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0 2 3年1月 第1 6卷 第1期 d o i:1 0.1 5 9 6 2/j.c n k i.t o u r i s m f o r u m.2 0 2 3 0 1 0 0 3h t t p:/g l l y l t.c b p t.c n k i.n e t【中国旅游学家学术思想史研究】编者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学术研究肇始于2 0世纪7 0年代末,经过四十余载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一大批有识之士艰苦卓绝、勇于探索,为创建中国本土旅游学科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批旅游学人开疆拓土、守正创新,建立并完善了旅游学科体系,出版了一系
2、列具有奠基性的学术成果,为中国旅游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接班人,为旅游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是科研报国的真实践行者,他们的学术人生和学术思想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激励后续学者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创造更大的辉煌。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一代“旅游学人”大多年事已高,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历史记忆可能正在淡去。为记录和保存他们珍贵的个体记忆,旅游论坛 从2 0 2 3年起,开设“中国旅游学家学术思想史研究”栏目,对新中国第一代“旅游学人”的学术人生和学术思想进行梳理,以助于勾勒出这一代“旅游学人”学术研究的基本面貌,为新时代旅游学科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传统的学术史研究方法,主要基于文献、档案资料
3、进行史料解读,但有时囿于时间久远等原因,导致考辨困难且无法完整呈现真实历史。口述史,是一种基于语言叙述的新兴研究方法。它能够较为完整、生动地呈现个体或集体的时代记忆,并为解析历史真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基于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金伟副教授团队引入口述史研究方法,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口述访谈,并结合文献分析方法,尝试通过“旅游学人”的口述史,呈现中国第一代旅游学人的集体记忆。王金伟副教授团队的这一开拓性成果,既是对中国旅游学术史研究的丰富、充实,同时也是对中国旅游学家珍贵历史记忆的及时抢救、记录和保存,对于中国旅游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2 0 2 3年第1期开始,本刊将连续刊载王金伟副教授团
4、队的系列研究成果。本期刊载的是该项成果的第1部分“郭来喜先生的学术人生与学术思想”。希望谨以此文深切缅怀郭来喜先生,并激励青年学者们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旅游学科贡献力量。中国旅游地理学家口述史研究()郭来喜先生的学术人生与学术思想王金伟1 a,2,3,赵佳旺1 a,2,李雪松1 b,刘智航1 c,2(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a.旅游科学学院,b.MT A/MB A教育中心,c.文化与传播学院,北京 1 0 0 0 2 4;2.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北京 1 0 0 0 2 4;3.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 0 0 1 0 1)72 基金项目
5、 本研究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国际交往中心智库建设促进经费”(2 1 1 1 0 0 0 8 0 0 0)资助。收稿日期2 0 2 1-1 0-1 5;修回日期2 0 2 2-1 1-2 6 作者简介 王金伟(1 9 8 3-),男,四川绵阳人,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红色旅游、旅游口述史,E-m a i l:w a n g j w 2 3 91 6 3.c o m;赵佳旺(1 9 9 7-),女,河北秦皇岛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2 0 2 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旅游
6、政策,E-m a i l:z h a o j i a w a n g 1 0 2 11 6 3.c o m;李雪松(1 9 8 8-),男,河北秦皇岛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MTA/MB A教育中心2 0 2 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红色旅游,E-m a i l:9 9 0 4 4 9 0 5 6q q.c o m;刘智航(2 0 0 2-),男,北京人,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旅游,E-m a i l:4 0 1 6 4 6 1 2 7q q.c o m。摘 要 旅游地理学是我国现代旅游学科体系中历史最为悠久且最为活跃的分支学科(领域)之一。自从2 0世
7、纪7 0年代末在中国大陆发轫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旅游地理学现已基本确立起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口述史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郭来喜先生的学术人生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治学精神和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郭来喜先生学术成长经历丰富,在旅游地理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奠定了中国旅游地理学科的坚实基础,并且积极关注社会与现实问题。郭来喜先生的学术人生包含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力学不倦、精进不休的进取精神。本研究旨在为全面理解中国旅游地理学科的发展脉络提供一个
8、棱镜,为中国旅游史及旅游学术史研究提供一种基于“口述”的新视角。关键词 旅游学术史;旅游地理;思想史;旅游教育;口述史;郭来喜 中图分类号 F 5 9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3 7 8 4(2 0 2 3)0 1-0 0 2 7-1 6 旅游地理研究发轫于2 0世纪初的欧美,至今已有逾百年的历史19 1。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学术史可以发现,旅游地理学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不断为人类生活、旅游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学术支撑22。中国于2 0世纪7 0年代末开始系统开展旅游地理相关研究,发展至今虽只有4 0余年的历史,但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纵观中国旅游
9、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初创阶段(2 0世纪七八十年代),陈传康、郭来喜、杨冠雄等老一辈地理学家投身其中,主要为配合我国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需要进行了大量开拓性和实用性的研究,初步构建起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为中国现代旅游地理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3。拓展阶段(2 0世纪9 0年代),研究内容日益广泛,研究方法不断完善。旅游地理学术研究的关注焦点从“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逐渐扩展到“如何更多元、更科学地助推目的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之上,与此同时,学科影响力逐渐增强,初步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和研究成果44 3 5。深化阶段(进入2 1世纪后
