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3 第39卷 第6期 Vol.39 No.6 2022年12月 Dec.,2022未能化蝶的红蚕茧:朱鸳雏短篇小说论吴 佳,孙 超(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朱鸳雏(18941921),名玺,字尔玉,号孽儿,别号银箫旧主,上海松江人,近现代报人、小说家、文学家,南社社员。朱鸳雏自幼失怙,为松江孤儿院院长杨了公义子。聪颖好学,师从泗泾马漱予学韵语、从杨了公研文史。为诗清丽茂美,交游渐广,获当地文人推重。又好新剧,相貌娟好如女子,所扮旦角楚楚可人,与李子韩所饰生角珠联璧合,宣传新思想,耸动一时。喜作说部,以松江名小说家姚鹓雏为师,所作文言小说能得姚氏趣味。因鹓雏为林纾弟子,鸳
2、雏亦成林纾辅翼。鸳雏小说作品为沪上报刊所青睐,渐露头角,曾由周瘦鹃汇辑其数十篇小说为红蚕茧集1,列入大东书局出版的“紫罗兰庵小丛书”;又与姚鹓雏合著二雏余墨行世。鸳雏经杨了公、姚鹓雏介绍加入南社,不久因社内的唐宋诗之争而被南社领袖柳亚子公开开除出社,受此打击,一蹶不振,郁郁而终。多年后,柳亚子发表我和朱鸳雏的公案,颇悔年少意气,愧对友人。除红蚕茧集 二雏余墨外,鸳雏还著有中长篇小说峰屏泖镜录、玉楼蛛网、桃李因缘(和铁冷同著)、帘外桃花记、赭楼第一恨;翻译小说银纛记(与季恂同译)、这朋友娶过妻了;杂文上海闲话;诗词散见于 二雏余墨红蚕茧集痴凤血。后有时希圣拾阙补遗,整理出版 朱鸳雏遗著。目前,学
3、界对朱鸳雏及其作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专论仅有一篇,即芮和师的 “云间二雏”评说江苏通俗文学作家姚鹓雏、朱鸳雏。该文主要介绍姚鹓雏和朱鸳雏的生平经历及各自创作,将二人简单对比后,得出姚鹓雏比朱鸳雏的“心境似更为开阔,处世更为成熟,文学活动更为活跃,其诙谐幽默也为朱所不及”2的观点。毫无疑问,该篇论文首次将朱鸳雏纳入通俗文学研究领域,具有首创意义,但是对其作品研究大多停留在简介层面,有待进一步深入。另外,在南社研究相关论著中也有一些对朱鸳雏生平、创作的简单介绍,尤其关摘要:朱鸳雏的短篇小说创作深受林纾、姚鹓雏的影响,在赓续文体互参传统的同时,借鉴域外小说技巧以寻求新变。其作品主要收录于红蚕茧集中,
4、既蕴古韵幽光,又具时代气息,在主题题材、思想内涵、叙事手法等方面体现出一些有别于传统的现代性特征,在当时受到不少读者欢迎。由于早逝,朱鸳雏的短篇小说创作未臻成熟,表现为题材较为狭窄,且未脱摹仿痕迹。对于朱鸳雏短篇小说的创获与缺失应予客观认识,还应重估其推动传统短篇小说现代转型的独特贡献。关键词:朱鸳雏;短篇小说;红蚕茧集;南社;转型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31(2022)06-0033-07收稿日期:2021-11-2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79)作者简介:吴 佳(1997),女,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近代文
5、学与文论;孙 超(1979),男,山东临沂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明、清、近代文学与文论。引文格式:吴佳,孙超.未能化蝶的红蚕茧:朱鸳雏短篇小说论 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39(6):33-39.DOI:10.16217/ki.szxbsk.2022.06.006 34 第39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注他与柳亚子的笔战公案,如有成舍我与南社“朱柳论诗”公案3、“南社内讧”新探4等。这些论文都以笔战公案为研究视角展开对这段历史的溯源与分析,却没有涉及朱鸳雏的文学成就。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本文拟从文体与思想两个方面对朱鸳雏的短篇小说展开深入探讨,以期客观认识其创获与缺失,并尝试评估其推动传统短
6、篇小说现代转型的独特贡献。一、笔记小说的创新变体朱鸳雏的短篇小说创作深受林纾、姚鹓雏的影响,在赓续文体互参传统的同时,借鉴域外小说技巧以寻求新变,因而,其文体呈现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变异形态。他的创作大多可视为传奇化的笔记小说,使用文言,假托实录,又颇具传奇性。(一)文体互参:传奇化的笔记小说周瘦鹃在红蚕茧集 弁言中称其为“旧作笔记”5,实际上该小说集所收作品大量使用传奇笔法,富有一定的传奇性。“传奇”自唐人小说而来,强调情节的奇幻、人物的特异,追求叙事的“非常态”以及由此形成的浪漫风格。扎根于传统的朱鸳雏直接取法唐人小说,大量使用传奇笔法,以古求新,创作了一篇篇传奇化的笔记小说。朱鸳雏的短篇小
