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趋势和模式变化——基于非结构化数据_宋红娟.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24791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趋势和模式变化——基于非结构化数据_宋红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趋势和模式变化——基于非结构化数据_宋红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趋势和模式变化——基于非结构化数据_宋红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5 卷第 1 期管理评论Vol.35,No.12023 年 1 月Management ReviewJan.,2023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趋势和模式变化 基于非结构化数据宋红娟(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三亚 572022)摘要:产业融合已成为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一种途径,但这种现象在中国旅游业中是否持续稳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抓取大量的旅游产业融合的非结构化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对新闻报道的关键词进行了共现分析,并使用归一化点互信息指数(Pointwise Mutual Information,PMI)作为测量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指标,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融合现象,重点关注其趋势和模式。结果

2、发现:第一,中国旅游产业融合整体上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第二,旅游产业与服务型产业呈现叠加的融合关系(线性),而旅游产业与非服务型产业呈现产业重组的融合关系(非线性);第三,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式是异质的,其中旅游和体育、健康、生态、工业等产业呈现了演化融合趋势,而旅游和乡村、节庆和婚庆等产业呈现平稳融合趋势。这些发现表明,旅游经济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产业的融合模式模糊边界逐渐扩大。另外,本研究为预测中国产业融合的未来方向提供了一种方法。关键词:旅游产业融合;共现分析法;点互信息指数;非结构化数据收稿日期:2020-08-26基金项目:海岛旅游资源数据挖掘与监测预警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3、KLITRDMM 2021-02)。作者简介:宋红娟,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引 言旅游业是一个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泛产业”,内容丰富,外延广泛。传统产业是以供给为基础的,产业边界清晰。旅游产业是根据需求来定义的,而旅游需求并不是静态的,这导致旅游产业界限不明确,需求不断变化,因此旅游业是一个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无边界产业。没有边界的特点是不断变化和延伸,这些特点使旅游业易于融入到其他产业,并不断推出新的产业。随着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技术饱和度快速增长。旅游企业不仅要加快技术创新速度,而且要通过结合其他市场的产品或服务特点来拓展产品或服务的范围,最终导致产业融合。旅游

4、产业融合的例子很多,比如旅游与体育融合的体育旅游1,2,旅游与农业融合的农业旅游3,旅游与文化融合的文化旅游4,5等。这种产业融合引发了传统产业的重组,导致了一个新兴产业的出现。例如,智能手机产业凭借高分辨率摄影、高速网页浏览、GPS 导航、应用内容等多种功能与旅游业高度融合,促使移动互联网旅游产业的出现。诸多旅游产品供应商、传统 OTA 都对智能手机这个新接触点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催生了不同的商业模式。此外,在消费者偏好和各种互补产品组合等因素变化的作用下,旅游产业融合是一个从分离到融合的动态过程6。目前对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机制和效果上,并讨论了文化业、农业、工业、房地产业、体

5、育业、互联网等多种融合类别的具体案例,缺乏对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整体分析。因此,本文分析了中国的旅游产业融合,重点关注其趋势和模式。更具体地说,从吸收能力、产业间多元化和路径依赖三个方面分析旅游产业融合在产业范围上随着时间推移是否产生差异。然后,验证产业融合的动态模式在不同的产业对之间是否是异质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使用专门的网络爬虫技术收集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集,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从 2009 年 8 月到 2020 年 8 月的 12 年间,在 CNKI 报纸数据库中发表的文章。这些数据涵盖了大约 180 多万篇文章,这些新闻文章不仅覆盖大部分旅游相关产业,而且还包含丰富多样的细节,如有

6、关战略关系、业绩、技术创新和市场动态等方面的信息。这些数据从产品叠加的角度,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养老旅游等提供了产业融合的观点;通过对产业层面的报纸文章中的产业共现现象,使用共现词来分析这些产业模式间动态变化,并利用归一化点互信息(PMI)指数测量产业融合度。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首先,回顾了目前关于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并从过程、范围和动态模式的DOI:10.14120/11-5057/f.2023.01.00798 管理评论第 35 卷角度解读旅游产业融合。然后,介绍收集和分析大量报纸文章等非结构化数据的方法。此外,使用归一化的PMI 指数来确定产业融合的趋势和模式。最后得出

