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PUBLISHING REFERENCE编辑理论与实践 杨家骆“科学论文式方志思想”与北碚志稿的编辑与出版关键词:杨家骆 北碚志稿北碚九志 科学论文式方志文/张 昊诞生于抗战大后方的民国版北碚志,因其特殊的时代、地域条件,采用了新的科学论文式的修志方法,并聚集了大量的科研机构、专家名人参与志书撰修,使得这一版本的北碚志成为“专家修志”的典范。然而,同样因为特殊的年代局限,民国版北碚志的编纂虽然卓有成效,却命运坎坷,未竟全功,之后颠沛播迁,资料流散,始终未能定稿,只能算是北碚志的资料,因而又被称为北碚志稿。不过,从北碚志稿中残存的篇章中,依然可以窥得主修人杨家骆独辟蹊径、开一代新方志先河的
2、“科学论文式方志思想”,而从后续 以科学论文方式撰写方志之试验北碚九志的出版、北碚志稿五编附北碚概况大事记的整理油印、北碚城镇化变迁:北碚志九篇及相关资料汇编的整理出版、北碚图书馆藏方志珍本丛刊的影印出版、点校本 北碚志稿 的整理编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部“新方志典范”的浓厚魅力,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蓬勃生命力。一、从北碚志到北碚九志杨家骆作为著名古籍整理研究专家与编辑出版家,毕其一生致力于中华古籍文献的整理,对于图书分类学、目录学及编辑出版学均有很深的实践与研究,其一生所著图书数十种,主编图书一千五百余册,仅至抗战胜利前夕,其著述、编纂字数就已经达到两亿字以上。杨家骆积极推动了中华文化典籍的
3、整理传世,编纂了一系列大型辞书及百科全书,对编辑出版学、文学、史学等有重大贡献。1937 年秋,为避战火,杨家骆率中国辞典馆迁往重庆北碚,后迁驻北碚北温泉公园,在卢作孚、卢子英兄弟的支持下,中国辞典馆的编辑工作很快有了起色。抗战时期,重庆成为陪都,被划为迁建区的北碚,有大量文化团体、精英人才汇聚,至1944年,疏散迁来的单位已有二百余所,使其成为“中国战时科学中心”“陪都的陪都”。这些迁居单位、人员被北碚的乡建成就及人文、自然环境所感染,于是集议计划“为北碚共事一项可资纪念之工作”。杨家骆建议以科学论文方式创修北碚志。1944 年 4 月,经北碚管理局局长卢子英与北泉图书馆馆长杨家骆等商议,动
4、员并邀集迁居北碚的机关团体 60 家、旅居北碚人士 41 人、北碚地方人士 12 人,共同发起参与了北碚志的纂修事宜。1944年4月7日,北碚修志委员会成立,由杨家骆任主任,顾颉刚任总纂。北碚管理局则设立北碚修志馆“与北碚修志委员会密切合作,共谋业务之推进”1。北碚志原计划一年内编纂完毕,成稿六十万字,并计划“每年年终出年鉴一册,以资补充。十五年后,再就历年年鉴,董理纂修,以摘 要:民国版北碚志创修于抗战胜利前后的北碚,因特殊的时代、地域条件,在著名出版家杨家骆的促成下采用了新颖独创的科学论文式的修志方法。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民国版北碚志始终未能定稿,并且资料多有散失。而这一版本的北碚志因其独特
5、的科学价值与史料意义,在各个时期不断被整理出版。通过考察其编辑出版情况,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其价值,对于当下的地方志编辑与出版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栏目编辑缪立平1北碚管理局修志馆组织大纲M./张守广.北碚城镇化变迁:北碚志九篇及相关资料汇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2022 年 11 月 出版参考|45编辑理论与实践成续志”2。北碚志总体结构的第一层为编,共分为 7 编,56分志。具体分编为:“首编”,包括 图说 大事年表;“地理编”,包括地质矿物志地形志水文志等 8 志;“政治编”,包括官制志迁建志庶政志等 13 志;“经济编”,包括农业志蚕桑志森林志等 16 志;“文化编”
6、,包括学校志 社会教育志 学术事业志等 9 志;“社会编”,包括族系志社会组织志社会事业志等 8 志;“附编”,包括丛录 机关社团名录(“首编”“附编”中的八类不称志)。至抗战胜利前夕,共编纂出 38 篇左右的分志草稿及部分零散篇章。北碚的地方性报纸嘉陵江日报曾根据这些资料发行了若干期 北碚小志 周刊。遗憾的是,抗战胜利之后,大部分迁建单位及人员纷纷离渝,北碚志的编修事宜被迫中断,部分资料也星散不复。后来,卢子英将已经撰写完成的志稿十余篇、未定稿而有资料者数篇寄往上海,请杨家骆以主修名义将此部分先行整理出版。杨家骆将已撰成的部分阅定后发排,未定稿而有资料可供撰写的,则委托其四弟杨家骃重为写定,
