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29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报道的创新对“双奥”期间新闻报道的回顾思考胡知奂(作者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摘 要:冬奥会、残奥会既是盛大的体育赛事,又是对新闻媒体的集中考验,要求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达成合作,策划出新,紧跟焦点。本文从笔者在“双奥”期间参与闭环新闻的工作经验出发,阐述广播电视媒体在“双奥”体育新闻报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而分析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报道的新趋势,最后探讨电视广播媒体在体育新闻报道上的创新路径。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媒体;体育新闻;“双奥”继 2022 年 2 月 20 日北京冬奥会成功闭幕后,3月 13 日,北京残奥会的闭幕为这场举世瞩目的“双奥”体育盛
2、会画上圆满的句号,北京也由此创下世界上首个先后举办夏季奥运会与冬季奥运会的历史纪录。从2015 年 7 月 31 日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开始,到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圆满闭幕,笔者所在的北京广播电视台经过长期的专项追踪,记录了这令人无比向往的七年奥运梦。与 2014 年索契冬奥会、2018 年平昌冬奥会相比,2022 年北京冬奥会在新闻报道的途径、技术和策划方式上均有重大创新。据统计,北京冬、残奥会的媒体配额达历史新高,转播商和负责文字编辑、摄影记录的人员超过15000人1。在新媒体技术力量的加持下,北京“双奥”作为前后缀连、具有特殊意义的体育盛事,不仅承载了体育竞赛的拼搏精神、奋进精神,向
3、广大观众和国际社会宣传正能量,同时也是对各界新闻媒体的一次集中考验:矩阵合作、策划出新、紧跟焦点新媒体空间无限延展的可能性在各方媒体对“两奥”的新闻报道中被进一步放大,广播电视媒体对体育新闻的报道形式不断创新。3 月 17 日早晨,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北京您早栏目播出了新闻片感动世界七年的“记者接力”,作为从冬奥会闭环管理至闭环管理解除期间全程参与报道的新闻人,笔者在这条新闻播出时回顾与电视台同仁们在新闻第一线剪辑新闻、策划选题的时光,深感每一日都是在求创新、赶时效。如今,重新审视“两奥”期间广播电视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经验,其中也有很多内容值得广大新闻从业者共同思考。1 广播电视媒体:“双奥”体育
4、新闻报道的中坚力量1.1 深度新闻信息的挖掘者在“双奥”期间,关于各类体育赛事和运动健儿的海量“信息”形成了大量“话题”,以新生代网民为主的新媒体受众表现出对“话题”前所未有的关注。当信息共性被提炼成为话题,观众自然就要求信息的深度与广度,广播电视媒体在这一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也就得以突显。对于广播电视媒体来说,新媒体平台的流量是观察“破圈”话题的窗口,商业性媒体会通过大数据和用户导流,持续制造各种热点话题。2022年冬奥会期间就出现了许多热点话题,其往往是通过“主流广播电视媒体寻找新闻细节+互联网社交媒体持续发酵”的过程形成的。以笔者的切身经验为例,闭环管理期间,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团队几乎跑遍
5、现场去收集教练、运动员的联系方式,在谷爱凌、苏翊鸣、中国短道速滑队等热门选手的发布会上,台内的一线记者尽全力争取提问机会,从发邮件约采访到北京冬奥组委主动希望做专访靠着一条条深度挖掘到的一手新闻信息,支撑起了北京冬奥纪实频道日播新闻节目2022,人物访谈我与奥运,电视新闻节目北京您早特别关注北京新闻都市晚高峰首都晚间报道等“双奥”新闻栏目,使许多不为人知的“双奥”幕后信息广为人知,发掘“亮点”成为“热点”甚至是“爆点”。广播电视媒体始终作为深度新闻信息的挖掘者与提供者,为新媒体平台的泛式传播奠定了基础。1.2 独家新闻观点的阐述者电视新闻报道强调深度与质感,一方面需要为热3030THE FRO
6、NT前 沿点话题提供素材,另一方面又要有自己的独家观点。如何用自己的第一手素材讲好“两奥”故事,发表深刻观点,也是广播电视媒体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以北京广播电视台为例,选题记者观察到,在场馆闭环管理的情况下,所有工作人员、运动者、媒体记者都戴着口罩,看不到真人的样貌。从早到晚在场馆内履行职责的防疫工作者,运送环内人员进出的班车司机,做翻译、颁奖礼仪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为冬奥的顺利举办默默付出,应当有人看到他们,向他们致敬。于是,选题记者策划构思了一档主题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的节目,将镜头对准这些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奉献者。北京卫视午间新闻节目特别关注首发致敬!所有闭环内最熟悉的陌生人,将
