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传承2022年第18期总第591期2022年第18期总第591期一、引言2020 年 11 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1因此,在文化自信视野下对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行观察与思考,提出长江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是一项崭新课题。长江源自我国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文化自信视野下长江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探究吴国瑛摘要:在文化自信视野下观察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现状,发现存在专业文保工作
2、人员不足、各地保护能力不均衡等问题。“十四五”时期,要把握好国家战略契机,夯实文化自信,制定国家级层面的长江文化遗产保护战略,制定有效、可执行的保护规划,分区域、分步骤实施长江文化遗产保护,完成保护好长江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以期为促进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关键词:长江文化;文化自信;遗产保护DOI:10.16653/ki.32-1034/f.2022.018.008-48文化传承2022年第18期总第591期2022年第18期总第591期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 11 个省级行政区域,于上海市崇明岛以东流入东海海域,全长 6397公里,居世界第三位。数百条支流贯穿南
3、北,延伸至贵州省、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浙江、福建省 8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无疑是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中华文明发祥地。虽然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形式、作用和历史发展路径,但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使中华文化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长江缔造了从雪域高原到江南水乡绵延数千年的文明路径,是中华民族代表性符号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标志性象征之一,因此把长江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是文博工作者的必然使命。根据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的
4、定义,文化遗产是指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其存在的形态,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的文物,历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有着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是由各群体、团体、个人口口相传下来的优秀文化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
5、和文化场所。3二、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长江源远流长,流域面积广,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沿长江流域繁衍发展出一系列的人类生存活动踪迹和文化现象,以源头的青藏高原文化到四川盆地独特的巴蜀文化、江汉平原的楚文化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吴越文化等沿江主流文化为主体,还包含各支流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如甘肃青海一带甘青文化、云南滇文化、贵州黔文化、江西赣文化、福建局部闽文化、淮河流域淮南文化等亚文化层,长江沿线主次文化层构成了庞大的文化体系,这些不同的文化载体在相同的文化大背景下聚合成一个共同的文化联合体长江文化。传承发展了数千年的长江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好这份宝贵遗产是中华子孙共同的责任
6、。长江文化遗产面广量大,种类繁多,做好保护工作并非易事,就长江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来看,亟须重视存在的问题。由于长江流域面积覆盖了大半个中国,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也数量庞大。20172018 年公开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古文化遗址 193282处,古墓葬 139458座,古建筑 263885栋,石窟寺及石刻 24422 处。另有可移动文物10815 万件/套4,其中,长江流域流经省份来-49文化传承2022年第18期总第591期2022年第18期总第591期简单估算的话,占全国总数量近一半。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显示,长江沿线省(区、市)共有全国不可移动文物 30.6 万余处,约占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
7、39.8%。截至 2021 年,长江沿线省(区、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72处,省(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732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5252处,涉及古宫、道观、寺庙、古桥梁、古祠堂、民居、牌坊、古石刻、古塔、古文化遗址等,数量多、内涵丰富,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52 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78 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160 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142 个,中国传统村落 2954 个,划定历史文化街区 571 片,确定历史建筑约 3 万处;共有 85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93 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此外,还有
8、 20 多项世界遗产以及大量的农业遗产、工业遗产、文化景观类遗产、水利遗产、老字号、地名遗产、宗教遗产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可移动文物,数以千计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等。5如此海量的文化遗产以及不同的遗产类型,是对现有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及保护力度的巨大挑战。在偏远地区仍有大量的文化遗产以及不可移动文物处于未保护状态,专业文保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各类长江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堪忧。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保护力度、保护范围各不相同,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一致,以至于其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也各不相同,经济发达省份响应国家保护长江文化遗产号召的时效性较好,例如,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
9、作为“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于 2020 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由湖北省牵头,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省份参加。江苏省相关部门于 2022 年 1 月 30日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全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切实提升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6武汉、南京、扬州等城市都在谋划建设长江文化主体公园事宜。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级长江文化遗产保护战略以及相关战略规划,使得长江流域文