7、其内容陆续在世界农村月刊发表。1948 年,时任中国地理研究所所长林超从杨家骆处借用了九篇,发表于该所地理杂志1948 年 9 月第五卷第三、四期的合刊北碚专号上。这九篇中北碚气候志北碚地质志 北碚地形志 北碚土壤志 北碚动物志 北碚土地利用志属“地理编”,北碚人口志属“政治编”,北碚农业志属“经济编”,北碚聚落志属“社会编”。在这一次整理出版中,限于期刊的篇幅,删去了部分图版。1949 年后,杨家骆迁往台湾,北碚志留存上海的资料则随战火流散,不知所踪。1977 年,杨家骆依据地理杂志北碚专号的九篇资料,在台北鼎文书局出版了以科学论文方式撰写方志之试验北碚九志(简称北碚九志)。1980 年,北
8、碚图书馆、档案馆则依据馆藏 1945 年稿本重新整理编印了北碚志稿五编附北碚概况大事记,打字油印成册,收录有“地理编”“政治编”“经济编”“文化编”及“社会编”。3二、北碚志稿的科学论文式思想作为“一方之全史”,传统地方志立足于“资治、教化、存史”,更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因此,地方志的编纂,历来依靠本土方志专家“述而不论”,即主要采用由文献到文字的静态、被动的资料收集和编纂方法。北碚在 1927 年之前仅是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四县交界处的一个匪患猖獗的偏僻小乡场。1927 年春,卢作孚来到这里担任江巴璧合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局长,方启动了这一地域的现代化建设。1936年,为进一步推行乡
9、村建设计划,成立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1941 年,北碚管理局正式成立,照一等县设置,北碚成为县级政区。抗战时期,“三千名流下北碚”,使北碚的乡村建设飞速发展。但直至北碚志稿撰修的 1944 年,其乡村建设史不过区区十余载,“记载脱阙,文献难征”。历史文献的缺失,固然给北碚志稿的撰修造成了难以逾越的困难,但也为北碚志稿提供了创新的土壤。杨家骆在北碚志拟目及暂定分修名录中认为,北碚为新兴市区,“以此全志皆可照科学方法编辑,不受他邑旧志体裁之牵制”4。北碚志稿采用的是“政府官方主持创办、学者名家参与纂修、社会多方互动”的修志方式。杨家骆认为:“北碚为战时后方学术之重镇,由各迁建机关就其职掌或研
10、究之部门,分任撰述,当可兼备精详,此尤非他邑之所能及,亦非战前或战后之所易措办者。”5作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科技文化的“诺亚方舟”,北碚汇集了大量的科技机构与专家名人,“据不完全统计,曾在北碚生活和工作过的著名科学家有 63 位,其中成为中央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有 40 位之多”6。而参与北碚志稿纂修的在碚单位有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气象、物理、动物、植物、历史语言等研究所等一大批学术机构。直接参与撰修北碚志的名家则有顾颉刚、杨家骆、傅振伦、史念海、苏渊雷、方诗铭、严耕望、黄国璋、林超、王家楫、罗宗洛、伍献文、钱崇澍、李春昱、黄汲清、侯光炯、孙承烈、郭令智等。有这些著名学者主持、多个科研学术机构参
11、与、众多专家学者担任分纂,北碚志稿得以采用研究式的编纂方法。学术团体机构及名家学者学术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学术视角,他们将当时主流的学术意识与研究方法带入北碚志稿245杨家骆.北碚志拟目及暂定分修名录M./张守广.北碚城镇化变迁:北碚志九篇及相关资料汇编.北京:人民 日报出版社,2017.3诸葛计.中国方志两千年通鉴(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潘洵,彭星霖.抗战时期大后方科技事业的“诺亚方舟”中国西部科学院与大后方北碚科技文化中心的形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46|PUBLISHING REFERENCE编辑理论与实践的撰修工作之中,将“由文献到文