7、这些工作人员的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展现在观众面前,获得了广泛的点赞与认可。这样的独家观点是新闻工作者基于对第一手素材的积累和对于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观点的敏感把控形成的。1.3 先进新闻技术的应用者在各国运动健儿、新闻记者云集的“双奥”时刻,引进大众感兴趣的“黑科技”,展现“科技双奥”,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的重要职责。以央视冬奥特别节目冬奥一点通为例,该节目在直播演出时特别使用信号下游分发系统,创造性地实现了电视频道大屏播出与手机小屏播出,即“大屏+小屏”的模式,利用 5G 传输和虚拟内容置入等手段,将任意的演播室、外景和虚拟形象实时同屏;在记者装备上,央视体育记者使用便携式外采与传输设备集成 5G
8、背包,完全做到无线高清拍摄传输和高安全性的链路加密,使工作效率更高,采集到的新闻素材质量更优。随着技术的迭代和普及,新闻制作对素材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更多先进技术将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优先得到应用。2 新媒体技术与在线平台:体育新闻报道的新趋势2.1 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体育新闻的传播渠道新闻行业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应用新媒体技术与在线平台,“两奥”并非首例。可以说,正是长期以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新闻新媒体传播途径的探索,为“双奥”期间的广播电视新媒体传播提供了创新的土壤。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正逐渐改变体育新闻的采编、剪辑和呈现方式、播报形式,提升了体育新闻的传播力。新媒体平台的引入使观众
9、的信息获取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社会公众对于体育新闻的了解渠道已经不再局限于体育频道的新闻栏目,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快速浏览体育新闻,可以通过平台评论发表看法。据统计,“双奥”期间,能够直播冬奥赛事的央视频、咪咕视频等应用程序(App,Application)下载量飙升,其中央视频 App 下载量近 4 亿,用户激活量达 1.2 亿2,移动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与之对应,各项赛事的比分、赛程安排和夺冠情况往往第一时间出现在各类媒体软件的头条、热搜榜,辅以专业的解说,无须主动搜索就能将新闻热点呈现在用户面前。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体育新闻的传播渠道多样化趋势已十分明显。2.2 新媒体技术改变
10、了体育新闻的呈现样态与其他形式的新闻不同,体育新闻是一种带有观赏性、与画面感联系紧密的信息。当前,在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的呈现样态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在“双奥”时期的新闻报道中技术较新、应用较广的就是沉浸式新闻。沉浸式新闻涵盖图片、H5、视频、直播等各种形式,重在从技术层面改进新闻观众的用户体验。例如,央视频冬奥新闻直播推出VR 看冬奥应用项目3,用户使用央视频指定的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在该设备的 VR 应用市场下载并安装央视频 VR 应用,打开该应用选择体育赛事,可以体验 6 项热门运动下选手第一视角呈现的夺冠时刻或精彩瞬间。这种深度的沉浸新闻信息获取模
11、式是传统体育新闻栏目的赛况报道和赛事评论所难以提供的。沉浸式新闻在策划思路上较为灵活多变,其放大了体育新闻应有的“画面感”和“临场感”,以技术的新鲜感提升了体育运动本身的魅力。新媒体技术极有针对性地改变了体育新闻的呈现样态。2.3 新媒体技术推动体育新闻创新和媒介融合“双奥”期间的各路媒体尽展所能,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如新浪微博、抖音、头条、微信公众号等发布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虽然能在时效性上赶超传统媒体,但往往缺少报道深度,信息过于碎片化,很难起到实时信息传递以外的作用4。与之相对,广播电视媒体在体育新闻的报道上,既能够依靠前方记者获取比赛实地的新闻素材,更新一手信息,进行持续跟踪报道,也