10、),旅游地理研究不断深化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日益多元化,研究成果在经历了“量”的积累后,逐渐走向“质”的飞跃,学科外溢效应逐渐凸显24。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旅游地理学已确定了其作为一门相对独立分支学科(领域)的地位,并受到广泛的关注19 1。口述史是指通过笔录、录音和录影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5。它是一种口头的、有声音的历史65。与传统文献史料研究相比,口述史可以通过对个体(或群体)的特殊回忆和生活经历进行生动记录,挖掘、抢救重要珍贵资料,为相关历史研究提供生动、鲜活的素材,同时也为后人保留全面而真实的历史记录7。因此,
11、近年来口述史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并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成为传统史学研究的重要补充61 3 5。与此同时,在旅游研究领域,口述史研究方法也开始得到学者们的关注。T r a p p-F a l l o n提出,口述史方法不仅能够挖掘和保留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原始档案资料(声音、影像等),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对其中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进而成为传统旅游研究的有效补充8。汤国荣等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对云南哈尼蘑菇房形态衍化的旅游地方化建构过程及其机制展开了深入研究9。王金伟等运用口述史研究法对新中国第一代旅游教育的躬耕者和现代旅游学术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刘德谦先生
12、的学术成长历程和学术思想进行了分析1 0-1 1。此外,韩玉灵等、王雷亭等、中国旅游研究院等对中国现代旅游发展史上的重要学者、企业从业者、政府管理者等进行了多方位的口述访谈并集结成相关研究成果1 2-1 4。尽管口述史研究方法在旅游研究领域的运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毋庸置疑它已成为记录、理解旅游历史事件和相关个体/集体记忆的重要手段,是旅游学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方法,应用潜力巨大。郭来喜先生,1 9 3 4年出生于河南上蔡县,是中82旅 游 论 坛 2 0 2 3年 第1 6卷 第1期国著名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家、中国旅游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 9 5 6年,郭来喜先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
13、系经济地理专业,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兼云南省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以及三峡工程论证综合经济评价组专家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曾先后聘请郭来喜先生为兼职教授。他还曾担任 人文地理 主编、地理知识(现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且于1 9 8 9年创办了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并担任首任主编1 5。郭来喜先生在长达6 0余年的科研工作中,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科创立发展、区域开 发 规 划 研 究、旅 游 规 划 实 践 做 出 了 卓
14、 越 贡献1 6。为此,郭来喜先生曾于1 9 8 9年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 0 1 3年获得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中国旅游地理终身成就奖”,2 0 1 9年获得中国地理学会颁发的“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技术奖 终身成就奖”,2 0 1 9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 0周年纪念章”等诸多荣誉。中国邮政于2 0 1 0年为郭来喜先生印发个人邮票。2 0 2 1年8月2 3日,郭来喜先生在京因病逝世,享年8 7岁。回顾郭来喜先生砥砺奋进的学术之路,其创下的卓越成就让后人无比敬佩。本文基于口述史研究方法和文献分析法,从学术成
15、长历程、学科培育与现实关照、治学精神与学术思想3个方面对郭来喜先生的学术人生、治学精神和学术思想进行历时性回顾和系统化梳理。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全面了解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一个“口述”视角,并为新时代中国旅游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1 研究方法与史料来源口述历史是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的生活经历、历史经验和情感世界的记录,同时也是对一个时代历史事件的生动记录65。本文主要采用口述访谈方法收集史料,同时采用文献分析法,将史料文献与口述资料作为“二重证据”,相互对照进行互证,以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1 7。本研究的口述访谈经历了访谈前的准备、正式访谈、访谈后的口述资料整理3个阶段。首先
16、,研究团队通过查阅现有相关文献资料对郭来喜先生的个人经历、学术研究等进行较为充分的了解,并对其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整理归纳,力图找出特殊拐点和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而以问题为切入点从郭来喜先生的学术成长历程、学科培育与现实关照、治学精神与学术思想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访谈提纲。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分别于2 0 1 8年1 2月、2 0 1 9年4月、2 0 2 1年7月多次对郭来喜先生进行系统访谈,其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访谈过程,全程录音和录像,并进行了重点记录。表1 口述访谈的主要内容序号访谈时间访谈重点12 0 1 8年1 2月学术成长历程22 0 1 9年4月旅游地理学学科体系建设32 0 2 1年7月旅游规划重点案例、旅游人才培养及现实关照而后,研究团队将错综复杂的口述史料按时间顺序和主题进行整理分类,并梳理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在对口述史料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尽量采用郭来喜先生的原始口述话语,以保持史料的原真性。整理访谈记录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对于那些在访谈现场难以发现的空白、漏洞等问题,笔者进行了回访,并与郭来喜先生一同考证和核实,以确保口述史料的可靠性。此外,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