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 1 月 辽 宁 警 察 学 院 学 报 Jan.2023 第 1 期(总第 137 期)JOURNAL OF LIAONING POLICE COLLEGE No.1(Ser.No.137)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侦查取证研究 郝小辉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刑事侦查系,甘肃 兰州 730299)摘 要: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如何有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行侦查取证也成为顺利侦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关键因素。在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类型、特点、侦查取证难点及路径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加强对被害人的询问、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实施网络并案
2、侦查、强化信息流侦查措施、夯实资金流侦查措施等方面入手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的新措施。关键词: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取证;信息流;资金流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D631.2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2096-0727(2023)01-0033-06 一、引 言 收稿日期:2022-11-01 作者简介:郝小辉(1988),男,甘肃白银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刑事犯罪的打击与预防。基金项目:甘肃省公安厅执法理论与实务研究课题“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调查取证问题研究”(GAFZ028);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智慧警务背景下侦查专业教学练战一体
3、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2A-292)。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通过电信网络平台,对受害人实施诈骗行为,致使受害人的人身财产受到损失,而将受害人损失的合法财产通过非法占有的一种犯罪案件。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发生一直处于高位运行,我国各省份出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数量上升趋势明显,根据央广时评报道,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7 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59.4 万起,紧急拦截止付涉案资金 5518 亿元,避免 1.09 亿名群众受骗。1我国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采取严厉打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策略,在对此类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的同时,也着重从提升人民群众
4、的防诈骗意识入手,从犯罪主体和犯罪客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和司法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重视程度和打击力度在持续加大,但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特点导致大部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发生之初就存在着很高的隐蔽性。相关部门难以对所有涉案人员进行彻底追查和处置,仅部分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的人员得到了应有处罚和惩戒。总体而言,犯罪成本过低、震慑力不足、群众防骗意识不强给这一犯罪行为提供了可生土壤。这种现象也进一步加速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企图在不付出多少犯罪成本的前提下,通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来获取高额利益。因此,有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5、犯罪案件,特别是通过加强侦查取证环节的研究和实践,真正实现对此类犯罪的全链条打击。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类型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已经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触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型的电诈手段层出不穷、加速迭代。目前,很多学者对电信网络诈33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1 期 骗犯罪案件的类型进行了梳理,比较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一)仿冒身份型诈骗 其典型手法是诈骗分子冒充教育、医疗、司法机关、客服等各领域工作人员,或通过领取补助、救助等手段对受害人进行利益诱骗,或谎称身份被盗用或涉嫌犯罪等对受害人进行心理恫吓,诱导被害人泄露银行卡和手机验
6、证码等信息,最终完成诈骗。(二)虚假购物型诈骗 其典型手法是在公民在网购过程中,在进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要付款时,链接进入电诈犯罪分子预先植入的在形式、扣款金额等方面做得与原网购网站非常相似的虚假页面,通过此虚假页面进行支付,支付资金则自动进入犯罪嫌疑人账户后,被迅速转移、完成诈骗。(三)微利诱导型诈骗 其典型手法是犯罪嫌疑人利用“贪图小利”的人性弱点,或通过各种媒介发送中奖信息,当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取得联系后,以要求受害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各种方式,达到诈骗目的。或冒充电商工作人员,谎称需兼职刷单,刷信誉、刷好评,支付小额佣金以诱导被害人继续“工作”,待受害人刷单金额达到犯罪嫌疑人期望值时
7、,犯罪嫌疑人就会以卡单、账号错误等预设理由,怂恿受害者不断投入,进而完成诈骗。(四)生活服务型诈骗 其典型手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居民为了生活上的便利,大多数情况下会优先选择网络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犯罪嫌疑人则紧盯这一领域,利用互联网络发布如补助退税、机票退改签等各种虚假信息。以机票退改签为例,犯罪嫌疑人在非法窃取旅客实时航班信息后,通过点对点精确发送短信,以“航班延误或取消、提供退票或改签服务”等借口,留下航空公司虚假客服电话,诱导受害人联系“客服工作人员”,随后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人员,以办理退票手续、退款为诱饵,诱骗受害人上当受骗,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2(五)病毒植入型诈骗 其典型手
8、法是犯罪嫌疑人利用伪基站向不特定人群集群发送虚假链接,通过网银升级、电信公司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等方式,诱导人们进行手机软件常规操作,一旦受害人点击该虚假链接建立网络连接后,犯罪嫌疑人便在其智能终端上植入木马病毒以获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网银密码、社交账号等私密信息,从而对被害人实施精准的定制化的诈骗犯罪。(六)虚假 APP 型诈骗 其典型手法是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站弹窗办理大额信用卡广告,收集有办卡需求的受害人身份信息、手机号码,后期以银行信用卡客服的身份联系受害人,或者利用伪基站以银行专有号码直接短信发送推荐办卡成功信息,受害人按照“银行客服”提示操作或者点击短信链接下载与银行 APP 相似的伪造的
