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路径探析_梁红敏.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29122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5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路径探析_梁红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路径探析_梁红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路径探析_梁红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年12月总第159期为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部的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对文、理、工、农、医、教等领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具体要求。新文科建设理念为大学文科类课程建设和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门通识类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知识传授、素养提升和思想引领等多种价值目标。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需要从明确课程定位,重构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具体推进。一、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现状在现行的文科体制下,泾渭分明的学科壁垒和知识边界导致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难以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

2、机统一。一方面,部分学生受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观念的影响,在经历了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后,对大学语文存在刻板印象,学习自主性不足,由于学习压力大,对通识课程投入时间不够,对古文学习存在一定障碍,对要求阅读的中外名著仅仅是应付了事;另一方面,部分授课教师都是中文系教师兼任,他们经历了系统的语言学、文学、文艺学或相关专业的学术训练,专注于自身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性传授,这样的大学语文课更像是简化版文学史课或者文化概论普及课,甚至有的教师干脆将大学语文课上成了文学鉴赏课;此外,不同高校对通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常常使大学语文课程处于边缘地位。基于种种现实,导致当前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

3、效果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难以提高,常常表现为基本的古汉语知识和文学常识匮乏,写作能力不足,对经典作品阅读和理解不足等。有学者说,“大学语文天然就是交叉学科”,而新文科建设的目标,恰好为大学语文课程回归语文教育初心,提升课程质量提供了契机。二、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路径(一)明确课程定位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历来存在一些争议和分歧。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在匡亚明、苏步青、徐中玉等老一辈教育家的大力倡导下,全国高校逐步开始设置大学语文课程,有的高校将其设置为公共必修课程,有的高校则作为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程。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倡导者,徐中玉教授在 大学语文 课程定位中提到:“

4、大学语文应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路径探析梁红敏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摘要: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涌现了大量新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多样化。与此同时,新文科建设也为当前文科类课程提供了改革方向,要求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新文科人才的需求。然而,在当前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当前文科类课程存在泾渭分明的壁垒和知识边界等问题,影响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研究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就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深入探究,以期丰富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5、关键词:新文科;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作者简介:梁红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语文教育与写作。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基于MOOC的 大学语文 混合式学习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C093);江汉大学青年教师教研项目”写作工作坊 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借鉴与应用”(项目编号:JyQ2020034)004性强调的是大学语文应提升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为其它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就大学生而言,这种工具性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为沟通和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人文性则强调的是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审美感受力,人生境界和价值理想

6、等方面的素质和素养。新文科建设不仅强调文科的社会应用价值,还十分强调文科的价值引领作用,新文科建设是要“培养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中国理论的创新者、中国未来的开创者。”这要求大学语文课程不能仅停留在知识传授和审美熏陶等方面,还要发挥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养既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又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因此,对大学语文课程重新定位需要融入课程思政要求,注重价值引领,实现工具性、人文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这既是将思想政治育人目标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是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大学语文课程中含有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以徐中玉主编的“大

7、学语文”(第十版)为例,教材共分为十二个单元,涵盖十二个主题:“仁者爱人”“和而不同”“胸怀天下”“故园情深”“礼赞爱情”“洞明世事”“亲和自然”“关爱生命”“浩然正气”“冰雪肝胆”“诗意人生”,这些主题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价值,从中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塑造高洁的品格、博大的胸襟,确立对人生、爱情、生命的敬畏之心。(二)打破学科壁垒新文科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交叉融合。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而言,比较注重学科内部的体系建构,形成了成熟而稳定的知识体系和话语方式,在现代学制和专业划分标准下,专业

8、方向越来越多,划分越来越细,而新文科建设的目的就在于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以广博的学术视角、开阔的问题意识和深厚的学术积累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契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素养训练,是对快速变革的社会生活的主动回应。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要适应新文科建设的需要,重构教学内容,实现融会贯通。首先,高校要实现语(语言)和文(文学)的有机融合。“大学语文”本就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语文教学的初心是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学鉴赏与审美能力,这两方面缺一不可。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可以自行选定教材,已公开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已超过一千余种,这些教材虽各有所长,但基本上都呈现出作品选的方式,编者依据不同标准和尺度,选取古

