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就业与保障 2023.2文科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与教育管理机制的路径选择文/杨艳杰1 牛荣丽2 张然3摘要:文科生由于受专业特点的限制,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文章从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五个角度,分析了影响文科生就业的因素,并从“逐步优化文科学科专业设置,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培养机制”“不断优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注重引导学生科学自我定位”“加强家校沟通改善家庭教育,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锻炼”“大力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注重培育文科生正确就业观”“逐步增强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注重提升文科生创业意识”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文科生就业的路径。关键词:教育管理机制;就业政策;培养机制随着大学本科招生规
2、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然而,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大学毕业生实际质量和专业情况等因素的限制,岗位需求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大,致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由于文科专业特点的限制,文科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近年来,“优化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改善大学生就业情况”逐渐成为热点话题。由此可见,优化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文科生的就业状况,提高文科生的就业率。一、文科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一)社会因素社会的宏观环境不利于文科生就业。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部分大学生认为大学毕业后从事一份体面、安稳的工作更保险,因此,这部分学生就为考取公务员或者事业
3、单位岗位继续学习、准备。另外,许多行业备受社会群体争议,如大学生毕业后返回家乡从事农业生产行业、商场行业导购、就职餐饮行业服务员等,在很多人看来,这些大学生从事这些工作就是不思进取、没有志向。社会舆论和传统观念使大学生对行业的认同产生较大偏差,在选择行业上顾虑较多。受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促使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大学生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矛盾。研究人员发现,社会新生劳动力与离职再就业人员交互产生,致使就业市场职位供给不足的现象十分严重。此外,由于我国经济在区域发展上不平衡,东部大城市在经济总体发展、各项保障制度和薪资待遇上都优先于中西部地区,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职业时优
4、先考虑东部发达城市。最后,受企业用人标准的影响。企业在聘用员工时通常十分重视应聘者的毕业院校、学历及获奖证书,使很多实践操作能力强、学历较低的大学生无法获得想要的工作岗位,进而导致很多大学生就业观的扭曲,最终造成社会就业一味追捧高学历的现象1。(二)政府因素政府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待加强。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由于突出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劳动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就业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相应就业水平并没有提高,而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滞后,不能提供优质、有效的服务,对大学生和社会再就业人群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大学
5、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制定了相关扶助政策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但在就业政策的落实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导致很多政策法规并没有有效发挥作用,部分大学生还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三)高校因素高校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有待创新。我国高校在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上缺乏创新,面对高校教育的大众化,其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等都存在滞后性,所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加剧。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课程设置上偏重学术性。市场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普遍较高,但高校教育又存在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问题,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严重割裂,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多大学在
6、设置专业时缺少社会实际和市场需求的科学考量,专业和课程设置存在盲目性,导致高校之间专业存在趋同现象及高校内部由于盲目向综合性大学转型造成的高校教育结构不平衡的现象。另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机制不健全。高校在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一般会设置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指导,但这样的课程在大多数学校都只是形式工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精准就业116就业与保障2023.2(四)家庭因素家庭的教育观念和就业理念相对落后。第一,家庭教育观念对学生就业观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教育氛围会影响子女价值观的建立,尤其在落后地区,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他们深受落后的社会思想影响,不能理解现在就业形势的变化,过于看
7、重所谓的“铁饭碗”,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给子女在就业选择上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相对来说,城市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更高、见识更广,对子女就业态度较为开明,更加尊重子女的就业选择。第二,家庭经济水平对学生就业有较大影响。家庭生活环境较好的学生,自身眼界比较宽阔,在毕业后择业时对工作环境和未来发展会有全方位考量,不会因为急于就业而盲目选择。相较于此,生活环境较差的学生,在择业时会更看重薪资水平,往往对职业缺乏全面考虑,导致与理想的职业相偏离。第三,家长对子女工作的过高期望对学生就业观有较大影响。每个家长都盼望子女能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在子女择业上加入自己的意志。许多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希望子女在毕业后
8、考取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端上“铁饭碗”;还有部分家长希望子女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发展等。他们将自身的择业观强加给子女,使得许多学生择业时为满足父母期盼而从事父母推荐的工作,与自身期望相背离。(五)学生因素一方面,文科类专业背景和专业性质受到限制。理科类专业注重实用方面,毕业后在工作中很快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的行业和岗位,从而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相较于此,文科类专业注重理论性研究,其学习方向大多为教科研专业,市场需求量比理科类少。而且,大部分高校或者科研行业招聘的学历要求基本为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使得很多文科类毕业生,尤其是本科大学生在就业时选择面非常狭窄。另一方面,文科生的择业观和择业能力有待提高。
9、当前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都比较高,许多文科生对自身缺乏客观合理的认识,对市场就业环境没有全面了解,主观认为毕业后找到职位稳定、环境轻松且薪资待遇好的工作比较简单。且文科生中女生比较多,由于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对自身就业期望相对更高,与现实就业现状形成较大反差。另外,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上培养不足,许多学生在毕业后实操能力低下,且实习经历较为缺乏,对真实的就业环境缺乏了解,使得其在择业时面临的困难较多。二、推动文科生就业的教育管理机制路径优化(一)逐步优化文科学科专业设置,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培养机制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严格遵守教育相关部门的文件实施,因此存在教条性且滞后于市场需求。比如:部分高校会对