9、银行 APP,绑定已有银行卡、信用卡以求获得大额信用卡,此时犯罪分子通过软件后台,直接将受害人卡内余额刷空。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特点 目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与传统的诈骗犯罪案件相比,其手段更多样、行为更隐蔽、成本更低廉、传播更广域、犯罪更连续,呈现出受害群体范围广、被筛选特征日趋明显,犯罪嫌疑人隐蔽性强、流动性大、反侦查能力高,犯罪平台化发展趋势明显等特点。(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受害群体范围广,且被筛选特征日趋明显 目前我国网络环境实名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大部分网络用户进行网络社交时都会进行实名认证,这种情况在极大地推进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同时,也给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提
10、供了可乘之机,犯罪嫌疑人在对潜在受害者的信息进行撒网筛选,选出一些符合犯罪预期的特定群体,如部分老年人、女性群体、刷单兼职者等,按照不同诈骗“剧本”实施诈骗。(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隐蔽性强、流动性大、反侦查能力普遍较高 目前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已成为每个人的必备技能,尤其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具有高超的信息技术和专业的操作能力。在此类案件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迅速转 34 郝小辉: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侦查取证研究 移资金并“消失”的情形已屡见不鲜,能够在实施诈骗行为的同时几乎不留下任何证据和线索,给公安机关侦查此类案件、抓捕犯罪嫌疑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有效制裁造成了新的困难。与此
11、同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犯罪形式也紧跟时代潮流,与目前热点话题链接异常紧密,让受害者措手不及、防不胜防。部分犯罪嫌疑人经常利用网络和舆论热点制造诈骗契机,如利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泛使用的健康码和核酸检验报告,谎称受害人变为密接人员或者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需按要求提供验证码,最终欺骗受害人,以达到诈骗目的。(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平台化发展日趋明显 网络的普及,APP软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休闲娱乐用具,近年来较为知名的社交软件每天在线人数达到数亿人次。这些社交软件平台在满足人们正常社交需求的同时,也让部分别有用心的人蠢蠢欲动。在软件使用者中确实夹杂着一定数量的犯罪嫌疑人,
12、他们借助直播、视频、评论等方式实施诈骗行为,导致很多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认知不足,贪图小利的人民群众遭受诈骗,造成巨大财产损失,甚至出现“轻生”等严重极端情况。现在的网络环境也鱼龙混杂,不少虚假网贷APP仿冒银行、金融平台,多方引流、大量分发、实施诈骗,诈骗分子借助互联网技术在产品标志和功能介绍上以假乱真,并辅助以金额不等的“返利模式”诱导网民进行下载访问。根据中国长安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排查打击假冒APP 4.2 万个,其中假冒金融APP就有 5677 个,占假冒APP的 13.52%,3如果按照每个假冒金融APP引流 1000 人的数量估算,潜在受害人群数量巨大。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
13、的侦查取证难点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更迭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也给数以亿计的网络用户的信息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由于发生于网络环境中的特殊性,侦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比一般案件的难度大、时间长,容易出现犯罪嫌疑人逃脱法律制裁的情形。实现犯罪嫌疑人受到应有的法律处罚这一核心目标,关键在证据,核心在取证。在取证环节上,电子证据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主导型诉讼证据,在认定诈骗事实、犯罪嫌疑人身份及诈骗金额等方面至关重要。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征,电子证据的原始性、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等问题都不容忽视。在实际侦查过程中,取证环节困难重重,电子
14、证据的收集和保存难度均较大。(一)电子证据收集难度大 网络环境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中,用户在网络环境中生成的日志记录被不断刷新,甚至会出现数据丢失、部分被消除的情形,这就给收集电子证据增加了新的困难。部分网络平台保存信息和数据的时间非常短,如果侦查人员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发生后没有及时进行证据固定,就有可能产生证据被清除的情况,导致电子证据无法发挥正常效力。与此同时,此类犯罪嫌疑人警觉性较高、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在实施犯罪行为后,对产生的电子证据进行清除和破坏,导致很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发生后虽然产生了电子证据但无法提取固定的情况,这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抓捕、定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4(二)电子证据
15、保存难度大 由于网络环境与现实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网络环境中的电子证据与传统环境中的实体证据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网络电子证据不是本地存储,不能直接进行保存和固定,如果电子证据在保存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电子证据出现受损现象,进而影响电子证据法律效力的正常发挥,而是需要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人员对电子证据进行有效保存。在侦查实践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部分证据受损、丢失的现象经常出现,导致提取固定的电子证据无法作为诉讼证据进行使用。5(三)被骗资金止损难度大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特点之一就是资金流动速度非常快,犯罪嫌疑人可在网络环境中将资金在极短时间内通过多个账户进行“秒级”分流转移,当受害人报案
16、、侦查机关受理案件时,35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1 期 往往被骗资金已经经过多手操作进行多次流动转移,这种情况也给侦查人员的取证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网络平台的普及给虚拟货币的兴起提供了机遇,网络虚拟货币交易也正在金融交易的常见形式,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一个新动向。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虚拟货币将诈骗资金“洗白”后正常流通,而侦查机关则难以对此类诈骗资金进行侦查和追踪,这一资金转移新手段正在成为此类犯罪的一种新动向,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6 五、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取证路径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数量持续增多、一直处在高位,给社会和谐稳定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非常巨大的负面影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综合治理需要司法机关及相关部门加强重视,优化现有网络环境,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供更高安全保障,尤其是加强侦查取证环节的研究,为打击此类犯罪提供新思路。(一)加强对被害人的询问取证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被害人多为不固定群体、破案周期长已经是侦查实践中不争的事实,加强对每一名被害人的询问取证,详细全面地制作报案材料,是为了便于日后并案侦查和退赃止损的需要。询问被害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