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23 No.22023 年第 2 期doi:10.3969/j.issn.1000-7695.2023.2.025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对中国学术产出影响力分析 基于合作产出视角吴 丛1,2,阿儒涵2,3(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2.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3.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49)摘要:针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不同领域内对于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水平的影响”这一问题,以 Scopus、SciVal和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为数据来源,以
2、20092018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合作产出为样本,构建领域合作强度影响力、领域合作水平影响力指数,建立二维影响力分析矩阵模型,综合分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对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的影响力。结果表明:(1)欧洲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合作呈现明显两极分化态势,在不同领域对中国学术国际合作产出水平有不同影响;(2)美洲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在各领域内的合作强度和合作水平上呈良好态势,对中国国际学术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3)亚太区外籍院士对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的影响力略显不足。基于此,提出要针对各地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合作特点,在资源配置和合作模式探索上展开具体分析。关键词:外籍院士
3、;国际学术合作;合作产出;学术影响力;中国中图分类号:G321.5;G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23)2-0206-08The Impact Analysis of Foreign Academician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on Chinese Academic Output:Based on Collaborative OutputWu Cong1,2,A Ruhan2,3(1.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2.Inst
4、itutes of Science and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3.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Abstract:To look into the influences and contributions of foreign academician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
5、)to the Chines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cademic output,this paper takes the academic collaborative output data between CAS foreign academician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and Chinese scholars as research sample,which are collected from Scopus,SciVal and official website of CAS,and further
6、analyses through creating a two-dimension research influence matrix model.It manages to establish two original innovative influence indexes,namely impact of collaboration intensity and impact of collaboration leve.Based on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the 2D influence matrix model,it draws the followin
7、g conclusions:(1)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CAS foreign academicians in Europe region and Chinese scholars indicates a major disparity in various research fields,some research areas show a great achievement on both collaborative intensity and level,whilst some remain quite weak.(2)The i
8、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CAS foreign academicians in Americas regions and Chinese scholars suggests a strong and healthy momentum,in which CAS foreign academicians in Americas have exerted positive influences on Chines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utput.(3)Yet,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etwe
9、en CAS foreign academicians in Asia and Pacific areas and Chinese scholars shows a relatively weak sign,from both collaborative intensity and level perspective.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it suggests to set up specific and targeted analyses on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cooperative mechanism accordi
10、ng to the collaborative traits in each geographic region.Key words:foreign academician;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llaboration;collaborative output;academic impact;China收稿日期:2022-05-14,修回日期:2022-07-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任务导向型与自由探索型科研活动的特征研究基于多重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的特征提取与分类模型”(71974184)项目来源: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阿儒涵青促会项目”(20
11、19158)吴丛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对中国学术产出影响力分析基于合作产出视角2071研究背景院士制度起源于 17 世纪的欧洲,自此之后,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区成为了受广泛认可的最高学术荣誉制度。院士制度包含概念要素众多,而外籍院士作为院士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各国展开国际合作、凝聚国际科学力量、促进科学发展和传播科学知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外籍院士制度在中国的建立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院士制度在中国并没有完全建立,而“外籍院士”这一称号也没有实际落实,直至 1992 年,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第六次学部委员会大会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章程(试行),首次
12、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外籍学部委员的标准和选举制度;两年后,中科院第七次院士大会再次修订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并在本次大会上选举产生了 14 位外籍院士,至此,中国外籍院士制度才正式建立1。据中科院学部局2统计数据,截至 2019 年 3 月,中国科学院共有外籍院士 88 人,主要集中于欧洲、美洲和亚洲地区,其中欧洲区外籍院士共 25 人、美洲区共 54 人、亚洲区共 9 人。为深入探索“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不同领域内如何提升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水平”这一问题,笔者采集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下简称“外籍院士”)个人情况、学术成果及其同中国学者合作成果发表数据,采用二维影响力分析矩阵模型分析中国
13、科学院外籍院士对中国各学科领域发展的影响。考虑到中国关于院士评选的战略布局,本研究将外籍院士群体分为欧洲、美洲和亚太等 3 个区域(以下简称“三区”)分别开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基于学科布局的国际学术合作模式建议。2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概况2.1院士制度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建立与发展1660 年,英国成立了英国皇家学会,是最早实施院士制度的学会之一;作为独立于政府的民间学术组织,其雏形是一个由 12 位科学家构成的小团体,也被称为“无形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旨在通过实验促进自然知识发现,其成员被称为“会员(fellow)”3。两年后,时任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为英国皇家学会颁发了皇家许可证,这一行为从
14、政治角度上确认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合法地位。自此,英国皇家学会也开始肩负起了国立科研机构的职责。受到英国的影响,1666 年,法国皇家科学院(又称“巴黎科学院”)成立。初期,法国皇家科学院以时任法王路易十四的名义选聘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作为成员(即院士)开展研究工作,被选聘的成员还能够获得相应的薪水报酬4。与英国不同,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设立的科学院院士制度。之后,欧洲大陆各国纷纷效仿法国来建立自己的国立科学研究院,聘请成员或院士开展研究工作5232。20 世纪早期,随着西方科学知识和体制不断进入中国,中国的院士制度也初见雏形。1928 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成为中国首个由政府设立的科学研究院,
15、受政府资助,且设有研究院实体,研究范围覆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948 年,“中央研究院”会议选举出首届院士 81 人510,而之后第一次院士大会的成功举办也标志着院士制度在中国正式建立。1949 年 11 月,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1955 年,中科院建立学部和学部委员制度。1994 年,中科院学部委员全部改称为“院士”,外籍学部委员改称“外籍院士”。由此,中国外籍院士制度正式成立5424-425。2.2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基本情况自 1994 年中科院外籍院士制度建立以来,外籍院士选举每两年开展一次,实行推举制6。王勇等人1的研究指出,各国外籍院士的选举体现了学术因素基础上的需求导向和
16、荣誉授予并重的特点,即在考察候选人学术水平和对于当选国科技事业的贡献的基础上,增选院士也要符合国家外交战略布局等因素。中科院外籍院士选举和增选同样遵循了以上原则。就组成结构来看,中科院外籍院士国际化程度高、国际背景丰富,88 名外籍院士共来自 20 个不同国家,其中有 52 名来自美国,比例达到近六成;英国和法国的外籍院士数量次之,还有少部分来自瑞典、日本、德国、丹麦、印度和其他国家。多元化的院士背景构成符合国家外交战略布局这一考量。中科院外籍院士 20092018 年的学术成果颇丰,根据统计,共发表文章 10 797 篇。从地区分布来看,美洲外籍院士在总发表量和年发表量上均高于欧洲和亚太地区,共发表 6 673 篇,数量占六成以上;而欧洲区为 2 764 篇,亚太区为 1 360 篇(见图 1)。就学术成果水平来看,美洲区学术水平最高。FWCI 指数是文献实际被引数与该学科领域预计总被引平均值之比,若 FWCI=1,表示文献被引数与预期的全球平均水平相等;若 FWCI1,表示文献被引数超过预期的全球平均水平;若 FWCI1,表明外籍院士在合作研究强度上对中国学术产出有积极影响;若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