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返本开新中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 357在返本开新中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Inherit and spread Chinese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returning to the original and opening up the newSummary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orld Chinese Media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高嘉潞 顾星欣*Gao Jialu Gu Xingxin摘 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2、。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全球化和国际传播日益深入和频繁的今天,重新审视华夏文明的千年传承史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历史,对于我们理解当下华夏传播和国际传播的意义与内涵,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及“中国文化走出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2022 年 11 月 56 日,第十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以“返本开新:华夏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国际传播”为主题,在南京大学成功召开。上百位与会嘉宾围绕华夏文明的传播考古学、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华夏传播思想、中国本土传播学的理论建构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以史为鉴,返本开新”,会议的召开对于进一
3、步推动当下华夏传播学的研究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都具有重大意义。Abstract:“Civilizations are colorful because of exchanges,and rich because of mutual learning.Civilization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are an important*作者简介:高嘉潞,女,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考古学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传播学媒介考古学等。顾星欣,女,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考古学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传播、华夏传播学、媒介考古学。35
4、8 华夏传播研究(第十辑)driving force for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In todays increasingly deepening and frequent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re examining the millennium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history of exchanges and mutual
5、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rol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connotation of current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for promoting the revival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Chinese culture going global”.From November 5 to 6,2022,th
6、e 12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Seminar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Nanjing University under the theme of“Returning to the Origin and Opening up a New Era: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Hundreds of guests had in-depth exchanges and discussions on topics su
7、ch as the communication archaeolog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th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Chinese communication ideas,and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ocal communication.“Taking history as a mirror,retu
8、rning to the original and opening up new”,the convening of the confere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Chinese communi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关键词:华夏文明;传播考古;国际传播;跨文化交流;本土化Key words:Chinese civilization;Dissemination of
9、archaeology;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localization2022 年 11 月 5 日至 11 月 6 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主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本届研讨会为国家社科基金社团活动资助项目,论坛主题为“返本开新:华夏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国际传播”。论坛议程包括开幕式、主旨演讲、五场平行分论坛、圆桌论坛以及闭幕式等环节。来自全国三十多所高校的一百多位学者及多家学术期刊负责人共同相聚云端,就华夏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国
10、际传播的学术话题展开跨学科深入研讨,贡献真知灼见。一、会议议题多元,体现了跨学科对话本次学术研讨会自发布论坛征稿通知以来,共收到中英文论文 120 篇,经资格审查、论文查重及专家评审,共录用 59 篇论文,论文集近 60 多万字。入选会在返本开新中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 359议议题广泛,涉及青铜器、钱币、玺印、典籍、礼乐、山水画、外销画、口罩、民歌、谱牒、木铎、邸报、驿站、佛教、手游、龙等多种中国文化的标识或载体,论文将其纳入媒介史或传播史的视域中来研究。与会者学科背景多元,108 位与会人员除来自传播学外,还涉及考古学、艺术学、文学、外语、社会学、历史学、中国哲学、宗教学、博物馆学等多个学科,
11、极大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流互鉴”,充分调动了传播学与多学科学者和学生的研究积极性。二、开幕式上“传播考古学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开幕式及主旨演讲于 5 日上午举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教授担任主持。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五千年华夏文明光辉灿烂,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国人的根与魂,需要我们很好地进行传承,并在新时代背景下利用新媒介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今天“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行,也给我们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国际
12、传播提供了新的历史性的机遇。本届论坛以“返本开新:华夏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国际传播”为主题,可以说回应了这样一种时代关切与时代课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在线致辞表示,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国内历史悠久、影响重大的学术平台,也是海内外关于新闻史、新闻学研究交流的重要学术论坛。在全球化和国际传播日益深入和频繁的今天,重新审视华夏文明的千年传承,以及其与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历史,对于我们理解当下华夏传播和国际传播的意义内涵,对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中国文化走出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开幕式现场,设立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传播考古学研究中心宣布成立
13、。该中心致力于传播学和考古学以及中国传统金石学、考据学的跨学科研究,旨在综合考古学、文字学、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以及艺术史等多学科视角、方法对华夏文明中的传播现象、传播媒介和传播观念进行知识考古,探索其背后的历史脉络和渊源流变。中心主任由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潘祥辉教授担任。张红军院长指出,传播考古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宗旨,一是正本清源,二是通过跨文化比较揭示华夏传播特色,三是返本开新,致力于向海内外推广和传播华夏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新时代和新媒介技术背景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360 华夏传播研究(第十辑)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九位嘉宾围绕“增强中华文明
14、传播力影响力”发表了主旨演讲本次主旨演讲的嘉宾共有 9 位。在主旨演讲环节中,9 位来自国内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要求,就如何挖掘中华文化精髓的主体性问题,如何增强中华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理念、途径等问题各抒己见,激荡思想、汇聚共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胡正荣从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要求出发,指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离不开系统性的价值发现和意义建构。胡教授通过列举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与 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两个开幕式等对外传播案例,指出要实现从本土性跨越到区域
15、性,再跨越到全球性的升级。“讲好中国故事要从更多地只讲我、讲我们自己的国家形象中,迭代升级到学会讲我们、讲更多的全球公共品上。”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赵振祥发表内省与外传关于文化经典的对外传播思考演讲,从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出发,强调以科学精神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赵教授认为,“回望中国的文化传播史,我们还没有完成社会学家马克思 韦伯所提出的除魔化(Disenchantment)进程,没有完成对魔法 巫术的祛魅”。内省与批判应当成为任何文化传播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赵教授呼吁各位学者拨开巫文化的雾霾,还原文化的本来,向世界介绍科学的文化,让世界认识科学的中国。中央民族大学
16、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教授张昆基于寰球民意指数 2020,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南非公众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他指出,在南非公众的心目中,中国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也是他们比较喜欢的一个国家。他们印象最深的中国文化符号,排在前五位的是长城、武术、中华料理、茶、中医。对此张昆表示,面向海外的文化传播还需要有更加精准。“要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时效性。”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以三国系列 IP 为例,指出 IP 运营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是一条具有巨大潜力和较强可行性的路径。唐润华认为,以 IP 运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首先要深度挖掘中华文化资源,打造国际传播的 IP 品牌,其次要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加大内容创作和再创作的创新力度,同时还要开发适应各种媒体传播的系列产品,加强对外开放在返本开新中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 361和交流合作。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吴予敏从理论研究的视角出发,重点关注中国传播学的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之间的比较。吴教授从理论研究的视角出发,指出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