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养成失格:儿童“吃播”短视频传播的伦理问题研究_李莎.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27298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成失格:儿童“吃播”短视频传播的伦理问题研究_李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养成失格:儿童“吃播”短视频传播的伦理问题研究_李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养成失格:儿童“吃播”短视频传播的伦理问题研究_李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传媒论坛2023年第3期(总第123期)作者简介:李莎,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数字出版。张玲,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数字出版。贾夏,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新闻生产、新媒体传播。养成失格:儿童“吃播”短视频传播的伦理问题研究李莎张玲贾夏摘要:2022年3月,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发布关于持续打击吃播违规行为的系列公告,表示将对站内未成年人模仿主播、做夸张吃播行为的账号及内容重点管控,进一步收严审核标准。这是自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后,短视频平台针对“吃播”违规行为做出的系列反应

2、之一。搭乘短视频井喷式发展快车,“吃播”行业门槛低、受众面更广,但其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失范现象,譬如内容虚假捏造、为博取流量过度消费“身体”等问题不可忽视。对此,既有研究者多以成年人吃播群体为研究对象,缺乏对儿童吃播的关注。本文以儿童吃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5位受访者的深度访谈,讨论目前短视频传播中儿童“吃播”所面临的生存伦理现象,并总结了短视频传播中儿童“吃播”的生存之道。关键词:短视频;伦理;儿童“吃播”;养成失格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3)3-0012-04专题 传播伦理研究一、引言智媒时代,万物皆媒。众多短视频平台在算法推荐、AI人工智

3、能等的助力下实现爆发式走红,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我文化创造与精神释放的最佳渠道。1基于内容发布门槛降低等原因,不少网民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趣事录制成Vlog,或跟风创作短视频平台中火爆的段子,实现自我展演的同时,也在收割点赞量和播放量中得到了后续创作的动力。当短视频带来的流量和热度可以转化为推广费和短视频平台激励金时,如此分享也由“自我价值实现”来到了第二个阶段盈利变现。以儿童“吃播”短视频现象为例,父母对孩子的“养成式”教育在短视频中变成了利用萌娃形象吸粉盈利的手段,部分父母不惜以牺牲孩子健康为代价,如年仅三岁的“吃播”博主佩琪被其父母喂到了70斤。最终,“吃播”博主佩琪在短视频平台的账

4、号和视频被网友举报并遭封禁。“晒娃”变“啃娃”,且儿童对自我身体的控制权被父母剥夺,成为媒介景观中的消费符号,“养成失格”也随即产生。二、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的提出(一)吃播对“吃播”最直观的定义即“吃东西直播”。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吃播”的内容呈现也不再局限于直播这一种形式,更多博主会选择录播这一方式将视频投放在各大社交平台,录制与剪辑的结合有利于“吃播”群体选取精彩片段再组合;内容创作上,美食测评与美食制作是两种主要形式。为博取用户关注度,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吃播”还会选择新奇的美食代偿,或贴上地域标签,吸引观看者前往打卡。(二)吃播类视频的伦理问题1.商品属性基于学者金美拉的研究,受众观看

5、“吃播”主要是为了实现替代性的满足、娱乐,寻求信息和消遣时间。2这些泛娱乐化的内容构成了“吃播”消费经济的新模式,即从分享到引领消费,用户不自觉中完成了消费。由此,学者周昕认为大众文化的商品属性使网络“吃播”以快感提供为手段,利用人们的盲目追求和自我满足,将大众文化异化为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产物。3商品的生成离不开营销。从营销角12传媒论坛传媒论坛2023年第3期(总第123期)度出发,学者秦琰以李子柒为例,进一步分析了美食短视频自媒体内容营销创新的三大特征:人设的个性化塑造、场景交流功能的增强、符号化的表演。4这也揭示了短视频作为商品是如何取得成功的。2.身体成为消费符号美国学者理查德 舒斯特

6、曼(Richard Shusterman)提出“身体美学”的概念,即“将身体作为感性审美欣赏与创造性自我塑造的核心场所”。5学者秦勇认为“吃播”是对传统审美观念的突破,其中基于身体欲望的“吃播”打破了“非欲望”的审美局限。6尤其当身体成为审美客体时,女性则成了审美活动中的实践客体和审美客体。学者谢巧认为男权文化建构了当下的女性美学,女性是在操纵下被塑造和规训的。7而将视角转移到“吃播”的兴起时,一部分原因正是为了迎合性别失衡下的“宅男经济”,穿着暴露的女性“吃播”更容易在各大平台赢得关注度和流量。自此,身体成为消费视觉符号,迎合着消费社会的审美。3.暴食、浪费细分“吃播”的类型,“大胃王”可以

