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年 第 12 期-107-公共文化建设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乡村振兴已经开启了新的征程。如何开好局、起好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明确了目标,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规划好了乡村振兴路线图,为广大农民送来了政策春风和民生礼包。乡村振兴涵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乡村振兴不但要让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富起来,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还要让农民的大脑动起来,精神文化丰富起来,这就需要文化部门的参与,为乡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做到公共文化服务
2、与乡村振兴相互融合,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文化馆是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的引领阵地和传播媒介,文化馆的职能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时代的文化馆怎样结合乡村振兴开展文化服务,笔者经过长期基层文化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乡村振兴视野下公共文化服务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一部分土地退耕还林,一部分农田盖起了房屋。大量的乡村剩余劳动力背井离乡进入城市,从事生产劳动,留在乡村的基本是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群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乡土气息一步步消失。同时,在脱贫攻坚中,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游离于“
3、两不愁三保障”之外,没有硬性要求,导致很多农村虽然进入了小康社会,但公共文化资源仍然匮乏,公共文化服务缺失,加之一部分农民对精神文化需求意识不强,认识不足,增加了文化馆文化普及的难度。一部分村干部认为文化活动带不来经济效益,也不热心组织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现在是科技和信息时代,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传播媒介手段在发生变化,乡土文化原生态被打破,文化馆服务只有随之改变,建立与新时代农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让更多的劳动力留在自己的土地上,文件要求,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需要实施耕地保护,确保粮食稳定增收,有劳动力的就可以就地、就近发展,减少农民工跨地区就
4、业,减少城镇人口集聚的压力,这必将为文化馆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带来新的机遇,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二、乡村振兴视野下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化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为农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方向,提供了保障。文化馆的服务是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讲好红色故事,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文化馆应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文化馆服务探究 罗江珍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总体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
5、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风文明就是要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提升群众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从而实现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是文化馆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本文以昭通市为实例,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推进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文化品牌、运用新技术助力文化传播五个方面,论述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新时代文化馆的服务性。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乡村群众-108-2022 年 第 12 期动、培训发展到乡村,营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渠道。在农村学校,要求学生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6、观。在乡村,规范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文化馆在教育引导和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服务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教、乡村文明的内容有机融入服务项目中,让群众逐步认知、熟悉,让群众在享受文化服务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落实到行动上,逐步提升群众的精神文明素养。例如,昭通市文化馆干部下沉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网格点,制作、张贴海报,入户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村组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带领孩子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文化馆需抓住送文化下乡的契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文化馆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时代精神,将国家政策、方
7、针结合乡土文化,创作出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看得明白听得懂的文艺作品送到群众中去,送到田边地头。农民在劳作之余,欣赏文艺作品,愉悦身心。另一方面,在老百姓休闲之余,派出文艺小分队,送文化进村寨、进小组,方便群众就近感受文化魅力。(二)继续推进乡村文化能人培训自2013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主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老百姓文化生活匮乏,精神缺少支柱,这成为深度贫困地区文化部门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2014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区”文化人才政策,昭通市文化馆下派到各个县(市、区)开展“三区”文化工作,深入乡镇调研,根据乡村文化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老百姓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增强群众参与文
