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晚清民国时期东吴大学历史学科发展历程探析_王晗.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32161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晚清民国时期东吴大学历史学科发展历程探析_王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晚清民国时期东吴大学历史学科发展历程探析_王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晚清民国时期东吴大学历史学科发展历程探析_王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40 第39卷 第6期 Vol.39 No.6 2022年12月 Dec.,2022晚清民国时期东吴大学历史学科发展历程探析王 晗(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时任苏州大学副校长、历史系教授张圻福主编的苏州大学校史对 20 世纪 50 年代东吴大学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和江南大学数理系的院系调整过程作了详细记录:“1954 年设中国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图画制图 6 个系和中国语文、俄文、历史、物理、化学、美术、体育、政治 8 个专修科。1957 年的系科设置为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外语(俄语、英语两个专业)、图画制图系等 6 个系

2、”1其中,历史专修科主要由原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历史专修科组建而成。2 1955 年 9 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柴德赓教授受吴贻芳邀请,加入江苏师范学院,与张梦白、徐嗣山等共同筹建历史系。3-5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整理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苏州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办学历史应始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历史专修科,至 1955 年,才开始设立历史系。这一认识为江苏师范学院(后更名为“苏州大学”)沿用,并列入苏州大学本科教学手册 文科分册“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2018),直至 2019 年才发生变化,苏州大学“历史学(师范)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东吴大学办学时期”。那么,东吴大

3、学办学时期的历史学专业(以下简称“东吴史学”)的办学发展轨迹是怎样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中国学人是如何追求学术自由、民族独立和现实关怀的?又是如何延续和发扬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治世理想的?笔者尝试从晚清民国时期东吴大学的办学历史、特定时代之变迁以及东摘要:通过梳理晚清民国时期东吴大学近五十年的办学历史、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探析东吴大学历史学科缘起于“三大书院”并立时期,发展于 20 世纪 20 年代“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后,衰落于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此期间,东吴大学历史学科在中国大学教育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走向专业化、中国化和世俗化。研究丰富了相关在华教

4、会学校历史的研究内容,并从微观角度展现了以东吴大学为代表的教会学校历史教育的整体发展面貌。为当前高校历史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参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了新史学的国际化水平,发挥了新史学有用于世的致用思想,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精神。关键词:晚清;民国;东吴大学;历史学;教会学校;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31(2022)06-0040-09收稿日期:2022-01-23基金项目: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交叉研究团队资助项目(NH33714022)作者简介:王 晗(1979),男,山东德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

5、向:区域历史地理、中国近代社会史。引文格式:王晗.晚清民国时期东吴大学历史学科发展历程探析 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39(6):40-48.苏州大学教务处编:苏州大学本科教学手册 文科分册(2019 级使用),第 281 页。DOI:10.16217/ki.szxbsk.2022.06.007吴文化研究 41 2022年第6期吴学人维系东吴史学的努力等方面入手加以研究。一、三大书院时期的历史学课程设置三大书院时期指的是东吴大学的前身博习书院、中西书院和宫巷书院时期。在三大书院设立之初,美国就已经逐步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学术体系,很多学科如历史学也逐渐变得专业、独立6。而此时,中国的政治环

6、境正值危局,清政府力图通过推行洋务促成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良。这也促使三大书院或多或少地采取应对举措,以获取清政府的信任使“影响中国未来政局的人接受基督教的熏陶”761,进而通过教会教育,着重“培养一批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影响而又具有基督化人格的领袖人才,并进而实现从个体人格的基督化到整个社会的基督化”8。正是基于此,系统的、西式的课程教学开始在三个书院中先后推行开来。其中,博习书院的学制历经近十年的反复探索实践,最终确定下来,颇具代表性。9-10该书院学制为 11 年,5 年预科课程和 6 年大学课程,所有课程均用中、英文教授。相应的大学课程设置如表 1 所示。表 1 1891 年博习书

7、院大学课程设置一览年级课程名称一年级历史、散文范例、写作、代数、世界史、自然地理学、神学要义二年级 春秋、散文范例、复习儒家文选、写作、几何、自然哲学、流体静力学、流体力学和热学、世界史、地质学、神学要义三年级 春秋(第二部分)、散文范例、孟子评论、散文诗、三角、测量、自然哲学、电学、机械学、数学物理学、生理学、植物学、自然史、自然神学(第一部分)四年级 礼记、散文范例、复习大学、中庸、诗文写作、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测量学、机械学、自然神学(第二部分)五年级 易经、解析几何、天文学、写作、伦理学六年级古代文学、微积分、写作、心经学、政治学资料来源:潘慎文:博习书院报告(1891 年),见王国平

8、、张菊兰、钱万里等主编:东吴大学史料选辑:历程,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0 年出版,第 61 页。从表 1 可知,一方面,博习书院顺应中国传统的科举考试制度,将四书五经作为课程内容进行讲授;另一方面,它将西学、神学纳入学校的课程设置。而此时期的历史学相关课程被划入西学,讲授的内容有历史(本国史)、世界史和自然史。这些课程安排的初衷是史学本身既满足西方致用性的功能,又符合中国传统所赋予的“明掌故得失”与“通晓世变之用”,而且“史学不但在中西学术面临分类转化及整合困难之际幸运地成为中西皆有的一门学科,更因经世致用的目的得以在 19 世纪末首先与西学扣接”。11因此,传教士希冀通过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和

