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课程...究——以《农业生态学》为例_李聪慧.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31698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课程...究——以《农业生态学》为例_李聪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课程...究——以《农业生态学》为例_李聪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课程...究——以《农业生态学》为例_李聪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8福 建 开 放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F FUJIANNo.6,2022General,No.1562022 年第 6 期总第 156 期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四维创新路径探究以农业生态学为例李聪慧(福建开放大学,福建福州,35000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中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开放教育作为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形式,肩负着培养大国农业工匠的重要使命。为了推进“五育并举”深化“三全育人”课程思政育人改革,以农业生态学构建“情系三农”课程思政生态圈模型为例,从点(思政目标)、线(思政举措)、面(

2、思政融入)、体(思政成效)四维度探究开放教育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创新实践路径,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农科智慧。课程思政;乡村振兴;人才;农业生态学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0412(2022)06-0028-04摘 要:关键词:一、引言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先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施行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乡村振兴自上而下政策支撑完善体系提出具体指导,亦对乡村人才振兴特色化措施细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1开放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担负着基层万千“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

3、养的艰巨任务,但历经四十余年的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身份认同度低及普惠面窄等诸多不足。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印发为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从解决思想问题顶层设计入手,将理想信念与专业培养相结合,落实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3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农业生物群体和环境资源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其课程思政贯彻落实福建开放大学“12335”成人大学生思政模式,4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环境保护与生产发展可持续的专业核心问题,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激发其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大国农业思维和

4、工匠精神。农业生态学作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的主要农科课程,对其课程思政四个维度的创新路径探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理念培育现实意义。二、“目标导向路径”多点发力统筹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课程思政是一种追求“课程”专业知识传收稿日期:2022-07-18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本文系福建开放大学 2021 年科研项目“福建地域文化融入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号:FK21C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李聪慧,女,河北衡水人,福建开放大学理工学院讲师。2022年第6期29授与“思政”三观意识培养同频共振产生人才效益最大化的教学方法。5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六点聚焦,靶向发力,突出农业领域生态问题导向,构建人与

5、自然和谐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政体系。知识目标:掌握现代农业生态学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具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实验设计、结果分析以及论文撰写、学术交流能力;动态了解农业生态学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应用目标:能够根据生态学相关基础理论分析、评价农业生态质量,并进行农业生态工程调控与优化设计;在实际工作中,准确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领域的方针政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整合目标:能够将各章节的学习内容以农业思维主线串联起来,将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具备学习、实践、创新、思辨四项能力。情感目标:学会沟通与协作,增强文化自信,树牢扎根基层服务“三农”情怀,秉持“绿水青山就是

6、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价值目标:具备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以诚信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在开展农业生产和生态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绿”色农业生态观与“红”色中国梦相结合,打造“情系三农”课程思政生态圈。学习目标:通过联通主义打造有温度的课程,充分运用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下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时间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索课程前沿理论科技,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三、“教学相长路径”多线并进通力保障思政主体交互农业生态学教育教学强化“线上导学+线下活学+双向互动”模式,突出开放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特点,以乡村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为导向发

7、展课程建设“内趋力”,听学生声音、解学生难题、察学生所缺、供学生所需,将灌输与疏导相结合,将潜移默化与开诚布公相融合,五育并举培养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专业人才。传统性知识讲授:专业知识是思政元素融入的载体,通过传统知识讲授方法,关注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理论知识的现实应用,打开包含生态学概念、遵循规律、保护原则和工程举措的课程“工具箱”;结合前沿科技领域热点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科研精神;坚持农业思维一条主线,将传统知识讲清、说明、道白。多元化双频共振:为了克服开放教育“线上教学为主,线下实践为辅”学生归属感不足的问题,课程优化学生自学网络资源,强化虚拟教室“音频+视频”上课直观感

8、提升教学方法,采用集中直播授课外加音频政策、知识点解读,为学生支撑起教师点播凝聚重难点的学习框架,助力学生形成以国家政策导向的上层建筑为指引,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多管齐下,重点从文化、工匠、科技的强国梦出发,加强学生“三农”意识。案例法情境再现:案例是解决理论知识书面化向现实性过渡的特色“法宝”,农业生态学的很多理论知识往往通过案例的结合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案例选择尽量以“省内”“红色”“科技前沿”的新技术新方法为宜,把思政元素以专业知识相结合方式无声地输送给学生,为学生展现最直观、最震撼、最真实的教学案例,达到直击内心、催其奋发的效果,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并结合自