7、占据其中一类。其主要的特点包含短时间内吃掉大量食物、食物以刺激性内容为主、身材的纤细与进食量之间形成反差与对比。对此,学者苑梦月认为“一切为了娱乐,流于庸俗和浅薄的内容降低了大众品味”8,而学者潘丽华则认为“吃播”中包含的暴食现象如果长期任其发展下去,会导致暴食行为的推广,对观看“吃播”的用户形成一种暗示,进一步误导和诱惑暴食。9综上,进一步提出如下思考:第一,反建构主义认为,身体在传播中具有一定作用,且具备主体性。站在儿童“吃播”自身角度,成人“吃播”将现实生活和身体作为镜头前展演的一部分,具有控制自己身体的权利,那儿童“吃播”是否拥有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短视频创作的背后更多反映了父母意志,

8、是否有悖传播伦理?第二,站在拍摄儿童“吃播”的父母角度,短视频为用户提供了创作和社交空间,也开通了流量变现的通道,那“云养娃”模式的商业消费逻辑是怎么样的?第三,站在儿童“吃播”短视频观看者角度,视频中儿童的进食内容、成长轨迹等是否会影响其对自己孩子的移情与规训?第四,针对如上儿童“吃播”目前所面临的生存现象,后续儿童“吃播”的生存之路是什么?三、研究方法本文采取深度访谈法,考虑到访谈进程中的标准化程度,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导受访者谈论儿童“吃播”所面临的伦理失范问题,主要以半结构式访谈为主,访谈之前事先选择儿童“吃播”佩琪(目前各平台视频账号已注销)、希希不挑食、石头、薛小胖泽等视频账号分享给受

9、访者观看,以便受访者更好了解儿童“吃播”概念和短视频平台中的传播内容。本文访谈中涉及的访谈对象以微博平台对儿童吃播现象作出批评的用户、访谈者身边有孩子的父母为主,共15名。访谈对象及其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四、失格的“养成”:短视频传播中儿童“吃播”的生存伦理讨论(一)绝对控制:儿童“吃播”身体归属权的再讨论现阶段短视频平台中的儿童“吃播”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被父母投喂、每日更新“今天吃什么”为视频内容的儿童“吃播”;二是扮演“大厨”形象,利用儿童自身实现烹饪美食、进食的儿童“吃播”。不论是上述哪种类型,都脱离不开小小身型与进食量、厨艺水平等因素之间的反差感讨论。尤其是当视频拍摄者(其中大多为儿

10、童父母)选择用“什么热拍什么、什么猎奇能吸引人”的方式在竞争中盘活粉丝量时,作为元媒介存在着的身体,就会更进一步化身为商业化的消费符号,刺激着人们的消费需求,成为承载多种内涵的、最为“美丽”的消费品。10与成年“吃播”不同,儿童“吃播”往往不具备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这就导致部分父母出于猎奇心理,为追求流量而恶意增加儿童每日的进食量。此外,儿童“吃播”中父母对于儿童身体的控制也编号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育有子女N0.122女本科(大四在读)否N0.235男高中是N0.326男本科是NO.445女本科是N0.516女高中(高一在读)否N0.636男本科是N0.728男硕士否N0.822男硕士(研一

11、在读)否N0.932男本科是N0.1032男本科否N0.1143女硕士是N0.1247女高中是N0.1323女硕士(研一在读)否N0.1424女本科否N0.1533男本科是表1访谈对象基本信息汇总专题 传播伦理研究13传媒论坛2023年第3期(总第123期)专题 传播伦理研究不仅表现在暴食,还包括儿童“吃播”作为社交平台上展演对象的穿着、为与父母互动特意设计的开场白、对白等。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我是不会忍受这样的行为的。佩琪的相关视频我也有看过,一个年仅三岁的孩子被喂养到了70斤,肥胖带来的更多是对身体的一种伤害。我觉得对他们的父母来说,应该好好反省下这种行为,毕竟当小孩的身体出现出题时,再后

