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2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2医学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三全育人创新模式研究刘埝【内容摘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引导青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大思政课的社会行走课堂。文章总结新形势下“三下乡”社会实践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思政育人效果差、实践成果少、实践缺乏指导;分析医学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三全育人实效主要有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完善知识体系;提出进一步提升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三全育人路径的经验和思考。【关键词】“三下乡”;“三全育人”;教育创新【作者简介】刘埝(1995),男,
2、安徽肥西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下乡,25 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世纪民心工程1。新时代高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年运动,是新时期“学雷锋见行动”的常态化实践活动。广大青年深入乡间基层开展志愿服务、精准扶贫、社会调查、政策宣传等内容,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帮扶基层群众。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社会形势出现新变化,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也存在着许多新问题2。本文以 A 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为例,探究医学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三全育人创新模式,
3、希望为高校更好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借鉴意义。一、“三下乡”社会实践三全育人存在的问题(一)思政育人效果较差,实效性不足。“三下乡”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够充分,大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三观”的形成仅停留在课堂上的书本学习,学生实践动机不端正,很多大学生把社会实践当作成一次乡村旅游并作为对外人炫耀的对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存在短板3。活动存在内容陈旧、主题泛化等问题,注重形式轻视内容,基层实践简单,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4。活动举办重复参与义务支教、参观历史博物馆等多年不变的主题活动,感染力不足,活动形式内容单一同质化导致学生兴趣弱化。(二)实践成果较少,影响力不足。师生对于“三
4、下乡”社会实践主观能动性较为不足,师生参与人数较少,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需要耗费一定财力物力,学生可获得活动经费不足,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题;项目申报计划与实践周期较短,准备不足,实践开展存在形式主义,不愿去艰苦偏远的地方实践;当地基层重视不够,配合效果较差,无法取得真正实践成果。(三)实践缺乏组织指导,长效性不足。学校对暑期“三下乡”活动组织还不够到位。相关部门没有能够精心组织培训和给予相应指导,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存在较多挂名现象。此外当地政府对于支持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缺乏相应工作机制,实践基地接收渠道不畅通。暑期南方地区多进入雨水汛期,极端气候灾害易发生,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缺乏
5、安全应急预案,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5。二、“三下乡”社会实践三全育人思政效果A 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获得多次荣誉与表彰。2021 年共有 7 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获得立项,实践主题涵盖多样,成员年级分布均衡,其中国家级重点 2 支,省级重点 2 支、校级重点 1 支,活动开展以来,各支队伍成员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与密切配合,基层群众热情参与,被当地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思政育人效果。(一)引导大学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A 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医学类院校的优势,开展卫生“三下乡”活动,关注
6、医疗卫生民生之计,助力农村健康扶贫,其实践团“情暖义诊行”和“医行者”团队联合附属三甲医院专家分别前往和田市纳尔巴格街道和金寨县大湾村、古碑镇卫生院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改革调研,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并开展爱心义诊活动和医学科普知识宣讲,为老人进行血压血糖监测、辅助当地核酸检测、传播疾病和慢性病知识预防治疗等健康知识宣传,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得到周边群众踊跃参与和高度认可,有力地帮扶基层卫生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大学生们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积极履行医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护佑人民生命健康。【参考文献】1 新华社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
7、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20166 12 09(10)2 凌小萍,张荣军,严艳芬 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46 49 3 何薇 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考核的弊端与完善J 中国高校科技,2017,s2:140 1422712023年第22卷 第2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二)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思想引领,凝聚精神力量。“医+N”实践团队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党史展览馆,前往太湖县看望抗美援朝老兵詹绪凤、王文瑞,聆听老兵
8、讲述抗美援朝故事,接受革命历史教育,接受红色洗礼。学校史,知底蕴。“东南精神”实践团走进学校怀远旧址,重走学校历史足迹,传承东南红医精神,开展学校校史校情教育学习活动,拜访优秀校友曹淑芳,听八旬退休老人讲述在母校求学时的学习历程,分享在医生岗位上看病坐诊的工作经验,队员们从优秀校友榜样上牢记“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通过实践加强党史校史教育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医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感。(三)引导大学生锤炼高尚品格,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砥砺品性,牢记初心使命。“助力乡村振兴”和“医行者”实践团队来到凤台县和金寨县,冒着酷暑、忍受蚊虫叮咬,深入乡间田野、村庄小镇,调研乡村瓜果大棚种植、家禽养殖、中