12、能根据对运动员的实时采访等内容策划深度报道,还能统筹各种新闻信息,策划组合报道等,这些都是新媒体平台所不具备的长期优势5。因此,在体育新闻的传播创新上,新媒体仍须与广播电视媒体达成优势互补。以笔者在“双奥”期间的新闻策划经验来看,利用新媒体平台解决传统媒体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时效性问题是可行之道,在新媒体语境下,媒介融合乃至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媒介发展的主要趋势。31313 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媒体体育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3.1 打造媒体矩阵,形成“热点+观点”的专业优势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权威性始终是主流媒体的显著特点。要想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将权威性转变为专业优势,就要避免过度围绕“热点”输出
13、同质化内容,而是要在观点、现场体验和专业性上做文章6。如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赛上,中国选手苏翊鸣出色完成滑行动作,但分数低于加拿大运动员,最终只摘得银牌,引发网络热议。北京日报驻张家口记者团迅速将现场图片、素材传回后方,从专业角度逐项为观众分析裁判、成绩单、教练采访等,制作成不同的新闻产品予以发布,很快就得到了网友的高度关注。在媒体矩阵的合力下,以多种形式亮出深刻观点、给出专业解读,这有利于广播电视媒体保持自身特色,打响自身品牌。3.2 加强团队协作,做好媒体记者工作的调度安排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一线记者采集素材、后方制作播出的简单分工,到 2018 年平昌冬奥会
14、的前线记者团队根据新闻缓急程度及时发回快讯,再到 2020 年东京奥运会前、后方新闻工作者几乎完全依靠在线聊天工具实时协作,最后到 2022 年“双奥”期间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整个新闻制作团队入驻“闭环”,公众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定时制作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外,对于发布在新媒体矩阵的热点新闻,其周密策划和组织的空间越来越小。这就要求新闻团队的合作必须越来越默契,整个新闻制作架构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发挥效用,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选题,在保证电视新闻成片质量的前提下,依靠技术经验和先进设备,不断压缩技术流程的时间占比7。同时,广播电视媒体还要在一线记者和新媒体矩阵之间打通渠道,对于时效性强、内
15、容冲击力大的新闻信息,如夺冠信息、热点人物动态、赛事违规信息等,由一线记者直线对接融媒体客户端,争取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信息传达给用户。3.3 深耕体育资源,依托长期报道形成独家素材库在体育新闻的报道上,电视广播媒体领跑新媒体平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具有丰富的素材库8。相对于新媒体平台的浅层传播,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平时就有机会能够走近各类赛事的比赛现场,记录并保存丰富的新闻素材,形成独家素材库,到了“双奥”这样的媒体大考之时,自然能对新旧素材的整合使用得心应手,能打造时间跨度久、内容有温度、具备发展眼光的专题报道,甚至能在后期围绕体育赛事推出新闻内容衍生的文化作品。如 2022 年 9
16、 月,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第二届全国旅游公益广告优秀作品评选,北京广播电视台整合冬奥会期间的报道精华和媒体素材,报送节目冬奥印记冰雪文旅,回味冬奥瞬间,感受冰上四季,该作品以优异的质量成功入围,被纳入“全国优秀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作品库”。4 结语对北京“双奥”的报道,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展现自身特色、深化与新媒体平台之间媒介融合的一次重要实践。当前,广播电视媒体对于大型赛事的新闻报道在时效性上已经不输商业媒体,但仍须在构建新媒体矩阵、加强团队合作和体育资源体系的建设上持续发力,为体育新闻报道提供更多呈现方式与传播渠道,使新闻受众感悟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的魅力。参考文献:1 柳帆,李岳峰.体育短视频:体育传播的视听转向与场景延伸 J.中国出版,2022(13):63-67.2 王梦婷,姚燕婷.融媒体背景下 CGTN 助力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的路径探析 J.视听,2022(8):166-168.3 邵千芝.新型主流媒体视域下新闻报道的议程设置研究:以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例 J.视听,2022(8):169-172.4 董光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传播范式探析及创新启示 J.广播电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