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才智 2023.03 中 73 人文素养与文史艺术Ability And Wisdom新时代艺术教育对高校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问题探赜 张宏亮课题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艺术智性教育对高等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JB14210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社会目前进入到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多元化时代,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就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人才竞争的关键则在于创新。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且亟待解决的任务就是关于如何有效培养新时期创新型人才的问题。作为教书育人、探寻真理的高地和摇篮,我国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创
2、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同时创新能力的获得必然离不开对创造性思维的建立和形成。而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以其独有的育人模式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关键词:艺术教育;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人才培养作者简介:张宏亮(198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艺术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史与方法论,作者单位:哈尔滨音乐学院。人类社会进程并非凝固不变,它始终处在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当中。由于历史上的每一阶段都存在自身时代特点与发展要求,因此,当人们在看待和把握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时,在不同历史阶段亦有所不同。如果说从 15 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至 18 世纪这段
3、时间主要是以航海技术作为重要参照依据,19 世纪看重更多的是煤炭、钢铁的产能以及铺设铁路的能力,20 世纪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围绕信息技术展开的,那么 21 世纪的今天则步入了一个以创新为驱动和引领的时代。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始终将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但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于,艺术教育在此期间不仅同高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紧密关联,而且对其最终的建立和形成也将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一、艺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当人们在谈论到关于艺术这一话题时,通常是围绕审美价值展开的,即把它更多地看作是为了满足人类审美愉悦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精神产品,趣味性、娱乐性、审美
4、性构成了其主要特点。但事实证明,艺术除了具有这种审美功能外,还常常伴有诸多不易为人们所察觉却又确实存在的价值功能,并且它们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在不断推动和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生活中我们有时通过 QQ 或微信表情图像便可轻松捕捉到对方的心理活动;通过人们聆听的某一乐曲就能大致推断出其年龄所属范围、性格特点、气质品味、审美取向等。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认为:“伟大的民族通常以三种手稿撰写自己的传记:行为之书,言词之书和艺术之书。我们只有阅读了其中的两部书,才能理解它们中的任何一部;但是,在这三部书中,唯一值得信赖的便是最后一部书。”瑞士文化史家雅各布布克哈特也持有类似观点,他指出
5、:“只有通过艺术这一媒介,一个时代最秘密的信仰和观念才能传递给后人,而只有这种传递方式才最值得信赖,因为它是无意而为的。”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艺术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一方面,艺术源自人们需要产生,其内在价值也是由于需要而形成的。因此,任何艺术作品的表达、艺术观念的提74 才智 2023.03 中人文素养与文史艺术Ability And Wisdom出,以及艺术活动的进行都是从人们生活实际出发,与现实需要保持着密切关联。这样一来,一切艺术行为的发生就并非单纯形式上的呈现,而均体现为某种社会功用的映射与表达。换句话说,人们对艺术要进行全面深入地把握就不能仅从艺术内在结构出发,必然要将其放入到与之发
6、生关联的社会因素中加以考量。这正如匈牙利艺术史家阿诺德豪泽尔所言:“只有小学生和那些只有半瓶子醋的艺术家才会在真空之中写诗。真正的、成熟的艺术家总是置身于社会环境之中,既为己言又为人言,总是关心着如何用有效的艺术手段去反映社会需要。因此,艺术作品既要满足社会需要,又要表现美学价值,尽管和两者存在着矛盾。”1另一方面,虽然人类历史发展受经济条件、社会结构、历史环境等多方因素共同影响,但除这些因素外,艺术也在自身发展演变中对人类生产实践产生着重要意义和价值,它不再单纯为了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获得愉悦和满足,而是始终以其独有的表达方式记录和诉说着历史,塑造与改变着人类观看世界的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达到
7、了其他因素永远无法企及的地步。例如,豪泽尔在对“艺术作为社会的产物”阐释的同时,认为“社会作为艺术的产物”这一艺术观点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人们不能为单纯强调社会因素而忽视了艺术固有的内在价值,因为艺术与社会之间呈现出的是一种彼此交互的关系方式,也就是说,当社会这种外部因素对艺术发生作用的同时,艺术自身也在不断对社会产生着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能是破坏性的;可能是赞美的,也可能是批判的。就其本质而言,艺术既不是健康的,又不是有害的。”1就艺术存在的积极意义而言,豪泽尔指出,它不仅能激发人们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与美好,而且在一定条件
8、下还可以通过创造新的行为习惯、道德准则,以及审美取向等为其建立某种典范,从而有效达到对现存社会显露出的问题有力回应、批判甚至诊治的目的。恩格斯在谈到某些经济细节时曾讲到,他从巴尔扎克作品中掌握到的知识内容甚至要比从当时资产阶级专业的经济学家那里获得的还要多。但实际上在巴尔扎克的小说中关于经济方面的描绘也只能说是其部分内容的显现,因为它还包含诸如道德、法律、文化、心理等多方面不同的能够对当时社会境况进行说明的材料内容。人们除了从巴尔扎克小说中能够深切感受到艺术的这种社会功能外,其它文学作品也展现了同样艺术效果。从阿夫杰延科的小说劳动中人们能够对矿井的样貌及开采煤矿过程予以知晓;在阿扎耶夫的小说远
9、离莫斯科的地方中可以对输油管的铺建工作进行充分了解;儒勒凡尔纳所撰写的小说海底两万里可以向人们清晰地展现出潜水艇的原型和建造潜水艇的基本原理与法则等。由此可见,作为人类了解自身、把握世界的一项重要手段,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关乎艺术本身,而更多体现在其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的发展方向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艺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对其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仍存在一些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挖掘的价值功能,如艺术在展现人类创造性发现这一点上具有着和科学同样的功能就易于为人们所忽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恰恰反映了多年来我国高校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缘由所在,而造成该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源自于人们受
