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元话语人际意义的生成机制_王振华.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25558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话语人际意义的生成机制_王振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元话语人际意义的生成机制_王振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元话语人际意义的生成机制_王振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言学(教育部特色栏目):元话语专题(特约主持人:姜峰教授)主持人导语:元话语泛指关于话语的话语,是作者组织语篇及对话读者的常见手段。它不仅揭示话语交际的语言本体,而且反哺教学,指导学生提高连结语篇和语境的语用能力。因此元话语反映出语篇、语者和语境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语言和语用的有机统一。基于这一理念,本栏目搭建兼顾理论与实证、跨语言和语境的元话语专题讨论。王振华以汉语语料阐释元话语人际意义的生成机制,姜峰和 对元话语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与学科阐释,徐燕和冯德正以新媒体传播为切入点构建多模态语篇中视觉元话语的分析框架,穆从军对中外期刊英文摘要各语步的元话语名词进行对比研究,刘璐达和刘梦甜在语境

2、重置视角下考察科普演讲的元话语使用。元话语人际意义的生成机制王振华(上海交通大学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上海)提 要:元话语是社会互动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使用不当会影响正常交流,使用得当有助于提升话语效果,有利于调解和制衡话语权势关系。尽管国内外对元话语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依然有拓展余地,如对元话语人际意义是如何生成的讨论,对不同语言尤其是汉语元话语及其人际意义的探究等。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范式下,在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和马丁的语篇语义观的基础上,以汉语为语料,讨论元话语与命题句的区别,考察元话语在大语篇中的人际意义。研究发现,不同的元话语在左右受众对命题句意义的理解上有不同的语言手段,从而

3、生成不同的人际意义。关键词:元话语;命题句;人际意义;韩礼德模式;马丁模式;语篇语义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编码:(,),:,:;年第 期总第 期 外语学刊 ,作者电子邮箱:引言什么是元话语?首先来看下面的对话:张律师(调解人):实际上,刘阿姨啊,为什么小姑娘不能够去多点读书,不能够去多开开自己的眼界,不能够去热衷于自己事业呢?刘阿姨(被调解人):因为岁数到了要结婚的年龄,就要就要做结婚的事情。这个对话来自一个民事调解案。该案中妈妈要求 岁的女儿在处理所有的事情上都要听她的,但女儿不听,结果妈妈要和女儿断绝关系。上例中,张律师用问句索取信息,并间接地表达对刘阿姨的态度。句子前出现

4、与问题本身关系不大的副词“实际上”、称呼语“刘阿姨”和语气词“啊”。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推知,“实际上”强调转折,承上启下,同时也收缩对话空间;“刘阿姨”用于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啊”置于“刘阿姨”之后,表示张律师正式提醒刘阿姨关注她接下来要问的问题。不难看出,张律师使用“实际上”“刘阿姨”“啊”这些语法单位,不仅表达情感,也管控其后的问题,引领刘阿姨按照张律师的意思理解话语内容。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小句结构之外的成分不仅有语法意义,更有语篇意义。这种作者 说者用于左右话语内容并影响受众理解的外围语言现象被称之为所谓的“元话语”()。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国外学者对元话语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分类和功能上

5、,如(),(,)等将元话语分两大类:谋篇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然后再分若干小类,如 ()将 这 两 个 大 类 分 小 类,(,)分 小类。(,)也将元话语分为两个大类。不同于 和,将元话语分为信息管控型元话语()和人际互动型元话语()(详见()第 章)。我们还发现,国内相关研究主要是对上述研究的引介和应用,近年来也有对该理论的探讨,如成晓 光()、李 佐 文()、徐 海 铭()、徐赳赳()、杨信彰()、于建平()、成晓光和姜晖()、黄勤()、邢欣()、黄勤和刘晓玉()、柳淑芬()、宁颖等()、冉志晗和冉永平()、陈新仁()、晨曦()、何中清和闫煜菲()、王强和成晓光()、孙颖和张隋()

