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第 期高 教 探 索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科研生产力评估与提升策略分析余 荔陈 静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余荔,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陈静,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深圳)本文系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外来者优势抑或劣势?双一流 建设高校海归教师科研生产力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科研生产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的成果之一。摘 要:使用 科研管理分析平台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为研究对象,考察粤港澳大湾区科研产出数量、科研产出影响力、产学合作占比、科研合作形式、外部合作机构及学科发展趋势。结果发现:近
2、 年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的科研产出数量呈稳步增长态势;广东的科研产出影响力仍落后于香港和澳门,呈现出“量大质弱”的特点;三地产学合作占比整体偏低;港澳国际科研合作明显高于广东;大湾区内部粤港科研合作更为密切,而粤澳及港澳科研合作关联偏少。港澳在国际合作和产学合作方面的热点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与港澳相比,广东在医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及物理学等学科发展方面尚存在短板。有鉴于此,提出建立区域重点研发集群、探索现代科研管理制度、拓宽科研合作交流渠道、加强基础研究建设和跨学科合作等对策建议,以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科研生产力。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
3、育集群;科研生产力 一、问题的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之下的湾区建设,开世界未有之先例。年 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的颁布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由国家规划带动、各方深度合作的全面实施阶段。这一纲领性的文件,确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基本准则,即旨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全面建成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湾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年 月,教育部、广东省印发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 提出,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
4、革试验区、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枢纽,以及内地与港澳教育全面合作发展的生动典范,建成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一流湾区需要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高等教育与之匹配,形成湾区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集群是关系到湾区建设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核心要素。从教育联盟的视角解读高等教育集群发展,高等教育集群可被视为围绕高等教育目标,高校与高校、政府、企业、家庭、社会名流等机构或个人之间形成优势资源互补式合作的教育战略同盟,旨在促进成员间资源优势互补,增强高等教育竞争力。高等教育集群具有相对完整的地域性特征,能够集聚大学资源、融合教育要素、共享教育设施、推进互动合作、实现大学规模效应。从高
5、等教育集群发展的整体性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高等学校聚集的核心区域,目前已形成各种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联盟,且产学研资源日益丰富,区域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较成熟。粤港澳大湾区高等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科研生产力评估与提升策略分析教育集群的整体关联度较高,尤其是通过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望更好地促进大湾区高等教育的互补式发展。较之于世界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其独特性,它是社会制度有别、法律体系相异、要素流通管制、关税安排不同的城市集合。然而,粤港澳高等教育集群当前发展也有其短板,体现在科研质量整体偏低,高等教育资源的自由流通受行政壁垒限制,且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国际化水
6、平差距悬殊。大湾区战略提出之前,粤港澳三地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早已有之,但普遍是松散、浅层次合作,三地高校间甚至存在竞争关系,加之体制机制障碍的制约致使三地高等教育缺乏深度整合。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应告别单个城市单打独斗的“竞争”逻辑,转向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竞合”逻辑。通过粤港澳三地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突破大湾区城市之间发展关联度不强的空间割裂问题,不断催生并强化其巨大的集聚外溢效应,强化湾区创新型经济的聚合功能。目前,提升科研生产力水平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要快速、有效地提高高校及其科研主体的科研生产力,首要任务是充分认识、理解并重视科研生产的行为、过程与结果,客观揭示科
7、研生产的具体现状、特征与变化趋势。本研究基于 数据库中论文计量数据,选取了年近 年的数据,通过多维度、多层面深入分析对比粤港澳大湾区三地高等教育集群的科研生产力发展趋势及变化特点,试图提出并解答如下研究问题:()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的科研生产力发展现状如何?()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的外部合作关系呈现何种特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 个学科的发展呈现何种态势及具有何种显著特征?当前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高等教育集群科研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文献并不丰富,对于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而言,探究和评价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科研生产力的现状、影响机制及其提升策略有助于认识该区域科研