7、结论。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产业融合可以被定义为通过结合科学知识、技术和市场来模糊两个或更多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的过程7-9。产业之间模糊的界限并不意味着产业已经变得相似了,相反,它们预示着两个先前分离的实体之间出现一体化以及激增的交叉。这种产业融合可以用图形表示,如图 1(a)所示,两个独特的产业(左图)A 和 B通过共享共同的价值观(如技术、价值链和市场)来衔接(右图)重叠区域。图 1(a)右侧黑色区域是一个新的细分市场,称为融合细分市场,是由于各产业之间的整合和重叠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各个产业之间的连接性和兼容性增加9。图 1 产业融合的概念对于旅游产业,融合产业可能面临新的消费群体、其他产业价

8、值链的新环节以及其他产业现有产品或技术的新功能价值10。换句话说,旅游产业融合可以引导现有产业在市场上面临新的竞争格局,并在价值链上形成新的竞争环境。此外,它还引入了其他产业的互补或替代性报价,这在相应的旅游市场上造成了创造性破坏,最终导致一个新兴产业的出现10。本研究也从动态的角度来考虑旅游产业融合。换句话说,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和融合模式是不同的,产业融合程度是产业之间重叠的程度。如图 1(b)所示,一些产业的重叠面积较大,其融合程度可能较高,则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较低甚至为零。不同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可能是不同的,下面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讨论。为了检验产业融合的范围和动态,需要了解不同发

9、展阶段的产业融合的发展过程,即供给侧和需求侧。因此,接下来,首先讨论过程,然后讨论产业融合的范围和动态。1、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产业融合主要有两个过程:科学技术融合(供给侧融合)和市场融合(需求侧融合)9,11,12。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或知识融合的增加,在以前不同的学科或知识领域中,偶然的共同进化的溢出效应不断增加9,13。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基础科学领域,而且还发生在应用科学技术领域,最终导致技术融合。技术融合也是通过将现有技术融合到具有新功能或提高效率的新技术中,并具有潜在的范围经济,如“技术捆绑”或“融合”13。因此,建立起来的技术范式将被新的技术范式取代,最终现有的产业价值链将

10、被打乱,导致产业边界的模糊,即产业融合。基于理论和定量分析的研究表明,技术融合已经成为产业融合的主导驱动力9,13。除了技术进步之外,产业融合也出现在市场上12,14。例如,不断加剧的旅游市场竞争加速了旅游企业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纵向差异化。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旅游企业通过提供具有技术先进特征的产品(即垂直分化)超出了消费者需求,那么,消费者在相应的市场上购买旅游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小,这说明消费者对市场的需求已经饱和15。为了克服这种市场饱和,旅游企业对其产品进行了横向分化,尤其是将其他产业的新产品特征融入其产品中以捕捉新的旅游市场需求。换句话说,旅游企业扩大了市场范围,拓宽了旅游市

11、场的价值链。相应地,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市场的明显交叉,最终导致旅游产业与共生产业的重叠。将融合产品引入旅游市场之后,旅游企业需要从其他产业获得有关新功能或新特征的知识和能力16。因此,为了获得其他产业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旅游企业在跨产业间、跨组织间进行动态变革,如撤资、联盟、合资、并购或许可。这些不同产业的组织间动态可以被视为产业融合。此外,通过消费者对多功能旅游产品的偏好以及相应公司的战略产品开发17,市场的融合进一步加速。例如,消费者偏好于具有休闲、保健、娱乐等多功能的健康旅游产品,这促使旅游业与中医、林业等产业进行了快速融合18。因此,如果旅游企业希望第 1 期宋红娟: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

