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乡村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户退...附和政策认同的多重中介效应_邹秀清.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31780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户退...附和政策认同的多重中介效应_邹秀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乡村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户退...附和政策认同的多重中介效应_邹秀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乡村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户退...附和政策认同的多重中介效应_邹秀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土地经济研究2 0 2 2(1):1 1 9J o u r n a l o fL a n dE c o n o m i c s引用格式:邹秀清,武婷燕,谢美辉,等.乡村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基于心理依附和政策认同的多重中介效应J.土地经济研究,2 0 2 2(1):1 1 9.Z OU X i u q i n g,WUT i n g y a n,X I E M e i h u i,e ta l.H o wd o e sr u r a ls o c i a lc a p i t a la f f e c tf a r m e r s e x i tf r o m h o m e-s t

2、 e a d s?M u l t i p l em e d i a t i n ge f f e c t sb a s e do n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a t t a c h m e n ta n dp o l i c yi d e n t i f i c a-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L a n dE c o n o m i c s,2 0 2 2(1):1 1 9.乡村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基于心理依附和政策认同的多重中介效应邹秀清1,武婷燕2,谢美辉3,徐国良4(1.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 0 1 3 0 6

3、;2.江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3 3 0 0 0 4;3.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西 南昌3 3 0 0 3 2;4.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3 3 0 0 3 2)摘 要 本文基于江西省余江区6 2 4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 o o t s t r a p p i n g方法,揭示乡村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户退出宅基地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社会资本通过心理依附、政策认同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同步中介效应M 1、M 2,连续中介效应M 3均显著,点估计值分别为0.0 5 4、0.0 7 5、0.0 1 6,这说明心理依附和政策认同在乡村社会资

4、本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的链条中具有同步中介和连续中介的作用,且三种中介效应的差异显著。因此引导农户自愿有序退出宅基地应从农户的心理依附和价值认同出发,践行以人为本的制度供给。关键词 乡村社会资本;宅基地退出;心理依附;价值认同收稿日期:2 0 2 1 1 1 0 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 9 B G L 2 1 4)。作者简介:邹秀清,男,江西庐山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土地利用。通讯作者:武婷燕,女,福建顺昌人,博士。1 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人居关系紧张和农村宅基地闲置的现象日益凸显。1为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国家在政策层面高度重视农村闲置宅基地的退出与优化利

5、用。2 0 1 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提出要健全节约集约使用、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的管理制度,2 0 1 9年和2 0 2 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改革,宅基地退出应以尊重农户意愿为前提。然而,一方面我国农村集体成员对宅基地使用呈现出特有的福利“刚性”,另一方面,在农户的观念中宅基地承担了社会保障的功能,也导致宅基地制度改革遭遇瓶颈2,在实践中,部分农户难以理解与配合政策改革,甚至与政府发生冲突。因此,如何引导农户自愿有序退出,是宅基地制度设计的关键。近年来,学界对农村宅基地退出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现有文献主要基于生计3、农户分化4、产权5等视

6、角,运用计划行为理论6、目标设置理论7、推拉理论8、交互决定论9等理论,结合L o g i s t i c模型1 0、P r o b i t模型1 1等二项选择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禀赋属性、现状偏见、风险偏好也是不同类型农户退出意愿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1 2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大致如下:一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户的受教育年限、家庭非农就业比例、家庭年收入、非农收入占比、是否有子女在城镇上学或就业、宅基地宗数、宅基地与所属乡镇的距离、家人与周围人对退出政策的意见、社会治安情况、对退出政策的了解程度、退出补偿方式、养老保险政策

7、、医疗保险及子女受教育是否便利等;二是负向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户的年龄、家庭人口数、家庭的抚养子女数、家庭赡养的老人数、人均宅基地居住面积、宅基地所承担的功能、农户的风险预期等;三是存在争议的结论,例如宅基地面积、宅基地确权颁证情况等,还有学者的研究发现,户主的年龄与宅基地退出倾向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倒U型关系。以上研究为本文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但存在有待改进之处:第一,少部2土地经济研究(1 7)2 0 2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0 1 9年修正)。分学者从乡村社会资本的视角探索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决策逻辑1 3,但缺乏对乡村社会资本测度指标的科学性与

8、合理性评价;第二,缺乏深入的过程和作用机制探讨。毋庸置疑,与简单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类似研究相比,中介分析可以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1 4现有研究表明,行为人的决策通常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1 5,农户在特定的乡村社会资本环境中,往往容易形成特定的心理依附和政策认同,且心理依附可能激活其政策认同,从而改变农户的行为。鉴于此,本文尝试建立“乡村社会资本心理依附农户退出宅基地”“乡村社会资本政策认同农户退出宅基地”“乡村社会资本心理依附政策认同农户退出宅基地”的逻辑链条,期望对传统的宅基地退出研究起到补充作用。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对乡村社会资本测度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

9、评价,通过理论与实证相互印证,凝练成科学问题予以系统研究,体现本文的学术价值;二是引入心理依附和政策认同两个中介变量,对乡村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为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优化路径,弥补现有文献的不足;三是凸显了学科的交叉性,本文在理论上涉及社会资本研究,在实践中涉及中国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改革,并引入“心理依附”和“价值认同”作为联结理论和实践的纽带,将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进行融合,具有一定的学科交叉性。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社会资本是一个多层维度的概念。布尔迪的研究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的集合”。1 6普特南在布尔迪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上升到集体层面,并认

