、常 州、苏 州、南通、盐 城、扬 州、镇

6、 江、泰州江阴、宜兴、溧阳、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启东、如皋、海门、东台、仪征、高邮、丹阳、扬中、句容、兴化、靖江、泰兴浙江省杭州、宁 波、嘉 兴、湖 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建德、余姚、慈溪、海宁、平湖、桐乡、诸暨、嵊州、兰溪、义乌、东阳、永康、温岭、临海安徽省合 肥、芜 湖、马 鞍 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巢湖、桐城、天长、明光、宁国城市个数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规划 号)。一、文 献 综 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最优人口规模已有多年研究。最优人口规模与适度人口、人口承载力等概念相近也经常被混用。一些学者基于城市资源

7、环境测算人口的承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城区常住人口数据来源于 年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力,或者基于资源、生态、经济等因素研究城市适度人口,测度方法有模糊综合评判、可能 满意度模型、双向寻优等方法。还有学者通过城市产出最大化计算城市最优人口规模,王小鲁和夏小林对城市规模收益和外部成本进行分析,计算了我国城市的合理人口规模区间。也有学者以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产出的关系,并计算城市最优人口规模,1011这类方法从城市中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和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出发,以经济产出或劳动生产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测度满足城市经济效率最高的人口规模。人口空间格局优化的

8、研究与最优人口规模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一般来说,区域内单个城市人口规模最优并不意味着区域内城市之间人口空间结构最优,因此人口空间结构优化研究自成体系。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包括类:()基于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与判断,提出人口分布优化意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的方法有:人口集中指数1213、基尼系数1415、莫兰指数1617;()使用能够反映城市群内部城市规模等级童玉芬等长三角城市群最优人口规模及其空间格局优化1011121314151617 ,“,”,(),参见李振福:城市交通系统的人口承载力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第 页。参见郭志伟: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9、城市发展研究 年第期,第 页。参见童玉芬: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模拟与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年第期,第 页。,“,”,(),参见林晓娟、房世峰、杜加强: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北京市适度人口研究,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年第 期,第 页。参见童玉芬、王静文、梁钊: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适度人口研究,人口研究 年第期,第 页。参见徐琳瑜、杨志峰、毛显强:城市适度人口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环境科学学报 年第期,第 页。参见王小鲁、夏小林:优化城市规模推动经济增长,经济研究 年第期,第 页。,“?”,(),参见梁婧、张庆华、龚六堂: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中国城市规模是否过小?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研究,经济学(季

10、刊)年第期,第 页。参见廖传清、郑林: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分布与城镇化格局及其演化特征,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第期,第 页。参见闫东升、孙伟、王玥等:长江三角洲人口分布演变、偏移增长及影响因素,地理科学进展 年第 期,第 页。参见邓丽君、张平宇、李平:中国十大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发展平衡性分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第期,第 页。参见苏飞、张平宇:辽中南城市群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地理科学进展 年第期,第 页。,“:,”,(),参见董青、刘海珍、刘加珍等: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中国城市群体系空间结构研究,经济地理 年第期,第 页。结构的指标对人口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判断,如齐普夫指数、分形维数、指数;

11、()通过对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合理性评价,提出人口分布优化意见,主要使用耦合协调性模型、不一致指数。以城市群为分析单元研究其最优人口规模和人口空间格局优化,相对以城市为分析单元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因为它不仅涉及区域,还涉及城市群内规模不等的城市之间的关系。一些学者将城市群看作一个区域整体,或是将内部城市看作若干个区域进行研究,采用上述资源环境承载力、适度人口规模、城市产出最大化等方法,得到城市群总体或内部单个城市的最优人口规模,10或者对城市群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城市群人口优化意见。1112但也有学者将城市群看作由规模不一的城市组成的综合体系,研究城市群内部的最优人口

12、空间结构。目前学界针对城市群人口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评价研究集中于位序规模法则,众多研究认为,可以通过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与齐普夫定律的关系来判断城市群人口空间分布的合理性。131415还有学者进行经济学内涵的改进,将城市收益、损耗的分形特征与人口规模的分形特征联系,建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101112131415 ,“:,”,(),参见王振波、方创琳、胡瑞山:中国城市规模体系及其空间格局 模型的评价,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年第期,第 页。,“:,”:,(),参见曾鹏、黄图毅、阙菲菲: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比较研究,经济地理 年第期,第 页。参见黄妍妮、高波、魏守华:中国城市

13、群空间结构分布与演变特征,经济学家 年第期,第 页。参见钟业喜、陆玉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经济地理 年第期,第 页。参见贺三维、邵玺:京津冀地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经济地理 年第期,第 页。参见彭文英、刘念北:首都圈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策略 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估测,地理科学 年第期,第 页。参见熊鹰、姜妮、李静芝等:基于水资源承载的长株潭城市群适度规模研究,经济地理 年第期,第 页。参见杨子江、张剑锋、冯长春:中原城市群集聚效应与最优规模演进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 年第期,第 页。参见杜忠潮、黄波、陈佳丽: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发展耦合

14、协调性分析,干旱区地理 年第期,第 页。参见陈刚、刘景林、尹涛: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西北人口 年第期,第 页。参见范晓莉、黄凌翔: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特征,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年第期,第 页。,“:,”,(),参见王振波、方创琳、胡瑞山:中国城市规模体系及其空间格局 模型的评价,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年第期,第 页。城市群最优空间结构模型。已有研究为本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进一步研究的空间:首先,现有城市群人口优化研究或针对最优人口规模,或针对城市群内部人口空间格局优化,很少能够同时考虑城市最优人口规模和城市群人口空间结构优化;其次

15、,现有较多城市群人口空间研究缺乏城市体系空间视角,将城市群的内部城市看作不同区域的组合,未考虑城市之间的等级序列或辐射关系;第三,对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最优人口规模及空间格局关系的直接测度几近空白。基于此,本文运用集聚经济理论,以城市产出最大化作为城市人口规模优化目标构建理论模型,并结合城市体系位序规模法则中的齐普夫标准分布指数,测算基于城市群人口空间格局优化目标的各城市人口规模,以期为不同城市发展与人口调控找到适合的路径,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二、研究思路和理论模型推导(一)研究思路与步骤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空间结构优化为最终目标,同时结合单个城市的最优规模,得到在城市群人口空间结构优

16、化下各城市的最优人口规模。具体思路和步骤如下:首先,确定城市群的最优人口空间体系结构标准。位序规模法则是从城市位序与规模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人口分布。本文采用该法则中的齐普夫指数为,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空间格局优化的目标,具体原理和依据见后文。其次,计算城市群首位城市的最优人口规模。为了得到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的最优人口规模,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推导出在城市最大产出时的人口规模。具体理论模型推导过程以及参数计算见后文。最后,确定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在符合最优空间结构模式下的人口规模。将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上海市的最优人口规模代入城市位序规模法则中,在齐普夫指数为的标准状态下,得到长三角城市群在最优空间格局下的其余城市人口规模。(二)人口空间格局优化指标的确定及依据在城市群内部,层次不同、规模不一的城市,通过质和量的组合,形成了城市等级规模分布,该分布揭示了城市群内城市位序规模的分布规律。年 齐普夫()提出在经济发达国家中,一体化城市体系的城市规模可用简单公式表达为:,式中是第位城市的人口规模,是最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是城市的位序。后来,洛特卡()将其发展为一种一般化模型:,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