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旅融合背景下广州永庆坊修竹琴舍传承活动研究_叶倩敏.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33007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旅融合背景下广州永庆坊修竹琴舍传承活动研究_叶倩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旅融合背景下广州永庆坊修竹琴舍传承活动研究_叶倩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旅融合背景下广州永庆坊修竹琴舍传承活动研究_叶倩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0文旅融合背景下广州永庆坊修竹琴舍传承活动研究叶倩敏 广州大学位于广州荔湾区恩宁路的永庆坊,蕴藏着深厚的岭南音乐文化底蕴。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政策文件指导下,2016年老城改造项目对该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将其打造为集中展示岭南文化精粹的文旅地标。文旅商业示范区作为新的文化生态场域为置于其中的非遗传承和传播活动提供了新的研究语境。在20202022年,通过对永庆坊非遗街区的岭南古琴修竹琴舍进行田野调查,探讨该琴舍在特殊文化生态环境中的古琴传承实践及其特点,从文旅融合和非遗传承的角度对其传承活动进行评价。文旅地标中的修竹琴舍永庆坊概况永庆坊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东连上下九地标商业街

2、,南衔沙面,是极具广州都市人文底蕴的西关旧址核心地带。恩宁路是清朝光绪年间粤剧艺人的聚居地,历史建筑众多,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域。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政策文件指导下,2016年广州市荔湾区政府组织恩宁路永庆坊老城改造项目,将该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将其打造为集中展示岭南西关文化精粹的文旅地标。2020年永庆坊设立非遗街区,引进了岭南古琴艺术、广绣、广州珐琅制作技艺、广东醒狮、广州笛箫制作技艺等10家非遗工作室,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非遗文化旅游商业示范区。修竹琴舍概况修竹琴舍成立于2017年,创办人是岭南古琴艺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谢东笑,琴舍的第一个教学点落址华南

3、植物园,第二个教学点永庆坊分点于2020年8月开业,该点在2021年入选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修竹琴舍教师团队由省级传承人谢东笑及其弟子组成,按照资历分为四个梯队,每一梯队有其对应的课程收费标准。教师团队与文化部门联系较为密切,常年在图书馆、博物馆、学校、企业单位开展琴学知识讲座,在多地参与古琴音乐会,承接与文化部门联合开展的古琴公益活动。修竹琴舍所处位置隐藏在非遗街区小巷中,闹中取静,占地面积80平方米的独栋小楼共有4层,琴舍内部装修以简约和古典风格为主,下面两层为对外展览区,上面两层则为教学区和办公区,空间上遵循动静分离的设计理念以适应文旅环境。文旅融合背景下古琴传承实践及特色从

4、曲高和寡转向主动曝光1.高客流的选址思路从年客流量和功能定位来看修竹琴舍华南植物园和永庆坊两个教学点,其中,永庆坊以休闲娱乐为主,华南植物园以收集保护、园林文化和园艺展示、科普教育功能为主。2021年,永庆坊客流达750万人次,华南植物园客流量达165万人次,永庆坊的客流量远超华南植物园。永庆坊修竹琴舍的落户存在政府与市场力量的共同介入,政府为其提供资金补助,运营方在租金上给予优惠。从修竹琴舍落户文旅地标永庆坊可以看出,修竹琴舍在古琴传承的路径方面转换了思路,不同于华南植物园教学点的自然之境,更不同于传统琴社封闭在人烟罕迹的地方,永庆坊将自己放在高流量的旅游区,转被动为主动,获客来源从以往传统

5、的游客慕名而来转变为主动出现在公众面前,积极提高自身曝光度。2.跨界联动的宣传方式相关数据显示,“游客中2635岁年龄段占比最大,5060岁以上的银发族消费群体占比超过10%”。年轻消费群体是永庆坊的主要受众,该群体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拍照打卡分享,形成的传播力不可小觑,其也将是未来非遗传承的【作者简介】叶倩敏(1994),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131主力军,更是非遗传承需要争取的对象。传统与潮流共处一园的永庆坊是当代生活与非遗结合的经济“实验站”。非遗工作室的进驻,一方面给旅游区带来了文旅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另一方面也为非遗文化提供了新颖的展示平台。2021年,永庆坊组织了一场融合互

