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OPULATION AND HEALTHVo l.3 0 549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宋晓风 王建宏 杨阿宁文一、老年人有意愿选择和已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调研结果显示,老年人有意愿选择和已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子女不在身边无法照顾老人,为了让子女放心;二是老年人身体状况不佳或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业照料,家人不能胜任;三是部分老年人对精神生活追求较高,不但需要有人陪伴照料生活,还需要保持和同龄人的群体社交。其中,有刚需等待入住养老院的和已经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多为以下几种情况:当下尚可独立生活,但身体状况开始出现下降迹象已经不能离开人陪伴;突发住院、跌倒、健忘等状况,
2、当即需要专业护理;高收入和高文化素养的退休人群养老观念开放、精神独立,要追求有特色的高品质养老生活。统计显示,养老院在住老年人的年龄普遍在 70 至 100 周岁之间。其中,80 周岁及以上占比高达77%,高龄化特点明显;这些老年人的子女个数集中在 1 至 2 个,占比 75%;老年人入住前一人独居的占比 50%,与配偶二人居住的占比43%,与已婚子女及家庭同住的占比 7%,“独立生活”是这些老年人的明显标志。从入住前身体情况来看,生活完全自理占比 31%,生活基本自理占比 8%,生活需要协助占比 23%,生活需要专人照顾占38%,呈现出两极(自理和失能)“七查”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
3、人口数量超 2.6 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据推算,到 2035 年 60 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 4 亿人,占总人口数的30%。自 2013 年医养结合相关政策出台后,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在各地广泛开展,但仍需进一步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满足老年人对老有所养的需求。本文通过对陕西省 20 余家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老年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将各类情况分析归纳总结如下:2 0 2 3 NO.0 15 0老龄健康发展趋势。调查还发现一个显著特征:基本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选择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多为(83%)自己主动选择;因身体出现状况,生活需要协助或者专人照顾而选择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多
4、为(79%)被动选择。二、了解有意愿入住养老院人群的实际需求通过对 20 余家养老院和养老社区在住老年人进行深访问卷调研,涉及健康自理老年人、需要轻度护理老年人以及需要重度护理和失智老年人家属,总结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普遍关注的是费用、生活环境、餐饮、医疗康复和休闲娱乐等方面。1.可接受的费用。随着人们养老观念的开放和对高品质养老生活的追求,月费基本与退休金持平或低的养老机构受到众多老年人的关注。调研显示,退休金、储蓄、子女给予和房租是主要费用来源,其中退休金占比极高;受欢迎的价位在一、二线城市中高端养老院每月6000 至 1 万元;在二、三线城市在每月 4500 至 6000 元,三线以下城
5、市每月 3000 至 4500 元,需覆盖基础护理服务费、餐费、床位费以及增值服务费。同时,超过 50%的老年人在入住养老机构后,并不会把原有住房出租或出售用于补贴养老院的费用,而是作为心灵寄托保留原貌空置。2.生活环境。庭院式养老院比公寓式养老院更受欢迎,2530平方米左右的单人间是最抢手的户型;房间功能性(单人居住、带独立卫生间、具备洗浴功能)的重要程度远大于房间面积。此外,智能化和适老化设施以及户外可自由活动的半径,越来越被中高端养老年人群所关注。在实际居住和体验过程中,在住85岁以上长者更关注“紧急呼叫器”“双向对讲器”“智能床垫”等,新风系统也正成为核心需求之一。3.餐饮要求。入住老
6、年人对餐饮自主性、多样性、营养搭配和个体化的追求越来越多,部分有完全自理能力同住养老院的夫妇需要住房内有小厨房或炊具,允许偶尔自行烹饪,大多数老年人要求养老院允许点餐或是接受外卖。4.医疗康复。多数老年人虽然希望周边临近三甲医院,但是养老机构自己的医疗配套和护理服务是吸引老人的关键点。养老院本身的医疗配置、护理质量和是否开通医保更受关注,其中可以享受医保的中医保健康复项目特别受欢迎。5.休闲娱乐。80 岁以下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要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更在意公共配套配置,如健身房、书画室、棋牌室、影音厅等设施;这些老年人的不但关注娱乐设施和使用空间,还需要有专业老师或志愿者授课。调研还发现,棋牌室、