9、药材种植等产业园区发展状况,为农产品“代言”宣传,发放问卷进行调研,了解当地村民健康生活状况,与附属医院驻村工作队一起为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锤炼党性品格,寻红色印迹。探访“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汤家汇镇,重温入党誓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前景。“医+N”实践团主动关注乡村留守儿童成长,构建“七彩课堂”义务支教,丰富了传统支教内容。大学生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实干精神深入基层一线,体验社会,用镜头记录脱贫攻坚下农村发展从贫困村转变为幸福村的新面貌。(四)引导大学生充分在社会大熔炉中增长才干,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动手写的能力,团队成员需要进行项目计划书撰写,提交规范性调研实践报告等,为
10、将来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增强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团队成员需要分工配合,在与实践基地的对接联系、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交流中锻炼社交能力;拓宽大学生视野,提高眼界,实践队员们通过走访祖国各地,深入基层一线,进一步观察国情社情;提高社会调查研究能力,通过培训专业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用鲜活的问卷数据反映事实情况,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发挥课堂上所学专业知识特长,能够完美地将健康扶贫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把医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为将来走向临床积累经验。三、“三下乡”社会实践三全育人提升路径A 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践指导老师全程跟从实践队伍下乡指导,帮助解决队员活动中遇到的生活困难,维护队员安全
11、,圆满完成所有实践项目,取得预期成果。本次所有实践团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接收单位全程做好配合服务,先后得到地方、省级以及国家级官方媒体的报道宣传,扩大了社会影响。(一)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三方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坚持精心组织,整体推进。学校应成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领导小组,加强过程指导,聘请创新创业导师、专业课老师、思政课老师等担任带队指导教师,并根据学生需要对实践设计方案、服务技能等相关必备知识进行培训,力求预期效果明显、固化活动有成果。搭建与当地政府的校地合作,当地政府要积极配合做好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接收工作,全力支持高校师生前来社会实践,全程做好师生下乡沟通对接工作,保证师生们安
12、全顺利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相关企业要加大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与学校合作,打造产学研融合的生态系统,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架起沟通桥梁。(二)打造实践育人第三课堂。坚持联系实际,突出育人实效。制定有效人才培养实施工作细则和机制,实践内容应结合思政课主渠道、就业创业、服务社会、科技创新等相关活动,实践主题有创意和亮点,联系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特长、学校特色和地方特点,打造一批针对性、时效化的实践品牌项目,突出三全育人效果。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对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进行考核,与学校“第二课堂”进行衔接,依据学生实践活动类型、服务时长等在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模块积分,并转
13、换社会责任分。(三)落实激励机制,做好评优表彰。坚持统筹兼顾,提供活动保障。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充分调动起在校师生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学校要组织专人前去看望关怀慰问实践队员,帮助师生协调解决在当地实践遇到的实际困难。要及时开展实践经验与成果交流,对学生实践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质量考核,评选优秀指导老师、优秀实践报告、优秀实践服务队等奖项,给予师生奖励资助,减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济压力6。做好优秀个人及先进团队事迹的总结认证与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四)强化意识形态底线,守住安全底线。坚持底线思维,严格管理。活动申报内容要严格把关,实践全过程要依法依纪依规参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守意识形态安全
14、。师生生命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要密切关注当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极端气候条件变化,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教育,制定好详细的安全预案。四、结语高校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有利于加快推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展示青春大学生风采,提升学校赞美度。高校要继续探索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思政育人效果及实现路径,激发青年大学生将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三全育人工作新局面。【参考文献】1 余婕 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思政教育功能及实施路径初探 J 教育教学论坛,2020,48:121 122 2
15、赵瑞希,王子铭“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的创新探索 J 大学,2021,20:133 136 3 刘佳兴,邓楚云,罗倩茹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 J 教育现代化,2019,6(40):160 162 4 张思豆 高校“三下乡”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以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9,36:5 6 5 黄志远,黄志鹏 新时代大思政背景下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J 新西部,2020,2:152 153 6 包家官,陈润欣,陈姝含 新时代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效果深化及实践路径研究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1,1:15 17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