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章解读__强国路上挑大梁_张青子衿.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32776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章解读__强国路上挑大梁_张青子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章解读__强国路上挑大梁_张青子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编辑:刘闻亮邮箱:新 年 大 礼 包专题18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曾说过一句经典台词:21 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地对人才的渴求较以往更为迫切。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里,我们又应如何用理论和实践“武装”自己,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梁呢?把握政治方向砥砺鸿鹄志向正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判断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强大与否的标志,便是看这一国家、这一民族的青年是否强大。马克思曾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

2、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这百年的奋斗中,党和人民经过顽强奋斗,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绚丽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一代又一代人民群众的接续努力下,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筑起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范围内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新时代,我们更应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传承好、发展好红色基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行稳致远。精进专业素养投身国家建设每个青年都可能经历迷茫,或对自己的人生

3、目标认识不清,或对未来的职业选择犹豫不决。与我们一样,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也曾对自己的未来有过深沉的思考,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曾指出:“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并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而对于这个共同目标来说,任何职业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正是经历了这种深沉的思考,马克思开始认真审视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谋取生存没日没夜工作的无产阶级们;也正是在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

4、察下,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把握,从而走向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那么,处于新时代的我们该如何进行专业和职业选择呢?上海大学老校长钱伟长的故事或许能给予我们启发。“祖国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这是钱伟长的名言。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钱伟长的一篇文章让陈寅恪直接给了满分,但他在选择专业时毅然进入了物理系。为什么呢?在目睹日本侵华、东北沦陷之后,青年钱伟长定下了学科学、造飞机大炮的理想,而这一坚定理想也最终化作其科学研究的动力,使其在攻克一个又一个理论难题后成为让爱因斯坦都不禁赞叹的中国强国路上挑大梁文/张青子衿文章解读编辑:刘闻亮邮箱:新 年 大 礼 包专题19科学

5、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所强调的,“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争做创新青年勇攀时代高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人才、教育、科技”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其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据统计,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从 2010 年的1.2 亿人增长到 2019 年的 2.2 亿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从 5550.4 万人增长到 7839.8 万人。各类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 480 万人年,居世界首位。尽管我国人才资源丰富,但人才队伍结构

6、性矛盾依旧突出。我国的顶尖科学家极为匮乏,科技和产业领域中还存在着大量“卡脖子”问题,特别是芯片技术、新材料、工业软件等领域短板突出,一些关键部件、关键材料和关键元器件等还严重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多数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当下,我们应如何把主动权紧紧攥在自己手里,让我国的人才优势与科技生产力有机结合起来呢?时代给予了我们答案:创新。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创新是源泉,是第一动力,更是时代永恒的主题。新时代的中国,正是创新的中国,当代青年,正是创新的一代。我们在拥有前所未有挑战的同时,也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时代

7、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中国制造”又该如何向“中国智造”跨越呢?这不仅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一道难题,更是对青年一代的考验。在求知求学的道路上,青年人除了要不断精进专业、锻炼本领外,更应思考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时代的钥匙创新,将专业所学与行业发展、时代大势相结合,在理论学习和实际行动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迎接未来岗位之挑战、祖国之大任、时代之考验而时刻准备,以才能绘就青春图画、以创新书写青春华章。人们常常说,“青年常为新,青年也最能为新”。当今的青年不仅拥有可以施展才干的稳定环境,更拥有实现鸿图抱负的良好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年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