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智媒时代高校新闻传播类实验课程智能化变革研究_邵婉霞.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27173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媒时代高校新闻传播类实验课程智能化变革研究_邵婉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智媒时代高校新闻传播类实验课程智能化变革研究_邵婉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智媒时代高校新闻传播类实验课程智能化变革研究_邵婉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闻前哨 2023年3月下当前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智能技术正在不断渗透社会生产和生活,并逐渐改变传媒业的运作方式和产业格局,信息传播的方式日渐丰富、传播主体进入智能化生存状态,人机融合、跨界合作成为各行业准入智能社会的大势所趋。近两年来,新冠疫情之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场景的转变,让全球高校都意识到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新闻传播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数字化实践操作是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解智能技术对新闻传播实验课堂的变革、如何利用智能技术丰富实验课堂的形式,是本研究试图探索的核心问题。一、智能时代实验课程变革的必要性新闻传播专业的实验课堂是检验学生将新闻传播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

2、重要场所,是将传播思维践行于实际的媒介渠道,因此围绕媒介技术变迁而革新课堂交互内容与流程的实践势在必行。(一)变革课程形式的大趋势2 0 1 8 年,教育部正式提出“打造智慧课堂”的要求,2 0 2 2 年再次明确提出“探索大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改进课堂教学模式”1 的意见,可见智慧课堂的建设是未来课堂形态变革的主流方向。在当前新文科课程方案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智慧课堂是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与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突破口。新闻传播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偏向和应用色彩,与技术的变革应用有着天然的联系。互联网大厂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闻采编播的智能化升级,都体现了人工智能、大

3、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传媒业务得以推进的核心驱动力。对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实验课而言,它融会贯通在课堂、实习、实践、毕业设计和各类竞赛的全过程,因此有更多的场景能够与新技术融合在一起。同时,信息与技术支持下的新闻传播课程有“文科中的工科”的称号,新技术的变革体现在新闻传播实践之中,也反过来丰富该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创新。(二)变革课程理念的迫切性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革新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重塑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教育领域在其中也深受影响。跨界融合、深度学习、人机协作、共享协同等方式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加速运作的竞争手段。依靠智能技术赋能生产生活是人类的核心诉求,让技术为人所用是大力发

4、展智能媒介的根本出发点。究竟如何借助技术赋能智慧新生活?除了在技术研发领域加紧科技创新外,首先还是需要注重培养和转化个体的智能思维。要激发个体潜能,使其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实现自我驱动和自我创新。2 因此智能社会的建构重心仍然落在作为人的主体身上。课堂是塑造人的思维的重要阵地,教学理念的战略性、方向性和引领性对于塑造学生思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让学生建立起赋能创新的新思维,首先需要教师理解智慧赋能的根本要义,并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理念的变革中,重建课堂形态。二、新闻传播类实验课程发展现状(一)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困境1.教学内容亟待更新实验教学是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

5、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核心手段。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3 指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与新闻传播实践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业务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具备计算机和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与研究领域涵盖纸媒、电视、网络、移动媒体等多种媒介方式,课程具有操作性强、融合度深、多媒体化等特征,学科大类在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等专业分传媒与社会智媒时代高校新闻传播类实验课程智能化变革研究邵婉霞【摘要】贴近智能技术革新应用的新闻传播学科在近几年的教学发展过程

6、中,面临着跟进实践前沿、改革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挑战。当前智能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实验课程在发展形势和课程理念上都存在变革的必要性。新闻传播类实验教学在课程设置、业务模式和教学环境上存在困境,需要借助智能技术工具赋能传媒智慧课堂新模式,拓展虚拟可视化和人机双师实验课堂形态,在教学理念融合化和教学设计数字化上集中发力,推动实验课程智能化变革进程。【关键词】新闻传播 实验课程 人工智能 课程改革【科研项目】本文为中南民族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交互融媒体课程H5广告创意与设计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编号JYX21006)的研究成果78新闻前哨 2023年3月下传媒与社会别设置了新媒体和跨媒体实训课程,

7、例如融合新闻创作、新媒体产品设计等。虽然不少课程都体现了对新媒体环境的适应,但是离真正依托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打造的智媒课程体系还差很远,难以将人工智能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手段融入其中。2.专业壁垒显著“文文互鉴、文理融合、文工交叉”是建设新文科的重要理念,新闻传播专业正不断地被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所渗透,这也是传媒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内驱力。新闻传播的实验教学必须要打破专业壁垒,突破学科限制,在现有的实验基础上引入新鲜血液,扩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反观当前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从人才选拔阶段开始,更多录取的是文科生,教师团队更是以文学为根基培养的专业人才。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当前新闻传播实验教学课程更

8、多以传统的采访、编辑与写作等文科教育为核心,对于智能技术与数据思维的考察仍是短板。师资与生源学科基础的限制,使得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当前全媒体生态人才培养的需求。大数据挖掘与智能信息处理需要数理思维与实验技能的双重支持,因此与理工科的交叉融合势在必行。(二)实验教学的业务模式困境教师讲授实验方法,学生按部就班完成操作的传统“教与学”流程仍然是当前新闻传播实验课程的主流教学模式。课程任务的推进仍然按照课程分类执行,这势必会使得课程的重复性、交叠性较高,例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以及新闻摄影在实践上通常是一个有机的组合动作,每一项任务虽各有侧重,但是在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之下,传媒教学实践应当打破固化