12、字的静态、被动的资料收集和编纂方式”变为动态收集、考察和研究,变被动地等待资料上门为主动勘测、田野调查,“于采录群书外,兼参稽公文档案,更实地调查,实际勘查,以求为有系统之著述”。如北碚聚落志的撰写者孙承烈“曾于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至民国三十五年一月间,遍历北碚境乡镇各地,实地调查聚落情况及其与各种地理因素之关系。文中所用材料,除历史事实外,均系调查期间之情形”7。北碚生物志利用近代科学方法和科学数据对北碚物种进行采集、鉴定、归类,一洗“以往方志记载物产,多抄袭旧志,鲜有采集鉴定之举”之陋。北碚地质志在参考其他地质观察者所发表的调查文献的基础上,由作者分批至北碚各地野外调查,“计前后共历时四月有
13、余矣”8。北碚志稿在编纂过程中广泛吸收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运用了大量专业术语和图表,表格清晰,资料翔实,多用现代科学对比统计等方法,大大增强了志书的实证性和科学性。事实上,北碚志稿的各分志均可独立成篇,次序上并无太大影响,任何一篇独立出来均可视为一篇专业水平极高的学科论文,所以从另一角度,北碚志稿大可看作民国时期一批学者专家的学术论文集。三、北碚志稿的编辑与出版北碚志稿 作为“新方志的典范”,“足开方志体例先河,足为未来方志规范,可谓空前创格”9。其诞生有着很大的历史偶然性,正是因为抗战西迁,才使北碚汇集了各界优秀专家,使得“专家修志”成为可能。正如学者所论:“近代以前,地
14、方事务较为简单,方志专家尚能独立完成方志的篡修;近代以来,政治经济变动剧烈,社会文化变迁快速,传统方志专家已无法独立胜任方志纂修工作,因而必须结合不同领域学者专家,各就所长,分别担任方志专门篇章的撰写。”10北碚志稿“政府官方主持创办、学者名家参与纂修、社会多方互动”的修志方式对当前的地方志编纂,尤其是以“校地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地方高校专家、研究机构资源进行地方志、地方文化丛书的编纂,无疑有着重要的先导借鉴作用。而这部诞生于北碚乡村建设历史重要节点上的志书,作为北碚历史尤其是乡建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其价值更是不言而喻的。可惜的是,杨家骆的以科学论文方式撰写方志之试验北碚九志一方面限于篇幅,只提
15、供了“管窥”的渠道,另一方面则传播有限。1980 年北碚图书馆、档案馆整理编印的 北碚志稿(四册)为打字油印本,同样传布不广。2017 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张守广主编的北碚城镇化变迁:北碚志九篇及相关资料汇编,从地理北碚专号中重新整理录入了北碚志九篇中的大部分文字,并收录了创修北碚志相关资料:北碚志拟目及暂定分修名录北碚修志委员会组织大纲北碚管理局修志馆组织大纲 北碚修志委员会拟稿公约 创修北碚志缘起地理北碚专号卷头语 北碚志书 北碚九志序 北碚修志。该书系统整理了 北碚九志 的相关资料,但是因为原始资料年代久远,部分文稿字迹不清,而北碚动物志 中各种动物学名的英文字母缺失脱落现象尤其严重
16、。所以在这一次的整理出版中对于各种动物的学名只能舍弃。2018 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影印版的北碚图书馆藏方志珍本丛刊(全一百册),第一册至第五册收录了 北碚志稿。于颠沛播迁中流散的北碚志稿,至此又一次得到整理出版的机会。其中,第一册收录了 拟四川北碚志例目北碚大事记稿政区志(上篇 沿革 下篇 疆域),第二册收录了 北碚官制志稿迁建志政治略粮政篇财政志政治略兵役篇 政治略警卫篇(附磨子沱记)、党团志政治略参议篇司法志训练志,第三册收录了市政篇经济编农业蚕桑志北碚渔业志要澄江镇之渔业北碚森林志经济略畜牧篇水利志水利志(内容同前,用纸、字迹不同)、北碚工业志 水电志 商业志 商业志(内容同前,用纸、字迹不同)、北碚金融志 交通志(附嘉陵江三峡澄温公路竣工记)、北碚物价志,第四册收录了 合作事业志民富志文化篇 学校志 新闻事业志 文教略古迹古物篇 民间文艺志7孙承烈.北碚聚落志M./张守广.北碚城镇化变迁:北碚志九篇及相关资料汇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8王朝钧,关佐蜀,靳毓贵,李耀曾.北碚地质志M./张守广.北碚城镇化变迁:北碚志九篇及相关资料汇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