6、联网科技与非遗、线上线下联动的跨界游园会“非遗广州红”游园会。汉服与旗袍走秀、醒狮表演为游园开幕,岭南古琴艺术、广彩瓷烧制技艺、广绣技艺等广州非遗项目的互动体验,也在现场同步开展。游客借此机会听琴、学琴、看琴、购买古琴文创、参与古琴游戏,以多种方式近距离接触、了解古琴。除了线下的互动以外,新浪广东还依托微博平台的传播优势,通过十余位KOL的内容分享进行精准传播,“直播+电商+非遗”精准赋能的新模式为一度“养在深闺”的古琴艺术传播注入了互联网特色。从单打独斗转向群体作战1.多类非遗聚集的传习氛围永庆坊非遗街区有10多个非遗大师工作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分类方法,该区域非遗占据传

7、统音乐类、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等大类约40%,多类型非遗项目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更有利于营造街区的传习氛围。根据对修竹琴舍学员的统计,广东省内学员占97%,广东省外学员占3%,由此可见,省内学员是修竹琴舍的主要群体。再从地区角度出发对修竹琴舍广东省内学员进行比较,发现珠三角地区学员占89%,其中广州市学员比例最高,占省内学员的69%。广东省内学员所在地区分布以广州为中心,逐步向四周辐射,因此,修竹琴舍的主要受众以周边城市为主,尤其集中在广州市。非遗传承需要较长的学习周期,以及多次学习和参与互动活动。对修竹琴舍学员地区分布的统计数据可知,相对来说,本地游或周边游的人群更易

8、成为永庆坊修竹琴舍的主要受众,非遗街区传习氛围的营造十分适合多次造访、深度的地方文化体验的开展。2.多样资源共享的文旅综合体改造后的永庆坊汇聚了多种业态,基础设施完善,类型多样、文化多元的活动集聚,旅游项目丰富,集餐饮、住宿、展销、游玩、培训于一体,已经由居民区转变为一个大体量、品类丰富的文旅综合体。修竹琴舍永庆坊教学点所处的周边环境不同于以往传统琴舍的环境,这也决定了其不是一个文化单一的文化空间。学员在琴舍的活动并不仅限于学琴、听琴,而是在参与古琴文化活动之余,还积极接收来自其他文化类型的信息。永庆坊为修竹琴舍在宣传推广、知识产权保护、文旅经营培训等方面提供了帮助。例如,获得国家级示范性案例

9、荣誉的永庆坊旅游线路,就是把该区域多个点串联在一起,实现旅游宣传资源共享。除此之外,区、市级2个非遗工作站落户永庆坊,为永庆坊非遗街区的非遗工作室、商户提供商标申请、版权登记、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咨询等系列综合性服务。另外,非遗工作站还具有非遗品牌与企业合作交流的搭桥作用,以专业的标准为非遗传承人与企业的供需对接提供帮助。因此,基于统一管理的非遗街区,修竹琴舍的古琴传承活动得到了更加有序、有组织的知识产权援助,获得了资源共享的帮助,在进行非遗传承活动上事半功倍。从埋头苦干转向打磨品牌1.古琴常规精品活动修竹琴舍会定时在季、月、周分别开展开设零基础入门大课、琴月集、茶话会等活动,不定时开设专项精修

10、课,并在课后专门设置配套的茶话会,供学员讨论收获和心得,以打造精品意识来规划古琴的传承活动。修竹琴舍的古琴入门大课每季度开设一次,为保证课堂质量,招生人数限制在616人,每节课由一位主讲老师和大约3位助教老师共同完成。这种主讲老师与助教老师共同完成课程的模式,有利于老师各司其职,即主讲老师专心授课,多位助教老师及时纠正学生指法错误,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入门大课以学习基础指法为主要内容,同时将琴学知识的普及贯穿其中,包括讲解琴史、琴器、琴谱等。与此同时,讲解基本乐理、学习识读简谱和减字谱也是必修内容;琴舍的教学理念讲求“以曲代功”,将指法基本功贯穿于曲子中,用具体的曲子来练习基本功,如竹里馆敕勒

11、歌等,最后以一首囊括多样指法和技巧的经典古琴曲仙翁操结束课程。每月一次的琴月集是琴舍的品牌活动,是由琴舍教师团队共同完成的古琴音乐会。每场琴月集限额30名听众,以保证现场效果,演出票常常供不应求。琴月集的名称均从二十四节气中取用,曲目的挑选与当时的节气相符,如暮秋琴月集上会弹奏秋风辞洞庭秋思等与秋天相关的经典古琴曲。琴月集曲目一般以岭南琴派经典传曲为主,辅以传承人创作曲目。在活动之前,主持人会温馨提示赏乐礼仪,努力为听众创造一个理想的听琴环境。2.古琴文创产品文创产品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消费,也是传承古琴文化的一种崭新方式。修竹琴舍落户永庆坊,政府在给予补助的同时,也设定了文创产品开发的考核指标。

