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论略_江文英.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32700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论略_江文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论略_江文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论略_江文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9【摘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发挥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政治情怀以及卓越品格等育人功效。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抓住关键因素,找准与课程的融合点,创新教学模式,增强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感召力。【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论略江文英 杨红英(韶关学院 广东韶关 512005)教育广角南方论刊2023 年第 4 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

2、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革命史和奋斗史的精神精髓,凝聚着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价值追求,精神品格、道德情操。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有利于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培养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及其育人价值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我党创建过程中初步形成,贯穿于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的整个历程,是中国

3、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强大精神支柱,深刻揭示了我党百年来成功开辟中国道路进程的基因密码。从本体论意义上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系列革命精神的逻辑之源;从认识论意义看,伟大建党精神构成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种总体性认识范式;从方法论意义上看,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把握百年党史的一种普遍性精神标识。(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无数革命先烈能够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

4、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2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是党的鲜明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精神引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方向与保障,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当前在新媒体盛行的情况下,青年学生中一定程度上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信仰缺失的现象,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坚守共产主义信仰,有利于抵挡网络信息带来的负面效应,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效,引导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担当使命,就是

5、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国家的发展靠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建党百年,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与汗水胜利完成了他们的长征路。在新的征程中,每一代人都需要牢记初心,践行初心,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青年大学生更要践行初心,担当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凸显了伟大建党精神在责任担当方面的育人功效。(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英雄气概。一批批革命前辈前仆后继,舍生取义,为了救国救民,不畏强暴、不避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

6、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胜利,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充满了困难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3,中国在变,世界在变,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需要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学习伟大建党精神,让广大青年学生继承与发扬前辈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这充分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卓越品格塑造功能。(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对党忠诚,就是对党的信仰、根本宗旨、基本纲领、所领导

7、的伟大事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不负人民重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革命的胜利,源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上下一致,对党忠诚,对人民事业的忠诚。大学时期,青年学生的世界观、100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定型的关键时期。培养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坚定对党的忠诚度,坚持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对党忠诚、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这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担当教育功能。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因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力量,“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4

8、因此,要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下去,化作物质的力量,让更多的青年学子认识,了解,从而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高校应该要抓好这个主渠道,发挥好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意志淬炼、品格提升、道德塑造等育人功能。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抓关键才能凸显出教育功能。其中关键因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关键在教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灵魂性人物,一节课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教师教学管理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重大,肩负着为党育人的责任,把学生培养为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伟大建党精神对思政课育人的作用,

9、自觉担当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者。因此高校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政治意识,勇于担当,勇于开拓进取,自觉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去,让最新理论成果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高校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形式,深入讨论如何把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地融入到高校六门思政必修课中,做到重点不同,内容不重复。第二,关键在深入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找准融合点。针对各门思政必修课的教学目标不同,分别从不同侧重点去查找收集相应的教学材料,结合课程重点、学生的特点及兴趣找准切入点、融合点,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共鸣,达到思想同频的教学效果。避免空洞说教,空喊口号,做到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理想与现实、过去与未来、

10、国家与学生个人相结合。第三,关键在于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思政课要注重过程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领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综合运用专题式、案例式、讨论式、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用心去理解、去感悟,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民族复兴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三、找准融合点,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契合,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六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11、每一门课程都可以找到与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合点,以点带面,深入拓展,把伟大建党精神讲深讲透。以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为例,分析该门课程中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的知识点。第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可以结合 原理(2023年版)课教材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中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5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在习得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后,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惊人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此可以与

12、学生讲述中国近代以来,无数爱国救亡前辈探索真理,找到真理的曲折道路,以及在找到真理之后,无数革命先烈坚持真理,宁死不屈,为真理甘愿牺牲生命。坚守理想,可以结合原理课第七章第三节“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最终实现”,从人类社会形态变更的一般规律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替代,那就是共产主义。让学生深刻认识为什么共产主义必然会代替资本主义,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场、观点,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什么要以人民为中心呢?这就可以与原理第二章第二

13、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相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世界历史发展最终是由人民创造的,因此要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之所想,为人民解决急难愁盼的事,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用百年党史中深刻的案例分析党的成功经验,就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团结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谋利益,推动中国革命胜利、改革取得巨大成功,进而让青年学生不忘初心,践行初心,认识到现在是最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青年学子要担当起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学好本领,为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第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中

14、国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士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有直接的关系。这可以结合原理课第六章“社会主义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第四个目“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生机活力”。我国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巨大成功,是无数革命前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与敌人作英勇斗争取得的。引用一个个鲜活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向学生讲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学生可能会对在和平年代,依然“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有所不解,这里可以联系到第一章第二节第二目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事物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无时不在,101矛

15、盾无处不有,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敲锣打鼓轻易实现的,需要与国际国内各种矛盾作斗争,广大青年学生要树立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第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中国革命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党忠诚。此处可以结合原理课第三章第三节第三目“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向同学们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厘清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中国革命胜利关键在党,用历史事实证明农民阶级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才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

16、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因此必须要树立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党与人民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没有党的领导,人民就像一盘散沙,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上下同心,才能干出大事业。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负人民。青年学生必须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依靠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不负人民。四、创新教学模式,增强伟大建党精神对学生的感召力第一,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短视频、革命歌曲、党史图片,元宇宙技术、AR 技术,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用视频、音乐、图片等学生喜欢的喜闻乐见的影音作品,打开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用心去体会,并且分享心得,更好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力,避免陷入历史虚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