10、一些热门行业过度追捧,设置相应专业并扩大招生,但四年后可能会造成劳动力供过于求的不良局面,导致毕业生就业遇冷。因此,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充分考察和调研,对未来各专业发展形势做出客观、合理的规划。在设置专业时,要充分考量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指向和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对市场需求较大且高校现有专业中生源量较低的专业实行扩招,对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实行限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另外,高校要抓好各学科的专业建设,以专业发展规律为基础,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逐步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增强学校软、硬件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2
11、。建立健全高校文科生培养机制。高校应结合市场需求,深化专业发展,在文科生培养方面,要考虑社会相关行业发展,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注重文科生的层次化和多样化的培养。针对毕业后有就业意向的文科生,要更多地培养其专业实践操作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相关企业单位实习,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针对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要重视培养其专业研究能力,加强其专业学术的理解能力,为其以后读取硕士、博士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二)不断优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注重引导学生科学自我定位高效、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就业教育并提升学生就业能力,逐步指导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当前,各高校指导队伍
12、主要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大学生辅导员。为优化就业指导队伍,应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队伍建设。首先,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文科生就业指导模式,积极推动文科生就业指导课的落实。其次,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实时关注社会变化和人才市场最新信息,为学生做出相关职业发展前景分析,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工作。最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在校外聘请优秀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文科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在后期的学习中树立更加明确的方向,促进其对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对个人职业发展进行了解,并形成合理择业观。此外,要加强文科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要主动了解相关就业政策,分析人才市场招聘情况
13、,科学分析就业形势,对文科生进行合理指导。同时,注重对文科生的个性化指导,认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职业期待,结合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特点对其择业就业做出个性化指导。注重引导文科生科学地自我定位。高校要在不断优化就业指导队伍的基础上,逐步开拓文科生就业资源,邀请相关企事业单位到校园招聘;积极举行关于就业方面的招聘活动,为学生理性择业提供指导;文科生辅导员要引导其对职业生涯做出合理规划,对将来自身职业做出客观科117就业与保障 2023.2学地定位,为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走向夯实基础。(三)加强家校沟通改善家庭教育,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锻炼高校要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除了从
14、侧面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其提供更加针对性辅导外,还要调动家长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首先,要引导家长理性看待子女就业问题。家长要端正自身的就业态度,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子女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期望,避免对子女期待过高,使子女压力过大,影响职业选择。其次,要引导家长提升子女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对子女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子女发扬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的精神,使子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自己的价值。最后,要引导家长给子女足够的独立自主空间,让子女在择业就业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行业和岗位。高校要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锻炼。首先,指导文科生积极参加学校
15、或者社会组织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促进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其次,高校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锻炼自己,在假期可以寻找相关单位或公司,争取有利于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实习机会,锻炼自身实际操作能力,积累相关人脉,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四)大力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注重培育文科生的正确就业观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文科生要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不但把本专业知识掌握牢固,还要不断丰富本专业以外的相关知识体系,提升自身实践技能,并加强自身社会礼仪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学习,让自己在就业市场中拥有主动权。同时,要积极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不能把自己局限在校园之内,与社会发展产生隔绝,
16、对市场人才需求一无所知。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对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和市场人才需求做深入了解,才能有效避免择业就业的盲目性。注重培育文科生正确的就业观。一方面,高校在校园内要着力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各种积极的、科学的择业就业观通过多种途径在校园传播,引导文科生科学地认知职业选择并树立合理的就业观。高校要广泛解读宣传相关就业政策和时事资讯,加大对国家基层服务政策的推广,推动学生理想追求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对自身就业形成合理预期。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文科生就业观确立上的推动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相辅而行,共同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而服务。因此,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文科生合理就业观建立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逐步深入有关职业素养的教育内容,培养文科生勤劳务实的劳动品质;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其与科学就业观相结合,对文科生科学的就业观进行培养落实深化;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融入职业理想教育,使文科生学会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来合理定位未来的职业,并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五)逐步增强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注重提升文科生的创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