9、身优势萌发转化为扎根农村、诚信经营、服务“三农”的意愿。实践式系统带入:课程设置实验实习环节,通过实地调研感受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生态学的关系,了解当下农业发展趋势与现代农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农业生态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四、“设计融入路径”全面打造思政模型落实立德树人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情系三农”课程思政生态圈(见图 1),以农业思维一条主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中,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和学习、实践、创新、思辨四项能力,五育

10、并举培养德李聪慧: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四维创新路径探究福建开放大学学报(总第 156 期)2022 年 12 月 25 日30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专业人才。通过“四谈四看”将生态学基础知识理论教授融入农业发展思维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爱集体、爱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精神,切实通过三全育人实现学生贡献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最终效果。图 1 “情系三农”课程思政生态圈模型谈理想看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态。6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突出线上直播课载体作用,在课程导入环节

11、构建“节日农思考”思政平台,引经据典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农业思维中的理想信念,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专业智慧。一方面,借助课程当天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节日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荒漠化和干旱日等,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守好蓝天碧水净土”意识;第二方面,通过二十四节气、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农业相关节日导入,引领学生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会传统农业智慧,守正创新发展农业现代化,坚定文化自信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第三方面,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气候雄心峰会等国际活动为契机,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中国风范,使学生油然而生浓烈的爱国情,并潜移默化转化为自觉

12、强国志和实际报国行。谈政策看大国三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7我国是“农业大国”,却还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强国建设必然需要广大农民参与。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以中央一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等政策解读为抓手,打造“课程随身听”3 分钟前沿政策小课堂,带领学生看懂大国农业的顶层设计,从而在“添砖加瓦”筑起农业现代化建设“四梁八柱”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谈榜样看粮食安全。“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榜样的力量直抵心灵,课程思政通过榜样效应把人生的意义变成鲜活

13、的形象,通过“农业头雁”与“身边匠人”相结合,在实践中领悟远大理想、优良品格、高尚人格塑造时代工匠的强大动力。其一,在进行土壤生态工程讲解时,以谷文昌带领东山全县干群战斗不息、奋斗不止,治理风沙,让荒岛变绿洲,让百姓换人间,艰苦卓绝的土壤结构改造带入,引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通过其党员好干部的坚韧不拔精神,引发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决心;以润物无声的效果疏导学生产生爱国爱党情怀,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其二,在讲解秸秆还田、施肥、节水灌溉相关章节时,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引出粮食安全话题,加强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和诚信经营的农业管理之道。其三,在进行立体农业

14、讲解时,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为思政融入点,通过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推动燕子窠生态茶园的农业产业发展贡献,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大国工匠精神。谈共建看基地教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程以校企共建赋能产学研基地合作,打造线下思政平台。一方面,通过送教下乡、现场教学、实验实习过程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农业思维,使学生自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另一方面,注重农业产业、创业项目挖掘,通过企业管理、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等相关实训指导,培养学生诚信经营、科学种养意识,把牢粮食安全底线,并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学生思辨能力锻炼,将生态农业感悟融入日常学习、工2022年第

15、6期31李聪慧: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四维创新路径探究作和生活中,让乡村特色产业蔚然花开,将乡村振兴背景下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五、“回旋检验路径”立体审视思政成效增进模式推广课程注重巩固体系建设成效,通过搭建全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体系,试图通过“一带多”发展模式,构建起“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专科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递进式螺旋上升思政框架,打造多门精品课程,最终实现门门有思政,门门是精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比学赶帮讲团结。开放教育学习是克服工学矛盾展现求学毅力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论坛答疑、直播互动、群组交流构建学习圈子文化,营造比学赶帮良好学习

16、氛围,构建联通主义教学模式下团结协作的共学共建共享理论,将“一个都不能少”融入三全育人全过程,打造“留得住人、抓得住心、育得人才”有温度的开放教育体系,推动课程思政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润物无声作用,强化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坚定决心。扎根基层谈奉献。课程的案例和视频教学法给基层工作的学生以新的工作方式,个别农业实力雄厚的企业家将课程理论向实践变现,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共建激活乡村生态旅游新动力,为校企共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深谋远虑;一些扎根基层的学生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在基层工作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专业知识回馈基层,将一线工作开展得有特色、出成绩,成为基层工作的模范标兵。干事创业有力量。通过课程学习,一些扎根基层的农民大学生通过课程开阔视野、转变思路,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弯道超车”,将家乡特产与创业项目结合,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盘活乡村产业建设,为乡村振兴建设谋策探路;一些有条件借助家乡特色产业开展农业产业、创业项目的学生以榜样之力启迪实践之路,以农业转型经营的创业雏形,充分利用专业知识、教学指导、乡镇支持等探索创业之路,带领同乡走上致富路,为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