10、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与束缚。二、对高校艺术教育认识的误区人们如果将知识按照类型划分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即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会始终认为虽然前者为后者奠立了基础,但坚信后者的学术价值含量要远高于前者,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哲学、数学和一切书本知识是理性范畴,而文学与艺术属感性范畴。即使在感性知识中,音乐、美术等艺术似乎又低于文字化作品的等级。在我国教育中,文理科分离,理科高于文科,而艺术未能进入教育的基础,成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即在整个教育中,理科是必学的,文科次之,艺术可有可无。这种偏见是造成我国教育无法真正培养人才的主要原因,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曾反复呼吁要把艺术与科学融合
11、为完整的知识创新体系。”2不难看出,艺术的这种不受重视、可有可无的教育观念并非只有在大学期间才得以显现,大学只不过是对该观念的一种变相延续。“作为活动的艺术教育,就是把艺术这种文化实际传播给想学习艺术文化的人的一种育人活动。更学术一点儿来讲,所谓艺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规格方法发掘和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艺术文化教养与类型能力而有型成长的社会化润泽行为。最终让学生凭借所获得的艺术文化知识和想象性创造能力实现自己的意义化生存和文明化生活的目标。”3诚如论衡状留篇 所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事实上,我国多数受过教育的人从小学到大学便一直处在了一个相似的艺术教育活动当中,而且受教育层次
12、愈高,该现象就愈发明显。例如,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观念的影响下,无论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接才智 2023.03 中 75 人文素养与文史艺术Ability And Wisdom受者通常仅将艺术看作是一项带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活动。这样一来,每逢到了期末考试前夕,为有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音乐、美术这些所谓无足轻重的边缘学科就要给主科“让路”,甚至个别学校到了高年级直接停止了对其开设,即便学生进入到大学阶段在学习任务不比以往那么繁忙时,他们也往往将其作为选修课看待,主要目的仍是基于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任务。因为在他们看来,与其将更多时间花费在其所谓的“花拳绣腿”的艺术实践活动上,不如利用这些时
13、间养精蓄锐,以备重返主科战场。久而久之,这些不成文的定势思维观念便在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之间默默达成了某种共识,而该共识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市场”其根本原因也正是由于人们在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上出现了误区和偏差,即在他们眼中艺术只不过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和花架子而已。从表面上看,对艺术教育进行时间和内容上的削减似乎为主干课程赢得了“宝贵”时间,学生借此也学到了更多东西,捡了一个大便宜。但殊不知,在该过程中艺术自身原有的那种对创造性思维培养所起到的智性价值正借助一种无形力量被扼杀在了摇篮里。三、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中的价值所在如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始终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这一举措无疑将对
14、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和影响。但有时尽管我们的想法是好的,可结果却未遂人愿。说得具体一点,我们都知道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在人才培养上也总是围绕此话题展开,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然而一旦真正步入到所谓的实践环节当中就会变得不知所措、无处发力。这样一来,在我们人才培养的词典里创新就似乎更多体现在一个口号上,缺乏了实质性内容,并且这个口号一喊就是多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该现象产生的呢?事实上,一个关键性问题无不同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关联。不言而喻,任何人、任何能力的获得并非与生俱来,都是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形成的,而且在此过程中必然要受到不同思维方式的
15、支配和影响,这对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亦然。因此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所呈现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忽略了对创造性思维的充分认识与把握。既然该思维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有着如此重要之地位,对创造性思维的获得自然责无旁贷,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最终实现或者说我们的“抓手”又体现在哪里呢?实践证明,在诸多影响和推动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因素中,正是日常不易为人们所关注的艺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智性力量成为了担此重任的最佳人选。事实表明,要是说科学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力量的每一次发展与变革都为人们生活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之门,那么艺术则以其独特价值不仅为不同领域
16、提供了创造和改变世界的思维工具,亦为理论成果向社会实践转化指明了前进方向。说到这里,人们可能多少会留有这样的疑问:文章在阐述艺术价值功能时并未从审美价值展开,而是始终在着力突显它对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和影响,那么它到底和创造性思维有着怎样一种联系,具体又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艺术是一门集创作和研究为一体的学科。就艺术创作而言,它以形象思维作为创作手段。所谓“形象思维,是人在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具体表象(意向或心象)运用感性直观的形象性符号(语言、色彩、线条、声音符号)借以思考组合新的形象或情感体系的思维活动。”4不难看出,艺术的形象思维源自于人脑对客观世界感知的具体形象观念,而且同想象和联想是有着内在密切联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具备了二者形象思维便会自然形成,因为它们在认识方式上是非理性的,不具备判断功能。只有将判断、想象和联想有机统一起来,才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形象思维。因此,艺术的形象思维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随意、盲目,而是需要经过分析、判断及认真思考方能获得。其次,就关于艺术和哲学的智性成果来讲,“哲学是人类对世界和自身观念的本质思考,而赖以表达这种思想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