6、等。国内外的学者认为,元话语主要用来表达思想、观点,评价思想,方便交际、支撑观点、提高可读性、建立与受众的关系。不过我们发现,他们有关元话语的功能分类与命题句的功能分类有重叠,导致在实际分析时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另外,他们的研究很少涉及元话语在大语篇中的人际意义。还有,尽管()讨论元话语的人际意义,并以附录的形式列举元话语的人际资源,但是未能深入探讨元话语的人际意义是怎么生成的。鉴于此,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汉语为语料,在区分元话语与命题句的基础上,讨论元话语对命题句的管控和处置,探讨元话语在大语篇背景下生成人际意义的机制。话语的人际意义:韩礼德模式和马丁模式 人际意义话语的人际

7、意义离不开使用话语的人。人是社会群居动物,具有社会属性、心理意图性、认识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通过以言传信、以言传情、以言行事等话语功能实现自己的意图。同时,这些话语功能随交往情形和交往者意图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同样一句话因使用场合不同,或交往者意图与反应不同,其功能也不同。如陈述句在互动中可以充当开启者、传信者、争端源或终结者等角色(王振华 张春晖),可以提供信息、让人做事、威胁听者,也可以在谋篇布局上发挥作用。另外,人在社会交往中表达观点、立场和态度,并以此影响或改变他人的观点、立场、态度以及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意图、意识形态、价值观、信念、情绪、观点、立场、态

8、度(王振华:)等是人际意义的基础。话语的人际意义是人们在交往和互动中对交流内容以及内容指涉对象的感觉()的反映。其中,话语的运用及其运用者以及运用中的语言功能起关键作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者基于人际元功能讨论人际意义(参见 ,;,;朱永生 严世清;胡壮麟等;胡壮麟等),迄今已形成两种模式,即韩礼德模式和马丁模式。韩礼德模式韩礼德模式是语法语义模式,主要聚焦在小句成分上(参见,)。从结构上讲,在韩礼德模式中,一个英语小句由语气()和剩余()两部分组成。语气部分包括主语、限定词()和语气附加语()。剩余部分包括谓词、补语和环境附加 年 王振华 元话语人际意义的生成机制 第 期语()。此外,还会出现

9、人际附加语()、呼语()和咒语()。从系统上讲,英语小句首先由呼语()和状态()组成(同上:)。呼语根据实际情况可有可无。如果有,实现它的是名词词组。状态指小句,分零句()和主句()。零句没有谓语,但有感叹()、呼唤()、招呼()和警示()种类型。主句有谓语,分限定性的和非限定性的两类。主句的人际意义可以通过 大系统 分 析 得 出:极 性()、语 气 评 判()和自由性()。极性系统指小句意义的两极:肯定和否定。语气评判系统指小句的语气有没有得到评价。自由性系统由自由()和限制()组成。自由又分评注()、主语()和语气类型()个子系统。评注由评论性附加语()实现;主语指参与互动的人,如说话者

10、和受话者;语气类型包括祈使语气和直陈语气。限制是对语气的限定,也就是说,小句语气成分中的限定词和主语的顺序可以决定小句是陈述语气还是疑问语气;限定词本身决定语言在使用时所指的时间(时态)或者指说话人的判断(情态)(:)。另外,限定性系统和语气类型系统都与语气成分有关,都涉及语气指示语(),即基本时态()和情态。情态作为系统包括情态类型()、价值()、取向()和表征()个子系统。情态类型有情态化()和意态化()两种。情态化由盖然性()或经常性()实现;意态化由职责()或倾向性()实现。价值指情态值的高、中、低 个程度。取向指主观还是客观。表征分显性和隐性。马丁模式马丁模式是语篇语义模式,聚焦在大

11、语篇层上,包括评价系统()和磋商系统()(,)。评价系统关切的是文本中的人际意义,包括态度意义及其交换空间和强弱程度。磋商系统关切的是对话中的人际意义,包括在对话中信息或服务是如何交换的,人们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对话的进展()如何。评价系统从态度()、介入()和级差()个维度揭示文本中的人际意义(;王振华;,;,)。态度系统包括情感、判断和鉴赏。态度的基础是情感()。因情景和使用者的意图不同,情感可以转化为判断()和鉴赏()。根据王振华和马玉蕾(),实现情感的语言主要是与心理或认知意义有关的词语,如反映情绪的“高兴”“悲伤”等性质类形容词,反映心理过程的“喜欢”“痛恨”等心理过程动词(),反