8、化活动的自信。文化馆开展的活动亮点纷呈,引起了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2015年7月16日,昭通市举办了第一期乡村文化能人培训班,拉开了全市乡村文化能人培养工作的序幕,让参加培训的人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才艺展示,相互学习,培训的文化能人受益匪浅,开阔了眼界。在脱贫攻坚一线,文化能人们积极作为,配合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做群众工作,成为脱贫攻坚的参与者和带动者,有力推进乡村脱贫攻坚进程,让更多群众从精神上脱贫,展现了“文化扶贫”的力量。2017年下半年,昭通市乡村文化能人培养工程成了国家组织创建的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在乡村文化能人培训的带动下,县(市、区)强化了文化志愿服务、“
9、三区”人才服务,实现了文化服务链的延伸。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需要能人带动,扶贫需要扶志、扶智,乡村文化能人成了乡村的引领者、组织者、传播者,活跃在乡村的每个角落。乡村文化能人是最基本、最接地气、最亲民、最草根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是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资源。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中央对乡村振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文化馆应改变以前培训时间短,重理论、内容多而杂的培训模式,结合乡土文化元素进行系统培训,
10、让培训人员学会、记住,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使培训活动得到延伸,真正发挥文化能人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比如绥江县发展竹产业,打造“竹海新城 山水绥江”品牌,文化馆将文化元素融入竹编,编制有图案的竹产品,专门召集了有一定手艺的能人进行竹编培训,手把手教会他们竹编技艺,以少带多,逐步形成文化产业链,增加群众收益,把文化从“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为乡村振兴发展带去新的创新服务模式。(三)守住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模式2022年春晚只此青绿用舞蹈形式再现北宋王希孟的名画千里江山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这些传统文化搬上舞台,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震撼了全世界
11、,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如今,一幢幢钢筋水泥安居房拔地而起,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农村的农耕文化也在逐渐消失。文化馆应拓宽思路、寻找办法,收集农民即将淘汰的生产生活用品,进行陈列展示,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威信县高田乡文化站从2014年开始收集农耕用具,有木匠用的推刨、群众用的纺车、农民用的耕作用具与炊具、猎人狩猎的器具、苗族过花山节时的芦笙等,目前已收集1000多件藏品,数量可观。同时,高田乡文化站还挖掘乡土文化,传承红色文化,收集桃山救母 四帅建坛 收聂龙等民间小调在文化站文化广场进行展演。同时,借助红色文化资源,组织民间艺人表演,收取适当的务工费,既充实了群众的“钱袋
12、子”,又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这充分延伸2022 年 第 12 期-109-公共文化建设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了文化馆站的服务半径,把优秀的地方文化和农耕文化“种”到老百姓心里,促进农耕文明和 传 统 文化 的 传承,彰显了文化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其中有许多是村民祖祖辈辈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精神财富,是村民熟悉又亲切的文化。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但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流动人口日益频繁
13、,多种文化传播媒介和方式不断变化,原有的生态被破坏,传统文化也逐渐褪色。文化馆应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积极有为,主动出击,投入人力物力,挽救文化遗产,挖掘本土文化,宣传优秀民俗,结合节气和时令抓传统文化培训,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四)注重产品包装,打造文化品牌在国家乡村振兴、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大背景下,要守住现有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发展。目前,昭通各处都在通过网络媒介宣传农产品,文化馆借机把文艺演出融入乡村振兴,推进“一乡一品一特色”,促进乡村产业开发,实现双促进。例如绥江县南岸镇,在李子开花的时节,组织“李花节”演出、长街宴,推介农产品;新滩镇在桃花开的时候,组织“桃花节”演出活动;鲁甸县
14、小寨镇樱桃熟了,每年都要组织“樱桃节”活动。另外,结合乡村地域特色,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和整理,加强传承人保护和宣传力度。例如鲁甸县梭山乡刘志会,她的竹编簸箕“福禄寿禧”,精致美观,直径10厘米左右的簸箕价值60元,形成了梭山竹编文化品牌。(五)运用新技术助推文化传播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加深,各种新型信息传媒技术不断涌现。传统的农家书屋、农民文化素质网络培训、广告电视网络逐渐淡化,农村群众更喜欢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交流娱乐。文化馆服务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利用好短视频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活动,还要进行公共文化宣传服务,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比如倡导农村群众下载“学习强国”APP,学习知识,
15、了解惠民政策,在慕课平台上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等。除此之外,还要引导群众自发创作优秀的歌曲、剧本等,以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广泛拓宽受众人群。同时,紧跟“元宇宙”新概念,打破传统媒体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沉浸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以文化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振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千家万户,浸润村庄每个角落,打造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环境,走好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之路,文化馆责无旁贷。加强乡村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力度,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文化馆应积极作为。文化馆只有与时俱进,落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在建设乡村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农村中开展好乡村文化服务,激发广大群众投身乡村文化振兴之 中,让农民在文化振兴中更有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才能更好实现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云南省昭通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