10、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实施处于空窗期。由于长江流域各地城市化进程不一致,城市经济发展落差严重,长江沿线城市整体经济总量相距甚远,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方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也有存在巨大差异。为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各地方也同步整合组建了文化旅游管理职能部门,但基层单位一直面临专业人才与专项保护资金短缺的艰难困境。基层单位由于人才流失、编制紧缺,从事文化遗产工作的人员偏少。一些偏远省份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能力长期在低水平状态下徘徊,区、县级及以下文物的保护经费也无法得到可持续保障,加剧了文化遗产保护不均衡的现状。部分干部对长江文化的历史地位-50文化传承2022年第18期总
11、第591期2022年第18期总第591期认识模糊,对长江文化遗产的保护概念缺乏共同认知,使得长江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区位优势、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等造成了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政府对长江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投入差距也很大,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有着良好的规章制度、可持续的财政投入、可靠先进的文保科技装备等,部分经济发展落后的区域则在资金以及人员方面投入较少,保护区域覆盖较小,处于恶劣环境 的 文 保 单 位 甚 至 缺 乏 最 基 本 的 巡 视 与保护。三、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对策新路径综合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十四五”期间,把握好国家战略契机,营造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良
12、好环境,完成保护好长江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应当从以下路径进行探索:一是建议对长江流域进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摸底普查,了解清楚长江文化遗产的规模、“两遗”的具体数量以及保护现状。根据“两遗”保护的特点以及目前国家级的相关文化遗产保护规范,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国家级层面的长江文化遗产保护战略以及有效可执行的保护规划。分区域、分步骤实施长江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建立国家级长江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或智库,从宏观层面指导、协调长江流域各级行政部门的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行为。尽量避免各地行政部门各自为政、盲目投资、重复投资的行为。二是建议长江流域内各级政府加大对长江文化遗产保护的财政投入,每
13、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长江文化遗产的专项保护费用,对于偏远且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要给予专项补贴,并号召经济发达地区实施对口支援,共同做好长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营造长江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互动局面。在执行具体对口援助项目中建立项目跟踪监督机制,全方位跟踪项目进度、资金使用以及招投标合规情况,避免出现项目质量、资金挪用以及地方官员人为干预等问题。可以运用成熟的高层次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征调全国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进行点对点的监督管理与帮扶。还需要建立严格的项目竣工审核机制,利用第三方力量严控对口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做到专款专用、使用到位、不随意突破预算总额,确保援助资金用到实处。三
14、是建议设立长江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可以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先试先行,设立具有特色、可推广复制的各类遗产保护示范区,利用当地的各种社会力量加强长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总结经验教训,试点各种对保护有利的创新政策,为长江文化遗产保护探索切实可行之路。由于长江流域面积辽阔,各区位的保护方法及手段各不相同,在示范区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可以建立示范区合作联盟,避免各地以本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51文化传承2022年第18期总第591期2022年第18期总第591期为建设重点而忽略长江文化的整体性保护,最后取得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全域覆盖的效果。四是建议组织全国各类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深入基层,到各地去调研和培训专
15、业人员,对长江文化遗产保护做系统深入研究,形成一定质量与数量的研究成果,为各级政府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方向的决策提供专业支撑,在具体遗产保护过程中能运用专业的保护理念、最新的科技手段以及最可持续实施的方法为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作出贡献。五是建议长江流域内各地政府在保护好长江文化遗产的同时,加强保护成果的合理利用,使长江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薪火相传。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直面大众,拉近普通群众与历史、文物、文化遗产的距离,让长江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反哺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综上所述,在文化自信的视野下考察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前景
16、可以发现,在中华文明大格局中,长江流域无疑是极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主体之一。祖先留下的各类文明印记在历史长河中有着不同的存在形式、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但并不孤立,是多元文明架构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长江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使中华文化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长江缔造了从雪域高原到江南鱼米之乡的文明路径,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因此要把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书写文化自信道路上的辉煌篇章。参考文献1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0-11-15).http:/ 简 史密斯.遗产利用M.苏小燕,张朝枝,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4苏杨.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7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5贺云翱.保护长江文物弘扬长江文化让“长江”列入国家 文 化 公 园 EB/OL.(2021-11-12).https:/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EB/OL.(2022-03-08).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