12、映心理状态的“害怕”“战栗”“期望”“诉求”等心理过程动词(参看,)。实现判断的语言主要是与社会规约、法律、伦理等意义有关的词语,如反映社会评判()的词语和反映社会约束()的词语(同上)。实现鉴赏的语言主要是与美学意义有关的词语(同上),如用于赞美或丑化的性质类形容词。介入系统包括投射、情态和让步,用于研究文本中的态度来源和对话空间。实现态度来源的语言手段有投射(引述 与报告),通过检索和分析文中的引用内容考察观点的出处。实现文本中对话空间特征的语言手段是情态、极性和让步,通过分析文中的情态和极性资源考察潜在的对话空间性;通过分析文中的让步类语言考察对话空间中的反预期性()(参看,)。级差系统

13、包括语势()和焦点()。语势用于加强或降低对人、事、物的态度,将情感分级,常用的语言手段有加强语(形容词、副词、情态词)、表达态度的词汇、隐喻和骂语。焦点用于锐化()或模糊()经验范畴(),使那些不能分级的范畴得以分级,如“警察”可以说成“真警察”“算个警察”等(同上)。磋商系统(,)研究对话中的人际意义。在对话语篇中,说话人传情达意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感叹,一种是与对方互动。感叹不发生交换,所以不需要磋商。互动是一种交换,存在磋商。互动中,话语开启方引起对方的注意,如打招呼或喊人名字,以开启对话。对话的过程中,双方交换信息或提供服务。在交换信息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双方对信息或服务进行磋

14、商,如提供信息、索取信息,提供服务、索取服务。提供信息的语言手段是陈述,对方通过确认以示接受。索取信息的语言手段是提问,对方通过回答以示提供。提供服务的语言手段是给予,年 王振华 元话语人际意义的生成机制 第 期对方通过接受以示接受。索取服务的语言手段是命令,对方通过顺从以示提供。人们通过“陈述确认”“提问回答”“给予接受”“命令提供”这些基本的言语行为模式进行交换信息和服务,从而产生人际意义。“命令提供”模式产生的人际意义一般通过祈使语气小句实现。祈使语气小句在语法层面一般没有语气成分(主语和限定词),命令发出后,听话人当场执行。这种语法结构和言语行为一致的表达,在系统功能语法里被称为“一致

15、式”()。“陈述确认”和“提问回答”两种模式在磋商中的命令意义属于间接言语行为,主要因为实现命令意义的语法手段是陈述句和疑问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在语法语义上的不一致,在系统功能语法里被称为“非一致式”()。韩礼德模式和马丁模式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的是,二者在元功能思想下讨论人际意义,涉 及 言 语 角 色()和 言 语 功 能()。不同的是,韩礼德模式尽管关注语境和语义,但其成熟的理论主要是对词汇语法的研究;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主语限定词序列、语气附加语、评述附加语、情态化、意态化、咒语、呼语,很少关注大语篇中词汇和小句生成的人际意义。另外,韩礼德模式将小句视为交换材料(如,),构建

16、人际意义系统网络(同上:),但是没有将小句置于真实完整的交换语境中进行研究。马丁模式在元功能思想指导下,将人际意义从词汇语法层发展到语篇语义层,将词汇语法的人际意义纳入到语篇语义层面考量,既关照词汇语法的人际意义,又关照语篇层面的人际意义。马丁模式在大语篇范围内结合社会文化语境从词汇语法和语篇语义两个维度研究人际意义,构建评价系统和协商系统两个系统,比较全面地研究语言在实际交换中产生的人际意义,使系统功能语言学向前发展一大步。元话语人际意义及其生成路径和过程 元话语及其人际意义 命题句与元话语本文在第 节中提到,元话语是一种有别于命题的话语,用于左右命题并影响受众对命题的理解。在第 节中提到,人际意义是一种对感觉的反映,感觉的对象是人们交流的内容以及内容指涉的对象。这就涉及如下 个问题:()元话语与命题句有什么不同;()在系统功能语言学里,命题句有概念、人际和谋篇 种元功能及其意义,元话语是否也有 种元功能及其意义;()元话语是如何左右受众理解命题句的?有关问题(),我们已知什么是元话语,我们还要弄清楚什么是命题,这样才能看出二者的不同。命题()在系统功能语法里,指与信息相关的小句,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