8、发展的成就与不足,探究有效提升科研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的科研水平率先达到世界一流。二、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基于全球最大的同行评审文献摘要和引文数据库 进行研发,能够实现科研管理及绩效分析、学术研究和学术前沿人才评估和建设等功能。该数据库包含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多个学科领域,能够全面客观地考察探析我国高等教育集群的科研影响力。本研究依托 数据库科研分析平台,以粤港澳三地的高等教育集群(包含大学和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进行科研产出数量、科研产出影响力、科研合作网络及学科科研产出影响力发展趋势的评估分析,比较粤
9、、港、澳三地各自的研究机构数量可得广东、香港和澳门进入集群的高校 研究机构数量分别为 所、所和 所,数据检索时间为 年 月 日。本文旨在观察粤港澳大湾区科研生产力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甄别出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在科研生产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及学科建设与发展制定应对策略。(二)指标说明本研究基于 数据引文特点,构建 个一级评价指标,个二级指标(本文关于二级指标的定义均为基于爱思唯尔数据库的自定义指标),全面客观地考察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的科研生产力现状和发展态势。一是科研产出数量,用校均发表论文数量和合作发表数量进行
10、衡量;二是科研产出影响力,通过归一化影响因子(,)进行测量;三是跨界合作,采用产学合作占比指标来测量;四是科研合作形式,包括四种类型,用国际合作占比、国内合作占比、机构内部合作占比及独著占比四种合作形式衡量(如表 所示)。三、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科研生产力发展趋势对标分析(一)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校均科研产出数量对标分析图 为粤港澳大湾区三地高等教育集群在近 年间(年)的高校 科研机构平均科研产出数量情况,本文采用“校均论文发表数量”作为衡量大湾区各地科研产出数量的指标。总体而言,三地的科研产出数量整体上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虽然 年之前香港的科研产出数量高于广东和澳门,但在 年之后,
11、广东的科研产出数量超越香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科研生产力评估与提升策略分析表 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含义科研产出数量校均发表论文数量平均每所高校 科研机构被 数据库收录的论文篇数合作发表数量与外部科研合作机构通过科研合作的方式发表的科研成果的数量科研产出影响力归一化影响因子()发表的被引用频次与数据库中所有其他类似发表的平均被引用频次之比值,表达式为:,为发表论文 在发表年份及之后 年的被引频次,为所有类似发表论文在发表年份及之后 年的预期被引频次。跨界合作产学合作占比学术界与产业界人员合作发表论文数量占其总发表论文数量的百分比科研合作形式国际合作占比与他国科研人员合作
12、发表论文数量占其总发表论文数量的百分比国内合作占比与本国其他机构科研人员合作发表论文数量占其总发表论文数量的百分比机构内部合作占比与本机构内科研人员合作发表论文数量占其总发表论文数量的百分比独著占比独著发表论文数量占其总发表论文数量的百分比图 年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的高校 科研机构平均发表论文数量比较图 年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的归一化影响因子比较港,成为大湾区科研产出量最高的地区,增长幅度较大,而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的香港和澳门的科研产出数量增长幅度较为平稳。具体来看,广东的科研产出数量从 年的 篇增长到 年的 篇,年间的科研产出数量增长近 倍,尤其在 年后增长势头较为迅猛,甚至在 年增
13、长率达最高为,与香港的差距逐渐拉大。香港的科研产出数量从 年的 篇增长到 年的 篇,澳门的科研产出数量从 年的 篇增长到 年的 篇,并且在 年后,澳门的科研产出数量与香港之间的差距逐渐变小,在 年增长率达最高为,体现出增长势头强劲的特点。由图 可见,粤港澳大湾区近年的科研产出能力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局面,体现了大湾区对科创研发愈发重视,积极投入于科研发展和科研设施的建设中。(二)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科研产出影响力对标分析图 呈现用归一化影响因子反映 年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科研产出影响力情况。该指标是文献实际被引量与领域内的平均被引量的比值,体现科研机构学术文献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并且可以定量化
14、对比科研机构间学术影响力的整体水平。值为,表明论文的被引表现与全球平均水平持平,大于 则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小于 则反之。从图 可以看出,近 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三区科研机构归一化影响因子整体上均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其中香港科研机构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呈现出起点高、波动中上升的特点,而澳门和广东科研机构分别于 年、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影响因子),呈现出起点低、稳健增长的特点。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科研产出影响力分化明显,年香港的归一化影响因子始终位居第一,广东在稳步增长中努力追赶香港,但二者始终保持一定差距。对于归一化影响因子位居第二的澳门,在不断追赶后,与香港差距逐渐缩小,尤其在 年、年其科研产出影响力
15、与香港持平。由此可见,广东的科研产出影响力虽然始终落后于香港和澳门,与港澳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处于稳步增长过程中,近年来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具有较大上升空间。(三)粤港澳大湾区产学合作状况对标分析图 呈现了 年粤港澳大湾区科研机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科研生产力评估与提升策略分析构产学合作论文占比情况。从图 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三地产学合作比例始终低于,且三地之间科研机构产学合作占比差异较大。产学合作占比最高的为香港,近 年来始终处于首位,呈现出起点高(占比为)、发展平稳的态势。广东产学合作占比排列第二,在 年之前波动中稳步增长,此后呈下降趋势,并且逐渐向香港逼近,二者差距
16、不断缩小,尤其在 年接近香港产学合作比例水平。澳门产学合作方面不如香港和广东积极,其产学合作占比与香港和广东之间的差距始终较大,呈现出起点低(占比为)、先上升后回落再稳步发展的趋势,体现在 年之前呈上升趋势,但此后下降到一定水平,并保持微小的提升幅度继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香港和广东近年来产学合作占比虽处于较高水平,但积极性有减弱的趋势,与之相反的是,虽然澳门产学合作占比处于较低水平,但在努力追赶中,逐渐缩小三者之间的差距,提升空间较大。图 粤港澳大湾区科研机构的产学合作占比比较(四)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合作形式对标分析图 体现了 年和 年两个时间段粤港澳大湾区科研机构采取的科研合作形式占比情况。整体来看,年和 年两个时间段的广东、香港、澳门采取的科研合作方式变化不大,但是三大地区采取的主要科研合作方式有所差异。对于广东而言,国内合作始终是其采取的主要科研合作方式,在 年,机构内部合作仅次于国内合作科研方式,占比为,其次为国际合作(占比为),但在 年国际合作占比为,超过了机构内部合作(占比为)的科研方式,说明了广东倾向于采取国内合作的科研方式,并且逐渐在提高国际合作的积极性。对于香港和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