9、西式教育模式相结合,以吸引更多的中国年轻学子入校学习。与博习书院同时期的中西书院和宫巷书院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日常的本国史、地理、算术、物理、天文等西学课程外,也都将基督教教义纳入历史学的课程教学,尤其是西洋史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更有甚者,中西书院、博习书院等还会根据神学发展的需要开设专门的圣经读书班,并以历史学等相关学科课程进行辅助教学761。由此可见,东吴大学在早期筹建过程中的历史学教学和研究多是围绕教会办学的需要进行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三大书院一方面引进西方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课程内容等;另一方面,为了实现 参见:Records of the fourth triennia

10、l meeting of the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China,转引自 Xiaoguang Xu:A southern methodist mission to China soochow university,19011939,Middle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ProQuest Dissertations Publishing,1993,P74。王 晗:晚清民国时期东吴大学历史学科发展历程探析 42 第39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他们办学的初衷和目标,三大书院的创建者又在办学中融入了他们对东西方社会的认知。因此,在三大书院创办和发

11、展的不同阶段,其办学宗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西方传教士以中国本土教会大学为载体来承纳中西文化教育。此外,“在某些方面,教会学校成为现代化教育的样板,是中国教师们参观学习的场所,显示出中国人准备建立现代化学校的基本模式”12。因此,东吴大学等教会大学成为晚清时期中国新式高等教育的先驱,其历史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外高等教育之间的交流,也推动了近代中国历史学专业化的发展。不过,此时期的历史教育模式并非一种专业教育,而趋向于传统的史学教育,更可以视为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以及致用教育之一部分。二、东吴大学成立初期的历史学课程设置(19001916)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随着三大书院办学规

12、模的扩大、师资力量的增强和在校学生的增多,美国监理会于 1899 年 11 月召开传教会议,接受林乐知(Young J.Allen)和孙乐文(D.L.Anderson)提交的申请,计划将三所书院改组为东吴大学,具体内容如下:1.我们可以将目前拥有的上海英华书院和苏州宫巷书院合并为一所学校,并将校址设立在苏州吴县。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将这所学校建设为拥有文学、理学、神学和医学等学科的一流大学。2.目前,我们在上海尚未出售的作为大学校产的土地,应该加以改良,并作为我们从事进一步的教育工作的永久性基金。3.我们会继续在上海开设一所文法学校的日间学校,用以满足上海的商学院的课程需要。因为,我们相信可以通

13、过这样的方式来为推广福音做出更多的努力。从上述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林乐知、孙乐文等人希望在即将成立的东吴大学开设文学、科学、神学和医学等学科门类。同时,林氏等人期望把在上海中西书院时期所购得的土地予以出售,并将出售所得作为保证新学校正常运转的经费。为了争取清廷的支持,避免新的学校体制和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之间再次发生冲突13,林氏等人在苏州拟立大学堂通启中强调“今拟在苏垣创设大学堂,仿照美国大学堂章程既为华人学堂,华文尤所首重,凡经义史论经济时务等,书必当兼肄并习以固根本,庶集学堂之成,即作自强之基”14。林氏等人所强调的“华文尤所首重”在东吴大学正式建校后的历次正式场合中都得到了突出,甚至将研

14、究国史和政治学术作为推进华文教育的途径。即“国文则研究国史以及一切中国政治学术为本,至若泰西学术如生理、理化、生计、政治、法律诸学,非不美也,然欲从事于以上诸学,势必置中国旧有之历史、政治学术于不顾。既为学人,而不能道本国之文献,量可耻也”。1901 年 3 月,宫巷书院迁至天赐庄,东吴大学宣告正式成立,并引入西方的大学课程。15在 东吴大学 1901 年 6 月在田纳西州的注册文件中,申请人 J.D.哈蒙德、A.W.威尔逊等人曾经将“扶持一个历史学会”作为“在华之中央大学”法人团体的重要任务之一。19041905 年,为了维持统治,清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教育制度改革以顺应国内和国际 参见:“Un

15、ification of schools in Suzhou 1899”,communication letter between D.L.Anderson and Young J.Allen,苏州大学博物馆藏。东吴大学堂记,东吴大学堂杂志之一,苏州大学档案馆藏,档案号:3 永 184。美国田纳西州图书馆藏,档案 O-2 卷,第 59 页。“在华之中央大学”更名为“东吴大学”,参见:东吴大学 1908 年 7 月在田纳西州变更英文校名的文件,美国田纳西州图书馆藏,档案 P-6 卷,第 443 页。43 2022年第6期形势,如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的颁行、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式学堂的兴

16、办等16。这些改革举措对于以东吴大学为代表的教会学校来说,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促进了与之配套的大学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具体课程设置如表 2 所示。表 2 19061907 年东吴大学课程设置一览年级1906 年1907 年一年级英文课:历史、英文、圣经史、形学英文课:史学、圣经史、英文、形学中文课:史学、文学、经学、课文中文课:经学、史学、文学、课文二年级英文课:历史、英文、圣经史、植物学英文课:史学、圣经史、英文、植物学、立体形学中文课:史学、文学、经学、课文中文课:经学、史学、文学、课文三年级英文课:历史、英文、圣经史、质学、性学、理财学英文课:史学、圣经史、英文、性学中文课:史学、文学、经学、课文中文课:经学、课文四年级英文课:尚无四年级学生 英文课:史学、圣经史、辩学中文课:中文课:经学、课文资料来源:东吴大学堂丙午年下期第一次察课最优诸生分数,东吴月报1906 年第 6 期,第 7073 页;丛录:本大学堂丁未上期第二次察课最优等诸生,东吴月报1907 年第 11 期,第 6467 页。从表 2 来看,东吴大学早期历史类课程在总体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