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管理及其他Management and other循环经济与海南矿产资源开发新常态张家友1,2,邢增富2,符气鑫2,洪彪2,陈太豪2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我国经济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海南省昌江循环经济区发展成功实践模式为切入点,分析了海南岛屿型经济发展中资源开发的特点,认为循环经济是海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循环经济;海南;资源开发;新常态1 循环经济与新常态的内涵循环经济是以解决环境恶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生态产业链为载体,以清洁生产、产业发展集群化和生态化为手段,以较低的资源能源消耗和
2、生态环境损害,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的一个发展新概念,反映的是我国经济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常态就是不同于以往、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趋势性的、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资源开发承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料的任务,理应随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整,逐步进入新常态。2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生产原则,实现资源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小、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基本特征,通过“投入生产资料、消耗自然资源劳动创造产品排放生产废弃物利用废
3、弃物进行再生产再创造产品”的模式,实现资源的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循环经济抛弃了原来的“单一开采-生产加工-丢弃废弃物”的独立的线性经济模式,建立了立体的、多层次、多阶段的高效、复杂的经济体系,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损害的和谐,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社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循环经济实现一般建立在多个不同的生产体系或供应环节的高效、稳定、可持续的整合耦合的关系,使系统的物质、能量闭环流动,实现价值的增加,同时促进社会就业、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如下表所示。表1循环经济实现模式表序号关系网络企业间联系实现模式1
4、横向共生企业之间闭环循环,工艺间流程的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享,促进物质流的分层分级利用2纵向闭合产业链废物资源化和副产品交换实现资源利用3系统耦合产业生态网络补链强链方式进行物质交换3 昌江矿业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昌江县是海南省的资源大县,具有丰富的富铁矿、水泥灰岩、黄金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开发是该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昌江县积极实施转型,以铁矿、水泥灰岩开发组建了海南矿业股份公司、华盛水泥、华润水泥、鸿启水泥、金昌金矿、瑞图建材等资源开发企业,延长了矿业生产的产业链,增加了不同产业发展的耦合度,促进了特色产业聚集、转型升级,形成铁矿开采能力达500万吨,贫铁矿加工60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1800万
5、吨,新型环保建材286万立方(折合标砖约20亿块)和环保胶凝材料150万吨。以铁矿石开发、水泥熟料生产、新型建材为主线,延长产业链,利用低品位贫铁矿、造纸绿泥、尾矿替代粘土作为水泥配料生产水泥熟料,以金矿尾矿、铁矿尾矿以及水泥熟料生产新型建材。石碌铁矿是亚洲著名的富铁矿,以露天开采,生产高品位的块矿著称,自建国恢复生产以来,向社会提供了近2亿吨的高品位铁矿石资源,缴纳利税50亿元,为海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资源开发进行,部分矿产资源已处于后期或末期阶段,目前昌江县已进入国务院确定的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石碌铁矿为露天开采矿山,露天开采经历了三期的建设和扩建,现已形成156
6、0万t/a的采剥能力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建成了铁矿采选系统和钴铜矿采选系统,以及配套有红旗尾矿库及红旗尾矿库细粒尾矿回收车间。图1 石碌铁矿选矿车间华盛水泥是海南省产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水泥工业企业,年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超1000万吨,建有4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自2005年率先在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窑上利用水泥窑废气余热发电,成为水泥行业海南首个、国内第二家正式获得联130管理及其他Management and other合国CERs签发的CDM项目,累计建成4座纯低温余热发电站,总装机容量37MW,年利用废气余热发电量约30000万千瓦时,实现节能量约10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7、25万吨;利用燃煤电厂脱硫石膏废渣,替代天然石膏生产水泥实现了利用脱硫石膏废渣100%替代天然石膏,年利用脱硫石膏废渣约50多万吨,有效解决了电厂脱硫石膏废渣的排放问题,并且每年可以减少约60万吨天然石膏的开采和消耗。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的技术优势,配合政府解决纸浆厂绿泥处置难题。通过调整的配料方案,解决了利用绿泥部分替代部分石灰质原料,目前年利用绿泥量约100000吨。图2 海南华盛水泥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7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24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59.84亿元,同比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46.6
8、6亿元,同比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9:41.6:32.5。2021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44.90亿元,同比增长6.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29.66亿元,同比增长6.0%。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产值127.9亿元,同比增长6.3%;轻工业产值1.76亿元,同比下降11.3%。按行业大类分,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34.0亿元,同比下降6.9%;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产值22.30亿元,同比增长28.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1.94亿元,同比增长21.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36.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64.93亿元,同比增长9.0%。同时
9、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收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医疗等事业的发展。对能耗消耗大的水泥熟料生产进行技改,引进先进大型成套设备,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以及水泥灰岩品位动态管理、余热发电等技术措施,有效地利用了水泥灰岩、降低了能耗。2021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228.16万吨标准煤,年度能源消费增量9.2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2%,万元GDP能耗1.701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其中,工业增加值能耗5.223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9%,完成省下达年度能源“双控”目标任务,被评为“十三五”全省能源“双控”超额完成等级市县。全县环境质量状况持续保持优