7、说或取材奇特,如 感逝记,其自述“余欲造一有统系而叙述近古之小说,患无佳材,复苦模拟,盖读英国哈葛德氏所造,辄能摹及千年以上之人物,成为巨著,以震奋国人,知返古亦难矣哉。曩在故乡于旧家书觅得清道光人马晋之笔记,晋之参与洪杨之巨役,记出暮年,语多自悍,玩其词意,似牵涉女娲者,兹编其意而叙之”159-60。再如珰札记,取材于邮差口述,小说中言明“职务之暇,常来问字,吾乃询彼职务上有无趣事,足助吾文者”129。该篇时代感强烈,邮差作为当时的新兴职业,走街串巷,承担起传递信息的职责,而他们也成为诸多奇闻异事的发现者、见证者。天刑记则代文中主角记事,所谓“拜先生等赐也”192,以获得小说的“似真”效果。
8、或以神奇怪异之事入小说,想象丰富,给人以不可思议之感,如炙骨记,“余”在道观紫霞宫神遇已卒将士冯成材的魂魄,魂魄托“余”收其骨以归葬,这显然是唐传奇影响下的传统遇鬼题材。再如汉水记中的主人公为力证真情,跳水自尽,被人救上来后进入“鬼境”151,营造出一种玄幻神秘的氛围。即便是平平无奇的爱情故事,也往往增添意外巧合作为情节之奇,使小说跌宕起伏,如司书记写的是徐子瑞意外收到一封寄错了的情书,按照常理,应该把信件退回邮局或作其他处理,最不可私拆他人信件。可徐子瑞夫妻俩却乘着兴致假托本尊代写回信,时而绞尽脑汁如何妥帖回复,时而揣度对方心意,乃至将对方寄来的食品一并收下自用,一来一往无不有趣。当然,最后
9、这场闹剧随着收、寄件人本尊的相见而落下帷幕,偷取的乐趣也就戛然而止了。生还记光听名字便有引人之处,该篇小说写陆锐不顾家人反对,自愿当兵却又当了逃兵,怕妻子生气,便假借陆锐同乡身份报陆锐之丧来与家人重逢,没想到妻子早就看穿了他的伎俩,最终夫妻二人冰释前嫌。拾遗记写杨剑云女士游园时拾得钱包,本想私吞,但为了有所图而“好心”归还失主王子威,最后竟然凭借“美名”与王子威结为伉俪。朱鸳雏的上述作品重在言情,充分诠释了近代小说题材从官场向情场的转变,作者在小说中玩转情场,描摹世间情态,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至情世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朱氏短篇小说虽效唐传奇而首重言情,但所言之情已从男女之情扩大到广泛的
10、世俗之情。如干蝶记 战瘢记记叙友情;碎牕记 劳工记 天刑记 珰札记描摹世态人情;怨始记 芳时记展现三角恋情的矛盾;散学记表现师生之情。即便是写爱情的“至情之作”6,也无不写尽情中的趣事、憾事、琐事、奇事、巧事等,真可谓极尽情事之描摹。35 2022年第6期(二)借鉴西方:趋新求变的叙事技巧晚清以降,国门洞开,翻译文学逐渐为国人重视,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一座桥梁,为正处于迷茫的中国文学界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文学资源。作为当时的“后浪”,朱鸳雏颇喜林译小说,时常“仿效林译小说的体裁”7进行创作,有意借鉴域外小说,革新叙事技巧,因此,他的短篇小说呈现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的现代性特征。首先,朱鸳雏的短篇小说
11、在叙事视角上有别于传统。有些作品改第三人称叙事为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变“他叙式”为“自叙式”,如投荒记 珰札记 芳时记 天刑记中的“吾”,画心记 战瘢记 感逝记 卧雪记中的“余”。使用第一人称“自叙”能最大程度地消除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增强读者的情感体验。此外,朱鸳雏还大胆创新,将“他叙”与“自叙”相结合,颠覆传统的单一型叙事方式,衾献记的开头由“自叙”而起,表达“吾”对佳偶的看法,随即用“他叙”叙述主人公廖卿谋与夫人桐英享蜜月之“乐”的故事,中间又插入“自叙”,明确该故事的真实性,后又转入“他叙”作结。叙事视角的频繁转换,给读者上演了一出男人婚后坦白婚前不堪的滑稽戏码,使整个故事波澜起
