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430博物馆管理Museum Management原境再造与时空共置:从“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看博物馆展览对数字化的运用Original Reconstruction and Space-Time Co-Location:Two topics of“Compilation of Classics in the Flourishing Age:The Exhibition of Achievements in Compiling A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吴 爽 Wu Shuang中国国家
2、博物馆,北京,100006内容提要:“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一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而来,以出版打样稿和 3D 打印的方式展示数字化成果。数字化是本次展览的关键词,由此延伸出关于数字化与作品原境再造和时空共置两个与中国美术史研究相关的话题。数字化对于博物馆的展览展示而言不仅是一种辅助和补充,更应该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关键词:数字化 原境再造 时空共置 展示价值Abstract:“Compilation of Classics in the Flourishing Age:e Exhibition of Achievements in Compiling A Com
3、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arose from the national key cultural project“A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digital products in the form of print proofs and 3D printings had been exhibited.Digitization is the key word of this exhibition,based of which der
4、ived two topics related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art history,original reconstruction and space-time co-location of works.Meanwhile,this paper argues that digitization for museum exhibition display,instead of being treated as auxiliary and supplement,should be the key role of digitization in museum ex
5、hibition.Key Words:Digitization;original reconstruction;space-time co-location;exhibition value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以下简称“大系展”)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以下简称“大系”)这一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而来。概言之,“大系展”是“大系”的衍生品,目的在于用展览让更多的人看到海内外珍藏的中国历代绘画作品,体会中国绘画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感受“大系”工程的文化价值。“大系展”在策展上秉持与“大系”编撰一样的原则,即系统性、完整性、精准性,系统性体现在内容设计上注
6、重对中国美术史的系统把握,勾勒了中国美术史从先秦到明清的演变脉络;完整性体现于将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同名画作、同作者画作、临摹仿作等收纳于同一空间内;精准性体现于绝大部分展品都以原作等大打印,同时通过技术手段清晰呈现古作原博物馆管理2022第4期内文-cc2020.indd 30博物馆管理2022第4期内文-cc2020.indd 302023/3/7 14:422023/3/7 14:42Special Topic:Curatorial Practice of“Compilation of Classics in the Flourishing Age:The Exhibition of Ach
7、ievements in Compiling A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专题:“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策展实践31貌。展览中的所有展品皆以出版打样稿和 3D 打印的形式展出,是一种数字化的物质化再现。因此,数字化也成为本次展览的关键词,而围绕着展览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展示内容、展示方式等则可以延伸出以下两个话题。一 数字化与原境再造所谓“原境”,即作品诞生时的原初环境。对作品原境的关注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巫鸿的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一文便以“历史物质性”(historical materiali
8、ty)的概念谈论美术史研究中的作品“实物”问题1。其中就关涉到作品与美术馆的展示、作品的递藏痕迹、作品原境的改变等,这些问题提示我们去关注眼前所见的“实物”与历史上的“原物”之间的巨大差异性,背后则有对美术史研究对象重新定义和思考的意图。文中同时也提到了新的科技手段创造出的复制品与数字化现象。具体到“大系展”便有几个关于作品原境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大系展”的所有展品皆为出版打样稿,这与我们通常定义中的“原作”已经间隔了一层,即这些展品是对原作数字化之后的再呈现;第二,作为画册出版的打样稿,需要经过拍摄、电分、拼图、匀图、校色、打样、印刷等一系列技术手段,若从影响作品原境的角度而言,这一过程