10、为社会资本是主观的社会规范、客观的社会网络和有效信任的交融混合物。1 7随着“三农”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资本理论也逐渐成为研究农村社会问题的新视角。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择或提出社会资本的定义,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1 8、贫困脆弱性1 9、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2 0、征地拆迁生活2 1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显示了社会资本理论对农村问题的解释力。然而迄今为止,学界仍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社会资本测量体系,因此,对乡村社会资本测度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评价,是本文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3乡村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2.1 乡村社会资本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决策的理论逻辑2 0世纪7 0年

11、代,学界开始引入博弈论来探讨经济学问题。本文参考已有研究2 22 4,运用博弈论对农户退出宅基地决策进行理论分析。农户作为宅基地退出行为决策的主体,由于社会资本、信息能力水平的不同,个体禀赋的差异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对未来的预测能力不足,因此往往成为有限理性的决策个体。由此可知,通过相互借鉴或模仿他人的优势策略,群体策略的纳什均衡逐渐得以实现。假定传统的乡村社会资本环境中有K 1和K 2两个同质农户(即具有相同社会资本禀赋的农户),他们有以下两种策略选择:退出(a)或不退出(b),其收益矩阵如图1所示:K1K2aM,MP,QQ,PS,Sabb图1 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决策博弈收益矩阵倘若农户K

12、1和K 2均选择配合集体行动退出宅基地a,那么,两人均获得收益M,即出现“双赢”的结果(M,M);如果两者都选择不退出b,则出现“双输”结果(S,S),毋庸置疑,MS。如果任何一方选择退出,而另一方选择不退出,那么退出将获得P,而不退出将获得Q。由于本博弈模型假定农户均处于传统的乡村社会资本环境中,因此,当事人双方的行为属公开信息。在乡村社会,不退出日后将被乡村社会中其他成员“不认可”“不接纳”,甚至还有可能“众叛亲离”,以致完全丧失与熟人社会中其他成员交易的机会;相反,退出方虽然可能在退出中有一定的损失,但留下了良好口碑,因此,PQ。如果双方均选择不退出,他们在网络成员中的评价都将很低,但如

13、果一方退出,另一方不退出,人们对不退出方的评价会更低。因此,整个得益值的排序为MPSQ。依据农户“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理智的农户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2 5,因此在上述的博弈模型中弱占劣策略应予以删除,从而我们可以得到均衡解(M,M),即农户会选择配合集体行动退出宅基地。上述博弈分析表明,农村“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农户退出宅基地。4土地经济研究(1 7)2 0 2 2(1)综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说H 1:乡村社会资本对农户退出宅基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2 乡村社会资本通过心理依附和政策认同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认知建构理论认为,个体心理机能的变化通常是社会文化内化的结果,即人的心理通

14、常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个体行为通常受个体心理的影响,心理账户理论也认为个人行为常常由个人根据客观情境进行心理记账、运算而决定2 6。因此,本文认为乡村社会资本能激发农户的心理依附和政策认同,进而影响宅基地退出决策。第一,乡村社会资本通过影响农户的心理依附影响其退地倾向。心理依附是联结个人与集体的情感纽带,主要表现为农户个体通过服从、认同到内化逐步形成个体的依附感。2 7在乡村社会,血缘与地缘的叠合使村庄俨然成为“扩大了的家庭”,内生于村庄共同体的村民理事会及村干部,有着较为广泛的社会信任根基和较高的话语权,农户在这种特定的乡村社会资本环境中存在着心理上的依附。毋庸置疑,农户的心理依附越强

15、,越容易产生正面的态度并按规范约定行动。正因为如此,这种内生于乡村社会资本的心理依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并消除农户对宅基地改革的误解和阻碍,从而为农户接纳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因此,提出研究假说H 2:心理依附在乡村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第二,乡村社会资本通过农户的政策认同影响其退出宅基地倾向。政策认同是指个体通过相互交往而以某种共同的理想、原则为追求目标,并形成共同的政策价值观。2 8毋庸置疑,政策认同是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前提与基础,农户之所以做出退出宅基地决策,在于农户并非仅仅停留在对退出政策的认可层面或者接受层面,而是进一步推进到政策执行的认同层面。调

16、研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农户都希望改变落后的生活条件,提高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水平。因此当乡村社会资本的价值观契合农户个体的诉求和价值理念,广大村民切实感受到合法合情合理的宅基地改革时,往往愿意对集体长期收益的获得和个人暂时收益的损失达成某种妥协,从内心真正认同、接纳宅基地制度改革,从而形成有效的宅基地退出动力。因此,提出研究假说H 3:政策认同在乡村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第三,计划行为理论认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最关键的因素,该因素又受到规范的作用和影响。在熟人社会的中国农村,乡村社会内部的信用关系、社会网络5乡村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和价值规范构成了农户个体之间社会关系的基础,影响着社会控制和对绝对权威的服从2 9,农户因此存在心理上的依附,这种自下而上的集体向心力能在短期内塑造人们集体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增强集体行动。由此可知,退出政策的有效执行,事实上是乡村社会资本通过影响农户的心理依附和共同的政策价值观,进而影响其行为。因此,提出研究假说H 4:心理依附、政策认同在乡村社会资本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过程中起连续中介作用。综上,本文构建的分析框架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