12、悔也来不及了。(访谈记录:No.4,女,45岁,本科,育有一女)(二)认同建构:“云养娃”背后的商业消费逻辑点击量是判断短视频发布者是否为头部主播、发布视频是否为热门的重要指标,这就形成了社交媒体短视频和短视频聚合平台以注意力经济为导向的发展形态。11随着网络带货主播行业的兴起,品牌为服务自身而设置的带货主播已不再是唯一,越来越多的品牌方选择为热门主播“投流”,通过主播自身热度提升产品影响力,更进一步带动产品的销售量。以儿童“吃播”为例,虽然“萌娃”账号背后的实际操纵者更多是其父母,但“萌娃”天真烂漫的媒介形象会使消费者放下戒备,具备鼓励消费者下单带货产品的能力。为此,不少儿童“吃播”账号打出

13、了“云养娃”的标签,通过尝试与用户一同创造“云养娃”的共在模式,留住粉丝,获取流量。其中,认同建构是“云养娃”的关键所在。尤其当喂食儿童成为年轻父母的负担与难题时,儿童“吃播”账号的存在给予了年轻父母有关喂食、儿童饮食的“参考答案”,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陪伴的作用,并使其得到短暂的替代性满足。但部分儿童“吃播”账号的内容创作者将“晒娃”上升为了“啃娃”,塑造儿童“吃播”人设的同时,利用儿童“吃播”人设进行的带货行为发生了“翻车”现象,最终使儿童在社交平台的媒介形象、声誉等面临负面影响。平时都是孩子妈妈带娃,除了下班后给予一定的关心和陪伴外,我也会在短视频平台关注儿童“吃播”,看看他们的父母是怎么

14、给孩子做辅食的,方便我和孩子妈妈学习。(访谈记录:N0.15,男,33岁,本科,育有一子)(三)隐形规训:以在场束缚对抗养娃的孤立无援感根据福柯所言,现代社会是一种规训社会,规训的对象往往指向身体。12在观看儿童“吃播”类短视频时,父母群体会格外关注儿童“吃播”每日所吃的食物、进食量,甚至是穿着打扮,并通过评论、私信等方式与儿童“吃播”账号的所有者产生互动行为。由此,观看视频的父母与儿童“吃播”本人、儿童“吃播”父母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情感连接,一是用来对抗现实生活中“养娃”的孤立无援感,二是用以营造“云养娃”的参与共在模式。此为观看儿童“吃播”的初级阶段。进入到用户观看儿童“吃播”的下一阶段

15、,以作为观看者存在的父母会将屏幕内的儿童“吃播”行为对照自己的孩子,以对标孩子的每日进食状态及生活质量。当模仿产生并持续发展时,部分父母会将模仿转化为期待,进而完成对自己孩子身体、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规训。这种以“他者话语”展开的规训背后包含了隐形的父母在场束缚,使儿童成长背负“自我规训”,充斥被解读与被塑造。13我觉得儿童“吃播”更多扮演了一个“陪伴式”的角色,用户可以在观看吃播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无声的陪伴,还可以鼓励我们将自己的孩子也变成那样乖乖吃饭、健康成长的人。(访谈记录:No.9,男,32岁,本科,育有一女)五、“养成”何处归:短视频传播中儿童“吃播”的生存之道(一)适应性成长:内容转型

16、成生存关键短视频本质上属于内容驱动型行业,优质、持续、差异化的内容供给是平台制胜的关键。回归到儿童“吃播”的话题上,伴随账号粉丝攀升的还有儿童“吃播”的成长,尤其是身体的长大。当儿童“吃播”难以在餐桌上扮演被观看的对象,并开始对自身隐私投入以足够重视时,父母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儿童主播做“吃播”的控制权。因此,越来越多的儿童“吃播”账号开始尝试转型,比如石头在抖音平台更新的视频中就展示了小朋友日常学习、弹钢琴等的生活点滴。以成长来对抗“长大”,儿童“吃播”后续多在短视频平台更新如何育儿、如何为儿童搭配每天的营养餐等优质内容。儿童“吃播”乱象的出现已经不是一时的问题了,如果能真正杜绝“啃娃”这个问题,那我觉得自己以后观看萌娃吃饭、成长的心情也会更加愉悦,没有那么多不适感。(访谈记录:No.8,男,22岁,硕士,无子女)(二)自我稳定化:与其求生存,不如真正去生活针对目前短视频传播中一些家长“晒娃”模式的逐渐畸形化现象,文化和旅游部也在2021年末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站在近年来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演出剧等网络文化市场快速发展,丰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