12、修竹琴舍的文创产品主要有古琴用品、生活用品等类型,以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为宗旨。古琴用品如琴谱夹、琴巾、线香,日常生活用品如帆布手提袋、古琴指法鼠标垫、团扇等均直接或间接与古琴、132古琴背后的雅生活息息相关。修竹琴舍推出了适应琴书生活的文创产品,分别以四种常见的古琴形制来命名的系列书签伏羲、神农、仲尼、蕉叶。这种产品设计巧妙地将古琴的视觉符号提炼出来,并融入产品中,成为古琴文化、精神和情感的载体,与文化消费者建立起“左琴右书”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用文化和品牌提升消费的文化品位,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也是古琴文化适应商业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文化新生态的创新实践。从独立文化活动转向文旅项目子活动1.古

13、琴文旅站点“雅”“俗”共赏修竹琴舍在永庆坊的古琴传承实践作为园区文旅活动的其中一个站点,会通过一些小游戏来降低公众了解与认识古琴文化的门槛,并以降低难度的方式鼓励公众参与,从而与古琴文化产生连结点。如在园区的统一活动中,让公众参与听琴识曲的游戏,集章达标可以获得园区奖励。听琴乐是雅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识曲这种具有趣味性、任务量小的游戏方式使得游客自然而然地加入古琴游戏中,并乐在其中。琴乐听辨的方式丰富了园区游玩的内容,集章的阶段性奖励也使得古琴文化体验与其他文化串联起来,顺理成章成为园区传统文化体验的一个站点。简易且具有趣味性的小游戏可以引导公众了解古琴文化,这一创新方式体现了文旅融合的理念,

14、将古琴文化作为主要内容,以游的方式进行文化体验,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古琴主题研学“游”“学”一体古琴主题的研学是通过沉浸式的方式进行观摩、游览、交流、学习,实现古琴文化知识的扩展和延伸,融合了“学”与“游”的精髓,将严肃的文化科普以趣味游玩的方式加以呈现。修竹琴舍落户永庆坊以来,针对不同的单位、受众开展不同主题的古琴研学活动,如广州净水石井分公司工会古琴专场定制活动将古琴鉴赏学习作为企业文化、团队建设的活动之一,充分发挥古琴修身养性的特性来调节员工身心,提高员工艺术审美情趣,传达企业人文关怀。企业定制研学活动的课程内容包括听琴曲、赏琴器等,便于让零基础的学员更容易进入古琴的世界。华南师

15、范大学文学院课程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研究的实践环节安排在修竹琴舍,师生多次共同参与琴舍的雅集、琴课等日常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在案卷上的抽象理论,还需要到具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中去感受,古琴研学活动则恰好为体验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带来了环境、氛围以及其他具体事项的便利,让审美的体验落实到具体的音乐以及音乐生活中,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旅融合提供了极佳范例。思考与启示基于文旅的角度从文旅的角度来看,岭南古琴是岭南地区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修竹琴舍的存在更是为永庆坊这个集中展示岭南文化的文旅地标增添了新的景观。另外,修竹琴舍古琴传承活动丰富了旅游的方式,尤其是古琴

16、的实践性质,为参与者在游玩的过程中带来了更多的精神活动。这正是文旅融合相对于传统旅游的优势和创新所在。但比较遗憾的是,永庆坊园区的古琴游园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暂时还没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古琴活动。基于非遗传承的角度从非遗传承的角度来看,在文旅背景下,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给古琴传承活动带来了有别于传统的新的传承路径,多种新颖且低门槛的形式让大众有更多机会了解与认识古琴,这也是非遗传承新思路活态化的第一步。另外,永庆坊非遗街区工作室的主理人均为文化部门承认的代表性传承人,故而商业行为有序、有节制地注入非遗传承,需要传承人团队在把握文化与商业的平衡过程中,守住非遗传承的本位,避免本末倒置。但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文旅融合的实践不再新颖与有趣,古琴艺术是否还对这些受众具有持续的吸引力?传承深度的问题是否还能够通过文旅的方式来解决?文旅背景下,古琴传承活动是非遗传承的崭新路径之一,创造了引导非遗与当代社会结合的文化价值与科普教育创新的社会价值。在“微改造”空间活化和文旅商结合的背景下,永庆坊这个以非遗为主要特色的岭南文旅地标,以及在非遗街区中的修竹琴舍,其当代非遗音乐文化活化传承活动都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