9、的模式,打通专业课程的限制,开展联合作业,强化实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参与感,且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少而精的作品,而不是疲于应付各门课的作业。学生们在学期末受制于时间的限制,通常只能草草了事或借机只承担自己会的任务,在策划、拍摄、编辑的实验流程中出现实践短板。这与全媒体人才的技能培养目标背道而驰,教学效果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此外,高校专业中对于理论教学与科研生产的重视程度常高于实验教学。提及实验课程,通常会被认为是一个较为松散的课堂空间,学生需要按照规定完成任务,教师给予评阅修正意见,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失,最终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验成果的质量。受制于学时

10、和课堂教学纪律的限制,实验课程形式固化,重结果轻过程,缺少全面科学的量化考核制度。老师难以参与到每个学生实验过程中去,只能在结果上提出意见。而重视过程的边做边反思边改进,才是从源头上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媒介素养的重要手段。(三)实验课程教学环境建设困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需要大量机器设备的支持,各高校不得不面对实验室建设资金短缺的现状以及设备维护、报废的成本考量。同时,受到专业技术的影响,不断迭代的新媒介形式对高校新闻传播实验室的设备更新提出了较高要求,现有的计算机、摄影摄像、录音等机器设备已经不能跟上前沿一线实践的具体情境,无人机、虚拟仿真、智能采编播系统亟需引入到传媒教学当中。设备的更新迭代不是

11、单纯的追逐技术流,对于一直在教学一线的老师而言,新设备的引入也需要学习适应的过程,有了设备的保障和教师专业教学的培训演练,才能够让教师在当下的技术环境中配合设备的使用与操作搭建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将软硬件的使用与新媒体思维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为新传实验课程教学环境输入新的血液。三、新闻传播实验类课程智能化开发方向新闻传播的实验课程与传媒业界实践贴合紧密,必须紧跟技术的革新脚步,由传统的离线实验模式向在线智能化方向改进。(一)教学理念融合化智能技术的发展革新了实验课堂运转的基本理念,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机器的自主学习相融合,充分发挥赋能思维的重要意义,借助人机协同的深度融合思维和数据驱动思维重

12、构课堂的教学理念。但也必须看到,一味追逐技术的浪潮并不是业界对于传媒人才的需要,还应当巧借技术工具将传播的理论知识和媒介素养的培养融汇其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新文科是后工业时代基于知识高度综合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一种文科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新形态,是文科知识规训的新模式、新手段。即便是技术赋能,也同样要守正才能创新。4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教学内容的推进过程中将智慧赋能思维渗透到个体的全面发展之中,让学生在智慧人文精神与生动实践中,建构对于新闻传播学科未来发展的合理想象,培养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传媒智慧型人才。(二)课程设计数字化新闻传播实验课程的结构体系优化,旨在通过技术工具的革新与过程渗透培养学

13、生对于智能媒介生态的感知力与参与感,强化媒介技术的应用技能,为培养学生在泛在化智能环境下人机协同的赋能思维与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应当把握智能媒介“个性化服79新闻前哨 2023年3月下务”的核心要义,在课程设计的环节中做到有的放矢地与学生个体用户画像(如个人兴趣、学习能力)相结合,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打造自主选择的递进式新闻传播实验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中,将智能设备的应用作为课程设计的必修项,形成智能实验平台,将音视频剪辑、摄影摄像、计算机基础、采访写作等课程以平台项目制形式开展,打破课程壁垒,开展联合作业。在专业选修实验课程中,添加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基础等跨学科内容,鼓励开

14、展跨学科合作联合实验,为数字化综合人才培养打下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师也应当注重平台资源的持续更新与项目制模式的参与监督,在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充分发挥数据平台的资源分析处理优势,丰富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指标,针对个体动态的精细画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指导,提升新闻传播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四、智能技术革新课程建设模式(一)智能技术赋能实验课堂的新流程传统实验课堂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基于过往的教学经验,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教案与教材的准备分步进行,教师的进度相对而言比较固定,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较为被动,教师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而智能技术赋能下的教学设计能够通过动态交互和虚拟融合以及学生的用户画

15、像分析预置出适应不同学生学习进度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将教学基础设施转化为教师的助理和学生的伙伴,为教学活动提供协同服务。基于智慧生成模式实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通过数据的采集全过程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在课前准备阶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参考资料,在课程进展途中分析学生思维与信息感知的进度,在课后进行个性化的作业定制与教学辅导,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自动生成分析与评价,教师得以灵活掌握学生反馈,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二)智能技术赋能实验课堂的新模式1.虚拟可视化实验模式近几年的两会新闻报道过程中,各大媒体积极尝试使用机器人写作、V R影像等智能技术来辅助完成新闻的采编播。

16、分段传媒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V R、A R、M R等技术手段,扩展实验课堂空间,搭建融媒体课程平台,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服务,提升学生对于智能媒介传播的感知力和应用力。虚拟可视化课堂需要将学生实时学习进度、思维变化与教学内容和反馈等内容通过数据、图表、视频的可视化形式呈现在平台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分段近些年暨南大学走在实验课堂创新改革的前列,从 2 0 1 4 年起,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就开始建设传播大数据实验室;2 0 1 7 年,建立了 A R、V R实验室,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项目开发和沉浸式教学提供了条件。2 0 2 2 年 1 0 月,中国首家元宇宙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南开大学建立起来,该虚拟教学空间是根据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秀山堂现实物理空间虚拟复制出的数字空间。通过在虚拟现实空间建设虚拟课堂、在元宇宙空间开设网络前沿大师课等手段方式,丰富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手段。这也是未来全国新闻传播实验课堂发展的主要方向。2.人机双师实验模式人工智能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机器掌握行为主体的动作、语言和思维等规律。对于传媒教育课堂而言,通过机器学习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