9、今中外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的经典篇目编排而成。大部分教材以文体来划分单元,分为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应用文体等,其中又有纵向的文学史发展逻辑,例如从先秦散文到唐诗宋词,元明清戏曲小说,再到现当代文学;空间上从中国到西方。这样的编排方式比较松散,内在有机性不足。依据新文科的理念,教师可以跳出教材的限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其次,要打破学科壁垒,拓展知识体系,形成博雅融通。将文学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共享、共创,建构“学科共生体”。综观现代以来的人文思想史,一些在世界范围传播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流派,例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等理论,都产生交叉学科之间的

10、前沿和边缘地带。遵循新文科的指导思想,教师要打破学科本位的思维定式,在教学内不必过于追求知识的体系性,而是要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在对 论语 进行授课时,教师应注重“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培养“跨学科”的知识视野,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学科和理论视角来理解文学作品、文化现象,从而建构起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可以从孔子的教育思想出发,引导学生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来进行分析和评价;在给英语专业的学生讲授 论语 时,可以从跨文化角度、语言翻译的角度来探讨和深入学习。最后,新文科建设还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实现文理交叉。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技术等广

11、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叠加和应用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的社会需求也推动人文学科不断守大学论坛00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年12月总第159期正创新,拓展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理论方法。此外,还有人工智能写作,互联网+教育,融媒体传播等前沿问题,亟待理论探索;伴随技术变革还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现实问题,如生态问题、气候问题、贫困问题等,这些复杂问题也需要做出回应,并且不可能依赖单一的学科知识来解决,而需要多学科联动和交叉,寻求解决方案。那么,“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也要不断更新,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科技发展,将这些学术前沿问题和争议话题带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

12、通过多种方式,设置话题,引发讨论,鼓励学生课外拓展学习,撰写学习报告,甚至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深入探究。(三)改进教学过程新文科建设价值和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教学改革中去,这也是教育主管部门一直着力打造“金课”“一流课程”的出发点。江汉大学人文学院自 2012 年开始在本科生中开设“大学语文”通识课程以来,持续加强课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发力,持续改进。首先,改革课程形式,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教学平台,采用混合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了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大学语文

13、”课程改革的建设目标。目前,中国大学生 MOOC、智慧树等开放平台上已有多门“大学语文”国家精品课程资源,是教师教学的有益补充。同时,江汉大学人文学院还自建了线上课程和资料库,分享了大量的电子书籍、参考资料、学术文献等供学生使用。线上学习的优势是学生可以自主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教师一般会在课前给学生发放一些线上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看视频资料的方式,掌握一些文史资料、背景知识,做一些课前准备,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前导知识、拓展一些相关知识,也为课堂教学的其它环节节省了时间,从而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其次,丰富教学环节,以启发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学思践悟。在“大学语文”课

14、程中,教师应积极改变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真正达到提升素质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第三单元 谏逐客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如何有效沟通和说服”进行研讨;在学习了礼赞爱情章节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向自己的恋人、朋友写一封信类似的课程环节贴近学生生活,增加课堂趣味性,既让学生受益,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最后,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既注重过程评价也注重成果产出。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通识课,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依据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笔者细化了“过程评价”,用线上平台记录学生考勤、课堂互动、小组研讨、测试答题、作业互评等环节;另一方面,笔

15、者还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成果转化与个性化发展,将其设置作为考核评价的加分项。例如,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尝试网络文学创作;有学生参与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课外活动;有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搜集资料进行相关研究,形成学术成果等。三、结束语新文科建设是提振文科实力,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契机。作为一门通识课,大学语文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应明确课程定位、重构教学内容、革新教学形式与方法,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参考文献:1 何二元.新文科建设视野下的大学语文教学革新 J.中国高等教育,2021(19):16-18.2 吴岩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J 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1(01):5-11+141.3 冯果新理念与法学教育创新 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32-36.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