12、伏、真实有味。其次,朱鸳雏还采用了书信体的叙事手法。书信体、日记体由来已久,属于一种比较私密化的文体,若是借助书信、日记来详细叙述故事无疑显得“太笨重而不自然”8。但是随着域外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冲击以及小说本身地位的不断提高,文学界开始尝试用书信体、日记体来翻译和创作小说。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开风气之先,随后包天笑的冥鸿、徐枕亚的玉梨魂等都尝试在小说中加入书信、日记元素以革新小说体例,呈现出不一样的观感。朱鸳雏在耳濡目染中也接受了前辈们的创作理念,以开放的姿态自觉进行实践。战瘢记开头便点明“此记以书信叙事”141,随后便将书信内容以第一人称展示出来,表达对昔日战友今日教员的无奈之情,个人情感
13、结合书信这种新颖的体例,使小说充满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也增添了不少真挚深沉的情感,更容易打动人心,也为后来的新文学作家将书信、日记与“个性”的结合提供借鉴。在司书记中,作者有意识地将书信往来作为小说线索,并巧妙地在叙事中运用书信补充相关情节,生发故事,演绎出一场闹剧。最后,朱鸳雏在小说中有意加强环境描写,穿插对话,改变了传统短篇小说过密的情节化叙事模式。如汉水记开头写道:“风过处,一园林,色葱翠如溅也,垂晚阴重,森然不复辨林中之道,林背方亭,几如深藏壑底,受园外江光,自晦暗中生其幽致,余无所见,惟林溪四鸣而已。”147-48这番描写既保留了古文的简练,又生动形象地呈现出傍晚园林景色的幽静深远。感
14、逝记在点明该笔记由来后,便开门见山地进行环境描摹:“记云:今日小楼一角中鬓皓齿脱,偻背作书者,即余也。一楼以外,泖水汤汤,尽日东流,不减旧时之色,细林略矗矗,山翠峥嵘,亦如往日之容,片帆来去,斧声丁丁,景地依然,而航者樵者,均已易其人。前次经过之人,与岁时俱尽,倚牕而望,则枯鸦亵柳,点缀霜天。”160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这样一段环境描写为下文“余”怀念亡妻奠定了感伤的基调。怨始记碎牕记干蝶记 等则频繁穿插人物对话,使小说的叙事节奏放缓,从而更细致地刻画人物内心真实情感,这无疑体现了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还有投荒记 司书记 衾献记等继承林译小说“特叙家常至琐至屑无奇之事迹”9,关注平常人家柴米油盐
15、的琐屑人生以及喜怒哀乐的个人情感体验,将笔触伸向夫妻之间,用平缓的语调娓娓道出闺房之乐,平凡却有味。除此之外,朱鸳雏的短篇小说中还提到了不少外来词汇,如英格兰、望远镜、蜜月、香槟酒、KING、外国老鬼妇、牧师、教会、女皇等,甚至还直接引用了西方名人名言。这便在传奇、笔记的文体互参中点缀了异域风情,具有特别的时代意蕴,令人耳目一新。吴 佳,等:未能化蝶的红蚕茧:朱鸳雏短篇小说论 36 第39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二、思想旨趣的现代指向清末民初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生急剧变化的现代转型期,作为上海报人、小说家的朱鸳雏自然也被裹挟着进入了这一时代洪流,其所作短篇小说在思想旨趣方面具有明确的现代指向。具体
16、而言,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提倡婚姻自由,反对包办陋习。在中国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能够把素未相识的无情男女捆绑在一起生活一辈子。为求得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历代有情人不断努力地抗争。杜丽娘和柳梦梅、崔莺莺和张生、贾宝玉和林黛玉等无不为了一个“情”字勇敢地与封建卫道者斗争,而这样的“传统”一直持续到近现代。在朱鸳雏的短篇小说中依稀可见相关描写,汉水记 中主人公怀良在父母之命与自由恋爱之间痛苦矛盾,一面是“聊畹吾爱”148,一面是父亲“先相契者”149,不知该“如何了者”149,最后投身汉水。此小说属于当时流行的哀情小说,作者将笔触伸向人物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刻画人物的矛盾纠葛,具有一定的现代性和深刻性。怀良对爱情的坚守,以死明志的决心,令人感动,悲剧结局也颠覆了传统才子佳人小说固有的大团圆结局,凸显了凄婉哀艳的悲剧美。病因记中的主人公为父母媒妁所迫,娶了“不识字,好金珠,为寻常中等女,于己幸福之前途,必无佳状”171的沈红珠,不过,若是贸然解旧约,“于俗不容”171,若是被医生判定有精神疾病,便可爽快解约。这种行为虽有违道德,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事人不满包办婚姻,却又不敢公然与家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