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四维探析_张静.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28825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四维探析_张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四维探析_张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四维探析_张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30113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微网之下高校德育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7CSZJ07;山东农业大学校级课题“基于慕课平台的N+4+3混合式课程建设与应用问题研究”,课题编号:XM202019。作者简介:张静(1997),女,山东泰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任凤琴(1977),女,山东鄄城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秋林(1974),男,山东泰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四维探析张静,任凤琴,李秋林(山东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摘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

2、设实施纲要指出,要继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培育和造就一大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大学生作为道德建设的重点群体,承担着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因此,教育者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内容融入课堂、融入生活、融入实践;采用科学精准的方式助力大学生习德悟道;筑牢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全链条育人阵地;同时给予相关制度保障,让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在大学生群体中落地、落细、落实。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3)01006905一、引言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

3、德建设是一项基础而又复杂的工程,把握其中的建设机理是一个全方位不断深入的过程。近年来,学界围绕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整体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考察,纵观其研究成果,尚缺乏对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策略路径的系统分析。因此,需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引领下,以“培育时代新人”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聚焦点,提出有效助力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方案。大学生是悟道习德的“生力军”,必须坚持目标导向与实践导向相统一,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引导,推动大学生公民道德实践的养成,在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二、内容体系维度: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内容的时

4、代性大学生道德建设内容要坚持“因时而进”“因事而新”,以贯彻落实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把握住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适宜场合,从而有效增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者要及时补充和更新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筑理想信念之基、立主流价值之魂、固中华文明之本、扬道德文明新风,推动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校园文明建设达到新的高度。(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筑理想信念之基马克思主义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建立在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之上,最终为了全人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收获幸福生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服务。近代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

5、三次伟大飞跃,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结合中国实际和中华文化创新性开辟出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在新时代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培根铸魂、习德悟道的重点课程。高校教育要筑牢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之基,帮助大学生充分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引导大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成果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贯彻于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帮助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2023年第01期理论观察No.01,2023(总第197期)Th

6、eoretic ObservationSerial No.19769-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使大学生树立国家情怀和全球视野,以“筑牢理想信念”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之中,助推培育出彩时代新人。(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主流价值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和精神追求,是凝聚当代人民精神合力的思想道德根基,始终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在大学生道德标准选择和道德行为构建方面提供了价值引领。在伟大而又艰辛的新时代新征程上

7、,必须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国家、深入社会、深入人心,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撑。高等教育“育人”的重要使命决定了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明德修身、立德树人、习德悟道作为根本依循,使大学生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和远大的人生目标,树立起时代新人的良好形象。在新时代社会发展复杂多变的形势之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有待进一步引导,以清除大学生群体因内外部环境变动引发的价值观偏离和道德失范。因此,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要以主流价值观为引领,使其经受思想淬炼和道德教化,传承接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树立起衡量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尺。

8、(三)以优秀传统美德为重点,固中华文明之本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传承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传统美德,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仁爱孝悌”“父慈子孝”“忠孝两全”的中华孝道,以及“精忠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等思想,对于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仍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的思想教化和具体实践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息息相关,为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财富。新时期,要让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精髓更好地植入到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具体行动中,成为大学生崇德尚礼、人格塑造、道德践行的鲜明标识。高校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和

9、渠道,深入阐发传统美德中蕴含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理念,善于挖掘助人为乐、自强不息、守望相助等传统美德内核价值和育人资源,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自觉和道德境界,深刻书写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新篇章。(四)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旗帜,树道德文明新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筑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为全体中国人民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提供了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两者都含有丰富的道德理论思想和道德实践指南,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全民道德素质达到新高度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意义。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念、道德追求的思想结晶,决定着一个民族的行稳致远,例如“长征精神”“工匠精神

10、”“雷锋精神”“延安精神”等,仍然对中华民族的万古长青和长盛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对中华儿女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样,“抗疫精神”“一带一路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冬奥精神”等聚焦新时代主题的时代精神,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发挥着激励人心的感染力量。因此,教育者在找寻育人资源上要做到“因时而进”“因事而新”,在育人过程中注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思想精华,为新时代大学生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提供斗志昂扬的精神支撑和强大的道德力量。三、方式方法维度: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方法的精准性推动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既要“坐而论”,又要“起

11、而行”,即通过精准的方法与途径,使大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让教育引领、典型示范、心理疏导、实践养成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此过程中不断锤炼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并使其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一)坚持理论教育法,推动育德于“学”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道德教育。论语 中记载:“朝闻道,夕死可矣。”大学中记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正是由于我国重视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才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品德高尚的圣贤君子。因此,在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道德理论教育和宣传,打牢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根基。其一,通过理论讲授,引导大学

12、生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树立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以深刻学习和领悟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时代道德理论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爱国主义、家庭美德等)为重点,将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明德修身的浓70-厚氛围;其二,要利用好现实的道德传播工具加强理论宣传,例如通过网络平台呼吁大学生观看红色讲座或道德栏目,通过校园广播、公众号、宣传栏、黑板报等加强理论宣传,使大学生随时可学、驻足可观、入脑入心,继而形成“人、物、时、空”协同性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二)坚持典型示范法,推动

13、育德于“情”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要遵循道德建设规律,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坚持重在建立、力破并举,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7。榜样是具有超强影响力的“风向标”,他们润物无声,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见贤思齐,具有鲜明的典型性、示范性和引领力、感召力。新时代,我们要更多地教育大学生从榜样身上获取至深的情感共鸣和勇往直前的内在动力,让大学生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具体来说,要注重典型的挖掘和培养,在校园内外汇聚强大的道德暖流温润大学生的心田。一是教师的榜样道德力量,教师的言传身教实际上就是对大学生树立典型和示范作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广大教师教书

14、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道德事迹,滋养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怀;二是利用学生群体内部的影响,充分发挥身边的榜样资源,以模范作用突出、敢于担当作为、乐于助人奉献等为标准,公正合力开展选树推优活动,积极培育学生典型,充分发挥“点亮一支蜡烛、照亮一群人”的道德榜样价值;三是充分运用社会中涌现的模范代表和时代楷模加强榜样宣传,让社会公众人物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表率,以先进事迹勉励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自觉维护和筑牢社会文明大厦的道德根基。(三)坚持心理疏导法,推动育德于“心”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必须切实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构建与我国国家形象相匹配的国民

15、心态。因此,培育大学生健康理性、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和道德心理,树立时代新人的良好形象,是推进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贯彻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心理成长和道德成长都是不可缺少的,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公民道德教育中,从而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其次,教育者要在尊重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展开教育,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入手,进而过渡到解决思想道德问题,继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中的心理疏导要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统一原则,既要顾及

16、群体的教育,又要顾及个别学生心理的特殊性,通过心理疏导的理念和方法使公民道德深入人心。唯有如此,大学生公民道德观教育可以少走弯路,增强实效性。(四)坚持实践教育法,推动育德于“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一,推动人们在道德践行和体验中提高道德境界,才能真正使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既需要通过教育引领、典型示范、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把握道德理论并领会情感意蕴,更需要突出实践导向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一方面,各种校园道德文明活动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生动实践,高校应引导大学生不以课上学习为唯一方式,把大学生道德建设融入于广泛开展的各种校园文明创建活动中去,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大学生把道德践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校园充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蔚然风气;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向社会群众组织靠拢,帮助学生将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作为志向,培养大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激励广大青年刻苦学习、服务社会、奋发成材,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公民道德素质。四、阵地建设维度: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