12、趋势和模式变化99 开发和生产多功能产品,那么与其他产业的组织间活动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2、旅游产业融合的范围旅游产业融合的范围主要是指产业融合过程中相关产业之间发展的相似度,包括企业制度、企业市场运行机制、业务范围等。产业融合的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相关产业中企业间的认知距离与吸收能力、跨组织多元化和路径依赖。(1)认知距离和吸收能力认知距离是指知识、感知和认知的距离19。由于认知距离的不同,旅游产业融合似乎在服务产业之间比非服务产业之间更为频繁或者可能出现20。这个距离影响旅游企业学习或整合来自具有相同核心价值的其他企业的新信息。认知距离与吸收能力之间呈反向关系;较大的认知距离对吸收能力有负面

13、影响21。如在技术距离、共享意义或组织焦点方面存在差异,企业间的认知距离会更大19,22。以此推断,类似旅游产业的企业间的认知距离比非类似旅游产业的企业间认知距离要小,这意味着相似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吸收能力要高于不同产业的企业。这种较高的吸收能力使焦点企业能够获取新的价值或信息,并相对容易地将其应用于创新23。因此,在旅游企业采用或综合其他产业的知识后,可能出现产业融合。那些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旅游企业(那些认知距离较小的企业)之间的这个过程比较容易。在一定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下,服务型产业的企业在特征上相对相似,认知距离低于非服务型产业的企业。因此,相对于非服务型产业,旅游产业与服务型产业融合会更

14、频繁或更积极。(2)跨组织多元化相关性的概念反映了企业间职能和技术的转移,如研发、生产、销售和分销。相关多元化使企业能够利用多个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降低成本或产品差异中获得竞争优势24。由于外部机构的合作对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相关多元化的范围从公司内部的业务单元到产业之间的部门25。相比之下,不相关的多元化可以被用来作为一个坚定的战略,以扩大公司市场,超越其当前资源和能力水平26。由于非相关多元化经常发生在企业目前的产业边界之外,因此可能导致旅游产业和非服务型产业间的融合,而相关的多元化则可能导致旅游产业和服务型产业的融合。相关研究认为,相对于不相关的多元化,企业更倾向于相关的多

15、元化来推出新的商业产品24。这是因为,与不相关的多元化相比,相关的多元化战略使企业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技能或难以模仿的能力27。从资源的角度来看,这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同时这些协同作用也为公司提供了竞争优势24。因此,相对于不相关的多元化引发的旅游产业与非服务型产业间融合,相关多元化可能导致的服务型产业的内部融合可能会被旅游企业所偏好。(3)路径依赖由于产业之间企业的路径依赖性,旅游产业与服务型产业之间的衔接比非服务型产业可能更加可行,这可能限制企业在面对新的需求或新的市场竞争时识别和扩展其能力10。尽管过去决策的过程可能与现在情境不再相关,但路径依赖性解释了旅游企业在面对新的情况时如何被过

16、去的决定所限制。因此,为了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相应的价值创造力,企业倾向于遵循一致性要求28。旅游企业通过组织间开发活动扩展其能力,最终导致产业融合28,但这些组织间活动也受到原有管理思维的影响,聚焦于产业圈层内的融合。旅游企业在其所属的服务型产业中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意味着当旅游企业选择合作或战略合作伙伴进行联盟、合资、并购时,旅游企业将因为路径依赖而选择服务型企业,因此路径依赖可能导致旅游企业追求服务型产业内融合而不是非服务型产业内融合。3、旅游产业融合的动态模式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范围和程度都有所不同,不同类型的融合发展模式与融合程度有关。如图 2所示,可以定义三个独特的区域:自然区域、融合区域和离散区域。自然区域是融合程度接近自然融合发生的产业融合程度的区域。换句话说,两个产业是独立的,融合发生的程度是随机的。在融合区域内,融合程度要高于自然发生的情况,因此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更有可能融合。如果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低于自然发生的融合程度,该地区被称为离散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产业不太可能会聚集,共享的方面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产业融合的格局可以发展三种不同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