7、康健器材虽然使用率较高,但可容纳人数有限,经常被固定人员占用,会引起其他人内心的不满。据部分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餐饮和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分别占比 38%和签约供稿人/视觉中国供图POPULATION AND HEALTHVo l.3 0 55127%;其次为护理和康复,满意度分别占比 13%、11%;休闲娱乐和生活环境满意度最低,分别占比9%、2%,还远远满足不了不同阶层老年人的需求。三、规范和优化现有的医养结合模式医养结合取得成效的关键是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在共享的基础上,再通过“整合”实现“融合”,发挥出 1+1 大于 2 的效果。根据国家的标准和参考本地养老院的实
8、际情况,制定医养结合基本模式和评判标准如下:1.规范医养结合机构的配置标准。对医养结合机构而言,医疗机构必须具有规范的诊疗功能和相应的医疗水平(设立门诊部、住院部、老年医学专科、拥有专业优质的医疗、护理、康复服务团队等);养老机构必须设立老年评估室、护理站、营养餐厅、活动室、心理疏导室、洗浴室、洗涤间等功能区,建筑要求符合适老化标准,具有较高的养护能力和餐饮水平。一是根据收住老年人的结构,失能老年人区按3:1、半失能老年人区和 80 岁以上老年人按 6:1、80 岁以下完全自理老年人按 10:1 的比例配置养老床位数和病床数;每家医养机构按照每 100 张床位配备 2 名注册医师(含 1 名中
9、医)、8 名注册护士和 30 名护理员。其中,护理员按照 1:16(完全自理的 80 岁以下老年人)、1:8(半失能的和 80 岁以上自理老年人)、1:4(完全失能老年人)进行配备,并需配备专兼职康复治疗师、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等。2.优化现有医养结合机构的模式。一是 500 张床位及以上的大型医养结合机构,选择运用医疗、养老并重及医、康、养一体化模式,由三甲医院在养老院设立老年病区,开展一体化服务。不断探索医、康、养学科建设和规范化复合服务和科学化运营管理,最终实现规模化、连锁化、智慧化、专业化、集团化医养结合新模式。二是200400 张床位的中型医养结合机构,选择运用医疗机构
10、整体托管养老机构模式,选择目前病源不足、资源闲置的职工医院,健康老年人住养老区,达到住院治疗标准的生病老年人住医疗区,加强专业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实现医养优势互补,达到以医促养、以养助医的目的。三是 100200 张床位的小型医养结合机构,选择购买医疗服务的模式,养老院和二级以上的医院签约,由医院定期派医护人员到养老院出门诊和查体,并给养老院的病人开辟入院绿色通道。3.优化社区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一是提倡政府和房地产商联合在城郊新建医康养社区,配套相应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中西医康复治疗中心、老年餐厅、超市便利店和健身休闲娱乐会所等。采取政府免费供地、商家保本建设经营和个人成本购租使用的“共
11、建共享”模式,切实满足老人的医、康、养需求。二是成熟社区继续原有的医疗机构托管社区老年日间照护中心的模式,充分利用医疗机构的闲置资源,补充和配置必需的新资源,加强医疗、养老、基本康复训练等服务,提高并重视餐饮服务质量。4.优化“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一是对夫妻同住平均年龄小于 75 岁的老年人,建议选择居家养老,最好由家政公司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与社区或医疗机构合作,解决老年人急危重疾病的救治,转诊住院等问题。二是对年龄大于 75 岁独自一人居住的老年人如果选择居家养老,由家政公司和家庭医生提供签约式服务,所在社区还要开展巡诊(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每天入户走访)、特殊护理、用药指导、急危重救治等医养护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对所雇佣“保姆”的监管。三是对有经济条件和能力使用的老年人,可以选择“互联网+穿戴设备+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签约”的服务模式。总之,在医养结合模式探索过程中,应根据城乡差异、机构规模大小、资源配置等实际情况,遵循医养结合基本准则和标准,科学定位,准确选择,确保医养结合良性发展,使老年人能真正享受到更好的养老、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作者单位:宋晓风,西安市第九医院;王建宏,陕西省老年病院;杨阿宁,西安市工会医院 责任编辑:林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