9、已经增添了许多不同层次的“环境改变”;第三,展览以现代展陈方式进行展示,同样远离古代画作多以文人雅集等小范围、私密性可亲手展卷的观赏方式。由此而言,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在科技手段作用下展示的新画作样式?应该明确的是,古代画作的原境是一个不可能获得的历史事实,许多史实也是无从得知的客观存在,美术史家们提出的对作品原境的关注,实际上更多的是出于对方法论与阐释角度的思考。因此,我们是否转变一下思路,将“追求原境”转变为“再造原境”?巫鸿在上述文章中提到,他曾经让学生使用电脑,将一幅古画上所有的印章、题跋全部去掉,最先出现的是一幅空荡荡又十分和谐的构图,然后按照年代先后像动画片一样一项项加入,最后形成现在
10、所见的画面。“奇怪的是,看惯了布满大小印章和长短题跋的一幅古画,忽然面对它丧失了这些历史痕迹的原生态,一时真有些四顾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2这种“四顾茫然、不知所措”就是对“原境回归”之后的真实感觉,历史距离所产生的陌生感让我们对“原境”并不适应,但也可看到,通过技术手段,是可以努力再造局部的作品原境的。基于“大系”数字化转换的“大系展”,如何与作品原境的局部再造能够相联系?首先是文化语境的回归。“大系展”让散落在全世界、深藏于各博物馆、机构库房内的中国历代绘画重新回归出生地,观众可以在产生它们的文化语境下观赏作品,而观众自身也在这一文化语境下成长,与展品具有基本相同的文化背景,更易于理解作
11、品。其次是原初状态的还原。“大系展”展品虽为出版打样稿,但在精度上追求最接近原作的效果,尺寸也与原作等大。相较于图片或画册,等大还原的好处一则在于现场感的获得,有接近古人的赏画观感,二则直观的感受对理解中国绘画至关重要。何以范宽的作品体现了北方的大山大水,董源的作品则有江南的清远婉约;何以宋代的院体花鸟被认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高峰,等等。在面对等大还原的展品时,这些由书本得来的知识在现场的视觉作用下,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再次是虚拟视角的再造。“大系展”展出了部分整体或局部放大、经技术手段修复后的出版打样稿,相比于历经多年的原作,此种形式或许更能让观众看清画中细节,使观众仿如跨越历史来到博物馆管
12、理2022第4期内文-cc2020.indd 31博物馆管理2022第4期内文-cc2020.indd 312023/3/7 14:422023/3/7 14:422022 432博物馆管理Museum Management画家身边,观看作品刚刚完成时的状态,得以细读个中的人、事、物。对作品原境的思考建立在一系列考据、释读与合理想象之上,其目的在于引起对作品历史真实性和阐释历程的关注,更多是研究视角的启示而非对历史定论的追求。与此同时,留存于绘画上丰富的历史印记既形成了中国绘画特有的风格,也构成了中国美术史重要的研究内容,更成为探究作品原境的重要史料。“大系展”以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在力求接近原
13、作的同时,还考虑到题跋、印章等作为作品生命历程的印迹对研究的重要性,故使用加长展柜以满足全貌展示,以此加强观众对作品的在地体验。而附加在作品背后的这些物质性痕迹反衬出的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同样是不可忽略的信息。在目前以保护文物为首要目标的前提下,试图完整获取这些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只能依托数字转化技术。从这一角度而言,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作品原境的再造,所得的不仅是作品的“原境”,更是作品离开原境之后的整体历史过程,一个比“原境”更大的、属于每一件作品特有的文化场域。更为重要的是,“大系展”所打造的这个文化场域,不是一件或几件作品,而是从全世界所藏中国绘画中精选出的 1700 余幅珍品,将其汇聚在
14、同一空间中,形成历时千年、时空交叠的“大美术”文化景观,而这也只有数字化技术手段方能实现。二 数字化与时空共置博物馆的展览展示不可避免地让文物离开了原始环境,一定程度上剥离原初的文化空间,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原境缺失”。因此展览需要通过展陈设计、图版介绍、导览讲解等辅助手段再造部分“原境”,以此帮助观众更好地回到文物的历史语境,也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展览的意图并进入展览的叙述逻辑,获取相应知识。但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说,“原境缺失”也带来了“时空共置”的可能,即不同历史时间、不同地域空间的文物,以现代公共展示方式实现时空对话,让观者在有限的时空中得以满足横跨历史的诉求。时空共置是博物馆展览展示中的基
15、本形态,但文物的安全性、完残程度、保存地点等多种客观条件决定了并非所有文物都能够随心所欲地实现这种对话,博物馆策展人员也经常需要面对展览叙述和文物现状之间存在的现实冲突,而数字化的运用便成为经常使用的解决方案。一般情况下,博物馆展览都要求展品的实物性、原物性,数字化只是作为保证叙述完整度的辅助手段,通常以图片、多媒体或复制品的形式出现。从此点而言,“大系展”具有其独特性,体现于展览完全以数字资源的转换为展示主体,而初衷则是展览完全基于“大系”这一文化工程,是“大系”数字化成果的实物转化结果。但也因此使“大系展”实现了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完整性,即将出现在不同历史时间、存在于不同地域空间的中国历代绘
16、画珍品完整地时空共置,使观众得以一览千年千作。从展览的内容而言,若以实物论,没有任何一个展览能够实现这种完整性。从研究的角度而言,它也使两种研究得以进一步展开:一种是中国美术历史的全面性,包括历时性和共时性的两种绘画形态共处同一时空下,前者是时间轴线的完整性,后者是空间维度的完整性,这使中国美术的整体形态、重要画家的完整创作、历史隐匿者的真实存在等问题有了深入研究的可能性;一种是不同时空的共置比对,如多数石窟造像有其无法移动的属性,数字化扫描之后的 3D 打印让这种不可移动成为可能,“大系展”中将中国不同地域的造像挪移到一起,拉近了造像与观众的真实距离,也让诸如造像形博物馆管理2022第4期内文-cc2020.indd 32博物馆管理2022第4期内文-cc2020.indd 322023/3/7 14:422023/3/7 14:42Special Topic:Curatorial Practice of“Compilation of Classics in the Flourishing Age:The Exhibition of Achievements in Compi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