10、良,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146,优良天数比例为99.4%。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浓度逐年下降。多年来,工业产值在全县GDP中占比高达60%以上,给财政贡献达65%以上。2021年,昌江公共财政收入达17.47亿元,采矿业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达55.08%、占税收比重达62.24%,其中铁矿石、水泥生产分别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为44.54%、12.15%,占税收比重为50.34%、13.73%,成为采矿业中对经济贡献最大的产业。矿业经济发展带来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昌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截止2021年底全县高新技术企业
11、累计达到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9家,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同时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也非常明显。海南核电有限公司“AFA 3G型燃料组件破损检测、修复及复用装置和方法”荣获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实施“秸秆养牛循环发展技术应用与示范”、“昌江香蕉水肥一体化应用和示范”、“水肥一体化智慧系统在几种果树上的应用”、“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在毛豆栽培上的应用和示范”等一批示范村创建项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 循环经济模式是海南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4.1发展循环经济是海南省岛屿型经济的必然选择海南作为岛屿省份对外部资源依赖性强。环境容量小,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资源总量小,对外依赖度高,要实现自
12、贸港高质量发展,很容易遇到资源环境发展的瓶颈,注定了海南必须走新型发展道路,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铁矿、石英砂、锆钛砂、高岭土、海洋油气、黄金等矿产资源是海南省的优势矿产资源,结合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建设自贸港需要“补工业化”,需要改善海南省的工业化程度地的现状,势必带来一些高强度资源消耗。从长远来看,海南是一个资源小省,即使是海南的优势矿产资源也会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水土资源存在不足。海南省的粮食不能实现自给自足,所需的口粮如小麦、玉米、大米尚需从大陆输入甚至国外进口;经济建设所需的木材也出现不足;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出现非粮化现象较为严重。违规填海、破坏林地等现象时有发生
13、,向海洋、林地要土地资源矛盾较为突出。水资源供给存在短板。生态环境方面比较脆弱。尽管海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主要指标名全国前茅,但局部地区己出现了生态失调现象。从发展趋势看,海南的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矛盾,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很重。建设自贸港是一个资源环境消耗的过程,也是一个经济体系重塑的过程,必须走循环经济的新型可持续发展之路,使资源消耗、能源利用以及环境损害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保护好热带岛屿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4.2循环经济是实现海南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海南新时期的改革发展和自贸港建设,是党和国家十九大后布局的一项重大战略。建设自贸港,绕不开工业化发展路径,如何将海南的区位
14、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具有后天优131管理及其他Management and other势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体系,是建设自贸港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20年来海南发展新型工业化的经验,重点引入产业链长、生态链优、技术含量高的“两大一高”战略,发展新型石油化工、新材料、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不断完善产业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高消耗、高污染”的老路,闯出了一条符合海南发展实际的循环经济工业体系,较好的保障了海南经济发展的质量、后劲和韧性。4.3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自贸港的核心工作世界岛屿型经济体发展实践表明,新型工业化是必然选择。在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科学技术和信息
15、化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并对产业体系不断重塑、产业生态不断重构,形成了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海南在发展自贸港产业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海南的资源环境优势和瓶颈,大力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体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约束小、生态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5 自贸港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5.1构建多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都是工农商协调发展的,海南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新型的、全面的经济体系,打通热带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和社会体系的融合。生态型热带农业。在反季节瓜菜、热带果蔬、现代渔业、农产品加工业、新型工业之间构建作物秸秆、副产品、
16、废弃物、初级原料的循环利用,以及“渔光互补、农光互补”模式,按照物质循环的自然资源利用体系,逐步建立新型高效热带农业体系。新型工业体系。以海南岛西部工业走廊为基地,以矿产资源开采(铁矿)、石油化工、核电、浆纸、建材、新材料等生产企业为核心,搭建“补链、延链”工程项目,通过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形成产品丰富、集约化程度高、规划大、效益好的新型工业体系。新型旅游体系。充分利用海南优美独特的山海林田湖草自然景观和岛屿型人文景观发展传统旅游产业;工业生产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具有知识性、神奇性、教育性,可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奇”心理需求,探索构建“工业-生态融合”旅游体系,丰富旅游业态,拓展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体验,对企业和旅游者都带来多维效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型社会体系。充分发挥海南资源优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通过构建“全岛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的“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生态优先“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真正把海南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法治的自贸港社会体系。5.2循环经济理念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体系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